21圆明园的毁灭
- 格式:ppt
- 大小:3.75 MB
- 文档页数:74
《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1课的课文,也是北京教育课改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的课文。
这样写是为了通过昔日圆明园的辉煌壮观来让读者记住屈辱的历史,增强读者的民族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圆明园的毁灭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
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拓展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介绍圆明园,众所周知,是我国的璀璨的珍宝殿堂。
圆明园毁灭的消息介绍,我们来看看。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1 圆明园的毁灭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lónɡnónɡ)剔(tìt ī)透的亭台楼阁。
(2)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kuì√ɡuī)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jìn jìnɡ)。
(3)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liánɡliànɡ)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2、根据意思写成语。
(1)全世界都知道。
形容非常着名。
(举世闻名)(2)许多星星簇拥、环绕着月亮。
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众星拱月)(3)珍异难得的宝物。
(奇珍异宝)3、照样子,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
例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公园里,有五彩缤纷的奇花异草,也有高大挺拔的树木。
例2: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也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4、课文中有很多描写圆明园昔日辉煌的语句,我想把我最喜欢的句子写下来。
(1)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2)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3)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4)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5、品读课文精彩片段,完成练习。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目标:1、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并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4、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2、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独具匠心。
3、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经过剪辑的火烧圆明园园的视频录像。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
2、整体感知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初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回到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年,去看看。
多媒体课件出示: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曾经是一座皇家园林,被誉为“万圆之圆”。
1709年,清朝康熙帝把该园赐给四子胤祯(后来的雍正帝),并赐名圆明园。
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位皇帝150多年的经营,集中了大批物力,役使了无数能工巧匠,倾注了千百万劳动人民的血汗,把它精心营造成一座规模宏伟、景色秀丽的离宫。
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写什么?学生讨论,教师归纳。
(园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它是怎样毁灭的?是谁?为什么要毁灭它?)我们将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来一起寻求答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民权县城关镇小学徐永华《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民权县城关镇小学徐永华一、教材说明:《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专题:勿忘国耻)第一课。
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目标:㈠知识与技能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背诵3、4自然段。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㈡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把搜集与整理、运用资料结合起来。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热爱祖国灿烂文化的感情。
重点、难点;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四、教学难点: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五、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圆明园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1课,齐读课题。
2、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可是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什么呢?(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板书:辉煌毁灭)3、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看看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2 — 4自然段)(设计意图:课堂伊始,我直接导入,读课题,从课题入手,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作者却花了大量的笔墨写它昔日的辉煌。
然后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并找到相应的段落,这样,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为下面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小组合作学习2-4自然段学习提示:1、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4自然段,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小组交流:2-4自然段中,哪些词句写出了圆明园的辉煌?谈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课题:21圆明园的毁灭一、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3、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通过理解语言文字,想象圆明园原来的样子;了解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激发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总第63 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练习用“宏伟”“凡是”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上一篇课文讲的颐和园,原来是一座皇家花园,是专门供皇帝、后妃游乐观赏的,现在已经成了人民的公园,是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今天这篇课文中讲的圆明园原来也是一座皇家园林,可是现在怎么样了呢?(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课文。
1、提出要求:小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3、请三人朗读第二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讨论:这三个自然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四)学习本课生字词。
1、检查生字读音。
2、抄写生词。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圆明园原来是什么样子的。
第二课时(总第64 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表达的。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
指名朗读第二段,读后说说这一段是从哪三个方面介绍圆明园的。
(二)理解圆明园的位置和总体布局。
1、默读第二段,想想共有几句话,每句讲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后讨论。
圆明园的位置在哪儿?圆明园的总体布局是怎样的?什么叫“众星拱月”?谁能用个简单的图把讲圆明园总体布局的这句话画出来?(三)理解圆明园中的著名景点。
1、默读第三段,想想这段共有几句话,讲到了圆明园的哪些景点。
2、学生各自阅读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讨论。
(1)这段共有几句话?其中哪几句是总的介绍,哪几句是讲具体景点的?(2)齐读第一句。
21、《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育贤小学【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述位于北京西北郊,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掺遭侵略者肆意践踏的景象。
字里行间蕴涵着作者对圆明园被毁的惋惜,对圆明圆昔日辉煌景象的赞叹和对侵略者仇恨的情感。
以及由这些情感交织成的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作者这样独具匠心的安排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之情。
【学情分析】本课教学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从年龄特征来看,该年龄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力比较持久,知识面较宽,已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较强的理解能力,他们善于探索,敢于质疑,敢于创新。
但当今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一般仅限于文字介绍,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使其在图、文、声、像等信息刺激下充分感知,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重点】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历史,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昔日圆明园的辉煌。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体会作者构思的独具匠心。
【教学用具】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2、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感知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这节课将继续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板书课题)师:好,这是圆明园毁灭之后,法国大作家维克多雨果发出的正义的声音。
(课件出示维克多雨果写的一封信: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是人教版小语第八册教材第六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德育价值观,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苏州、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能力目标: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
3.情感道德目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措施:1.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把阅读、想象、感悟相结合,在学生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的圣境。
2.播放影片《火烧圆明园》的片段,直观感受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3.利用图片与课件,今昔圆明园的对比,让学生领悟到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设计特点:激情飞扬──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学习过程就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历程,这正如新课程标准所说:“要让学生在丰富的情感活动中获得丰富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因此,这节课从情入手,透过字里行间充分挖掘“爱恨变换”的情感主线,不断激发学生的情感,并使这种情感逐渐加深、升华。
力使课堂上自始至终洋溢着对圆明园毁灭的遗憾怀念,自始至终抒发着对帝国主义、清朝政府的痛恨,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现代教育技术的帮助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切己体察、感同身受,进入课文情境,与文本对话,带着他们在爱的情感中走进圆明园,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圆明园,达到刻骨铭心的教育效果。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想象,追忆辉煌。
创设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策略1.恰当引入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激发情感,引发心灵的震撼。
3.设置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4.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的特点,边读边积累。
四、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在北京,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
它就是圆明园。
它曾经有着怎样的光辉历史,又是如何被毁灭的?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1.《圆明园的毁灭》班级:姓名:
一、读下面的句子,联系课文和有关资料,说说从加点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答:“不可估量”是说损失巨大,无法计算。
在布局上,建筑上,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数量上,圆明园的损失都是前所未有的,表达了作者无比愤怒和痛惜的感情。
2.他们把园内凡是
..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
....能拿走的东西,统统
破坏、毁掉。
答:“凡是”、“统统”说明侵略者已经把圆明园洗劫一空。
“任意”则写出了他们的疯狂、野蛮。
这句话体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残暴和野蛮,激起了读者的强烈愤恨。
二、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答:课文用较大篇幅写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突出了它的宏伟壮观、美不胜收。
而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灰烬。
这种反衬手法的运用,更能激起读者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对祖国的热爱,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背诵第3、4自然段。
一、抄写一遍:
(不够写就在后面划线抄写)二、背诵情况(),家长签名()。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文原文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
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
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的博物馆、艺术馆。
20XX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_____________本文作者王英琦,选作课文时有改动【篇二】部编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珑、剔”等8个生字,会写“毁、拱”等12个生字。
掌握“毁灭、众星拱月”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