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与治疗
- 格式:ppt
- 大小:4.54 MB
- 文档页数:53
骨伤科踝关节扭伤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有明确的踝部外伤史。
2、损伤后踝关节即出现疼痛,局部肿胀,皮下瘀斑,伴跛行。
3、局部压痛明显,若内翻扭伤者,将足作内翻动作时,外踝前下方剧痛;若外翻扭伤者,将足作外翻动作时,内踝前下方剧痛。
4、X线摄片检查未见骨折。
(二)症候诊断1、气滞血瘀:损伤早期,踝关节疼痛,活动时加剧,局部明显肿胀及皮下瘀斑,关节活动受限。
舌红边瘀点,脉弦。
2.筋脉失养:损伤后期,关节持续隐痛,轻度肿胀,或可触及硬结,步行欠力。
舌淡,苔薄,脉弦细。
二、治疗方案(一)药物治疗1、回生第一丹每次1g,每日3次,适用于损伤早期;2、正骨紫金丹每次3g,每日3次;适用于损伤中后期;3、小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3次;适用于恢复期。
4、扶他林片每次25mg,每日3次;5、萘丁美酮每次1g,每日1次;6、芬必得每次300mg,每日2次。
(二)辨证选择口服中药1、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散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仁四物汤加减。
归尾川芎赤芍丹皮香附元胡各3g 红花1.5g 桃仁25粒生地1.5g苏木20g 牛膝15g。
2、筋脉失养型治法:养血荣筋、活络止痛、补养肝肾。
方药:补筋丸加减。
当归15g,熟地30g,白芍药30g,红花15g,乳香15g,白云苓15g,骨碎补15g,广陈皮30g,没药3g,丁香5g。
(三)手法治疗1、基础手法患者仰卧位,医者位其旁(以外侧扭伤为例)。
(1)自下而上轻推踝关节3~5遍,摩、揉患部3~5遍。
(2)在损伤局部施一指禅推法3~5遍,一手按压痛点,另一手握住足趾部,做踝关节的屈伸旋转运动3~5次。
(3)一手托住足跟部,另一手握住足趾部,稍加活动后,快速地向远端牵拉,有时可闻及响声。
(4)点按阳陵泉、绝骨、昆仑、解溪、足临泣穴。
(四)针灸治疗:主穴阿是穴。
配穴,外踝疼痛为主症取丘墟、申脉、昆仑、悬钟、阳陵泉等,内踝疼痛为主症取商丘、照海、太溪、三阴交、阴陵泉等,内外疼痛则交替取以上配穴3~5个。
踝关节扭伤(崴脚)的诊断与治疗踝关节扭伤俗称“崴脚”,属中医学“伤筋”或“痹病”范畴。
中医学认为,踝关节急性损伤后,由于脉络受损,血离经脉,经脉受阻,气血运行不通而“不通则痛”;或急性期失治、误治,日久复感寒湿之邪,造成气血凝滞,出现关节肿块,活动不利,形成陈旧性踝关节扭伤而发为“痹病”。
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生踝关节扭伤,以外踝损伤最为常见。
1、临床表现踝关节扭伤是踝关节韧带损伤或断裂的一种病证,为骨伤科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中学龄期儿童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
常见症状为,踝部明显肿胀疼痛,不能着地,伤处有明显压痛、局部皮下瘀血。
如外踝韧带扭伤,则足内翻时疼痛明显;内踝韧带扭伤,则足外翻时疼痛明显。
如果是韧带撕裂,则可有内、外翻畸形、血肿。
X线片检查以排除骨折或脱位,MRI检查可见肌肉、韧带等软组织损伤。
2、治疗方法(1)中医辨证治疗:①在治疗踝关节扭伤时,因其解剖部位的特殊性,一定要注意其稳定性,象对待骨折一样处理,防止其反复发作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
韧带损伤的患者,一定要行石膏外固定治疗,固定时间必须达到3周,以保证损伤的韧带在松弛位恢复。
②根据中医筋伤治疗学中“欲合先离”的理论,在拔伸下做踝关节的屈伸活动,从而达到骨平、筋顺的目的;活血散瘀手法通过手法放松与点按穴位有利于温经通络、活血散瘀而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手法有利于松解关节内粘连及韧带挛缩。
踝关节损伤的基本病机是气滞血瘀,故治疗时应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消肿散结为大法。
(2)手术治疗:①若症状严重,或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矫枉过正”的位置,约4~6周。
②若踝部骨折块较大,且复位不良,则应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③踝关节镜治疗适应症:踝关节诸关节面的软骨损伤、踝关节游离体、局部的关节融合术、踝关节韧带损伤等。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微课)相信每个运动爱好者在运动的时候都有踝关节扭伤的时候,扭伤可轻可重,轻者局部淤血肿胀,重者肌腱断裂甚至骨折畸形,所以作为运动者运动前要做好充分的热身活动,同样也应该掌握必须的踝关节损伤的处理方法。
下面我们来简单看看踝关节周五的韧带:一、扭伤时,现场病情判断:立即停止活动,检查扭伤的部位和伤害的程度:1.踝关节的内侧或外侧,尤其内踝或外踝的下方压痛明显,被动屈曲踝关节、牵拉受伤的副韧带时疼痛加重,局部迅速出现肿胀,甚至出现淤血,局部青紫,应是扭伤。
2.如出现畸形,甚至出现骨摩擦音或骨摩擦感,则应考虑发生了骨折,需要尽快就医。
3.少数严重者出现软组织破损、出血,甚至骨的断端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骨折。
\二、扭伤的现场紧急处理:1.立即冰敷处理:如果可以用冰凉的山泉水沾湿毛巾就是最简单的冰敷用具。
根据具体情况掌握冷敷频率,可以按照每小时敷二十分钟进行,但要注意避免冻伤。
2、加压包扎处理:冷敷的同时或冷敷后应用三角巾、头巾或衣物等任何布类物品加压包扎踝关节及其周围,这样既可减轻肿胀,又可减轻或避免受伤的副韧带或肌肉继续再受到牵拉,从而减轻或避免加重损伤和疼痛。
3.骨折时关节固定处理:如果已发生或怀疑发生骨折,应根据情况选用约30厘米长的木版或硬纸板分别放置在受伤的踝关节两侧,并在受伤部位加放棉垫、毛巾或衣物等,然后用绷带或三角巾将两块木版或硬纸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牢固。
三、切忌方法:1.使劲揉搓肿胀处,想把淤血揉散。
(错)毛细血管一般要经过24小时左右才能完全停止出血。
如果扭伤后立即使劲揉搓、热敷、强迫活动,势必会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时加速出血和渗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形成更大的血肿2.用热毛巾敷,想活血消肿。
(错)热敷会使血流加快,如果在受伤24小时内即用热敷处理,会加剧出血和肿胀。
应该在出血停止以后(一般24小时候)再热敷,可加速消散伤处周围的瘀血。
一般而言,受伤24到48小时后始用热敷为宜。
医药健闻脚踝扭伤的科学处置方法王铭伦 (山东省蒙阴县人民医院,山东临沂 276200)脚踝扭伤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会给患者的行动带来诸多不便。
在此,本文将详细介绍脚踝扭伤的科学处置方法。
脚踝扭伤的病因及临床表现脚踝扭伤主要和运动不当有关,比如准备运动不充分、穿的运动鞋不合适、土地不平整、运动过程中精神不集中等。
患者会表现出脚踝皮下瘀斑、肿胀、疼痛等症状,在做足内翻动作时会疼痛更加明显。
脚踝扭伤的检查及诊断脚踝扭伤的检查(1)接诊脚踝扭伤患者后,需注意查看其脚踝压痛点以及疼痛的具体位置,观察肿胀水平,踝关节是否畸形。
(2)开展外翻和内翻试验。
需要把患者的踝关节进行内翻处理,查看外侧韧带损伤水平,即在开展足内翻检查时,踝关节外侧活动范围是否存在松动或变大的情况。
之后,把踝关节进行外翻处理,查看内侧韧带受损水平。
(3)开展前抽屉试验。
单手握住患者的踝关节,向上、向后推;同时,另一只手握住足跟向前方拉,查看活动范围是否变大。
(4)检查后,如果发现患者仅仅是轻度扭伤,可继续冰敷,实施压迫性包扎,上抬患肢;如果扭伤比较严重,则需要马上送医接受专业治疗。
脚踝扭伤的相关诊断患者发生脚踝扭伤后,会有肿胀、疼痛、皮下瘀斑以及活动踝关节疼痛加重的情况,受伤位置具有局限性压痛点;对踝关节开展跖屈位加压,患者足内翻或足外翻时疼痛严重,可诊断为踝部韧带损伤。
对韧带部分损伤、松弛或完全断裂的诊断,有时比较困难。
在加压情况下的极度内翻位行踝关节正位X线片,可发现外侧关节间隙显著增宽,或在侧位片上发现距骨向前半脱位,多为外侧副韧带完全损伤。
踝关节正、侧位拍片,可发现撕脱骨折。
发生脚踝扭伤怎么办在就诊前,需尽量按照RICE原则开展处理,包括冰敷、合理休息、加压包扎以及上抬患肢。
对于轻微脚踝扭伤,建议采取科学的方式自行处理。
(1)立即停止活动。
踝关节受损后如继续活动,受伤位置非常容易出现内出血,且组织液渗出量也会明显增加,使得踝关节肿胀变得非常明显。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与治疗踝关节是人体负重最多的关节,也是比较容易受伤的部位,其中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外伤性疾病,多数是由于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跳跃或进行运动时不注意导致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
很多人去了医院拍片检查骨头没有问题后,就不把它当回事了,西医对于踝关节扭伤主要以静养为主,没有什么能够立竿见影改变症状的方法。
随着时间的推移,如果治疗不当,很多人表面看似已经痊愈,实际却留下了病根,症状可能会延伸至其他的关节和脏腑,给机体造成更严重的问题。
那么针对踝关节扭伤中医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看看吧。
一、踝关节扭伤的分类根据踝关节扭伤损伤到的相关韧带的部位来分类,踝关节的韧带主要有三组:内侧副韧带、外侧副韧带和下胫腓韧带。
1、内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最坚强的韧带就是内侧副韧带,它主要的作用就是防止踝关节外翻。
因为踝关节外踝腓骨较长踝穴较深而内踝胫骨较短踝穴较浅,所以踝关节更易发生内翻扭伤。
2、外侧踝关节扭伤:外侧副韧带是踝部最薄弱的韧带,踝关节外翻扭伤虽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生就会很严重。
如果内踝三角韧带发生断裂,就会导致踝关节不稳,并且通常会同时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和骨折,患者在尝试行足外翻时疼痛症状加剧。
3、高位踝关节扭伤:下胫腓韧带主要将胫骨、腓骨紧密的连接在一起,加深踝关节,起到进一步稳定踝关节的作用。
二、踝关节扭伤的症状表现1、疼痛:疼痛是踝关节扭伤最明显的着症状,疼痛位置通常在受伤组织局部,如内翻损伤时,则疼痛感多在腓骨下方,踝关节的外侧。
2、肿胀及瘀斑:扭伤后患者外踝下方或内踝下方会出现局部的肿胀,病情严重是,可能导致整个踝关节都伴有肿胀的表现。
我们人体脚踝部的软组织比较少,所以发生扭伤后,常常会导致局部血管发生破裂,肉眼可见皮下瘀血明显,尤其是在扭伤后2-3天,皮下瘀血青紫会非常明显。
3、活动受限:患者扭伤后在行走时受伤的那只脚不敢用力着地,踝关节活动的损伤部位疼痛而致关节活动受限。
踝关节扭伤处理要点简介踝关节扭伤是指踝部发生的软组织损伤,常见于运动、跳跃、行走不稳定或摔倒等情况。
正确的处理和处理要点对于恢复和预防进一步损伤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踝关节扭伤的处理要点,包括急救措施、初期处理、康复阶段的护理和预防措施。
急救措施1.立即停止活动:如果受伤者正在进行活动,应立即停止活动,并尽量避免负重行走。
2.冷敷:立即冷敷受伤部位,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水浸泡。
每次冷敷时间为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3-4次。
3.抬高受伤部位:将受伤的脚抬高放置,以减少肿胀和疼痛。
初期处理1.检查受伤程度:根据疼痛程度、肿胀程度和功能障碍来评估受伤程度。
轻度扭伤可能只会有轻微疼痛和肿胀,而严重的扭伤可能会导致无法行走和明显肿胀。
2.使用绷带或压力包扎:在冷敷后,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包扎固定受伤部位。
这有助于减少肿胀和提供支撑。
3.使用拐杖:如果无法负重行走,可以使用拐杖来减轻身体对受伤脚的负荷。
康复阶段的护理1.热敷:在48小时后,可以开始热敷受伤部位。
热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放松肌肉。
2.运动疗法:在医生或物理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适当的运动疗法。
这可以帮助恢复关节的稳定性和强度。
3.按摩:轻柔地按摩受伤部位,有助于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4.牵引治疗:对于严重扭伤或骨折可能需要进行牵引治疗,以保持关节稳定并促进愈合。
预防措施1.穿合适的鞋子:选择合适的鞋子,尤其是在进行运动或户外活动时。
鞋子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稳定性。
2.加强肌肉力量:通过进行适当的肌肉锻炼来加强腿部和踝部的肌肉力量,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
3.避免不稳定的表面:尽量避免在不稳定或崎岖的表面上行走或运动,以减少扭伤的风险。
4.拉伸和热身:在进行任何体育活动之前,进行适当的拉伸和热身运动,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结论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正确处理和处理要点对于恢复和预防进一步损伤至关重要。
急救措施包括立即停止活动、冷敷和抬高受伤部位。
初期处理包括检查受伤程度、使用绷带或压力包扎,并使用拐杖辅助行走。
踝关节扭伤关节扭伤(Sprained ankle)是指行走或者运动过程中,踝关节因一次活动超过其正常活动度(过度内翻或者外翻),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韧带、肌腱、关节囊等发生损伤。
踝关节周围主要有内侧的三角韧带(包括舟胫韧带、跟胫韧带、距轻前韧带和跟胫韧带)和外侧的外侧副韧深《包活距肆前韧带、跟排韧带、距后韧带)。
关节伤一般主要指这些韧带的损伤,踝关节扭伤占所有运动损伤比例的10%~30%。
约70%的急性踝关节扭伤,可能发展为慢性的踝关节不稳。
有过急性扭伤病史的人再次扭伤风险要高3.5陪。
踝关节扭伤类型根据韧带损伤程度来分I 度踝关节扭伤:韧带受到牵拉伤,但没有撕裂,踝关节相对稳定;Ⅱ度踝关节扭伤:韧带部分撕裂,有不同程度的踝关节不稳定;III度踝关节扭伤:一根或多根韧带完全撕裂,可能造成周围骨性结构的骨折和踝关节不稳定。
根据损伤的部位来分:踝关节的重要的韧带:内侧的三角韧带,外侧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
内侧的三角韧带比外侧的韧带坚韧,相对不容易被损伤。
外侧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旋后时,会损伤到踝关节的外侧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韧带,距后韧带很少出现损伤;内侧踝关节扭伤:当踝关节过度外翻或旋前时,会损伤到内侧的三角韧带复合体;高位踝关节扭伤:往往损伤下胫胖韧带联合结构。
患者最常问的问题当出现踝关节扭伤时需要做哪些处理?踝关节扭伤后,在就医前,应当立即采用RICE方式处理。
即:R(rest):休息,制动受伤的关节,使用拐杖等辅助装置或者应用支具固定;L(ice):冰敷,伤后24~72小时内可以冰敷,可以起到消肿止痛作用,冰敷每次持续15~20分钟,间隔2~3小时;C(compression)/:加压包扎,可应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以减轻肿胀,可使用石膏、支具筹来保护关节;E(elevation):抬高受伤踝关节,高过心脏,有助于减轻肿胀;现场简单处理后建议就诊足踝运动创伤专科医生,以免延误病情。
踝关节扭伤,多少天能好?在大多数情况下,踝关节扭伤经过适当的治疗,是完全可以痊愈的。
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及治疗方法近年以来,国内的现代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其重要表现就是现代社会大众的经济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此时,社会大众对于日常锻炼、运动的重视程度也有一定的提升,然而这也增加了各种关节扭伤出现的概率,其中一种就是踝关节的扭伤,另外长期在一线劳作岗位工作的人员,其踝关节也会出现一定的损伤情况,具体的表现是病患的踝关节的肿胀和疼痛,使得患者的个人生活和工作都会遭受到不良影响。
而且踝关节扭伤并不适合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病情比较轻的患者还会自愈,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中医疗法是比较适合踝关节扭伤病患的,而且中医骨伤科的踝关节扭伤治疗方式可以同时实现内外的同时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避免患者的愈后收到负面影响。
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识及治疗方法进行介绍。
一、人体踝关节的重要性在人类机体的正常运动、工作、生活过程中,踝关节发挥着重要的“承重”作用,伴随着人类机体运动方式的转变和运动强度的加强,机体踝关节的扭伤情况也具有明显的提升,在外科的临床医疗实践过程中也是比较常见的,众多踝关节扭伤的病患都是外踝扭伤,依据近年以来的临床数据和信息可以发现,踝关节扭伤的患者群体集中在青少年,并且前来医院就诊踝关节扭伤青少年病患还具有其他的衍生病症,包含相关的韧带损伤、静脉损伤等等,后续患者的行动和日常活动都会受到不良影响。
多数症状较轻的踝关节扭伤患者都可以自愈,但是部分患者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是难以自愈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及时接受专业医疗机构的治疗,避免出现更为严重的创伤性关节炎等等损害身体健康的症状。
依据临床实践可以发现,中医骨伤科对于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提升了患者的踝关节稳定性和预后效果,这是西医治疗所难以实现的。
因此,在后续的踝关节扭伤治疗过程中,需要强化中医骨伤科医疗的推广运用,对于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比较重要。
二、中医骨伤科对踝关节扭伤的认知分析在中医骨伤科领域,踝关节扭伤这一病症比较常见,属于是“筋出槽、骨错缝”,病患会因此承受比较大的病痛,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病症,主要原因是患者受到了外邪或者是暴力,其中血气的淤滞情况不能及时缓解的情况下,还会使得患者出现气血运行不畅和患处麻木的情况。
外踝韧带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踝关节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关节,踝关节韧带损伤(又名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医学损伤,外踝扭伤更为常见,约占85%,大约40%的创伤性踝关节损伤发生在运动期间。
目前对于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做的不够完善,本文对外踝韧带损伤的诊断、治疗和预防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能够给予患者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减轻患者踝关节疼痛以及改善运动功能,使患者能够较快地重返工作和运动,避免长期慢性踝关节不稳而带来的创伤性关节炎。
概述维持踝关节稳定的韧带包括内踝三角韧带、外踝韧带复合体和下胫腓联合韧带。
外踝韧带复合体由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组成。
踝关节外踝韧带较内踝韧带薄弱,故发生过度内翻时距腓前韧带最易受损伤。
在更加严重的扭伤中,跟腓韧带也会受伤,甚至出现双踝扭伤、三踝骨折等。
Brostrm 等报道外踝韧带损伤通常导致距腓前韧带损伤,20%的扭伤合并跟腓韧带损伤,而距腓后韧带出现断裂的情况少见。
临场表现及诊断一般情况下,外踝韧带损伤分为三级,按损伤严重程度分为:Ⅰ度拉伤(轻)、Ⅱ度部分撕裂(中)、Ⅲ度完全断裂(重)3个等级。
症状表现为:Ⅰ度(轻)韧带松弛、无明显撕裂,局部无肿胀、压痛,功能正常或轻度丧失;Ⅱ度(中)韧带部分撕裂,出现肿胀、疼痛、压痛,功能部分丧失;Ⅲ度(重)韧带完全断裂,明显的疼痛肿胀,出现踝关节的不稳。
外踝扭伤后出现血肿、皮肤瘀斑、腓骨远端的压痛,在专科查体方面表现为踝关节前抽屉试验、距骨倾斜试验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外踝韧带断裂,若踝关节疼痛肿胀明显时,可以推迟4~5d再进行查体,此时采用前抽屉试验进行体格检查的灵敏度(84%)和特异性(96%)较高,且不影响韧带愈合。
如果出现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应使用渥太华法则排除骨折,如怀疑有骨折,应进行X线放射成像,这既节约了成本,也避免不必要的X线照射。
在急性损伤时应力位X线片的诊断价值有限,因为韧带紧张会导致急性疼痛。
脚踝关节扭伤诊断建议书脚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特别是在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中更为常见。
扭伤通常是由于脚踝受到外力作用而超过其正常范围的活动引起的。
这种损伤可能会导致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关节稳定性受损。
诊断脚踝关节扭伤的首要方法是通过临床检查和病史询问。
医生会询问患者关于受伤的情况,包括受伤时的活动、疼痛的程度和位置,以及有无听到“咔嚓”声等情况。
医生还会进行踝关节的检查,包括触摸受伤部位以及检查关节的稳定性和活动范围。
此外,医生可能会要求进行X光、MRI或CT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骨折或其他关节损伤。
一旦诊断出脚踝关节扭伤,医生通常会给出以下治疗建议:1. 休息:在初期,患者需要避免过度活动,尤其是避免承重的活动,以免加重损伤。
2. 冰敷:冰敷可以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
患者可以每天冰敷数次,每次15-20分钟。
3. 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或加压包扎可以帮助减轻肿胀,提高关节稳定性。
4. 抬高患肢:患者可以将受伤的脚踝放在一个垫子上,以帮助减轻肿胀。
5. 疼痛管理: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服用止痛药来缓解疼痛,如布洛芬或扑热息痛。
6. 物理治疗:在疼痛减轻后,患者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包括关节活动性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以恢复关节功能和稳定性。
7. 使用辅助器具:在严重扭伤的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拐杖或者踝关节支具来帮助行走和减轻关节负担。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关注脚踝的状况,如果发现疼痛加重、肿胀增加或者关节活动范围减少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总之,脚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但通过合理的治疗和康复训练,大多数患者可以在数周内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水平。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在康复阶段逐渐增加活动量,以避免再次受伤。
踝关节扭伤治理方法[概述]踝关节扭伤较常见,尤其外侧副韧带损伤。
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如行走时踏入凹处使踝关节突然内翻、内收,即可损伤外侧副韧带,严重者,可合并踝关节骨折。
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日后会反复扭伤,以致影响关节功能。
[症状体症]1.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瘀血、压痛,使足向健侧翻转者,患侧痛加剧。
[诊断依据]1.有明显的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3.X线摄片,可见有踝关节半脱位表现,或伴有骨折。
[治疗原则]1.不全断裂行局部制动,对症治疗。
2.完全断裂,或合并有撕脱骨折,踝关节半脱位者,早期手术治疗。
[疗效评价]1.治愈:无痛、关节稳定、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活动多有轻度肿痛,关节稳定,功能基本恢复。
3.未愈:仍有肿痛,关节不稳,功能受限。
[专家提示]踝关节扭伤,严重者可合并有骨折和踝关节半脱位。
同时韧带损伤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会导致日后反复扭伤。
因此踝关节扭伤,应到医院找骨科大夫及时诊治、彻底治疗。
以免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效果。
听说踝关节扭伤可以和骨折一样严重,是吗?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的。
“扭伤”通常指韧带扯伤或者撕裂,踝关节损伤则可轻可重,取决于哪些韧带遭受损伤。
位于踝骨前外侧的韧带(前踝韧带)受伤,一般只是轻度扭伤。
症状为不太剧烈的疼痛、触痛和青肿,踝关节仍可屈曲。
轻度扭伤的治疗比较简单: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尔后用绷带扎紧,尽可能休息几天。
完全复原可能需要三周之久。
如果前踝韧带撕裂兼有其他踝部韧带损伤,通常会造成严重扭伤。
踝关节承受体重,这些韧带起必不可少的稳定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伤处肿胀疼痛更加厉害,而且可能踝关节前后均肿胀疼痛,以致走路或踝关节的任何活动都非常困难。
实际上,严重扭伤完全可能像骨折—样,剥夺伤者的活动能力,伤处往往必须上石膏以利痊愈。
拆除石膏后,应该立即开始渐进的锻炼计划,做伸展运动和恢复活动范围的运动,这是重要的。
实习报告: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与治疗一、实习背景作为一名医学实习生,我有幸在本次实习中接触到踝关节扭伤的病例,并跟随导师学习了相关的诊断和治疗知识。
踝关节扭伤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损伤之一,正确诊断和处理对于患者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二、病例介绍患者张先生,35岁,因“右踝关节扭伤”就诊。
患者自诉3天前在运动时不小心扭伤右踝关节,当时疼痛剧烈,行走困难。
就诊时,患者右踝关节肿胀、压痛明显,关节活动受限。
三、诊断过程1. 问诊:详细询问患者受伤经过、疼痛程度、肿胀情况等,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2. 体格检查:观察患者的一般状态,重点检查右踝关节的肿胀、压痛、关节活动度等。
3. 辅助检查:拍摄右踝关节X线片,以排除骨折等情况。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诊断为右踝关节扭伤。
四、治疗方案1. 保守治疗:包括休息、抬高患肢、冰敷、抗炎止痛药物等。
2. 物理治疗:包括超短波治疗、磁疗、电疗等,以缓解疼痛、消肿胀、改善关节活动度。
3. 康复训练:在患者关节疼痛减轻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以提高关节稳定性、恢复关节活动度。
五、治疗效果经过1周的保守治疗和物理治疗,患者右踝关节疼痛明显缓解,肿胀逐渐消退,关节活动度有所改善。
在后续的康复训练中,患者逐渐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
六、实习感悟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踝关节扭伤的诊断和治疗并非简单。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综合运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等方法,以确保准确诊断。
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康复训练在踝关节扭伤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临床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