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通讯公司案启示
- 格式:ppt
- 大小:178.50 KB
- 文档页数:12
世界通信舞弊案例普通屏修改在商业的世界里,诚信是基石,一旦基石动摇,企业的大厦便会摇摇欲坠。
世界通信公司的舞弊案例,就是一个令人警醒的典型。
世界通信,曾经是全球通信行业的巨头,拥有庞大的业务网络和广泛的客户群体。
然而,在看似辉煌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严重的财务舞弊行为。
这种舞弊行为首先体现在对成本的肆意操纵上。
为了美化财务报表,公司管理层采取了一系列不正当的手段。
他们将大量的日常经营费用,如线路租赁费用等,错误地归类为资本性支出。
这样一来,当期的成本被大幅压低,利润数字被虚增,给投资者和市场传递了一个虚假繁荣的信号。
同时,世界通信还通过虚构收入来粉饰业绩。
他们与一些关联公司进行虚假交易,制造出业务增长的假象。
这些虚假交易没有实际的商业价值,只是为了在账面上增加收入,误导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判断。
世界通信的舞弊行为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恶化的。
公司内部的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董事会和管理层未能履行应有的监督和管理职责。
内部审计部门也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作用,对于明显的违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管理层所压制。
这种舞弊行为所带来的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首先,投资者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那些基于虚假财务信息而购买公司股票的投资者,在真相曝光后,股价暴跌,财富瞬间蒸发。
其次,公司的声誉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曾经的行业巨头,一夜之间成为了众矢之的,客户对其失去信任,合作伙伴纷纷离去。
此外,这一事件也对整个通信行业乃至整个资本市场产生了冲击。
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产生了怀疑,市场信心受挫,监管部门不得不加强监管力度,增加了企业的合规成本。
世界通信舞弊案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深刻的教训。
对于企业而言,诚信经营是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任何试图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最终都将导致企业的灭亡。
同时,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确保董事会、管理层和内部审计部门能够有效地发挥各自的职能,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
世通事件目录概述在虚报巨额利润丑闻曝光4个星期后,美国东部时间7月21日,世界通讯(Worldcom)公司正式向纽约南区地方法院递交了破产保护申请。
根据破产申请文件,该公司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的资产总值超过1000亿美元,债务达310亿美元,破产涉及的资金规模是去年12月申请破产的安然公司的两倍,是今年1月份环球电讯破产案的4倍,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企业破产案。
世通公司的前身是创办于1983年的长途电话折扣公司(LDDS),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公司利用兼并、收购等手段疯狂扩张,一次次上演“小鱼吃大鱼”和“快鱼吃慢鱼”的戏法,迅速发展为全美第二大长途电话公司、全球第一大互联网供应商。
2001年,公司高额负债的状况引起美国证券监管机构的关注,今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宣布对世通公司过往的兼并事件和公司向CEO伯纳德·埃伯斯提供3.66亿美元巨额贷款一事进行调查。
4月30日,埃伯斯迫于董事会和大股东的强大压力黯然辞职。
6月,世通新任CEO主持的一次内部审计暴露出更大的丑闻:从2001年开始,世通公司与扩建电信系统工程有关的大量费用没有被作为正常成本入帐,而是作为资本支出处理,这一会计“技巧”为世通带来了38亿美元的巨额“利润”。
6月25日,迫于SEC的压力,世通不得不发布声明,承认至少有38亿美元的支出被做了手脚,用来虚增现金流和利润;同时,该公司2001年14亿美元的利润和今年第一季度1.3亿美元的赢利也属子虚乌有。
假帐丑闻给世通公司带来了灭顶之灾。
丑闻曝光的第二天,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即以民事欺诈罪正式起诉世通;正在加拿大出席西方七国首脑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怒不可遏,表示要全面调查世通一案。
与此同时,世通股票市值急剧缩水到3.35亿美元,公司成为一具空壳,信用等级被降为最低级;一年前允诺向世通提供25亿美元融资的25家投资银行也相继控告世通诈骗25亿美元。
7月21日,世通不得不申请破产保护。
帝国悲剧:震惊全球的世界通讯丑闻实录在华尔街,Bernard J.Ebbers被称为“电信牛仔”,他本人也颇喜欢这一称号。
这位独断的总裁成功地吞并了70多家公司,建立了美国第二大的电信公司——世界通讯公司。
但是在这一系列吞并过程当中,如果得不到世界通讯公司的首席财务总监、号称“清算神童”的Scott D.Sullivan的允许,Ebbers从来都不会轻举妄动。
多年来,当华尔街的银行家们和世界通讯公司自己的经理将一个又一个的交易报告递交给Bernard,请他做出最终决定时,他总是将交易拖一拖,让人将报告交给Sullivan,并说:“让他来瞧瞧这些数字是不是这么回事。
”甚至在4月底,世界通讯公司开始暴露出严重的财务问题,Ebbers立马遭到解职,即将上任的新执行总裁John W. Sidgmor却也将Sullian升职,并视他为救星,希望他能说服银行家们再继续为公司筹钱,解决公司已经不堪重负的债务负担。
“Ebbers走后,Sullivan就是唯一一个全盘了解公司内部和外部财务状况的人了。
”世界通讯公司的一位高层说。
然而,也许就是这位“清算神通”——Sullivan的野心勃勃的金融政策导致了世界通讯公司最终走向毁灭。
公司于6月25日晚败露了其帐目存在38亿美圆假帐的丑闻,这是公司严重违反债务条例的行为。
这条重镑消息,以及一天后证券交易委员宣布起诉世界通讯公司欺诈行为的消息一出台,新总裁Sidgmore想将这个陷入巨大麻烦之中的电信巨头从财务危机中拯救出来的希望将要破灭了。
“炸弹引爆”真正的震惊于6月初降临。
一个Sidgmore的核算人员发现世界通讯公司将一些日常的开支记作公司的资产投资——这一行为使得多年来公司的这笔支出被抹杀掉了,并使公司2001和2002年第一季度的帐目看起来是赢利的。
世界通讯公司向证券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员们指出了这一严重的错误。
因此,6月25日,世界通讯公司引爆了一个大炸弹——同时发布的消息还有财务总监Sullivan被解职,公司的控股人Cavid Myers辞职。
世界通诈骗案例“点击10条广告,就能赚1元;花两万多元注册成为‘世界通’的代理商,月收入就可达2700元;连续点击5年,就可轻松赚取13万元……”短短两年多时间,所谓的“世界通”公司以高科技为幌子,发展代理商数万人,非法敛财10亿余元。
“世界通”的吸引力究竟在哪儿?老百姓如何识别和防范类似骗局?点击10条广告能赚1块钱?看广告有钱赚的障眼法,不但欺骗了不少民众,甚至让个别地方政府也上当受骗“花两万多元注册成为‘世界通’的代理商,每天只要点击相应软件上的广告,月收入就可达2700元;连续点击5年,就可轻松赚取13万元……”靠着这样的致富神话,“世界通”2020年1月在香港注册成立后,以销售自称的所谓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ind-word”即时通讯软件卡为载体,吸引数万人成为代理商。
公安部13日通报: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近期部署各地公安、工商机关对香港世界通国际科技有限公司涉嫌传销犯罪活动进行了依法查处。
10名“世界通”公司负责领导组织传销的高层人员被抓捕归案。
截至案发,“世界通”公司已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发展6个层次的代理商数万人、销售软件卡480余万张、非法敛财10亿余元。
据参与办理此案的江苏省镇江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李鉴警官介绍,加入“世界通”必须一次性购买5张软件卡,每张卡售999元,凭卡号密码登录网络广告发布系统,每看一条广告获利0.1元,获利累计满100元后,钱会打入代理商的数码账号。
“看广告能赚钱,且有6倍以上的高回报,‘世界通’打着高科技旗号骗人,迷惑性很大。
”李鉴表示,“世界通”宣称“第三方支付广告费用”,看似新颖,实则无效。
经公安机关侦查表明,“世界通”公司发送给会员供点击的广告,大多是过时电视广告或无主广告,从未收到过任何广告投入,其主要资金来源、用户收看广告的奖励费用、还给各级代理商的提成,均来自于新加入会员的购卡资金。
“广告主需要培养潜在客户。
”李鉴表示,“世界通”这种“为看广告而看广告”的做法,根本不可能得到广告主的认可,更别说让世界500强企业在这上面投放广告。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美国立法机构根据安然有限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等财务欺诈事件破产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题所立的监管法规,简称《SOX法案》或《索克思法案》。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全称《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由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Paul Sarbanes)和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主席奥克斯利(Mike Oxley)联合提出,又被称作《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该法案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做出大幅修订,在公司治理、会计职业监管、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立法背景2001年12月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安然公司,突然申请破产保护,此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丑闻不断,特别是2002年6月的世界通信公司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国会报告,2002)。
美国国会和政府加速通过了该法案以图改变这一局面。
法案的第一句话:“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
”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签署该法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最初于2002年2月14日提交给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到7月25日国会参众两院最终通过,先后有6个版本:2月14日、4月22日、4月24日、7月15日、7月24日、7月25日(最后版本)。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最后修订完稿的该法案共分11章,第1至第6章主要涉及对会计职业及公司行为的监管,包括:•建立一个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ublic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PCAOB),对上市公司审计进行监管;•通过负责合夥人轮换制度以及咨询与审计服务不兼容等提高审计的独立性;•限定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以增进公司的报告责任;•加强财务报告的披露;•通过增加拨款和僱员等来提高美国证监会的执法能力。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美国立法机构根据安然有限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等财务欺诈事件破产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题所立的监管法规,简称《SOX法案》或《索克思法案》。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全称《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由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Paul Sarbanes)和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主席奥克斯利(Mike Oxley)联合提出,又被称作《2002年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
该法案对美国《1933年证券法》、《1934年证券交易法》做出大幅修订,在公司治理、会计职业监管、证券市场监管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新的规定。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立法背景2001年12月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安然公司,突然申请破产保护,此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丑闻不断,特别是2002年6月的世界通信公司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国会报告,2002)。
美国国会和政府加速通过了该法案以图改变这一局面。
法案的第一句话:“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
”美国总统小布什在签署该法案的新闻发布会上称“这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美国商业界影响最为深远的改革法案”。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最初于2002年2月14日提交给国会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到7月25日国会参众两院最终通过,先后有6个版本:2月14日、4月22日、4月24日、7月15日、7月24日、7月25日(最后版本)。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最后修订完稿的该法案共分11章,第1至第6章主要涉及对会计职业及公司行为的监管,包括:∙建立一个独立的公众公司会计监管委员会(Public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PCAOB),对上市公司审计进行监管;∙通过负责合夥人轮换制度以及咨询与审计服务不兼容等提高审计的独立性;∙限定公司高管人员的行为,改善公司治理结构等,以增进公司的报告责任;∙加强财务报告的披露;∙通过增加拨款和僱员等来提高美国证监会的执法能力。
世界通信公司舞弊案法庭上的CFO与CEO世界通信公司(WorldCom,以下简称世通公司)曾是美国排名第25的大公司,更是通信业的第二大巨头。
因此,在美国它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
正如曾任世通公司总裁的西格莫尔(John Sidgmore)在美国参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所说的:“我们在美国的通信基础设施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换句话说,世通公司是我们国家的经济和通信基础的关键组成部分。
”就是这样一家通信巨头,突然在2002年6月25日对外公布:“世界通信公司准备重新编撰其2001~2002年的第1季度的财务报表。
这主要是因为在对公司的资本性支出项目进行表明内部审计后发现,公司在上述期间将线路成本费用计入了资本性项目,这不符合公认会计原则(GAAP)的要求。
其中,2001年转到资本性项目的线路成本总额为30.55亿元,2002年第1季度转到资本性项目的线路成本总额为7.97亿元。
公司已经立即通知最近聘请的独立审计师对2001年和2002年的财务报表进行综合审计。
同时正式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报告了此事。
”此后一段时间,世通公司管理层一直忙于对其2000~2002年第1季度的财务报告进行内部核查:2002年7月8日,世通公司向SEC提交第一次重编后的2001~2002年第1季度财务报表。
根据该重编的财务报表,2001年未扣利息、税金、折旧和摊销之前的盈利(EBITDA,这是美国通信公司常用的一个财务指标)从过去公布的105亿美元骤降至63亿美元,2002年第1季度的EBITDA也由22亿美元降至14亿美元。
8月3日,世通公司又公布了第二次修正后的财务报表。
通过这次调整,世通公司新发现了33亿多美元的虚增盈利。
这些虚增的盈余,最早可以追溯到1999年。
11月5日,世通公司表示可能还需要进一步修正其财务报表中的数据。
一路查下去,根据美国联邦司法机构的指控,世通公司最后涉嫌的会计舞弊总金额高达110亿美元。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美国立法机构根据安然有限公司、世界通讯公司等财务欺诈事件破产暴露出来的公司和证券监管问题所立的监管法规,简称《SOX法案》或《索克思法案》。
萨班斯法案原名为《2002年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是由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奥克斯利和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萨班斯联合提出,因此又被称为《2002年萨班斯一奥克斯利法案》,简称萨班斯法案。
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立法背景2001年12月美国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安然公司,突然申请破产保护,此后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丑闻不断,特别是2002年6月的世界通信公司会计丑闻事件,“彻底打击了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信心”(国会报告,2002)。
美国国会和政府加速通过了该法案以图改变这一局面。
法案的第一句话:“遵守证券法律以提高公司披露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保护投资者及其他目的。
”安然、世界通讯破产案均牵涉上市公司管理层的欺诈行为,对美国资本市场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投资者对公司治理制度的有效性产生怀疑。
中介机构缺乏规避利益冲突的机制,使投资者对中介机构的独立性产生怀疑。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没能及时发现虚假披露和市场欺诈行为,使投资者对监管机构监督市场运作的能力产生怀疑。
因此,美国资本市场陷入了信任危机。
美国工商协进会的首席经济学家盖尔·福塞尔认为,“安然事件将使任何一家公布盈余报告的公司都被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人们甚至会无端地怀疑企业使用了不合法的盈余核算手段。
”这些丑闻激怒了美国公众,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对现行体系进行深度改革,引发了企业规章改革要求。
安然和世界通信等财务舞弊不仅让政府监管者甚至国会感到紧张,也使美国国会和SEC坚信,应当立即采取切实措施来提高执业会计师的独立性。
由于2002年事关中期选举,特别是由于世界通讯巨额假账丑闻爆出,(美国)政治风暴急剧上升,道琼斯指数跳水,大家都普遍认为国会应当有所作为。
世界通讯财务舞弊案例分析及启示作者:杨柳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7期【摘要】美国世界通讯公司财务舞弊案令华尔街金融为之哗然,同时也让广大投资者蒙受了损失。
本文以世界通讯财务舞弊为案例,对其主要的财务舞弊手法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对审计的启示。
【关键词】世界通讯财务舞弊虚增利润一、引言世界通讯公司是一家美国通讯公司,辉煌时期曾是华尔街青睐的“明星企业”。
然而,在世界通讯公司在1998年收购微波通信公司(MCI)不久后,美国通信业步入低迷时期,从1999年开始,公司采用虚假记账手段掩盖不断恶化的财务状况,虚构盈利增长以操纵股价。
相对于安然公司利用复杂的衍生金融工具虚增利润隐瞒负债而言,世界通讯公司的造假手法显得并不高明,其财务舞弊手法主要包括冲销成本费用、虚增资本支出、造假营业收入等。
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于2002年6月26日发起对此事的调查,发现其在1999年到2001年的两年间,世界通讯公司虚构的营业收入达到90多亿美元;截至2003年底,公司总资产被虚增约110亿美元,虚假的财务信息给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二、世界通讯财务舞弊手法分析(一)冲销营业成本,虚增资产世界通讯公司将已记入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以“预付容量”的名义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
其做法可概括为以“预付容量”为借口,要求分支机构将原已确认为经营费用的线路成本冲回,转至固定资产等资本支出账户,以此降低经营费用,调高经营利润。
世通公司将经营费用调整为资本支出,此种做法产生了两种不良后果。
其一是世通歪曲了其最大费用支出项目即线路成本,虚构了巨额的利润,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对世通盈利能力的判断。
其二,此做法也虚增了世通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世通在线路成本方面的支出属于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出,而资本支出则属于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
将线路成本由经营费用转作资本支出,相当于对线路成本支出进行重分类。
因而,本应在现金流量表反映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结果却被反映为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出,严重误导了投资者、债权人等报表使用者对世通现金流量创造能力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