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人文教育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13
﹙一﹚三年級上學期之學習目標.人際關係的省思與師生互動的感受、體驗。
2.欣賞並討論如何用遊戲、肢體動作、音樂及視覺藝術表達情意。
3.透過欣賞曲、樂器練習的歷程,增進師生之間的瞭解。
4.用適宜的表現媒材,創作視覺藝術的作品以表達心意。
5.透過歌詞創作和肢體創意的角色扮演,表達內心想對教師說的話。
6.把學習成果展現出來,成為與老師溝通及互動的活動。
7.以生活中可見的道路意象想像、連結出關於線條律動的美感知覺,及初步探討人與道路、環境間的互動關係。
8.從欣賞藝術家的作品中,體驗形、色、線交互作用的美感,並能深化環境表達的心靈感受。
9.以手引導肢體動作,用身體表現出不同的線條。
10.從音樂中感受線條的起伏,認識第一間ㄈㄚ音並練習直笛氣流控制及第二間ㄌㄚ音指法。
11.嘗試以水性顏料或其他媒材,自由的表達道路的線條意象,導引出對線條變化的感受與表現。
12.以道路的意象引發學生以身體各部為進行延展舒緩等動作的表現,並透過遊戲式念謠導入全音符的認識。
13.由欣賞和討論作品中延伸出對於作品中相關美感元素的敏銳體驗。
14.透過生活經驗的分享與發表,建構遊戲的意義。
15.省思在遊戲中習得的技能、人際互動、團體規範及樂趣。
16.透過遊戲探索肢體的可能性,並體認遊戲的樂趣。
17.發現校園中可供造形創作或遊戲的材料。
18.透過念謠學習的節奏。
19.體驗土屬材質的特性,將遊戲中人物的姿態以立體構成的方式呈現出來。
20.以遊戲的方式認識新的音樂元素。
21.藉由群體的身體組合進行肢體創作遊戲。
22.能夠運用戲劇畫面的呈現方式,以身體動作來表達遊樂場的設施和遊戲的樂趣。
23.能由自己身上的服飾,建立視覺的敏銳度與關心。
24.能理解視覺效果的要求、變化,是視覺藝術與生活的重要關聯。
25.能體會藝術不一定具實用性的功能,但卻在精神生活上別具意義。
126.能由視覺關心,培養生活品味的基礎。
27.能理解「藝術」不僅指物件,同時也涵蓋行為和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