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度写范文盘点台军现役地面火炮火箭炮 火炮和火箭炮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1.50 KB
- 文档页数:7
[冷眼看得失]平淡对待得失,冷眼看尽繁华持续了6天的格俄冲突,以俄军大获全胜而告终。
俄军完成了任务,格军遭到了重创。
对于俄军的表现,好评不少,如反应迅速、战法犀利、行动果敢、战绩显著等等;同时,批评之声也不时见诸媒体,如轻视对手、武器老化、战术陈旧、协同不力等等。
那么,对于一正一反两方面的评价,该如何看待呢?“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作战任务,是对军队的最高要求。
以此标准来看,俄军的表现值得褒奖。
但我们不能忽视一点,那就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是战术运用的最高境界。
从这个角度看,俄军在实力处于绝对优势的有利条件下遭受了一些无法掩盖的重大损失,的的确确有许多惨痛的教训发人深省。
教训,往往比经验更具指导价值。
正如俄罗斯战略和技术分析中心主任鲁斯兰・普霍夫在一份报告中所写的:“这次我们对于格鲁吉亚陆军的胜利不应该成为我们高兴的原因,而应该成为俄军加速军事变革的机会。
”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进步之处可圈可点苏联解体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俄军战备水平大幅下降,以至于在第一次车臣战争(1994~1996年)中大败而归,阵亡2 837人、伤13 270人,当时俄军的糟糕表现令国际社会大跌眼镜。
此次军事冲突,是对俄军自第一次车臣战争以来建设成果的一次实战检验。
结果表明,俄军的作战能力与十多年前相比不可同日而语,进步之处可圈可点。
“俄速度”惊呆美国。
从8月8日上午俄军开始行动,到8月10日开辟格鲁吉亚东西两翼战线,再到8月11日完成对格鲁吉亚的分割,俄军此次作战速度之快,令美国五角大楼甚感“惊诧”。
对于俄军的战法,许多媒体都用“闪电战”一词来描述。
事实上,这次俄军正是以“闪电战”回击格军的“闪电战”,可谓“以其治人之道还治其身”。
在格鲁吉亚国防军突入南奥塞梯后,俄军迅速调集20 000余名官兵和500余辆坦克,并派苏-25、苏-24、苏-27和图-22等战机参战,并且在西方国家还来不及统一立场的情况下迅速结束了作战行动,把作战行动有效控制在了局部范围之内,所付出代价也相对较小。
台湾105毫米“云豹”自行突击炮在2007年8月16~10日举办的“2007台北国际航太科技暨国防工业展”上,台湾地区领导人陈水扁的逃生车“云豹”8×8轮式装甲车又一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本届展览会上台湾兵器整备中心推出了“云豹”系列装甲车的2种最新变型车。
一种是搭载40毫米榴弹发射器和7.62毫米遥控机枪炮塔的“云豹”装甲车,该车涂装数字化城市迷彩,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另一种就是展会上最吸引人们眼球的105毫米“云豹”自行突击炮。
台湾兵器整备中心研制“云豹”自行突击炮的日的是打算用来取代台军已经服役50多年的M41轻型坦克。
根据台湾军方的设想,安装大中口径坦克炮的“云豹”自行突击炮将成为台军机械化步兵旅的主要装备之一。
由于对战场需求和研制难度的理解不同,台湾陆军和武器研发部门一直对自行突击炮的口径存在分歧,双方对此进行了多次激烈争论。
兵器整备中心认为在不改动车体的前提下,“云豹”装甲车最适合安装的是90毫米坦克炮。
工程人员对此进行了计算机仿真,证明“云豹”装甲车可以直接安装比利时制造的90毫米坦克炮,无需对车体和车内布置进行大的改动。
然而,台湾陆军则认为90毫米坦克炮的威力太小,不足以对付现役坦克,因此执意要安装105毫米口径坦克炮。
这场争论最终以陆军的胜利而收场,因此,我们看到的“云豹”自行突击炮安装的主要武器便是105毫米坦克炮。
105毫米自行突击炮的底盘是“云豹”P1原型车,炮塔是联勤202厂以前为改装M41轻型坦克而研制的产品,既可安装在各型履带式底盘上,也可安装在轮式底盘上使用。
该炮塔采用防弹钢板焊接而成,炮塔正面呈现多角造型。
炮塔内有3名乘员:车眭、炮长、装填手。
“云豹”自行突击炮上安装的火炮是M68A1型105毫米坦克炮。
该炮为引进的美军退役火炮,加装炮口制退器与驻退机而成,在改造中模仿美制M-35低后坐力火炮(也由M68改装而成),膛压不变,后坐距离延长,从而将低了火炮射击时的后坐力。
现代火炮种类火炮是指口径在20毫米以上利用火药气体的能量,发射弹丸的重火器的统称。
现代火炮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性能先进、种类繁多、各有特点的火炮。
现代火炮按其性能的不同,通常分为加农炮、迫击炮、榴弹炮、无坐力炮、火箭炮和高射炮等。
分述如下:1、加农炮:炮身常为口径的40倍以上,初速通常为700米/秒以上。
它是一种飞行速度快,弹道低伸,射程远的火炮。
在战场上可用它射击敌人的快速装甲目标,摧毁敌人各种垂直坚固目标和远距离上的目标。
2、迫击炮:是一种弹道十分弯曲的火炮。
它以座板承受火炮后坐力,采取炮口装填、滑膛迫击发火的装填发射方式。
它享有重量轻、携带方便、使用灵活的特点。
利用改变装药、变换射角的方式来改变弹道的形状,来消灭藏在隐蔽物、洼地内和堑壕里的敌人。
在近距离上还可以高角度抵近射击。
3、榴弹炮:是介于加农炮和迫击炮之间的火炮。
由于榴弹炮有许多号数装药,可用改变装药方式来改变弹道的形状。
要弹道弯曲些,就用药量少的小号装药;要弹道平直些,就用装药量多的大号装药。
因此,榴弹炮即可曲射,又可平射。
有些榴弹炮可以把炮身加长,成为“加农榴弹炮”,它比同口径的榴弹炮打的更远,这样有利于压制敌炮兵和远距离目标、破坏敌野战防御工事、重型坦克等。
4、无坐力炮:是一种小型轻便火炮。
它利用射击时炮尾喷出气体的反作用力,来抵消火炮后坐力的,因此,它不需要反后座装置。
它的特点是构造简单、轻便,运动灵活,是反坦克的有效武器,一般作为步兵的伴随火炮。
5、火箭炮:大都是车炮一体的自行火炮,有多轨式、多管式和多框式等几种类型,能在10秒钟左右将几十发火箭炮发射出去,在空中排列成一长串好似奔腾的火龙,落到地面形成一片火海。
火箭炮威力大,是杀伤和破坏大面积目标,如步兵集团、坦克集群的有力武器。
6、高射炮:是一种基本的防空武器,具有战斗准备时间短、转动灵活、起落快的特点。
有自动装置高射炮,用雷达和指挥仪计算射击诸元,并通过电气联动自行瞄准射击。
盘点台军现役地面火炮火箭炮地面火炮是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和间接火力支援的主要兵器,在地面战争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因此,台军历来都十分重视引进、研制、更新和发展地面火炮。
当然,台军现役地面火炮的规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从火炮口径来讲,台军先后采用了60mm、75mm、81mm、105mm、107mm、117mm、120mm、126mm、155mm和203mm火炮;从机动方式来讲,台军先后采用了驮运火炮、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从炮种来讲,台军先后采用了迫击炮、无后坐力炮、榴弹炮和多管火箭炮。
近10年来,台军的地面火炮发展较快。
这是与它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打下的较好基础分不开的。
20世纪70年代之前,尤其是在50年代,台军的地面火炮主要从美国引进。
这是其第一条腿。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台军开始自行研制地面火炮。
其间,一是依靠美军火炮技术在台湾本地研制并生产美式火炮;二是依靠自身的技术研制并生产火炮。
这是其第二条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台军仍不放松地面火炮的发展,但是其火炮自产化的程度依然不高,研制与大批量生产155mm以上大口径火炮的能力依然不强,由国外进口火炮的需求量依然很大。
因此,从现在起,台军将根据近10年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战争的需要,加大开发地面火炮的力度和速度。
具体措施有:努力使大口径火炮自产化;积极仿制乃至自行研制新型火炮;加速"工蜂"6式117mm45管火箭炮的批量生产,增加装备数量;高速发展自行火炮,并大力提高其自动化水平,目的是卓有成效地提高地面火炮对地面作战部队的火力支援能力,从而提高地面部队的机动与打击能力。
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从已公开发表的权威信息资料来看,台军目前装备的地面火炮主要是各种榴弹炮、多管火箭炮和迫击炮。
榴弹炮台军现装备的榴弹炮品种很多,主要有以下7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出色的火箭炮是苏联红军的喀秋沙。
在一九○三年,俄国科学家齐阿尔可夫斯基,曾发表关于火箭的论文,用近代科学说明火箭的原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造成了许多新型的火箭炮,发挥了很大的威力和效能,火箭炮成为近代战争中的一种重要的武器。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过的火箭炮有好多种。
按照火箭炮所用的燃料来分,可以为为两种,一种是燃烧固体燃料的,叫做固体燃料火箭炮。
苏联红军的喀秋沙和美国的巴珠卡都是固体燃科火箭炮。
这类火箭炮多半是小型或中型的。
一种是燃烧液体燃料的,叫做液体燃料火箭炮。
德国的飞弹就是一种液体燃料火箭炮。
这类大箭炮多半是中型或大型的。
在这些火箭炮中,最出色的是喀秋沙。
在一九四二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咯秋沙曾经发挥过伟大的成力,它的射程远,火力强大,而且出没无常,使德军无法抵制,用以德军把它称作“鬼炮”。
苏联红军使用喀秋沙,常常用一百门以上集中射击,炮弹发射击,就好像风琴上的琴键一起响起来一样,所以又有人把它称作“斯大林大风琴”。
要明白火箭炮的原理,我们可以拿小孩子玩的起火打比方。
这两种东西,都是在一个圆注型的立体里面,装着可以慢性燃烧的火药,火药燃烧后所发生的气体,都从局部冲出来,由这种冲击所发生的反坐力,就是推动起火或火箭炮前进的原动力。
起火身上还绑着一根尾部带着纸片的芦苇杆儿,它的作用是使起火顺着直线向前飞,火箭炮的尾部也有类似这种性能的装置。
火箭炮的构造,当然比起火要复杂多了,但是它们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火箭炮的主要优点第一、和普通大炮比起来,构造简单,轻巧灵便,它的施放器要比普通的大炮的炮身轻得多,特别是小型火箭炮更加轻便,像巴珠卡的施放器,只有六十一寸长,十五磅重;放出去的火箭是二一·六寸长,三·四磅重。
搬运和使用都很方便。
第二、能发出强大的火力。
它的发射速度很高,任何普通大炮都比不上,如果用很多门合并装置,同时发射,可以还成火力迅速而且猛烈的战术要求。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火箭炮实战案例篇一:中国大口径超远新型程火箭炮展雄风中国大口径超远新型程火箭炮展雄风时评/三杉图/来自网络据中国军网北京8月26日电特约记者吴苏琳报道:初秋时节,西北某地的茫茫大漠上响起阵阵惊雷,一枚枚大口径火箭弹带着长长的尾焰腾空而起,飞向遥远的天际。
位于目标区的高清设备传回的实时图像显示,全部射弹准确命中目标。
广州军区某炮兵部队成建制远程机动,在贴近实战的条件下,以顽强的作风、精湛的技术、精确的指挥、密切的协同,圆满完成了新型远火首次超远距离实弹演练任务,打出了信息化条件下战神利剑的雄风。
新型远程火箭炮实战化超远距离射击的成功,标志着我军炮兵远程火力精确打击能力有了质的跃升。
专程赶赴演练现场的记者,全程记录了这一激动人心的辉煌时刻。
中国新型军事装备,一个接一个的喜讯让人特别振奋!新型远程火箭炮实战化超远距离射击的成功,标志着我军炮兵远程火力精确打击能力有了质的跃升。
现代战争中远程打击,“不接触式的”战斗,对于兵员的保护,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与过去,“拼持刀”的白刃战,有着天壤的区别。
人的生命是最为重要的。
对生命的关注和保护,是现代战争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当然,战争的最后阶段也必须有双方军人的接触和战斗,但是,有远程打击的武器,就将这个损失会降到最大限度。
远程打击,就可以避免那些诸如海峡,高山,和其他不利于一般常规武器不能达到的区域,而给予火力覆盖。
而且,火箭弹比起导弹的成本以及操作系统都要低廉、简易,其优点明显。
因此,对于那些企图利用海峡,或其他屏障作为掩护的“敌方”就是一个强有力的武器系统。
中国的军力在不断地向前发展。
对于那些,蠢蠢欲动的不友好的国家或地区,这种新型的远程火箭炮,至少能够让他们想想,自己能不能够扛得住这种新型火箭炮,密集火力的打击,其威慑力是可想而知。
火炮的分类
嘿,大家知道火炮都有哪些分类吗?哇,这可真是个有趣的话题呢!
先说加农炮吧,这就好比是战场上的“神枪手”!比如在电影里,那一门门加农炮,“轰”的一声,炮弹就像长了眼睛一样直直地飞向目标。
像海湾战争的时候,多国部队的加农炮那可是发挥了巨大威力,给敌人来了个沉重打击呀,多厉害呀!
然后呢,还有榴弹炮。
榴弹炮啊,就好像是一个“大力士”,能把炮弹扔得又远又狠!你想想,在战场上,榴弹炮“砰砰”地发出怒吼,炮弹在远处炸开,那场面,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抗日战争时期,咱们的部队不就靠着榴弹炮给敌人造成了不少麻烦嘛,怎么能不让人佩服呢!
还有迫击炮呀,这可是个“机灵鬼”呢!它轻便灵活,可以迅速转移阵地。
在一些山地作战或者特殊环境中,迫击炮可就大显身手啦!就好像在一些战争电影里,战士们扛着迫击炮,在关键时刻给敌人来个出其不意,那不是超酷的嘛!
火箭炮就更牛啦,像是一群“愤怒的飞鸟”,“嗖嗖嗖”地就把大量炮弹发射出去,那火力简直太猛啦!人家都说“万箭齐发”,火箭炮可不就是这样嘛!
火炮的分类可多了去了,每一种都有自己独特的作用和特点,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一样。
它们在战争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保卫国家、守护和平的有力武器呀!所以说,火炮的世界真的是丰富多彩,让人着迷不已!大家是不是也这么觉得呢?。
火箭筒介绍作文你要是想在武器的世界里找个超级猛的家伙,那火箭筒肯定得在候选名单里。
火箭筒啊,长得就特别有那种“我不好惹”的范儿。
它的身子一般是长长的筒子,就像一个放大版的超级粗的笛子,只不过这个“笛子”发射出来的可不是什么悠扬的曲子,而是能把敌人炸得屁滚尿流的火箭弹。
筒子的材质那都是相当结实的,毕竟它得承受火箭弹发射时那巨大的后坐力。
说到火箭弹,这可就是火箭筒的灵魂所在了。
火箭弹就像是火箭筒这个“大嘴巴”吐出去的愤怒火焰。
这玩意儿的头部通常是尖尖的,就像一个急于去扎破敌人防线的矛头。
而且它的肚子里装满了炸药,就像一个装满了坏脾气的小炸弹罐子。
当火箭弹被发射出去的时候,那可真是“嗖”的一下,速度快得像一道闪电。
你能想象吗?它就像一个超级愤怒的小鸟,朝着目标直直地飞过去,然后“轰”的一声,不管是敌人的坦克、碉堡还是一群聚在一起的敌军,都得在这巨大的爆炸声和火光中颤抖。
火箭筒操作起来呢,说难也不难。
一个士兵只要经过一定的训练,就能扛起这个大杀器。
当然啦,发射的时候可得站稳了,不然那后坐力能把你像个布娃娃一样给震飞出去。
当你稳稳地扛着火箭筒,瞄准目标,然后扣下扳机,看着火箭弹飞出去的那一刻,那种感觉就像是你成为了战场上的超级英雄,所有挡在你面前的敌人都得害怕你手中的这个大宝贝。
在战争故事里,火箭筒可是创造了不少传奇。
比如说在那些城市巷战中,敌人躲在坚固的建筑物后面以为就安全了,哼,这时候火箭筒就上场了。
对着那些墙壁或者藏着敌人的房子来上一发,什么防御都得被炸个稀巴烂。
那些敌人估计还没搞清楚怎么回事呢,就被火箭筒的威力给送上西天了。
不过呢,火箭筒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它虽然威力巨大,但装填火箭弹的速度有时候有点慢。
就像一个打了一拳之后要缓一缓才能再出拳的拳击手。
而且这玩意儿还挺重的,背着它跑长途的话,士兵肯定得累得气喘吁吁。
但是不管怎么说,火箭筒在武器家族里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存在。
它就像一个充满暴力美学的家伙,用它那简单粗暴的方式在战场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
台军防空炮兵作战能⼒解析2019-09-24台军防空炮兵作为台军防空反导的⼀⽀重要⼒量。
近年来跟随美军防空炮兵转型。
作战思想和作战能⼒发⽣了极⼤的变化。
本⽂从台湾现有防空炮兵装备的数量、质量和性能出发。
结合其装备的特点。
阐述了台军防空炮兵六个⽅⾯的能⼒。
台湾岛四⾯环海,防空任务是重中之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军队推⾏“固守防卫、有效吓阻”的新军事战略,强调重点发展制空、制海和反登陆作战能⼒,并最优先考虑掌握制空权。
特别是近年来跟随美军防空炮兵转型,台军逐步加⼤了防空炮兵部队的建设⼒度,开始了⼤幅度的防空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
台湾防空炮兵的现状台军防空炮兵是指以⾼射炮、地空导弹为主要装备的战⽃兵种,它主要由陆军和空军防空炮兵部队组成。
台湾陆军的主要防空部队有:2个防空导弹群(7个防空导弹营)、10个炮兵防空营另加5个炮兵防空连,装备的防空导弹有:改进型“霍克”导弹108套,导弹1300多枚;“天⼸”I/Ⅱ导弹48套,导弹分别为900枚和250枚,“爱国者”(PAC-2)导弹24部(3套),导弹200枚;“⿇雀”48套,导弹800枚;“⼩棵树”导弹发射架34套,导弹400多枚;“复仇者”导弹发射架74套,导弹3 000余枚,“西北风”导弹发射架550套。
除了防空导弹外,还装备了⼤量各式⾼射炮,品种以40毫⽶⾼射炮为主,除少量瑞⼠产的35毫⽶双管⾼炮是20世纪60年代的产品外,其余均是上世纪四五⼗年代的美国产品。
在这些⾼炮中,只有M42式40毫⽶双管⾼炮是⾃⾏式,其他均为牵引式。
台湾空军的防空部队有:4个防炮警卫指挥部、13个防炮营、11个警卫营,其13个防炮营中,40毫⽶防炮营有10个,35毫⽶快速⾼炮营3个,共装备⽼式美制M1式90毫⽶⾼炮112门、40毫⽶⾼炮512门、“厄利孔”GDF-001型35毫⽶⾼炮48门。
台湾空军的35毫⽶快速⾼炮营也称“天兵”防空营(装备GDF-001式35毫⽶⾼炮/“⿇雀”弹炮合⼀防空系统),每营编4个“天兵”防空连,装备GDF-001式⾼炮16门、“⿇雀”四联装导弹发射架16具和“防空卫⼠”射击指挥雷达8部。
盘点台军现役地面火炮火箭炮火炮和火箭炮地面火炮是为地面作战部队提供直接火力支援和间接火力支援的主要兵器,在地面战争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位置。
因此,台军历来都十分重视引进、研制、更新和发展地面火炮。
当然,台军现役地面火炮的规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
从火炮口径来讲,台军先后采用了60mm、75mm、81mm、105mm、107mm、117mm、120mm、126mm、155mm 和203mm火炮;从机动方式来讲,台军先后采用了驮运火炮、牵引火炮和自行火炮;从炮种来讲,台军先后采用了迫击炮、无后坐力炮、榴弹炮和多管火箭炮。
近10年来,台军的地面火炮发展较快。
这是与它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打下的较好基础分不开的。
20世纪70年代之前,尤其是在50年代,台军的地面火炮主要从美国引进。
这是其第一条腿。
20世纪70年代之后,台军开始自行研制地面火炮。
其间,一是依靠美军火炮技术在台湾本地研制并生产美式火炮;二是依靠自身的技术研制并生产火炮。
这是其第二条腿。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台军仍不放松地面火炮的发展,但是其火炮自产化的程度依然不高,研制与大批量生产155mm以上大口径火炮的能力依然不强,由国外进口火炮的需求量依然很大。
因此,从现在起,台军将根据近10年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经验教训,以及未来战争的需要,加大开发地面火炮的力度和速度。
具体措施有:努力使大口径火炮自产化;积极仿制乃至自行研制新型火炮;加速”工蜂”6式117mm45管火箭炮的批量生产,增加装备数量;高速发展自行火炮,并大力提高其自动化水平,目的是卓有成效地提高地面火炮对地面作战部队的火力支援能力,从而提高地面部队的机动与打击能力。
榴弹炮●火箭炮●迫击炮从已公开发表的权威信息资料来看,台军目前装备的地面火炮主要是各种榴弹炮、多管火箭炮和迫击炮。
榴弹炮台军现装备的榴弹炮品种很多,主要有以下7种。
M109式155mm自行榴弹炮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从美国引进M109A2榴弹炮,用以取代M108和M52自行火炮。
后来,又从美国引进M109A5榴弹炮,以装备陆军联合兵种旅辖炮兵营。
去年4月,在美国对台军售清单中,我们还赫然看到了性能先进的M109A6”侠士”自行榴弹炮。
M116式75mm驮载山炮台湾从美国引进该炮的目的在于为步兵山地作战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这种山炮的最大射程为8790m,初速为381m/s(采用榴弹时),最大射速为6发/min,持续射速为3发/min,方向射界为60°,配备有榴弹、破甲弹和烟幕弹,炮班人数为5人。
这种火炮的配件达到了标准化,维修保养简便易行;能快速地由行军状态转换为战斗状态;全重(653kg)轻,分解后既可由飞机空投,也可由骡马驮运,尤其适合于进行远距离机动作战和在复杂地形上机动作战。
M110A2式203mm自行榴弹炮20世纪80年代末,台湾从美国引进该炮,主要用于装备机步师与装甲旅。
为解决供弹问题,台湾自行研制了CM-24型履带式弹药输送车。
M110A2自行榴弹炮可携弹42发,最大射程为21.3km(采用榴弹时)和29.1km(采用火箭增程弹时),初速为747m/s,最大射速为2发/min,持续射速为1发/min,方向射界为左右各20°,配备榴弹、火箭增程弹、榴霰弹和化学弹,采用半自动供弹方式,最大时速为54.7km/h,最大行程为523km,炮班人数为5人。
这种自行火炮因采用履带式驱动而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能快速地实施行军状态与战斗状态之间的转换;射程远,威力大,其榴弹杀伤面积达1296m2。
但它的射速较慢,重量较大。
M115式203mm榴弹炮20世纪50年代后期,台湾从美国引进该炮,旨在供外岛作战使用。
其最大射程为16.8km,初速为587m/s,最大射速为1发/min,方向射界为60°,配有榴弹、子母弹和化学弹,炮班人数为14人。
这种火炮具有良好的射击精度,杀伤威力大,弹丸的杀伤半径达78m。
T65式155mm榴弹炮在美军,该炮称之为M114式155mm榴弹炮。
20世纪80年代后期,台湾从美国引进该炮,经改进后,成为联合兵种旅辖炮兵分队的列装火炮,以遂行直接火力支援任务。
其最大射程为14.6km,初速为563.9m/s(采用榴弹时),最大射速为每0.5分钟2发,持续射速为40发/min,方向射界为左24°、右25°,配有榴弹、杀伤子母弹、烟幕弹、照明弹和化学弹,炮班人数为11人。
这种火炮因结构简单、机械性能稳定而故障率低;可实施高射界射击;能在复杂地形上进行战斗。
T63式105mm榴弹炮在美军,该炮被称为M101A1式105mm榴弹炮。
台湾从美国引进该炮,旨在装备联合兵种旅辖炮兵分队,向步兵与机步兵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其最大射程为11.27km(用7号装药时)和14.6km(采用火箭增程弹时),最小射程为1.8km,榴弹初速472.4m/s,最大射速为10发/min,配有榴弹、火箭增程弹、榴霰弹、子母弹、破甲弹、照明弹、烟幕弹和化学弹,炮班人数为8人。
这种火炮重量轻,机动方便且快速;能实施高射界射击,射击死角小。
T69式155mm自行榴弹炮该炮是台军根据美军M109和M108式155mm榴弹炮的结构特点与战术、技术性能而自行研制的一种自行火炮,用来实施直接与全般火力支援任务。
其最大射程为30km(采用全膛榴弹时)和35km(采用底排弹时),最大射速为6发/min,高低射界为0°~+70°,方向射界为左右各30°,携弹量为25发,乘员为5人。
这种火炮能实施高射界射击,射击死角小;重量轻,高度低,越野能力强;具有两栖作战能力。
多管火箭炮台军现装备的多管火箭炮主要有以下3种。
”工蜂”4式126mm40管火箭炮20世纪70年代初,台湾开始研制与装备这种火箭炮,目前已逐渐被”工蜂”6式多管火箭炮所取代。
牵引式”工蜂”4火箭炮装备台陆军部队,自行式”工蜂”4火箭炮装备台海军陆战队。
它的最大射程为10.5km,初速为465m/s,射速为每16秒40发,方向射界为左右各10°,高低射界为9°~55°,采用单射或齐射方式。
这种火炮射速快,火力猛,机动性强,行军状态与战斗状态之间的转换快,但存在射程近、炮弹散布大和人工装填炮弹时间长的缺陷。
”工蜂”6式117mm45管火箭炮该炮是台军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研制、80年代开始装备陆军军团炮兵营的一种自行火箭炮。
它是台军现装备的主要的面杀伤火器,部分部署在外岛。
它的最大射程约为20km,有效射程为15km,射速为每22秒45发,方向射界为左右各90°,采用单射或齐射方式,45发火箭弹的杀伤面积为3万平方米,乘员为6人。
这种火炮机动能力强,配用弹种多,射程远,威力大,射击精度良好,但存在再装填炮弹时间长达15分钟的缺陷。
”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据台军称,该炮是抗登陆作战的重要火力支援武器。
配备弹种有:MK45型双用途子母弹和钢珠弹,内装25000颗直径为8mm的钢珠,射程为25km~45km;MK15型双用途子母弹和钢珠弹,内装18300颗钢珠;MK15型钢珠弹,内装有6400颗钢珠。
这种火炮类似于美军的M270227mm多管火箭炮,但取消了固定的发射管,其发射箱具有储存、运输和发射的三重功能。
它配备3种火箭弹,火力覆盖范围为7km~45km。
因此,在抗登陆作战中,这些火箭弹可分别用于打击登陆方的换乘区、泛水区和水际滩头目标,由近至远地形成疏密有致的火力网。
其自动化程度较高,这主要体现在:一是采用了高精度的定位系统,可自动测定炮位;二是配备了数字/语音通信系统,火力反应速度快。
此外,该炮采用轮式底盘,因而在发达的道路网上具有较强的机动能力。
迫击炮台军现役的迫击炮主要有以下7种。
T75式81mm迫击炮它是台湾自行研制的一种迫击炮,旨在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
陆军装甲步兵连、装甲步兵排和陆战队支援营都装备有这种迫击炮。
其最大射程为3500m,方向射界为36°,配有M43AB1高爆弹和照明弹,杀伤面积为300m2,配备炮手3人。
这种迫击炮杀伤威力大,机动能力强,射击方向调整快。
T62式107mm迫击炮1973年,台湾参照美军M30式107mm迫击炮,生产了T62式迫击炮,旨在为步兵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主要装备陆军步兵营和海军陆战队陆战团迫击炮连。
它配备的M329A1/A2和M34A1榴弹的最大射程分别为5650m、6800m 和4620m,最小射程分别为920m、770m和870m。
最大射速为18发/min,持续射速为3发/min,方向射界为14°,配有榴弹、烟幕弹、照明弹和化学弹,杀伤面积为800m2。
这种迫击炮机动速度快,越野能力强,弹道性能好,命中精度高,杀伤威力大,结构简单,机械性能可靠。
T73式60mm迫击炮该炮是台湾于1984年参照美军M19式60mm迫击炮生产的一种迫击炮,旨在供步兵连迫击炮排和陆战连火力排为步兵与陆战分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
其最大射程为1830m,最小射程为45m,初速为157m/s,最大射速为30发/min,持续射速为18发/min,高低射界为45°~85°,方向射界为14°,杀伤面积为162m2,配有榴弹、发烟弹和照明弹,炮班人数为3人。
这种火炮适于在山地和丛林等复杂地形上战斗;重量轻,便于携带;配用弹种多,且发射速度快。
M29式81mm迫击炮该迫击炮的改进型为M29A1式,台军从美国引进该炮的目的在于杀伤敌有生力量,施放烟幕,且对目标实施照明。
其配备的M36A1式、M374A2式和M374A3式榴弹的最大射程分别为3987m、4985m和4800m,后两种榴弹的最小射程分别为72m和46m。
这种火炮重量轻,便于在复杂地形上机动;射程远,射速快,威力大;具有较好的配套改进性能。
T86式120mm迫击炮为了实现迫击炮的威力与机动力的有效结合,以及与世界迫击炮的流行口径相一致,台湾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了这种迫击炮。
其最大射程为9300m,初速为450m/s,最大射速为15发/min,高低射界为45°~80°,配有TC63和TC86式120mm高爆弹,炮班人数为3人。
这种火炮射程远,威力大,射速快,火力密度大,火力持续能力强。
此外,它配有小型炮车,能以人力与牵引车实施快速机动。
T75式60mm迫击炮该炮是台湾自行生产的美军M224式60mm迫击炮的仿制品,主要装备步兵连迫击炮排和陆战连火力排,为步兵与陆战分队提供近距离火力支援。
其最大射程为3489m,最小射程为50m,初速为237.7m/s,最大射速为30发/min,持续射速为15发/min,配有榴弹、照明弹、烟幕弹和高爆弹,杀伤面积为225m2,炮班人数为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