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名师测控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81 MB
- 文档页数:18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十三位宰相宰相是中国封建社会辅佐君主总揽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历史很少作为具体官职的名称。
宰有主持之意,相有辅佐之意。
宰相连称始见于《韩非子·显学》——“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将必发於卒伍”。
历史上只有辽以宰相为正式官名,其他朝代却都另有正式官名。
其职权管辖广狭程度也各有不同,行使职权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秦和西汉时的宰相指相国或丞相,御史大夫是副职。
汉哀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东汉时以大司徒、司空、太尉为三公,共掌政事,备位宰相,但实权移至尚书台,由尚书台长官尚书令主赞奏事,总领纪纲。
魏、晋以中书监、中书令为宰相,而相国、丞相变为赠官,或为权臣篡夺之阶。
南北朝时皇帝所与议论政事或委以机密者就是宰相,官名有中书监、中书令、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其中权力最大者则是录尚书事。
隋代定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为宰相。
唐代时又改内史省为中书省,内史令为中书令,纳言为侍中,尚书省为左右仆射,三省长官分掌制令、封驳和执行的权力,是最高中枢机构。
唐太宗以后,又特派其他官员,加以参知政事、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衔,参与政事堂议政,成为实际上的宰相。
从汉至唐,皇帝待宰相之礼,逐渐降级,至宋太祖废坐论之礼,使宰相地位大降。
北宋沿袭唐制,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以参政知事为副。
宋神宗时,设宰相二人,首相称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次相称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另设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为副相。
南宋孝宗时又改称左右丞相。
辽有北、南两宰相府,各设左右宰相。
金宰相为尚书省主官尚书令及其下左、右丞相及平章政事。
元代以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构,主官中书令往往由皇太子兼任,但不常设,其下设左、右丞相,再下为平章政事,副职为左右丞及参知政事,掌管实际政务。
明初也设中书省,左右丞相。
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后,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由皇帝总揽政务,这是宰相制度的重大变化。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找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
二、教学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
四、教具准备: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
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
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二、学习新课: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呢?(一)君主独裁请同学阅读“君主独裁”一目,整理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
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
2019-2020年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北师大版案例说明对应教材“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旨在使学生了解明清两代强化君主专制的具体措施,引导学生阅读拓展材料、分析教材,概括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表现;通过史料解析,分析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君主独裁(一)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教师补充“胡蓝之狱“的相关史实,使学生了解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大举打击开国功臣、并进行血腥屠杀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新的行政体系。
教师可展示中央的行政制度示意图,介绍内阁与宰相权力性质的根本不同,引导学生分析在这样的体制之中皇权膨胀是如何体现的,并思考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学生了解“胡蓝之狱”的史实,认识朱元璋在统治之初所采取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学生解读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了解各部门所掌握的实际权力,及其与皇帝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明朝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设计意图:通过历史故事和示意图,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得到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读图示和概括历史史实的能力。
2.设立厂卫制度教师借助多媒体动画技术,按照时序演示明朝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具体构成。
其中,可以穿插一些历史故事,如介绍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为何要设立锦衣卫和东厂,讲明当时所存在的历史背景。
在介绍特务机构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思考明朝强化君主专制措施所带来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看动画演示,了解厂卫制度的建立过程及构成。
通过阅读教材,认识到厂卫是极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产物,它的出现标志着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演示和故事讲述,使学生了解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将枯燥的历史知识形象化,增强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
3.设立廷杖制度此部分可以略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即可,使学生认识到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完全成为了主仆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