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设计史
- 格式:doc
- 大小:965.04 KB
- 文档页数:31
汽车设计的发展历史机电与车辆工程学院车辆工程111班1608110121 王正皓摘要:汽车工业改变了当代世界的面貌,刺激人类社会向更高、更强、更快迈进。
没有一种工业产品,能像汽车这样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
“汽车化”已成为当代物质文明与进步的象征,正逐步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乃至生活的理念,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空间。
不可否认,汽车在改变我们的生活,它在带给我们极大便利的同时,的确也带来了一些烦恼。
但是,生活就是这样,对任何生活方式的评价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这是一种观念,一种态度,更是一种文化。
所以汽车在发展、在创新,下面来介绍一些关于汽车的发展历史。
关键词:汽车四座里程碑发动机变速器车身电器一、什么是汽车汽车必须具备自行驱动的能力,并且由四轮驱动。
主要用于运输并由此而派生出来的一种车辆叫汽车。
汽车的另一种解释:1766年英国发明家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1804 年法国陆军工程师古诺制造出第一辆蒸汽机驱动的汽车;这种汽车装着三个轮子,车架前端装着一个大锅炉。
前进时靠前轮控制方向,车速3.5——3.9km∕h后来在试车途中撞到石头上损坏了;这是世界最早的汽车,因其用蒸汽机作为动力驱动,因此叫汽车。
图1二、汽车的发展历史(1)早期蒸汽车的黄金年代18世纪末欧美国家出现了制造蒸汽汽车的热潮,各种用途的蒸汽汽车相继问世。
此时的汽车是最早的雏形;1825年英国公爵嘉内制造出第一辆蒸汽公共汽车。
这辆车的发动机后置,后轮驱动,前轮转向;1831年嘉内用这辆车开始运送客人,所以这辆车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
图2(2)世界最早的水陆汽车1805年,美国人首次制造了装蒸汽发动机的水陆两用汽车。
这种水陆两用汽车是当局为减轻费城港口交通,委托艾文思制造,原来打算制造小型轮船,不料船制成以后,因工厂在内地无法运输,艾文思在船底装上了四个车轮,用船上的蒸汽机驱动车轮。
汽车发明史1. 人类驾驶史前在讲述汽车发明史之前,我们需要先回顾人类历史上关于交通工具的演变。
最早的人们是步行或搭乘动物来移动,但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车辆出现了,包括手推车、骆驼车、马车等。
19世纪初,火车和蒸汽船的出现以及铁路、公路和运河的建设加速了人们之间的联系,同时也改变了货物和人的移动方式。
2. 第一辆汽车的发明在1886年1月29日,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
这辆汽车具有三个轮子,采用了微型水平双缸发动机,以及香蕉型刀闸离合器和螺旋齿轮驱动。
这辆汽车最高时速只有16公里/小时,而且因为使用蒸汽发动机,远不能达到今天的高效性和可靠性水平。
3. 不同类型的汽车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汽车经历了不断的改进与发展。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验,汽车制造商开始生产出不同类型的汽车,以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
有轿车、货车、巴士、拖拉机和卡车等等。
其中最成功和最流行的车型是轿车。
由于轿车的小巧和低油耗,它在都市里迅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大家熟知的福特T型车于1908年面世,引领了新时代的到来,这款车配有一系列现代化特点,如电启动、左侧驾驶座位和手动传动系统等等。
4. 计算机科技对汽车的影响在现代汽车设计方面,计算机科技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使自动化流程变得更加高效,从而降低了制造成本,同时还使设计师能够更快速地生成复杂的三维模型。
现代汽车配备了各种高科技设备,例如GPS导航和智能驾驶系统等,这些设备大大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和舒适度。
5. 未来的汽车在未来,汽车将继续发展和改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汽车制造商将特别致力于开发更加环保和节能的车辆,以满足强烈的全球变暖和污染的需求。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自动驾驶汽车也将成为现实,并将大大提高道路的安全性。
6. 结语总的来说,汽车发明是有着悠久历史的。
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汽车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商业领域。
汽车的制造已经成为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涉及到通信、材料、制造和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
世界汽车发展史300字
世界汽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汽车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从最初的蒸汽动力到现代的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
以下是对世界汽车发展史的简要描述,不足300字。
19世纪末,汽车的发展开始起步。
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设计了第一辆内燃机汽车,并于1886年获得专利。
这辆汽车采用了三轮设计,搭载了一台单缸四冲程发动机,最高时速达到了16公里。
20世纪初,汽车工业开始蓬勃发展。
亨利·福特在1908年推出了著名的“T型车”,采用了流水线生产技术,使得汽车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从而使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
20世纪中叶,汽车设计和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1950年代,汽车开始采用更加流线型的外观设计,同时配备了更多的安全设备和舒适性配置。
此时,美国汽车工业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20世纪末,环保和能源危机推动了汽车工业的变革。
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崭露头角,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特斯拉公司在2008年推出了第一款量产电动汽车,
引领了电动汽车的潮流。
21世纪,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成为汽车发展的新趋势。
汽车开始配备各种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如自动泊车、自动紧急制动等。
谷歌和特斯拉等公司推动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为未来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总体而言,世界汽车发展史经历了从蒸汽动力到内燃机,再到电动和混合动力的演变过程。
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对经济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将继续发展,为人们带来更加便捷、环保和智能化的出行体验。
从汽车外形变迁看汽车发展史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与演变,外形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从最早的汽车车厢马车式设计,到现代的流线型外观,每一代汽车都代表着时代的风格和科技的进步。
本文将从汽车外形变迁的角度来回顾汽车发展史,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19世纪末期,汽车的外形设计基本上是以马车为蓝本,车辆呈长方形的车厢,由庞大的蒸汽发动机驱动。
这些汽车的外观笨重、复杂,没有任何流线型的设计。
由于汽车仍然属于高档商品,这些早期汽车的外形设计更多的是强调豪华和独特。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汽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这一时期,汽车外形开始趋向于标准化,便于大规模生产。
随着产能的提升,汽车的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汽车外形逐渐多样化,同时开始引入一些简单的流线型设计,如车头的圆润设计和车体的流线型曲线。
到了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汽车的外形设计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这一时期的汽车外形更加注重线条的流畅性,外形更加纤细。
这一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个方面。
首先,20年代是汽车像普通家庭渗透的初期阶段,汽车的大规模制造和出售需要更多的消费者。
此时,外形设计已成为一个拉动销量的重要因素。
其次,20年代和30年代是现代风格的发展高峰期,外观流畅、简洁的设计风格适应了当时社会的审美需求。
40年代至60年代,汽车设计变得更加大胆和前卫。
这一时期的汽车外形不再局限于直线和圆弧,出现了更多的流线型外观和前卫的设计元素。
这一变化主要受到战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推动。
在这个时期,汽车设计师开始更加重视安全性和空气动力学性能,融入更多的科技元素进入汽车外观设计。
进入了70年代和80年代,汽车外观设计逐渐趋于平庸和保守。
这一时期的汽车设计更加注重实用性和经济型,以满足石油危机后节能环保的要求。
由于燃料价格上涨以及环保意识的加强,消费者对燃油经济性的关注度大幅提高。
这一时期的汽车外形设计多数呈现方正简洁,目的是尽量减少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
世界汽车发展简史汽车萌芽期——蒸汽汽车的起因1478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家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第一次提出了具有自推进功能的汽车设计。
1765年,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改进了蒸汽机设计,制造了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推动了机械工业社会的发展。
1769年,法国工程师尼克拉斯·库纽(NicholasCugnot)在巴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整齐驱动的三轮车。
汽车成型期(1885-1913)——内燃机—发动机发展-底盘发展-材料发展1885年,德国发明家卡尔·奔驰(BariFriedriBhAenz)设计和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能实际应用的内燃机驱动的马车是三轮汽车。
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的世界上第一辆三轮汽车获得了“汽车制造专利权”,本茨因此而被后人誉为“汽车之父”。
同年7月,世界第一部四轮汽车正式贩售。
德国人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四轮汽车。
1888年,法国自行车商人埃米尔·罗杰斯(EmileRoger)获得奔驰的许可,开始生产商用汽车。
1908年,福特公司T型轿车上市,至T型轿车停产前共计销售1500万辆,为汽车产业及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913年,福特公司开发出世界上第一条生产流水线,组装效率提升了约8倍。
中国的汽车工业简史汽车初始发展期(1953-1958)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
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载货汽车在中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诞生;吉林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国馋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装配线。
1958年,大跃进期间,由于国家实行企业下放,各省市纷纷利用汽车配件厂和修理厂仿制和拼装汽车,形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热潮”。
发展期(1960-1980)该阶段从1960年到1980年,跨越了四个“五年”计划,以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汽车制造厂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的建设为主线。
汽车设计风格演变史汽车设计风格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时代的演变而不断发展。
本文将以历史的角度,探讨汽车设计风格的演变史。
一、早期汽车设计风格的形成在汽车产业刚刚起步的时期,汽车设计风格主要受到马车的影响。
这个时期的汽车外观设计简单朴实,注重实用性,追求功能性而非美观。
车身多为木质结构,线条简洁,没有太多装饰,主要以满足行驶需求为主。
二、20世纪初的艺术时期随着20世纪的到来,艺术运动的兴起也影响了汽车设计风格。
装饰艺术运动和现代主义风格的影响使得汽车设计开始注重线条和比例的美感。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风格更加注重对称和流线型的外观,车身开始采用金属材料,使得整体造型更加坚固和稳定。
三、20世纪中叶的经济繁荣时期20世纪中叶,经济的繁荣使得汽车成为大众消费品。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风格开始追求奢华和个性化,车身造型更加流线型,线条更加柔和,车身采用镀铬和不锈钢等材料,增加了车辆的豪华感。
同时,汽车设计也开始注重内饰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各种仪表盘和控制按钮的布局更加合理。
四、20世纪末的现代主义风格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汽车设计风格逐渐朝着现代主义的方向发展。
这个时期的汽车设计更加注重创新和科技感,采用更多的复合材料和高科技元素,使得汽车外观更加时尚和未来感。
同时,电子技术的应用也使得汽车内部设备更加智能化和便捷化。
五、当代汽车设计的多元化进入21世纪,汽车设计风格变得更加多元化。
不同汽车品牌和车型之间的设计风格差异明显,注重个性化和品牌特色的表达。
同时,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影响了汽车设计,使得车身材料更加环保,外观更加简洁和流线型。
总结:汽车设计风格的演变史是一个不断追求美感和功能性的过程。
从早期的简约实用到现代的科技感和个性化,汽车设计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不断变化。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和社会需求的变化,汽车设计风格也将继续演变,为人们提供更加美观和实用的汽车。
从汽车造型变化看时代发展今天的汽车设计以功能化为优先造型设计决定一款车的命运,这并不是空穴来风。
——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汽车造型设计不简单汽车作为一种商品,首先向人们展示的就是它的外形,外形是否讨人喜欢直接关系到这款车子甚至汽车厂商的命运。
汽车的外形设计,专业的说法叫做汽车造型设计,是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
汽车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
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
汽车造型的目的是以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
汽车造型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项综合构思,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
汽车的造型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汽车造型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
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
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味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等。
汽车造型发展史自1886年第一辆汽车诞生以来,汽车造型从最早的马车型到箱型、从甲壳虫(参数配置图库)型发展到流线型,从船型、锲型到现在最常见的复合型。
在探讨汽车造型时,不能单纯的从外形讨论外形,应该把眼界放到整个汽车设计系统中,在这个系统不仅有车、有人、还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也就是社会文化,即我们在讨论汽车造型时不应忘记他的人文因素。
手工艺时期1 8 8 6~1 9 1 5大工业时代的前奏·精英文化的表现受19世纪末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法国新艺术运动波及整个欧洲。
当时的汽车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外形上仅仅是马车的延续,敞篷或活动布篷,大而窄的硬式车轮,只不过是用内燃机换下了马匹,没有车身设计可言。
随着乘坐舒适性的要求,车身加装了挡风板、挡泥板等构件。
该时代马车型汽车仅仅针对少数富人生产,多是手工定制,作坊式运作,讲究装饰与手艺。
一个真正的汽车时代即将到来。
大工业时代 1915-1980s○1915之后汽车造型迅速转向注重功利的实用化,是整个造型发展史上最重要、最耐人寻味的时期。
福特的T型车是那个时代的代表1915~1930箱型汽车·设计的民主运动箱型汽车投入使用是建立在巴德制造工艺与流水线结合的基础上,以福特T型车为主,1915~1930年代,箱型车一直都唱主角。
1930s~l940s流线型汽车·最佳的精神安慰流线型风格起源于1920年代末,直到1950年代,在长达二十余年中,风靡整个设计领域。
从最初的飞机到火车、汽车,从电冰箱到吸尘器,从口红到饮料瓶,流线型风格成为带动销售最典型的因素。
流线型风格起源于欧洲。
设计师将飞机设计中的空气动力学概念引入汽车,以降低风阻提高速度。
钢板冲压工艺的出现为流线型汽车大批量生产提供了条件。
但将流线型风格发扬光大的却是美国人。
汽车的物质功能正好与当时人们渴望飞奔、逃离现实的原始欲望相吻合。
著名的 F irebi rd概念车就是这一主题的综合体现。
它在精神方面的价值大于它在物质方面的价值。
1950s船型汽车·商业性设计船型车是吸取甲虫型后排舒适性与横风稳定性两方面教训,重新挖掘箱型车的布局优点而问世的。
如1953年克莱斯勒New Yorker、1949年福特V8等,由于启动性能、舒适性与布局合理性等综合性能最优,经久不衰,至今仍然是汽车设计的蓝本。
五十年代是船型车盛行的年代,那时的汽车宽敞、华丽,但耗油多,功能也不尽完善。
船型汽车主要特征是乘客舱、发动机舱和行李舱明显分三段,称“三厢式”,船型车外表简洁,为各种巴洛克风格的装饰件提供了尽隋发挥的舞台。
由凯迪拉克首先推出的所谓飞行梦幻风格,灵感来自飞机、火箭等飞行器。
汽车被加上尾鳍,车棚光滑地从车前沿向后掠过,尾鳍从车身中伸出,形成喷气飞机喷火口的形状,让它成为一种喷气时代高速度的标志。
例如凯迪拉克的埃多拉多车,在汽车两侧、尾部装上尾翼、垂翼、水平翼等,而车头模仿鱼雷、火箭。
这些噱头注定是昙花一现,毫无功能意义可言。
1960s楔型汽车·享乐主义楔x i ē形是汽车界追求速度的高潮,无论功能还是造型,楔形都是完美的,既适于高速安全行驶,又富于动感和冲劲。
其主要特征是前低后高,头尖如楔。
不少车型为了追求动感,在车头作楔形效果,为后来的现代复合型汽车提供了基础。
1960年代是楔型汽车的天下,消费社会具有“年轻化”特色。
当时福特公司项目主管艾柯卡看准了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极力推动野马项目的实施,1962年,福特开始研发了野马的第一辆概念车——野马I型车,取名自在二战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北美P57型野马战斗机。
野马车开创了中低档日常用车跑车化的新局面,其影响至今。
它的初次亮相是在1962年10月,赛车手丹·格尼(Dan Gumey。
)驾着它参加了在纽约举办的美国汽车大奖赛。
1965年,拉尔夫·那达在《任何速度都不安全》中指出那些巨大的美国轿车:“虽然装饰华贵,但不安全又浪费能源,完全没有存在的必要”。
预示了一个更加理性的时代的来临。
1970s紧凑型汽车·实用主义接连发生的世界『生经济滞胀和两次石油危机,美国车因其造型夸张、喧嚣,更因为大而重,受到重创。
美国现代企业管理的代表人物阿尔弗雷德·斯隆,极力主张拉开汽车档次,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消费需要。
汽车造型的发展被经济型制约——耗油量指标强硬地来了个急转弯,T型车时代的箱型朴实风格再次复苏,以两厢掀背型为代表。
而船型车,吸取了紧凑的概念,放弃了六十年代的夸张,转向简洁大方,内敛凝重的风格。
设计重新回到原点,为消费者和功能而设计,不再屈服于销售的压力。
实用小巧的日本车便因其经济、低廉、耗油少的特点,占领了大片市场,跻身世界汽车生产大国之列。
1980s多用途轿车·多元化需求进入1980年代以后,一种新型轿车——MPV多功能轿车问世,它集轿车、旅行车和厢式货车的功能于一身,车内每个座椅都可调整,并有多种组合方式。
道奇和克莱斯勒先后推出了Caravan和Voyager,销售形势非常乐观。
在家庭中作为第二、第三辆车来使用,尤其被家庭妇女所喜爱,被亲切地称为“太太车”。
MPV—直无法在中国本土成为市场主流车型,除偏高的售价还不适应中国的消费水平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刚刚富裕起来的中国人主要追求的还是以舒适、气派为主,而亮相的MPV比轿车而言,多了几分优雅,少了几分气派。
这对于在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中国消费者来说,满足不了心理上的需求。
这种车造型酷似子弹头,在我国被俗称为“子弹头”;在国外,则被称为“蛋形造型”。
MPV不仅在外形设计上集流线型与楔x i ē型的优点于一身,而且在制造加工上引进了先进技术,具有未来主义艺术倾向。
另外,在功能上,MPV 的前风挡玻璃倾斜度很大,外形圆滑,风阻系数很小(小于O.3),非常有利于车速的提高。
1990s重新与精英文化合流1991年,宾西法尼亚推出的“传奇”似乎是对平滑车身的率先突破,基于乘客舱与发动机舱段的宽度不一,该车采用了前后截然区分的两段结构,似乎可视为汽车界解构主义的先锋。
紧接着1993年阿斯顿·马丁Lagonda ——新古典主义、文脉主义;Ford GT40标榜的立体主义;新甲壳虫,如钢琴盖板状的后行李箱盖,既有理性主义、高技派的影子,也有波普主义的游戏味道。
1996年福特推出Ford Synergy 2010 Concept,在强烈的未来主义风格背后,我们看到了解构主义的倪端。
新世纪注重线与面的时代1990年代末,追求简洁有力线条的“新锋锐”风格悄然出现。
1996年,福特推出KAR汽车,标志着“新锋锐”的诞生。
该风格强调线条明确锋利,强调面的转折,不同的平面不再是圆滑连接,相互相交、转折、倾斜,形成锋锐的交线和角度。
以奥迪为例,曾经以“三个圆’’打造了奥迪TT和A6。
在A4和A8的设计上开始注意用线条将圆分割成面。
最大胆的当属宝马Z4,在车身侧面从前灯到车门把手的—道大弧线,从车门下沿到前翼子板的一道小弧线,再连接一条从A柱往下延伸的直线,在光影下形成了一个yawarl它又仍然很符合空气动力学设计。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汽车造型也大多饱满圆润,个别地方如腰线部分加入棱线,而前后灯等多位异形灯,不规则多变型,软中带硬。
我们看到一个注重线条与面的时代正悄然而至。
汽车造型发展趋势汽车造型作为一个系统,除包含车、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因素外,还有最为关键的因素——人,社会未来发展趋势最重要的变化就是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个性化二战以后现代主义提倡的民主制度,强调每个人都必须平等所以,今后的汽车造型设计将更多注重个体性与差异性。
技术的进步为设计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让他们有能力做出更灵活、更多样化的设计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旧有的规格化和标准化将被推翻。
目前部分技术实力高超的小型汽车厂商已经开始提供个人定制汽车服务,但要价不菲,2007年曾有美国富商向宾西法尼亚订购了一辆价值300万美元的跑车。
消费者参与既成品的概念已经成为过去。
在不完全否定工业大生产的前提下,现代产业体制将会做出灵活的调整。
今后的汽车会像今天我们所能见的电脑产品一样,不再以最终完成品的状态出厂,而是有各种性能升级的空间。
汽车产品的使用环境不再固定,而是成了互动的使用环境。
日本光冈的Kit Car是个人DI Y 汽车的先驱者,但最终由于质量问题被市场淘汰。
人机互动今天的汽车要通过方向盘、脚踏板等笨拙的方法又如保时捷的Tiptronic变速器,就是一种能够觉察到驾驶者的意识变化,然后在瞬间决定适当的换挡时机的智能系统。
任何人在开车时如果想要立即加速,一定会马上猛踩油门。
通过这套系统的电脑可以发掘驾驶者意识的改变,从而立刻调整适当的汽油喷射量,同时降挡。
这也是能够将驾驶者的意识与发动机运转两者合二为一的人性化系统。
技术进步改变汽车造型增大空间的利用率汽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加,而相应配套的市政设施、停车场空间等却与发展不相称,这势必要求汽车整车外形尺寸要越小越好,但又不能对乘坐舒适性产生不利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五种途径来增大空间利用为了减少发动机所占空间,需要对底盘和整车总体布置进行充分地研究,以便利用有效空间和增加使用空间的可变性,通常前挡风玻璃总是尽量往前移,形成子弹头形状。
轴距加长是在车身总长不变的前提下,可以减少前后悬的突出部分,使后排座位的人上下车更加方便,增加乘坐舒适性。
行李箱设计尽量向后移或向上移是为了增大乘坐空间,充分利用车顶部的空间。
车身布置尽量紧凑合理,浑然一体,使得汽车在满足舒适陛的前提下更加轻便化、流线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