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第五版论述
- 格式:docx
- 大小:175.44 KB
- 文档页数:8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习题集第一章引论一、选择题1.经济学是研究()。
A.企业如何赚钱的问题;B.如何实现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C.用数学方法建立理论模型;D.政府如何管制的问题。
2.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的区别主要在于()。
A.它们是否有用;B.获取它们时,是否要付出一定的费用;C.它们价格的高低;D.它们的效用高低。
3.资源稀缺性的含义是指( ).A.资源的数量较少;B.获得一定量资源所必须耗费的成本相当高; C.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显不足; D.资源的价格很高。
4.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收入的短期波动;C.收入的长期增长;D.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
5.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一国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B.一国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C.如何生产;D.为谁生产.6.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A.价值理论;B.生产理论; C.价格理论;D.分配理论。
7.下列事物中哪些不具备稀缺性( )A.空气;B.矿泉水;C.食物; D.安全保卫。
8.人们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时必须( )A.使个人利益优于公共利益;B.做出选择;C.降低期望; D.以国家利益为重。
9.下列问题是经济学研究不会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翻;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10.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亚当·斯密;B.约翰·梅纳德·凯恩斯;C.米尔顿·弗里德曼;D.阿弗里德·马歇尔。
二、判断题(对的划√,错的划×)1.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实现稀缺资源有效配置科学。
( )2.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联。
( )3.经济学根源于资源的稀缺性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 )4.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一国稀缺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5.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涉及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等三大基本经济问题.()6.市场机制就是亚当·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 )7.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产生的原因:1、经济资源的稀缺性:(1)定义:资源或物品相对于欲望或需要的不充分性而言(资源或物品不能满足欲望或需要)(2)资源或物品的有限性:对任何经济社会,资源或物品总是有限的①资源:经济资源与非经济资源(经济资源与否取决于时空的稀缺程度)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技术、知识、信息等)②物品:经济品(economic goods):衣服、食品自由品或免费品(free goods):阳光有害品(harmful goods)或废品(waste goods):噪音、垃圾③生产要素:土地、劳动、资本、企业家才能等(3)“稀缺"是相对于人们欲望的无限性而言,并非绝对。
2、欲望或需要的无限性:(1)欲望的特点:多种多样、多层次,由低到高,永无止境,超前性(社会发展的动力)某一欲望的实现总会产生新的欲望,(2)马斯洛的需要(欲望)层次理论:①基本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
②安全需要(safety):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满足后就不再是激励因素③社会需要(social):·友爱的需要——-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归属的需要—--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
④地位需要(esteem):有稳定的社会地位,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⑤价值自我实现需要(self actualization):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资源配置问题和利用问题1、生产什么(what):品种、数量(因时代、生产水平而定)。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5版)第2章需求、供给和均衡价格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
个体经济单位指单个消费者、单个生产者和单个市场等。
微观经济学对个体经济单位的考察,是在以下三个逐步深入的层次上进行的:(1)单个消费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2)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的决定;(3)所有单个市场均衡价格的同时决定。
2.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
“理性人”或者“经济人”的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的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
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
“经济人”假设一个重要的表现在于:在经济活动中,个人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比如说,消费者追求的是个人效用最大化,厂商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
总之,无论是效用最大化还是利润最大化都是建立在“理性人”或者“经济人”假设这个基础之上的。
3.对微观经济学的鸟瞰微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框架如图2-1所示。
图2-1 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的循环流动图就微观经济学而言,整个内容就是论证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这也就是一般均衡理论的直接目的。
由于一般均衡需要各个局部市场的均衡,因此微观经济学花大力气论证了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均衡。
微观经济学第五版第五章1本章主要介绍了市场需求曲线、市场供给曲线以及市场均衡的概念和分析方法。
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每一个人的行为都是出于自身利益的追求。
”市场就是这种行为体现的地方,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和数量。
1. 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是指在一定市场价格下,所有购买者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总量的总和。
需求曲线通常呈负斜率,即随着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商品价格下降时,人们购买更多的现象。
需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多个因素,如消费者收入、替代品的价格等。
2. 市场供给曲线市场供给曲线是指在一定市场价格下,所有卖家对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总量的总和。
供给曲线通常呈正斜率,即随着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
这又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大多数商品价格上升时,生产者提供更多商品的现象。
供给曲线的形状受到生产成本、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
3. 市场均衡市场均衡是指市场的需求和供给达到平衡状态,即供给量等于需求量。
在均衡状态下,市场价格被称为均衡价格,市场数量被称为均衡数量。
通过市场均衡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商品价格和数量的变动趋势。
4. 市场失衡市场失衡是指市场需求和供给不能达到平衡状态,即供求量的不匹配。
当市场供给量大于需求量时,市场处于供给过剩的状态,价格通常下降;而当市场供给量小于需求量时,市场处于供给不足的状态,价格通常上升。
5. 市场调节机制市场调节机制是指市场自发地通过价格的作用,使得供求达到平衡状态。
当市场失衡时,价格的变动会引导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进行调整,以使市场重新恢复平衡。
市场调节机制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它能够有效地引导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
总结起来,市场需求曲线、市场供给曲线以及市场均衡是微观经济学中重要的概念和分析工具。
通过对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关系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市场价格和数量的变动规律,进而预测市场的趋势和调整策略。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变化情况,灵活调整价格和产量,以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