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处方合格率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处方合格率要求标准
处方合格率的标准可能因不同的医疗机构、地区、国家而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处方合格率的标准应该非常高,接近100%。
这是因为处方是医生为患者开具的药物治疗方案,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
如果处方存在错误或不合理用药,可能会导致患者病情加重或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医疗机构通常会制定严格的处方管理制度和质控标准,确保医生开具的处方准确无误、合理用药。
同时,医疗机构也会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确保处方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会有不同的处方合格率标准。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处方合格率标准:
1.抗菌药使用百分率:处方中抗菌药使用百分率不应超过60%或30%等。
2.注射剂使用百分率:处方中注射剂使用百分率不应超过一定比例,如20%等。
3.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应达到一定标准,如80%等。
4.药品通用名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处方中应使用药品通用名,特定情况下可以使用习惯用语或商品名,但百分率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5.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根据不同疾病和病症,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6.处方平均金额:处方平均金额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避免大处方和高额医疗费用。
这些标准可能会根据不同的医疗机构和地区进行调整和优化。
同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标准也可能存在差异。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所在地区的标准和要求,认真遵守处方管理制度和质控标准,确保处方合格率达到标准要求。
人民医院门诊处方管理规定
各科室:
为了切实规范门诊处方管理,提高处方合格率,减少医患纠纷,保障医疗安全。
特规定如下:
1.门诊处方合格率必须达到95%,对处方合格率高于95%的科室,奖励质控1分;低于95%的,每下降1%扣科室质控0.5分:每张不合格处方扣当事人30元。
2.门诊单张处方金额不能超过500元(特殊药品除外),超过500元的每张处方扣科室质控1分,扣当事人30元。
3..急诊处方用量不能超过3天,普通病人用量不能超过7天(慢病带药要备注)。
4.杜绝处方外流。
若因私开处方,引导病人外出购药
造成纠纷和不良后果责任自负(确因专科治疗需要,院内无药者,院外处方金额不能超过200元)。
外出购药造成严重的不良社会影响扣科室质控5分,扣当事人1000元。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XXXX卫生院2023年第一季度处方点评总结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填写处方评价表,对处方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登记并通报不合理处方,对不合理用药及时予以干预。
根据上述规定,我院坚持每季度进行一次处方点评。
现将相关工作汇报如下:1、处方点评的工作情况我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和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领导下,由医务科和药剂科共同组织实施。
根据我院具体实际,每月随机抽取门诊各科处方50张,第一季度共抽取150张处方,药品品种200种,其中基本药物176种,抗菌药物使用率6.5%,处方合格率90%。
以《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为依据,组织临床、药学和行管理的专家对门诊处方实行定期检查评价,填写处方评价表,并对各项内容进行统计分析。
处方点评的内容包括处方书写的规范性及药物临床使用的适宜性,包括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
点评的指标包括每次就诊平均用药的品种数,就诊应用抗菌药物量,就诊应用注射剂量,应用通用名比例,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比例,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
重点对点评中发现的用药不适宜处方和超常处方提出来进行分析,并将点评结果在全院通报。
2、合理用药的宣传教育我院进行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具体内容包括:①召开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领导小组专题工作会议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专项整治活动全员动员大会。
医院领导与科室主任签订“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责任状”。
②利用药讯和医院显示屏进行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和合理用药的宣传。
③针对我院在抗菌药物、中药注射剂、质子泵抑制剂和维生素药品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聘请上级医院临床和药学的相关专家教授来院授课,解决用药中的疑难问题。
门诊处方合格率【摘要】目的:分析门诊处方质量,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抽查2016年01月至2016年6月门诊处方600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合格处方5755张,合格率95.84%,不合格处方245张,占抽查总处方数的5.58%。
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临床药物知识培训和处方点评制度落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合格处方是处方调配和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
药师审核处方是《处方管理办法》赋予药剂人员职责和义务。
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一些不合格处方被调配。
通过对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处方进行抽查,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门诊处方随机抽查6000张,处方基本覆盖医院各专科,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为标准,依据《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2.1 统计结果抽查的60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5755张,合格率为95.84%,不合格处方245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5.58%。
不合格处方中有部分同时存在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不规范现象,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21张,占抽查处方的2.02%,占不合格处方的49.39%,书写不规范处方124张,占抽查处方的2.11%,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50.61%2.2分析与讨论2.2.1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用药与诊断模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头孢类抗感染治疗,而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故疗效不理想。
诊断为感冒患者,选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物对病毒的感染治疗无效。
联用不合理和配伍禁忌①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5%GS注射液100ml静滴qd,由于奥美拉唑本身偏碱性,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头孢曲松和甲硝唑注射液联用,两药作用机理、抗菌谱部分重叠,疗效并不能提高,更有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门诊处方点评合格率标准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临床医学经验的积累,门诊处方点评成为了医疗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
门诊处方点评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价和审核,以保证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和安全性,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为了规范门诊处方点评工作,提高门诊处方点评的质量,制定一套合格率标准势在必行。
一、处方合规性门诊处方点评的第一个标准就是处方的合规性。
合规性是指处方是否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政策的要求。
例如,处方是否包含详细的患者信息、药品的名称、用量、使用方法等信息,是否符合药品管理法规的要求。
此外,处方应当遵循临床指南、诊疗规范和医学伦理要求,确保患者的合法权益和隐私保护。
二、药物合理性药物合理性是门诊处方点评的核心要求。
药物合理性是指患者的疾病状态、临床需要、药物的适应症、用药剂量、用药疗程等因素是否与处方相符。
门诊处方点评人员应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临床指南,评估处方的合理性。
如果处方存在不合理之处,应当及时与开方医生进行沟通,提出改正意见,确保患者得到最适宜的治疗方案。
三、用药安全性用药安全性是门诊处方点评的关键考量。
用药安全性是指处方中的药物是否存在相互作用、药物过敏史、禁忌症等致命因素。
门诊处方点评人员应当仔细审查患者的药物史、过敏史、疾病史等信息,确保药物的安全使用。
同时,点评人员还需关注药物的剂量、给药途径和疗程等因素,避免出现用药错误和不良反应。
四、数据准确性门诊处方点评的准确性是保证其有效性的基础。
点评人员应当将处方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认真核对,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例如,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药物的批号、药厂等信息,避免出现明显的错误和疏漏。
准确的数据有助于点评人员对处方进行科学评估,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建议。
五、点评反馈及时性门诊处方点评的及时反馈是提高药物使用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点评人员应当及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开方医生,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及时的反馈有助于开方医生改进用药方案、提高处方质量,同时也为患者提供及时的用药指导和个性化建议。
医疗质量管理指标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现制定我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控制指标。
信息科病案室监督主要指标1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2门诊与出院诊断符合率>90%3临床主要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60%4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95%5病床使用率85〜93%6住院三日确诊率>90%7病床周转次数>19次禅>1.6次阴8治愈好转率>90%9住院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80%10清洁手术切甲级愈合率>97%11活产新生儿死亡率<0.5%12产后出血率<3%13围产儿死亡率<10%。
14住院产妇死亡率<0.02%15麻醉死亡率<0.02%16平均住院日<10天17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日<3天18甲级病案率>90%(无丙级病案),出院病历7日内归档率>90%19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50%20医疗过失、差错、医疗事故报告率1%21危急值报告率1%质控科监督主要指标1住院超30天患者病情分析率> 1%2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3手术安全核查、风险评估制度执行率1%4住院患者疼痛评估率>90%5手术、麻醉、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患者告知率1%6手术标本病理送检率>80%7核心制度落实率-医疗1%8 “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医疗(80分合格)>90%9特殊诊疗检查报告时间<24小时10病情告知、病危通知、输血、有创诊疗、手术、麻醉等知情同意书执行签署率1% 11术前(急诊手术除外)疑难、死亡病例讨论率1%12纯母乳喂养率>90% ;纯母乳喂养告知率1% ;非医学指征剖宫产率<30%13住院医嘱合格率>95%14医务人员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知晓率达>95%,不良事件上报率>90%15年不良事件报告>10件16病危患者访视率(医疗)1%医技科室主要指标(一)超声科、电生理科:1检查报告科学性和准确率>95%2.检查报告误诊率<3%3 B超、心电查完即发报告,报告及时性1%4万元以上医疗设备、仪器完好率>95% ;设备运行完好率>95%(二)放射科;1.甲片率>40%2废片率<2%3 X光机检查阳性率均>70%4常规检查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急诊<30分钟;平诊<2小时5设备运行完好率>95%6医学影像诊断与手术后符合率>90%(三)检验科:1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全年平均及格2急诊项目:临床项目<20分钟出报告,生化、免疫项目<2小时出报告3临床化学室内质控各项CV值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达规定标准4生化、免疫常规项目出报告时间(平诊)<8小时5检验报告合格率>1%6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1%7输血科和临床医务人员对输血相关制度知晓率1%8用血适应证合格率1%9输血前检测率1%10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签暑率1%11输血申请审核率1%门诊部主要指标1门诊处方合格率>95%2门诊病历书写合格率1%3门诊日志登记合格率1%4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等候时间<10分钟5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6门诊各诊室“一人一诊室”就诊服务执行率1%7危重患者实行三先三后执行率1%8危重、行动不便患者实行全程陪诊执行率1%药物与药事管理主要指标1处方复核率>90%2处方合格率>99%3调配室年出门差错率<0.01%4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60%5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每百人天< 40DDD6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7急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40%8 一类切(手术时间<2小时)手术,预防性抗菌药使用比例<50%9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使用医嘱符合率>85%10抗菌药物品种<35种护理部主要指标1分级护理合格率>90%2基础护理合格率>90%3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95%4危重患者护理合格率>90%5急救设备完好率1%6消毒灭菌合格率1%7护理文书及表格的书写合格率>90%8医嘱正确执行率1%9病人腕带佩戴率1%10健康教育覆盖率达到1%11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80%12核心、制度落实率-护理1%13设备操作与“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护理(80分合格)>90%14 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执行率1%。
门诊处方合格率
【摘要】
目的:分析门诊处方质量,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随机抽查2016年01月至2016年6月门诊处方600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新编药物学》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合格处方5755张,合格率95.84%,不合格处方245张,占抽查总处方数的5.58%。
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基本合格,但仍存在不合理、不规范的情况,因此必须加强临床药物知识培训和处方点评制度落实,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分析不合理用药
合格处方是处方调配和安全,合理用药的基本保证。
药师审核处方是《处方管理办法》赋予药剂人员职责和义务。
但是由于诸多主客观因素,导致一些不合格处方被调配。
通过对我院门诊药房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的处方进行抽查,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6月门诊处方随机抽查6000张,处方基本覆盖医院各专科,具有较好的代表性,按照《处方管理办法》为标准,依据《新编药物学》及药品说明书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 统计结果抽查的6000张处方中,合格处方5755张,合格率为95.84%,不合格处方245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5.58%。
不合格处方中有部分同时存在不合理用药和处方书写不规范现象,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121张,占抽查处方的2.02%,占不合格处方的49.39%,书写不规范处方124张,占抽查处方的2.11%,占不合格处方总数的50.61%
2.2分析与讨论
2.2.1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
用药与诊断模糊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选用头孢类抗感染治疗,而上呼吸道感染可能存在病毒感染,故疗效不理想。
诊断为感冒患者,选用抗生素来治疗,感冒大多由病毒感染引起,抗菌药物对病毒的感染治疗无效。
联用不合理和配伍禁忌①注射用奥美拉唑40mg+5%GS注射液100ml静滴qd,由于奥美拉唑本身偏碱性,在酸性环境中不稳定;头孢曲松和甲硝唑注射液联用,两药作用机理、抗菌谱部分重叠,疗效并不能提高,更有可能增加毒副作用。
头孢曲松和阿米卡星联用,属杀菌剂和抑菌剂合用,前者为繁殖期杀菌药,后者为抑菌剂,主要是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细菌的细胞分裂,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两药合用,产生药理拮抗,降低前者效价。
用法用量不当少数处方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多为每日一次给予一日用药总量,如青霉素、头孢呋辛、阿米卡星等,此类药物属于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其杀菌效果取决于血药深度超过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时间,一般应3-4个半衰期给药一次,如每日一次给药,且剂量为全日量,不仅达不到应有的治疗效果,还易发生不良后果。
又如处方中有左氧氟沙星片用法2片/次,3次/d,因多数喹诺酮类药物为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抗菌效果依赖于给药剂量而不是频繁给药,且多数具有较明显的抗菌后效应,故应采用每天一次的给药方案[1]。
阿司匹林肠溶片、硝苯地平控释片采用1/2片的用法,
破坏了特殊骨架结构和释放系统,降低了药效。
银杏叶片处方给予2片/次、3次/d,超过说明书1片/次、3片/d的剂量,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儿童胃肠道感染用氧氟沙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软骨毒性,儿童用药后可出现关节病和关节水肿,可发生肌肉、骨骼肌不良反应]。
无指征用药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而给予口服左氧氟沙星等。
2.2.2 不规范处方分析
处方书写不完整前记、后记、诊断有缺项,诊断书写不规范,处方完毕缺少下划线。
字迹潦草不易辨认主要为中文药名、临床诊断书写潦草不易辨认,给药师审核处方带来不便。
修改未签名或未签署修改时间主要是医师没有在修改处签名或有签名但未签署修改时间。
3、结语
处方合格率是衡量一个医院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和不规范处方的书写,是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必须研究的课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一是临床医生必须加强药物基本知识的学习和强化责任意识,不断提高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
二是加大调配药师的培训力度,强化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处方合理性的判断能力。
三是加强对处方的审核,认真落实处方点评制度,及时发现处方存在的问题。
四是开展药物咨询工作,加强与临床医生的沟通,解答临床用药中遇到的棘手问题;向患者宣传药品知识,进行用药监督指导,避免因不合理用药而影响患者治疗、增加患者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