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及建议
- 格式:pdf
- 大小:153.46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处方不规范、滥用抗生素和医生开药过多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加强规范管理、抗生素合理使用和医生开药审核等对策。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在未来,我们还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意识的提高,实现更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问题一:处方不规范、问题二:滥用抗生素、问题三:医生开药过多、对策一:加强规范管理、对策二: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对策三:加强医生开药审核、总结分析、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门诊处方是患者就医时医生给予的治疗指导,是患者获得治疗的重要依据。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着一些问题。
这不仅影响了药物治疗效果,也可能给患者带来健康风险。
深入分析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对提高患者就医体验和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在传统的门诊诊疗模式下,医生在开处方时可能存在规范性不足的情况,导致患者难以准确按照处方用药。
部分医生可能存在滥用抗生素、过度开药等问题,导致药物使用不当,甚至增加抗药性风险。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探索有效的管理对策,促进我院门诊处方质量的提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改善门诊处方质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通过对处方不规范、抗生素滥用以及医生开药过多等问题进行彻底的分析,我们将为门诊处方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促进医疗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推动医院医疗质量的持续提升。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和总结,我们旨在为全面实施规范管理、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医生开药审核等方面提供具体可行的对策建议,促进我院门诊处方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确保患者得到更加安全、合理、高效的医疗服务体验。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目的:调查医院门诊西药处方所出现用药不合理的情况,提出改进意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门诊西药处方10000张,对所有的处方进行详细的调查与统计,对不合理的用药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结果:在所有的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处方有526张。
在所有不合理处方中,每种类型的比率从大到小依次为:具相同药理作用的药物重复使用、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联合用药中药物的理化性质发生改变、联合用药中药物治疗作用降低、超剂量用药或使用剂量不够、药品剂型选择不当、用药间隔时间不符合要求、针对特殊的患者没有个体化给药。
结论:医院门诊西药处方不合理现象常见,有必要制定具体的措施进行有效管理,处方点评与持续改进对医院临床的合理用药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和显著意义。
标签:门诊西处方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改进措施医院门诊不合理用药的现象对患者的治疗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有可能增加药物的毒性,或降低药物的治疗作用,从而达不到治疗目的。
为了能够保证在临床上做到用药合理,并且对医院的医疗行为进行明确规范,分析当前用药不合理的情况,研究改进措施加以解决,能够有效提高医院的用药合理性。
现将处方分析以及改进措施的研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10000张门诊西药处方,对没有按照规定用药的526张处方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在这10000张样本中,几乎将我院门诊的每个专科全部覆盖,代表性较强。
1.2 方法参考相关药品说明书、参考相关标准对10000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
对不合理用药类型和处方数量进行合理的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2.0对本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计数资料利用(n,%)表示,利用卡方检验。
2.结果2.1 不合理用药处方的数量在医院的10000张门诊西药处方中,有9474张处方用药合格,所占的百分比为94.8%。
沈丘县2010年下半年各医疗单位门诊不合格处方公示按照《沈丘县卫生系统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要求,为提高门诊处方书写质量,卫生局于2010年11月10日-20日对我县各医疗单位依照《处方管理方法》组织开展了专项整治检查。
按照检查方案要求我们对每个医疗单位随机抽取门诊2010年5~10月共计8872张处方进行了分析。
结果不合格处方195张,占处方总数2.20%,处方合格率为97.80%。
处方不合格的原因多为处方书写不规范、不合理用药等。
详细情况公示如下:一、材料与方法随机抽取处方8872张,进行11个方面的分析。
二、结果1.共抽查处方8872张,合格处方8677张,不合格处方195张,不合格处方占处方总数2.20%,处方合格率为97.80%,其中:不合格处方中书写不规范79张,占不合格处方的40.5% ;不合理用药处方84张,占不合格处方43.1%;其它不合格处方32张,占不合格处方的16.4% 。
2.处方书写不合格的主要表现(1)处方前记项目内容不全。
主要有门诊号、科别忘了写,年龄数字不写“岁”“月”“天”字,族别和性别填反,错写病人姓名,给收费处不能准确录入病人资料带来一定的困难。
无临床诊断或诊断不明、诊断与临床用药不符,对药师在审方中存在潜在临床意义的禁忌证,不能有效地预防、控制差错事故和医疗纠纷的发生。
(2)药物名称不规范通用名写成商品名、别名、习用名或名称前写注射用、名称后写注射液、名称前后都写注射液。
存在错字、别字、现象,如“龙血竭”的“龙”字上没有“点”、“氨苄西林钠/丙磺舒”的“丙”字上面没有“一横”等。
任意缩写或中文、拉丁文混写,如“缩合葡萄糖”写成“缩合糖”、“三磷酸腺苷二钠”写成“ATP”、“复方甘草片”写成“CO甘草片”等都是不正确的。
(3)有的药物不写剂型、规格、数量不写规格的,尤其以复方制剂、外用药(妇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最为多见。
不写剂型的如:阿莫西林0.25(是片剂?还是胶囊?),六味地黄丸1×2瓶(数量?),头孢氨苄胶囊0.125*2盒(多少粒?);规格、剂量书写错误的例如:乙烯雌酚片0.5mg写成0.5g,双黄连注射液10ml写成10mg,清开灵注射液10ml写成100ml等。
我院不合格处方类型分析及解决办法背景随着医学的发展,处方药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已成为人们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然而,由于处方药的特殊性,滥用或不合理使用处方药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健康问题。
因此,在处方药的应用中,合理使用处方药是至关重要的。
在我们医院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不少不合格的处方类型,这些不合格的处方类型令人担忧。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和原因,并提出解决办法。
不合格处方类型分析处方没有医生的签字在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处方没有医生的签字。
这种不合格处方可能是患者自己配药或医生未经批准和签字,直接将药品开给患者。
这些药品可能没有被授权使用,造成了患者的不良反应。
处方药品剂量不规范我们也经常遇到处方药品剂量不规范的情况,如剂量过高或过低。
这种不合格处方可能会导致患者药物中毒或治疗无效。
处方配药不合理另一个经常遇到的不合格处方是处方配药不合理。
一些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使用不同的药品进行治疗,但这些药品可能存在相互作用或导致患者过敏的风险。
解决办法强化医生签字管理为了避免处方没有医生签字的问题,我们可以在医院内加强相关规定。
例如,在处方配药后,要求在处方上签字确认,以确保每个处方都经过了医生的审查和批准。
认真审核处方剂量为了避免药品剂量不规范的问题,我们可以采用自主研发的药物配方软件,通过药品剂量计算、监测和余量提醒等功能,确保药品剂量规范。
加强处方管理流程为了避免处方配药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加强处方管理流程来规范操作。
例如,在开处方前,医生需考虑治疗目的、药品相互作用和患者过敏史等因素,并在预定药品列表中选择合适的药品。
我们也可以加强药师的角色,让他们参与处方审查和审核。
结论在医院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不合格处方的情况。
通过分析不合格处方的类型并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我们可以有效地避免处方使用不当的风险。
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我们的医院会给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更可靠的健康保障。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是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存在用药不合理、用药剂量过高或过低、用药时机不恰当等不合理现象。
这种不合理的用药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风险,并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旨在分析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造成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医生知识水平不足或临床经验不足。
有些医生可能对某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不够了解,导致在开药时缺乏科学依据或判断错误。
一些医生还可能经验不足,无法正确判断药物的剂量及用药时机,从而导致用药不合理。
2. 医疗资源紧张和时间不足。
门诊西药房医生的工作强度大,通常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大量的就诊任务。
由于工作压力,医生可能会草率开药,没有充分考虑患者个体差异,忽略了用药的合理性。
3. 商业利益驱使。
在一些门诊西药房,医生可能与药品代理商及药厂存在暗箱操作,开具药物时会受到商业利益的驱使,选择并不是最适合患者的药物。
1. 加强医生的培训与教育。
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鼓励医生主动学习最新的临床指南和科学研究成果,提高其开药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 建立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
医疗机构需要制定并执行严格的用药管理制度,明确规定药品的使用范围、剂量和用药时机。
加强药品审批制度,避免医生滥用抗生素等高危药物。
3. 强化医患沟通。
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处方。
加强对患者的用药教育,提高患者对药物的正确使用和合理服用的认识。
4. 加强监督与执法力度。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门诊西药房的监督力度,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查处和惩罚。
提高患者的监督意识,鼓励他们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进行举报。
要解决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这一问题,需要从医生培训、用药管理制度、医患沟通和监督执法等方面进行综合且有针对性的改进。
只有通过多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门诊西药房的用药处方更加科学、合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1 材料与方法我院2006年4~6月门诊处方共7 639张,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对处方书写错误、不合理用药、未签名三方面内容进行调查统计。
2 结果(见表1~3)3 讨论3.1 处方书写错误主要有:(1)诊断项不填:我院在2005年4月已经按照《处方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使用了新处方,处方前记中印有临床诊断,若该项不填,则药师难以判断处方用药与疾病的相符性,给药师审方带来困难。
(2)疾病名称用汉语和英语简写符号混合书写:处方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处方一律用规范的中文或英文书写”,这是不规范的书写方式。
(3)药品名称书写错误,包括剂型不写或写错、药名汉字写错、药名书写不全:如奈普栓,应复方奈普生栓;思密达冲剂,应思密达散剂等。
(4)规格写错或漏写剂量单位:如维生素C 片1×100,应0.1 g×100;维生素B6片1 g×100,应10 mg×100等;(5)用法错误或不详细:力钙胶囊3次/天,应1次/天;头孢氨苄缓释片,3次/天,应2次/天。
把头孢氨苄制成缓释制剂,使药物在体内释放缓慢且能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维持此浓度适当时间,因此缓释制剂可减少给药次数,方便病人服药,增加病人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治愈。
(6)注射剂不写含量或含量写错:如卓宁注射液,应10%卓宁注射液;10%硫酸镁注射液,应25%硫酸镁注射液。
(7)超过7日用量,但医师未注明理由:如头孢氨苄胶囊,0.125 g×200,口服,每次0.25 g,3次/天。
处方管理办法中规定“处方一般不得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慢性疾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必须注明理由”。
在调查的处方中,药品超过7日用量的,医师均未注明理由。
3.2 不合理用药:(1)重复用药或同类药物联用:如阿胶强骨口服液加葡萄糖酸钙片;氯霉素滴眼液加氧氟沙星滴眼液,两药均为广谱抗菌药物;阿昔洛韦片加病毒灵注射液,两药均为抗病毒药物等,两药联用加重药物的不良反应。
门诊西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处理对策研究随着我国医疗领域的不断发展,西药的使用已经成为许多患者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但是,在门诊西药房中,一些医生存在不合理用药的情况,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负担和风险。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对策。
一、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等药物抗生素是治疗感染疾病的重要药物,但是一些医生存在滥用抗生素的情况。
例如,一些患者患有轻微的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就会被医生开出抗生素的处方。
这种情况反映出一些医生对抗生素的正确使用不够了解,导致了抗生素的滥用,甚至导致药物抗性产生。
因此,对于这一情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1.加强医生的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其对抗生素的理解,使医生可以正确使用这一药物。
2.引入药品审查体系,通过定期审查医生处方,发现不合理处方并给出反馈,以防止滥用抗生素等现象的发生。
3.制定抗生素临床应用规范,让医生能够了解抗生素的使用范围和剂量,从而避免滥用。
二、不及时更改治疗方案在一些情况下,如果患者的病情没有得到及时的改善,医生就不应该一直坚持不变的治疗方案。
相反,他们应该及时调整方案,使治疗更加针对性,更有成效。
例如,对于一些疑难重症患者,如果一个疗程治疗没有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影响将越来越大,这时医生就应该根据患者的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1.建立完善的医疗数据统计和分析系统,把所有患者的病情、用药情况、治疗效果等纳入系统,并对其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医生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
2.鼓励医生与患者进行深入的沟通,了解患者的情况并根据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使治疗更加精准。
三、不合理的用药量或用药时间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在为患者开处方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导致给患者带来了不必要的健康负担。
例如,有些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性别等个体差异来调整剂量,但是一些医生往往忽略了这些差异,开出了过高或过低的药物剂量。
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分析及改进研究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临床用药越来越广泛,合理的药物治疗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病痛。
然而,在实际临床用药过程中,不合理用药现象仍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门诊药房作为药物发放的重要环节,其不合理用药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对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一、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处方类型及原因1. 处方药物剂量不当处方药物剂量不当是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的常见问题,主要包括剂量过大和剂量过小。
剂量过大的原因可能是医生对药物的代谢途径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评估不足,导致药物在体内积累过多,引起不良反应;剂量过小则可能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病情反复。
2. 药物配伍禁忌药物配伍禁忌是门诊药房不合理用药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充分了解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药物配伍不当。
这种现象可能引起药物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增加,甚至产生毒副作用。
3. 用药适应症不符用药适应症不符主要是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未能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恶化,甚至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4. 药物滥用和过度治疗药物滥用和过度治疗是指医生在开具处方时,过度依赖药物治疗,忽视了患者的实际情况。
这种现象可能导致患者药物依赖性增强、药物不良反应增多,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二、改进措施1. 加强医生培训医院应定期组织医生进行药物知识培训,提高医生的药物合理使用意识,使其充分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适应症、禁忌症等信息,确保开具处方时的药物选择、剂量控制和配伍搭配的科学性。
2. 完善药师制度药师是药房不合理用药问题的关键环节,医院应加强药师队伍建设,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
药师在药品发放过程中,应严格审查处方,对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及时干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3. 建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医院应建立健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体系,对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
我院门诊不合理处方分析及改进措施目的通过对我院门诊处方的点评分析,改善处方的不规范及不合理用药情况,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6月门诊处方进行点评,抽样量为5%,将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
结果共点评处方6082张.门诊处方整体合格率从78%逐步提高到97.6%。
结论通过门诊处方点评工作,能了解医院的处方质量,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的处方合格率。
标签:门诊处方;不合理处方;合理用药;处方合格率处方是医生为预防和治疗疾病而给患者开写的取药凭证,是药师为患者调配和发药的依据,也是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药品流向的原始记录[1],是具有法律效力重要的医疗文书,其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2]。
为了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通过对我院2013年1月~6月门诊处方(不包含麻醉药品、精神药品)进行抽样点评,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总结,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改进。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2013年1月~6月门诊所有处方(不包含麻醉药品处方和精神药品处方)的5%,共6082张,其中不合理处方678张。
1.2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10版),并参考药品说明书,以及我院的处方点评细则进行处方点评,并对其中的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类、统计和分析。
2结果2.1通过处方点评及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我院2013年1月~6月门诊处方合格率逐步提高,见表1。
2.2不合理处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2。
3讨论3.1不规范处方这类处方占不合理处方的比例为50.14%,这类错误发生率高,错误比较明显,但只要处方录入时稍加注意并通过进-步完善计算机系统就可以避免。
3.1.1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如诊断为”脑病”“感染”,此类诊断未明确具体病症或用药目的,与所用药物相对应,有的处方无诊断。
门诊不合格处方分析和改进措施(一)1. 合同目的本合同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门诊处方的质量和合规性,通过分析不合格处方,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提高门诊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2. 合同内容2.1 不合格处方的定义不合格处方是指在门诊医疗服务中出现的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以及医疗行业标准的处方。
2.2 不合格处方分析甲方(医疗机构)将对门诊医疗服务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详细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处方内容的合规性和准确性;•药品使用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处方中可能存在的错误、疏忽或不合规情况。
2.3 不合格处方改进措施乙方(负责协助改进工作的团队)将根据不合格处方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对医疗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和知识补充;•优化门诊处方管理流程;•加强对药品管理和使用的监督和评估;•完善门诊医疗质量评估指标和考核制度。
2.4 实施计划和时限乙方将制定不合格处方改进的详细实施计划,并确保在合同签订后的30天内落实到位。
双方同意按照实施计划的具体要求和时限进行工作。
3. 合同期限和解除3.1 合同期限本合同自双方签署之日起生效,有效期为一年。
3.2 合同解除•当合同期限届满且双方未提出终止合同的要求时,本合同将自动延续一年;•若双方协商一致,可提前终止合同;•如有一方违反本合同的条款或无法履行合同义务,若经对方书面催告后无法纠正,对方有权单方面解除合同。
4. 保密条款在合作过程中,双方应将涉及商业秘密、患者隐私和其他机密信息的内容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授权,不得擅自泄露、使用或向第三方披露。
本条款在合同终止后仍继续有效。
5. 争议解决本合同的履行、解释和争议解决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
双方因合同履行发生争议,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根据约定选择通过仲裁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提起诉讼。
6. 合同变更和补充任何对本合同的修改、补充或变更,双方应经过书面协商并签署一致同意的补充协议。
0128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一篇:0128 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我院门诊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刘莉,张晓春(湖北随州市中心医院药剂科,随州市,441300)摘要目的:提高处方质量,减少医疗纠纷,促进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方法: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门诊电子处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处方进行归类、分析,并找出解决办法。
结果:共审核处方32548张,不合格处方5208张,占处方总数的16%。
结论:通过门诊处方审核工作,能了解医院的处方质量,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提高医院的处方合格率。
关键词:门诊处方;不合格处方;处方合格率自我院开始实行电子处方系统后,药房的工作模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我们以前在工作中发现一些手写处方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已经大大减少,随之而来的是不少与电子处方工作模式相关的错误。
于是我院增设了处方审核岗位,电子处方由审方药师审核合格后交费,不合格处方及时联系开方医师,并退回医师处修改。
对于不合格处方,进行原始登记。
并从4个方面积极整改,有效地提高了处方合格率,从而将不合格处方尽可能的阻挡在审方阶段,降低了由于不合格处方造成的退药退款的发生率,减少了医疗纠纷。
本文对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门诊处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处方进行了统计并分析如下。
资料来源与方法资料来源于我院2009年3月至2010年3月计算机生成的电子处方,共32548[1]张,其中不合格处方5208张。
均由审方药师依照《处方管理办法》,《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2005版),药品说明书,我院《处方点评与审核制度》严格审方得来。
将其中的不合格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不合格处方分类统计结果见表1表1 不合格处方分类统计不合格类型张数占不合格处方的比例(%)占所审核处方的比例(%)/ 5录入错误前记错误给药途径错误用量错误处方内容不完整3927 1169 676 749 133375.40 12.07 不合理用药诊断与用药不符联用不合理用法用量不合理重复用药选药不当1281 323 249 386 140 18324.59 3.93 讨论3.1 录入错误这类处方占不合格处方的75.40%。
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及改进措施【关键词】,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改进措施关键词:门诊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改进措施我院为“二级甲等”医院,门诊患者较多,每天开出大量处方。
白20XX年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来,加大了对门诊处方审核管理力度。
对门诊处方存在问题进行现状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门诊处方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1资料来源收集审核20XX年7月至20XX年6月门诊西药处方(不包括离休干部处方),每月医务科门诊部质量考核小组对门诊处方进行审核,填写处方质量评价表,对不合格处方通报全院及科室责任人,医院有相应的处罚规定。
2不合格处方现状分析2.1处方前记存在问题:处方前记包括医疗机构全称,处方编号,费别、科别、年、月、日,姓名、性别、年龄、职别、住址,门诊住院号、临床诊断,并可添列专科要求的项目。
有个别医师前记漏项,如不写实足年龄,或用“成”、“儿”代表,有的不写详细地址,不写诊号。
由于漏项,处方不易识别,影响归类,用药剂量认定及用药是否合理的审核,影响了用药随诊及追踪。
2.2处方正文存在问题:正文内容:以取或R(拉丁文Recipe“请取”的缩写)标示,分列药品名称、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正文存在问题有:①药品名称不规范,只写商品名,不用通用名,国家规定处方一律用通用名。
商品名是商家自己定的名字,一个通用名可有几个、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商品名。
各厂家商品名价格不一,干扰了医药市场,损害了病人利益,违反了国家法规。
②有的处方不写剂型规格,只写多少片,多少瓶,用法用量欠妥。
影响调配,存在不安全用药。
③诊断与用药不符:属于乱用药,给病人带来不必要开支,延误治疗,引发不安全隐患。
④乱用抗生素,一张处方有两种以上抗生素,联合用药不合理。
如使用第一类细菌繁殖期杀菌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与第三类快效抑菌剂(红霉素类、呋喃类)合用,两种药联用可使第一类药物药性减弱或拮抗。
处方合格率低的原因和整改措施大家好,我是一名行业专家,今天我要和大家谈谈一个关于医疗行业的话题——处方合格率低的原因和整改措施。
我们都知道,处方合格率是衡量医疗机构诊疗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现在很多医院的处方合格率都不高,这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情况呢?又该如何进行整改呢?接下来,我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我们来看看处方合格率低的原因。
我认为,这个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医生的专业水平、医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体制的问题。
1.1 医生的专业水平医生的专业水平是影响处方合格率的最关键因素。
如果医生的诊断能力、治疗水平不高,那么他们开出的处方就很可能会出现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医生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a.加强基础理论教育。
让医生们深入学习医学基础知识,掌握各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b.加强实践教学。
让医生们多参加临床实习,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提高他们的诊疗水平。
c.加强继续教育。
鼓励医生们参加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习先进的诊疗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1.2 医院的管理水平医院的管理水平也是影响处方合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医院的管理不善,那么医生们的工作环境就会受到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也会受到损害。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医院的管理,提高医院的整体运行效率。
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a.优化医疗服务流程。
简化繁琐的手续,提高医生们的工作效率,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临床工作中去。
b.提高医疗设备水平。
更新换代医疗设备,提高医生们的诊疗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c.加强医患沟通。
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机制,让医生们更好地了解患者的需求,提高他们的诊疗效果。
1.3 医疗体制的问题医疗体制的问题也是影响处方合格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医疗体制不完善,那么医生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就会受到影响,他们的处方质量也会受到损害。
我院门诊处方管理及不合理用药点评近年来,面对改革开放以来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愈加苛刻,由此我们的医疗机构将更加注重门诊处方的安全性、科学性、合理性等方面,以及有效的处方管理。
本文旨在从我院的门诊处方管理及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点评,以期望改善我院门诊处方管理情况,减少不合理用药发生。
首先,就处方管理情况而言,我院门诊处方管理存在若干问题。
其一,处方总量大,处方内容缺乏严谨,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处方异常,造成药物滥用、药物浪费。
其二,医生的治疗思路偏好现有的高价而不管理的处方,导致病人的费用高、医疗质量低。
其三,医务人员、药师在使用处方过程中管理不到位,无法发现并纠正处方中的错误。
此外,我院的处方管理缺乏有效的遵从性和稳定性。
一方面,新进员工接手处方管理后,没有及时培训,从而给处方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另一方面,当出现新的处方或处方更改时,更新和确认处方信息的时间缺乏,从而导致处方出现错误。
另外,我院门诊不合理用药情况也不容乐观。
首先,存在过度使用药物、药物使用重复现象,以及过度使用激素、抗生素等药物的现象,这样的情况不仅会加重患者病情,还可能诱发新的疾病。
其次,药物使用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的把握,医生对药物的使用依赖性太高,药品和使用时间选择不当,药物剂量控制不当,治疗方法思路偏狭,这都引起药物滥用、药物副作用及药物浪费问题。
再次,医疗机构缺乏管理手段,无法跟踪、管理和测评患者的用药情况,也无法及时发现不合理用药的现象,这也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用药的发生。
要进一步改善我院的门诊处方管理及不合理用药现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加强处方管理,改进处方录入系统,完善处方管理流程,应用药剂师等专业人员复核处方;其次,要落实医务人员处方培训制度,增强全院医务人员对正确处方、不合理用药的认识;再次,应加强药物管理,建立和完善患者药物使用情况跟踪监控制度,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和纠正,防止不良用药后果;最后,要加强药物营销和宣传,教育患者正确认识药物,有助于科学、合理的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