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胃肠外营养的配置与使用
- 格式:ppt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56
全胃肠外营养的配制与临床应用【关键词】全胃肠外营养;配制;临床应用全胃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简称TPN)是用完全的营养要素由胃肠外途径直接输入到血液中,起到营养支持作用。
营养物质由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组成。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TPN的配制与应用受到普遍重视与广泛应用。
实验研究与临床应用已证实TPN在纠正氨平衡、加速创口愈合、提高抵抗力的方面有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已成为外科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因此,凡具有一定规模的医院制剂室都应具备符合要求的配制TPN的环境条件,并配备药剂专业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高质量地完成对病人的营养支持,保证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有效、经济,现就TPN的配制及应用等方面的问题做一介绍。
1 TPN处方的合理设计静脉营养支持的模式是个体化给药,应根据每个病人的营养评定及生化检测的结果确定处方,并根据治疗效果及时调整。
1.1 临床营养状况评定:营养状况评定是临床营养支持的基础,它不但能了解患者营养不良的程度,明确是否需要营养支持及程度,而且也是监测治疗效果的手段。
正确的营养评定是制定合理肠外营养支持的前提,要求临床医师在TPN前及期间对患者的营养状态做出正确评定,为制定TPN方案提供全面的、科学的依据,使处方既能满足病人的要求,又可避免过多营养。
1.2 处方设计:TPN合理处方设计应考虑营养支持必须适应创伤、感染时机体的代谢特点(如此时机体、组织利用葡萄糖能力下降,胰岛素作用明显减弱,蛋白质代谢亢进,应激时机体所需能量增加,出现负氨平衡等)。
因此,在应用肠外营养时总体上在减少热卡的前提下,首先减少葡萄糖的用量,以脂肪乳提供25%~40%的非蛋白能量,同时增加氨基酸的摄入量,使非蛋白热卡与氮量的比值下降,在此基础上,计算总热卡、葡萄糖、脂肪、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的用量及比值。
文献提供的标准处方有较大的通用范围,可以满足大部分病人的需求,一些高分解代谢或者特殊需求的病人可以根据病情设计个体化处方。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全胃肠外营养液配制操作规程全胃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是将机体所需的营养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能供给病人足够的能量,合成人体或修复组织所必需的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元素,使病人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可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能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度过危险的病程。
同时,它是微生物的良好营养剂,其混合配制须按一定的规程,并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要求。
如在一般环境中配制全静脉营养液则极易遭到污染,输入人体后将引起感染,后果严重。
因此,TPN的配制要遵守以下操作规程。
(1)配制全营养液必须在合格的层流工作台上进行。
(2)从排药者处接收已排好的静脉输液药品,核对标签内容与篮子内的药品是否相符。
(3)检查一次性静脉营养输液袋包装是否密封完整和有效期,合格才能使用。
(4)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加入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5)将磷酸盐加入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6)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中后,关闭输液管夹。
(7)翻转静脉营养输液袋,使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匀。
(8)将水溶性的维生素溶解到脂溶性的维生素中,充分混匀后加入脂肪乳中混匀。
(9)连接第三根输液管到含有维生素的脂肪乳液中,打开输液营养管夹,待脂肪乳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中后,关闭输液管夹。
(10)轻轻摇动静脉营养袋,使内容物充分溶解后,将静脉营养输液袋口朝上竖起,打开其中一路输液管夹,待袋子中多余的空气排出后关闭输液管夹。
(11)用密封管夹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口,拆开输液管,用备用的塑料帽关闭静脉营养输液袋袋口。
(12)挤压静脉营养输液袋,观察是否有液体渗出,如有则丢弃。
全肠外营养药物使用指南一、全肠外营养的适应证1、胃肠道功能障碍短肠综合征:由于肠道切除或先天性肠道过短,导致肠道吸收面积严重不足。
肠梗阻:肠道机械性梗阻,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重症胰腺炎:炎症导致胰腺分泌功能受损,影响消化和吸收。
2、高代谢状态大面积烧伤严重创伤复杂大手术后3、恶性肿瘤患者在放化疗期间,胃肠道反应严重,无法正常进食。
4、胃肠道瘘:肠道内容物外漏,影响肠道正常的消化和吸收功能。
二、全肠外营养药物的组成1、碳水化合物常用的碳水化合物制剂为葡萄糖溶液,一般提供总热量的 50% 60%。
葡萄糖的输注速度应控制在 3 4mg/(kg·min),以避免高血糖的发生。
2、脂肪乳剂提供能量和必需脂肪酸。
常用的有中长链脂肪乳剂和鱼油脂肪乳剂等。
脂肪乳剂一般提供总热量的 30% 50%。
3、氨基酸是合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包括平衡型氨基酸溶液和疾病特异性氨基酸溶液。
应根据患者的肾功能、肝功能等情况选择合适的氨基酸制剂。
4、维生素包括水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C 等)和脂溶性维生素(如维生素 A、D、E、K 等)。
5、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如钠、钾、钙、镁等)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铜、硒等)。
6、水和电解质根据患者的生理需要和丢失情况,补充适量的水和电解质,以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三、全肠外营养药物的配置和输注1、配置环境应在层流净化台或无菌操作室内进行配置,以确保药物的无菌性。
2、配置顺序将电解质、微量元素、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
将脂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
将上述两种溶液分别通过输液管注入 3L 袋中,并轻轻摇匀。
3、输注途径中心静脉: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等。
中心静脉输注适用于长期(>2 周)全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
外周静脉:适用于短期(<2 周)全肠外营养治疗的患者,但由于外周静脉管径较细,输注高渗透压的营养液时容易引起静脉炎等并发症。
4、输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重、营养需求等因素进行调整。
全胃肠外营养护理规范(一)全营养混合液配制1、配制方法(1)将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加入氨基酸溶液中,磷制剂和胰岛素加入葡萄糖溶液中,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加入脂肪乳剂中。
(2)将含有添加剂的葡萄糖和氨基酸溶液混合,肉眼检查确无混浊、沉淀后轻摇匀,最后加入脂肪乳剂。
2、注意事项(1)配置好的营养液,最好是现配现用,若存放(4℃冰箱内)超过24小时,则不宜使用。
(2)注意配伍禁忌,钙剂(氯化钙、葡萄糖酸钙)不能与硫酸镁配伍,配伍会形成CaS04沉淀:与磷混合可形成Cal-fP04沉淀;与碳酸氢钠配伍可形成CaC03沉淀;微量元素不能与维生素加在一起。
(3)抗生素、血浆制品、白蛋白、碳酸氢钠等不能加入其中,应单独输注。
(4)全营养混合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不宜超过25%,pH值应在7左右,一价阳离子浓度不超过150mmol/L,二价阳离子浓度不超过4mmol/L。
(5)必须两人共同查对药品及质量。
(6)严格落实无菌操作。
(二)全胃肠外营养护理1、中心静脉输入注意事项(参见《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PICC)护理规范》)2、周围静脉输入注意事项(参见《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护理维护规定》)3、常见并发症的观察护理(1)导管所致败血症与营养液或输液管污染有关,可表现高热、白细胞增高,此时行导管血培养、周围血培养及导管尖端培养,三者培养结果相符可明确诊断。
(2)高血糖、糖尿和渗透性利尿,常由于葡萄糖总量输入过多或输注速度过快,也可因为内源性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外源性胰岛素未能适量补充,造成长时间重度糖尿,可致高渗非酮性高血糖昏迷,突然停止高渗葡萄糖输入可发生低血糖,应定时测血糖、尿糖等,并注意及时调整用量及输注速度。
(3)低磷、低钙、低钾、低镁血症,多为补充不足所致。
低磷血症临床表现有口周和末梢感觉异常、嗜睡、发音困难。
低钙出现手足抽搐,低钾出现腹胀、乏力等症状。
每日应查血钾、钠、氯、镁、钙、磷以便及时调整,避免盲目补充。
肠外营养液的配制管理规定为规范本院临床科室肠外营养液分散调配操作规程,根据《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静脉用药集中调配操作规程》及临床《肠外与肠内营养》(第2版),制定本规定。
一、全静脉营养又称肠外营养(PN),即从胃肠道外途径供给患者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其所用的营养液称为静脉营养液,即将机体所需的营养要素按一定的比例和速度,以静脉滴注方式,直接输入体内的注射剂。
它可为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及人体组织或组织修复所需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脂肪酸、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使患者在不能进食或高代谢的情况下,仍能维持良好的营养状况,增进自身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帮助机体渡过危险病程。
二、全静脉营养有单瓶串输与“全合一”营养输注两种给药方式。
鉴于“全合一”营养液有利于代谢、输入均匀、使用方便、可减少污染和避免单独输注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诸多优点,应积极推广“全合一”营养药物治疗方式。
三、“全合一”营养液的成分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氨基酸、脂肪、维生素以及电解质和微量元素。
四、“全合一”营养液的混合配制应设立专用的配制室,配制过程应在100级层流洁净台上进行。
五、要在洁净、无菌的环境中,由经过无菌和“全合一”营养液调配技术培训和取得资格认证的药学或护理人员按照标准流程配制。
六、为了保证肠外营养混合液中各成分(尤其是脂肪乳剂中的乳糜微粒)的稳定性,避免配制过程中的污染,必须建立与遵循完善的配制规则与程序,包括处方规范化书写与核对,配制环境准备、配制药物准备、配制步骤等。
七、调配标准流程1、首先将不含磷酸盐的电解质、水溶性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加入到复方氨基酸中,充分混匀,以避免局部浓度过高。
2、将磷酸盐加入到葡萄糖溶液中,并充分振荡混匀。
3、关闭EVA(乙烯乙酸乙酰酯)或PVC(聚氯乙烯)静脉营养输液袋的所有输液管夹,然后分别将输液管连接到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中,倒转这两种输液容器,悬挂在水平层流工作台的挂杆上,打开这两根输液管夹,待葡萄糖溶液和氨基酸溶液全部流入静脉营养输液袋后,关闭输液管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