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练习—生物变异(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初中生物变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变异是指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生物变异?A. 同一种植物的种子大小不同B. 同一种植物的叶子颜色不同C. 同一种植物的茎干粗细不同D. 同一种植物的茎干都是绿色的答案:D2. 以下哪种变异是由环境因素引起的?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温度变化导致的植物生长速度变化D. 辐射导致的基因损伤答案:C3. 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下列哪项不是可遗传的变异?A. 基因重组B. 基因突变C. 染色体结构变异D. 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答案:D二、填空题4. 变异可以分为______变异和______变异。
答案:可遗传不可遗传5.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______的改变引起的。
答案:遗传物质6. 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______引起的。
答案:环境因素三、判断题7. 所有生物的变异都是有利的。
()答案:×8. 环境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答案:√9. 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答案:√四、简答题10. 请简述什么是基因突变,并举例说明。
答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的现象,这种改变可能是单个核苷酸的替换、插入或缺失。
例如,镰状细胞贫血症就是由于血红蛋白基因中的一个核苷酸发生了替换,导致血红蛋白分子结构改变,进而影响了红细胞的形状和功能。
11. 请解释什么是染色体变异,并说明其对生物体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或数量的改变,包括染色体的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
染色体变异可能导致生物体的性状发生改变,如唐氏综合症就是由于染色体数量的异常增加导致的。
这些变异有时会引起疾病,有时则可能对生物体无害或有益。
变异生物试题解析及答案变异生物是指在生物进化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等原因,导致生物个体在形态、生理、行为等方面与亲代或种群中其他个体存在差异的现象。
以下是关于变异生物的一些试题解析及答案。
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变异的原因?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环境因素D. 人为选择答案:D 解析:人为选择是选择育种的一种手段,而非变异的原因。
2. 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阶段?A. 受精卵阶段B. 胚胎发育阶段C. 成体阶段D. 细胞分裂阶段答案:D 解析:基因突变可以在任何细胞分裂阶段发生,尤其是在DNA复制过程中。
二、填空题1.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在______过程中发生的基因片段的重新排列。
答案:有性生殖2.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______的变异。
答案:染色体数目三、简答题1. 请简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答案: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动力之一。
它为生物种群提供了遗传多样性,使得生物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突变可以产生新的性状,这些性状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有助于生物种群的适应和进化。
2. 什么是自然选择?它如何影响生物的变异?答案: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殖后代,从而使得有利基因在种群中逐渐增加的过程。
自然选择通过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保留适应性强的个体,从而影响生物的变异和进化方向。
四、论述题1. 论述基因重组在生物多样性形成中的作用。
答案: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机制。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亲本的基因通过交叉互换和独立分离,产生具有不同基因组合的后代。
这种基因的重新组合增加了后代的遗传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材料,从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和进化。
结束语通过上述试题解析及答案,我们了解到变异生物的相关知识,包括变异的原因、类型以及它们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变异生物的科学原理,并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变异生物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变异指的是生物体的哪种特征?A. 外部形态的变化B. 内部器官功能的变化C. 遗传基因的突变D. 生长发育的变化2. 变异生物的突变可以通过哪种方式产生?A. 遗传突变B. 外部环境的刺激C. 自然选择D. 遗传漂变3. 下列哪种变异属于有害变异?A. 美洲豹的花斑色变B. 红杉树的自然耐寒品种出现C. 病菌对抗抗生素的耐药性增强D. 果蝇繁殖周期的缩短4. 下列哪种生物可以通过人工诱发变异?A. 狗B. 鱼C. 植物D. 蚂蚁5. 变异在生物进化中起到了哪种作用?A. 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B. 加速物种演化的进程C. 增强个体的繁殖能力D. 提高生物的免疫力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 变异仅限于动植物,微生物不会发生变异。
2. 变异会导致生物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减少。
3.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推动力。
4. 变异通常是一次性的,不能被后代继承。
三、简答题1. 请说明变异生物和突变体的概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2. 举例说明人工诱发变异的方法和应用场景。
3. 请以您所了解的一个变异生物为例,描述其变异特征、适应环境和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
四、应用题1. 在一片森林中观察到了一种新的鸟类,其羽毛颜色呈现出鲜艳的蓝色,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对比。
请阐述此鸟类颜色变异可能的形成原因和对生存的优势。
2. 请选择一种植物,描述其在人工选择中经历过的变异过程以及相应的应用价值。
参考答案:待完成。
(文章结尾)。
变异生物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变异的类型?A. 基因突变B. 染色体变异C. 基因重组D. 环境变化答案:D2. 基因突变是指:A. 基因序列发生改变B. 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C. 基因数量发生改变D. 基因位置发生改变答案:A3. 染色体变异中,哪项是正确的描述?A. 染色体结构变异B. 染色体数量变异C. 染色体基因重组D. 染色体基因突变答案:A4. 基因重组通常发生在:A. 有性生殖过程中B. 无性生殖过程中C. 基因突变过程中D. 染色体变异过程中答案:A5.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突变的后果?A. 产生新的等位基因B. 产生新的基因型C. 产生新的表型D. 增加生物多样性答案:D6. 染色体数量变异中,哪种变异会导致生物体的严重问题?A. 整倍性变异B. 非整倍性变异C. 染色体易位D. 染色体倒位答案:B7. 基因重组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是:A. 增加基因多样性B. 减少基因多样性C. 保持基因稳定性D. 促进基因退化答案:A8.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突变的来源?A. 自然辐射B. 化学物质C. 病毒感染D. 人工选择答案:D9.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A. 缺失B. 重复C. 倒位D. 所有以上答案:D10. 基因突变的频率通常与以下哪项因素有关?A. 环境温度B. 基因的复制速度C. DNA修复机制的效率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1. 生物变异可以分为______变异和______变异。
答案:遗传性;非遗传性12.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的______发生改变。
答案:碱基序列13. 染色体变异包括______变异和______变异。
答案:结构;数量14. 基因重组主要发生在______分裂过程中。
答案:减数15. 基因突变的后果之一是产生______等位基因。
答案:新的16. 染色体数量变异中的整倍性变异是指______的倍数变化。
初三生物生物的变异试题答案及解析1.生物的变异分为两大类型: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于的改变引起的。
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遗传物质,环境条件【解析】生物的变异按照变异的原因可以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可以遗传给后代;由环境改变引起的变异,是不遗传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的变异,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变异的原因以及生物的性状由基因和环境共同决定。
2. 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转入鲤鱼的受精卵内,培育出特大的胖鲤鱼。
这种生物技术是A.克隆技术B.转基因技术C.发酵技术D.酶技术【答案】B【解析】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做转基因技术.1985年,我国科学家把生长激素基因通过生物技术转入鲤鱼的受精卵里,该鱼卵发育成特大的胖鲤鱼.胖鲤鱼的培育主要应用了转基因技术.【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3.下列属于转基因技术的是A.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C.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蝴蝶兰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答案】A【解析】A.用组织培养的方法繁殖非洲罗兰是利用了组织培养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B.利用某些微生物生产谷氨酸是利用了微生物发酵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C.将抑制乙烯(一种催熟物质)合成的基因转入番茄DNA中,是利用了转基因技术。
D.将番茄和马铃薯细胞融合,繁殖出新植株是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获得的,不是转基因技术。
【考点】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4.下列变异能够传给后代的是()A.晒黑的皮肤B.手术后隆起的鼻子C.用眼不当导致的近视D.转基因棉花获得的抗虫性【答案】D【解析】按照变异对生物是否有利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生物的变异一、知识巩固1.生物的变异(1)特点:生物性状的变异是_________存在的。
(2)产生的原因:引起变异的原因是_________的。
不同_________之间,不同_________之间的差异,首先取决于_________的不同,其次与_________也有关系。
(3)类型: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1)人工选择育种:利用生物自然变异现象,通过_________的方法,将有利于人类的新品种选择出来。
如_________。
(2)杂交育种: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_________性状通过杂交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如_________。
(3)诱变育种:通过射线照射或药物处理等方法诱导产生_________,选育新品种的方法。
如_________。
二、基础通关1.猕猴桃有黄心、绿心和红心等多个品种,不同品种的差异源于生物的()A.遗传B.变异C.分化D.分裂2.下列俗语所描述的现象中,属于变异的是()A.一树之果有酸有甜B.桂实生桂,桐实生桐C.老鼠的儿子会打洞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3.变异现象普遍存在。
以下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单眼皮手术后变成双眼皮B.小狗经训练后会算算术C.小花生种在肥沃的土壤中结出大花生D.应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抗虫棉4.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科研人员将搭载太空飞船的种子种植,选育出优良的品种用于生产。
下列对带回种子的分析正确的是()A.性状一定发生了变化B.一定会产生有利变异C.遗传物质可能发生了变化D.发生的变化属于不遗传的变异5.在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中,用于实验的花生种子取样的方法应该是()A.大、小花生都挑中等大小的B.大花生挑大的,小花生挑小的C.小花生挑大的,大花生挑大的D.随机的6.下列有关常见的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A.高产奶牛可通过人工选择培育B.转基因鼠可利用克隆技术培育C.高产抗倒伏小麦可利用杂交培育D.太空椒是普通椒经诱导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培育的7.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小麦育种专家李振声历时20多年,通过小麦与牧草杂交实验培育出了抗病、高产的小麦新品种。
8年级生物变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变异是指生物体的什么发生改变?A. 形态B. 基因C. 功能D. 行为答案:B2. 可遗传的变异是由什么引起的?A. 环境因素B. 基因突变C. 人为选择D. 生殖隔离答案:B3.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变异的类型?A. 形态变异B. 基因变异C. 行为变异D. 染色体变异答案:C4. 哪种变异对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更有利?A. 有利变异B. 中性变异C. 有害变异D. 随机变异答案:A5.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解释了哪种现象?A. 生物的进化B. 生物的繁殖C. 生物的适应D. 生物的多样性答案:A二、填空题6.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________的变化。
答案:改变7. 染色体变异包括染色体结构的变异和________的变异。
答案:数量8. 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通常是________的。
答案:不可遗传9. 人工选择是通过选择具有特定________的个体来实现的。
答案:性状10. 物种形成的基本过程是________、隔离和自然选择。
答案:变异三、判断题11. 所有生物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答案:错误12.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答案:正确13. 染色体变异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答案:错误14. 环境变化可以引起生物的适应性变异。
()答案:正确15. 人工选择可以加速生物的进化过程。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6. 请简述什么是基因突变,并说明它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答案: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改变,这种改变可以是单个碱基的替换、插入或缺失。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因为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多样性,使得生物种群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
17. 解释什么是自然选择,并举例说明。
答案:自然选择是达尔文提出的进化理论的核心概念,指的是在自然环境中,适应环境的生物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并繁殖后代,而不适应的个体则可能被淘汰。
例如,长颈鹿的长颈就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因为长颈可以帮助它们吃到更高的树叶,从而在食物竞争中获得优势。
八下生物变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生物变异的类型?A. 基因突变B. 基因重组C. 染色体变异D. 环境变化答案:D2. 基因突变通常发生在生物体的哪个阶段?A. 受精卵阶段B. 胚胎发育阶段C. 生殖细胞形成阶段D. 个体成熟阶段答案:C3. 以下哪个选项是基因重组的结果?A. 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B. 染色体的缺失或重复C. 染色体的易位D. 基因的点突变答案:A4. 染色体变异中,哪项不是染色体结构变异?A. 缺失B. 重复C. 倒位D. 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答案:D二、填空题1. 生物变异可以分为______变异和______变异。
答案:可遗传,不可遗传2.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______,导致基因编码的蛋白质结构或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
答案:改变3. 染色体变异包括______变异和______变异。
答案:结构,数目三、判断题1. 所有生物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答案:×2.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答案:√3. 染色体结构变异不会影响基因的表达。
()答案:×四、简答题1. 简述生物变异的意义。
答案: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它为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使得生物种群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促进物种的多样性和进化。
2. 描述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区别。
答案:基因突变是指单个基因序列的改变,通常影响一个基因的功能;而染色体变异涉及染色体的结构或数目的改变,可能影响多个基因,导致更广泛的影响。
基因突变可以是点突变,也可以是小片段的插入或缺失;染色体变异则包括缺失、重复、倒位和易位等。
生物的变异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花生有大花生和小花生两个品种,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决定花生大小品种的主要因素是土壤的肥沃程度B.大花生中最小的种子也比小花生中最大的种子大C.大花生果实的平均长度大于小花生果实的平均长度D.大花生品种更适应环境,属于有利变异2.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的变异现象()A.同一种病菌有的有抗药性,有的没有抗药性B.雷鸟的羽毛在夏天是土褐色,到冬天却是白色C.狼和狗的尾巴形态上有差异D.家蚕的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上差别很大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只有适应不断变化环境的生物才能生存和繁衍B.环境变化是生物进化的外在动力C.变异都是有害的,对进化产生不利的影响D.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4.下列变异中,属于不可..遗传的是A. 视觉正常的夫妇生下患色盲的儿子B. 家兔的毛色有白色、黑色、灰色C. 玉米地中常出现个别白化苗D. 经常在野外工作的人皮肤变黑5.“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句俗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A.遗传 B. 变异 C. 生殖 D. 发育6.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A.经常练习举重的人,胸肌发达B.一对正常夫妇生育白化病的女儿C.长在暗处的的玉米矮D.肥水充足处的大豆植株高大7.韩国歌坛新秀河利秀成功地进行了变性手术,使他从一个男子汉变成了一个“俏姑娘”。
你认为这个“俏姑娘”的变化是A.可遗传的变异 B.细胞内基因的结构发生了改变C.不遗传的变异 D.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发生了变化8.我国著名遗传育种家袁隆平培育的新型生物是: ( )A.杂交小麦 B.杂交水稻 C.克隆羊 D.转基因鱼9.下列生物的变异,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是A.玉米的白化苗B.镰刀状红细胞 C.无籽西瓜D.抗倒伏小麦10.袁隆平对世界的突出贡献是()A.杂交水稻的培育 B.转基因作物的培养C.试管婴儿的培养 D.克隆技术的突破11.研制出高产的杂交水稻,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为世界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的科学家是A.达尔文B.牛顿C.袁农平D.爱迪生12.棉铃虫是棉田中的一种害虫,严重危害棉花。
初中生物变异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变异是指生物体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在世代之间和同代个体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差异。
以下哪项不是变异的类型?A. 可遗传变异B. 不可遗传变异C. 有利变异D. 有害变异答案:C2. 基因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来自父母的基因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基因组合。
基因重组发生在哪个阶段?A. 减数分裂B. 受精作用C. 有丝分裂D. 细胞分裂答案:A3. 下列哪项是生物进化的内因?A. 环境变化B. 基因突变C. 自然选择D. 人工选择答案:B4.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驱动力是?A. 基因突变B. 环境适应C. 自然选择D. 人工选择答案:C二、填空题1. 生物的变异可以分为______变异和______变异。
答案:可遗传;不可遗传2.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序列发生______,导致基因表达或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
答案:改变3. 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的______、______或______发生改变。
答案:数量;结构;排列4. 人工选择是指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生物进行选择和______的过程。
答案:培育三、判断题1. 所有生物的变异都是可遗传的。
()答案:×2. 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的。
()答案:√3. 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答案:√4. 人工选择可以加速生物的进化过程。
()答案:√四、简答题1. 请简述基因突变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答案: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内因,它为生物提供了新的遗传变异,增加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
这些变异可能对生物的生存和繁殖有利,也可能不利。
自然选择作用于这些变异,保留有利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从而推动生物的进化。
2. 请简述人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区别。
答案: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都是选择过程,但选择的主体和目的不同。
人工选择是人类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对生物进行选择和培育,以获得具有特定性状的品种。
而自然选择是自然界中的生存竞争和环境适应,自然选择保留那些对生存和繁殖有利的变异,淘汰不利变异,从而推动生物的进化。
专题练习八——生物的变异一、选择题1.诱变育种可以改良某种性状,这是因为①后代性状稳定较快②提高突变率,增加变异类型③控制某性状的基因突变成等位基因④有利突变体数目多()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答案:B2.基因的随机重组及配子形成过程中的基因突变分别发生在①分裂间期DNA复制过程;②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③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④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期;⑤配子受精形成合子的过程;⑥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A.①④ B.②⑤ C.⑥③ D.①③答案:D3.如果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患者血液输给一血型相同的正常人,将使该正常人()A.基因产生突变,使此人患病 B.无基因突变,性状不遗传给此人C.基因重组,将病遗传给此人 D.无基因重组,此人无病,其后代患病答案:B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遗传病,红细胞没有细胞器,不携带遗传信息,红细胞的代谢率是很高的,镰刀形的红细胞会随血液运输之后代谢掉,马上会被骨髓中新造出的正常红细胞取代。
引起基因突变往往是理化因素引起的。
这差不多就和黑发人染了金发又会很快长出黑发是一个道理。
4.下列不属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是()A.果蝇的白眼B.血友病C.短腿安康羊D.猫叫综合征答案:D5.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A.基因重组 B.染色体数目变异C.染色体结构变异D.基因突变答案:D6.生物界是千姿百态,多种多样的,这都要建立在生物丰富变异的基础上。
生物丰富的变异主要来源于()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答案:A7.基因重组发生在()A.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B.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C.有丝分裂形成子细胞的过程中D.通过嫁接,砧木和接穗愈合的过程中答案:A8.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发生在DNA的复制过程中 B.基因突变都是有害的,不利于生物进化C.只有细胞核中的基因才会发生基因突变 D.同源染色体上的成对基因往往同时突变答案:A9.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A.割除公鸡和母鸡的生殖腺并相互移植,因而部分改变的第二性征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C.用生长素处理未经受粉的番茄雌蕊,得到的果实无子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答案:D10.引起生物可遗传的变异的原因有三种: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①果蝇的白眼;②碗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③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④人类的色盲;⑤玉米的高茎皱形;⑥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答案:C11.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原理 B.培养无籽西瓜是利用单倍体育种的原理C.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 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答案:C12.取普通小麦(六倍体)的花瓣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所得的植株是()A.单倍体 B.二倍体 C.三倍体 D.六倍体答案:D花瓣细胞就是体细胞。
13.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这是因为()A.培养技术简单B.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 C.后代出苗率高D.后代生长旺盛答案:B14.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自然界中没有的新物种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B.八倍体小黑麦C.京花一号小麦D.四倍体水稻答案:B15.普通小麦的卵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
用这种小麦的胚芽细胞、花粉分别进行离体培养,发育成的植株分别是()A.六倍体、单倍体B.六倍体、三倍体C.二倍体、三倍体D.二倍体、单倍体答案:A16.用基因型为AaBb的普通小麦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得到的植株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植株是()A.纯合子的二倍体B.杂合子的二倍体 C.纯合子的六倍体D.纯合子的单倍体答案:C17.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双亲都是杂合子B.近亲结婚C.基因突变D.致病基因成对答案:C18.番茄体细胞内有12对染色体,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受粉的番茄花蕾得到了无籽的番茄果实。
它的果皮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是()A.12条 B.24条 C.48条 D.36条答案:B19.诱发突变与自然突变相比,正确的叙述是()A.诱发突变对生物的生存是有利的B.诱发突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定向变异C.诱发突变产生的生物性状都是显性性状D.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答案:D20.在三倍体无籽西瓜的培育过程中,将二倍体普通西瓜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待植物成熟接受普通二倍体西瓜的正常花粉后,发育形成果实的果皮、种皮、胚芽、胚乳细胞的染色体组数依次是()A.4、2、2、4 B.4、4、3、5 C.3、3、3、4 D.4、4、3、6答案:B21.某基因在复制过程中,一个碱基被替换,结果导致该基因控制的生物性状()A.发生改变 B.不发生改变 C.变得对自身不利 D.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D如果亲代DNA上某个碱基发生改变,不一定会使其子代的性状发生改变。
理由如下:①体细胞基因发生改变,生殖细胞不一定发生改变。
②DN上的某个碱基改变不一定位于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③某亲代传递给子代的为隐性基因,而子代为杂合体,则隐性性状不会表现出来。
④如为父方细胞质内的DNA上的某个碱基改变,受精作用时不一定会传递给子代。
⑤性状表现是遗传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某些环境条件下,改变了的基因可能并不会在性状上表现出来。
22.某种高粱或玉米品种的自交后代中,有时出现较小比例的白化苗,由于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长至3~4片真叶时死亡,对上述实例的分析说明不正确的是()A.白化基因为显性基因 B.白化基因为隐性基因C.白化基因来自显性基因突变 D.白化基因是有害突变答案:A23.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1994~1995年对波黑的空袭以及1999年对南联盟的空袭中大量使用了贫铀弹,导致人类癌症、白血病和新生儿畸形的发生等。
近几个月来,一些欧洲国家也纷纷报道本国参加北约维和行动的士兵因患癌症等病症而死亡,并称之为“巴尔干综合症”。
对上述现象的讨论,下列选项不合理的是()A.大多数基因突变是对生物体有害的B.当射线作用于生殖细胞或发育的胚胎时,新生儿可能产生畸形C.射线引起的生物变异都将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下一代D.射线的作用引起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是导致“巴尔干综合症”发生的重要原因答案:C24.人类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基因位于第12号染色体上,目前该病有20多种类型,这表明基因突变具有()A.多方向性 B.可逆性 C.随机性 D.重复性答案:A25.基因突变的实质是()A.外界环境或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 B.基因发生了重新组合C.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发生了局部的改变 D.染色体结构改变答案:C26.下列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遗传的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才会产生新基因 B.基因突变在显微镜下是看不到的C.基因突变不可能是有利的 D.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答案:C27.用紫外线照射红色细菌的培养液,几天后出现了一个白色菌落,把这个白色菌落转移培养,长出的菌落全部是白色的,这属于()A.染色体变异 B.基因重组 C.自然突变 D.人工诱变答案:D28.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其突变方式是()A.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B.缺失了一小段DNA C.碱基发生替换改变 D.增添一小段DNA答案:C29.造成玉米自交出现的白化苗死亡的根本原因是()A.缺乏叶绿素 B.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 D.环境改变答案:C30.关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表现出亲代所没有的表现型叫基因突变B.DNA分子中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中碱基发生变化的是基因突变C.突变频率很低,但是多方向的 D.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的基因答案:A31.下列属于基因突变的是()A.外祖父色盲、母亲正常,孩子色盲 B.纯种红眼果蝇的后代出现白眼C.杂种红番茄的后代出现黄番茄 D.因肥水充足农作物出现穗大粒多答案:B32.诱变育种与杂交育种的不同之处是①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②能形成新基因③能形成新基因型④一般对个体生存有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答案:A33.20世纪50年代以前,水稻都是高秆的,由于高秆容易倒伏,不利于合理密植而影响产量。
为尽快培育出矮秆水稻新品种,以利于合理密植提高产量,最好选择下列哪种育种方法()A.杂交育种 B.诱变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答案:B34.育种专家用高杆抗锈病水稻与矮杆不抗锈病水稻杂交,培育出了矮杆抗锈病水稻,这种水稻出现的原因是()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 D.环境条件的改变答案:B35.(多选题)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培育无籽西瓜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原理B.培育八倍体小黑麦是利用染色体变异的原理C.培育无籽番茄是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D.培育青霉素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答案:BD二、非选择题1.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球形的RNA病毒,HIV侵染T淋巴细胞并繁殖新一代病毒。
HIV有I和Ⅱ两种类型,其中I型又有7个亚型。
I型的基因组中4个主要基因的变异率最高可达22%,多达100种左右的HIV变异株是目前研制疫苗的主要困难,因此切断传播途径是唯一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
请回答:(1)HIV众多变异类型是()的结果,这种变异特点与一般生物的不同之处是();其原因是()。
(2)2003年12月1日是国际第16个()日。
(3)据最近研究所认为,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病原体可能是()。
它和HIV一样,遗传信息是RNA。
答案:(1)基因突变;突变频率高和突变的多方向性;单链RNA结构不稳定 (2)世界艾滋病(3)SARS冠状病毒;2.昆虫学家用人工诱变的方法使昆虫产生基因突变,导致酯酶活性升高,该酶可催化分解有机磷农药。
近年来已将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分离出来,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它导入细菌体内,并与细菌内的DNA 分子结合起来。
经过这样处理的细菌仍能分裂繁殖。
请根据上述资料回答:(l)人工诱变在生产实践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因为它能提高(),通过人工选择获得().(2)酯酶的化学本质是(),基因控制酯酶合成要经过()和()两个过程。
(3)通过生物工程产生的细菌,其后代同样能分泌酯酶,这是由于().(4)请你具体说出一项上述科研成果的实际应用().答案:(1)基因突变频率,人们所需要的突变性状;(2)蛋白质,转录,翻译;(3)控制酯酶合成的基因随着细菌DNA分子复制而复制,并在后代中表达;(4)用于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磷农药,以保护环境。
3.攻克癌症是当前医学上重要的研究课题,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问题:医学上,对于癌症病人通常采用手术切除肿瘤,然后再进行“化疗”,来延长癌症病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