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概论-第四章体育手段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33
《体育概论》教学大纲适用专业:运动训练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位课课程学时:32学时(周2学时)课程编号:55831106课程学分:2学分一、课程说明《体育概论》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的一门指导性学科,承担着研究体育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划,剖析体育本质的任务。
全书紧密围绕本科教育的教学要求,突出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重视教材的思想性和科学性,反映时代特色,力争在教材内容和体系上有所突破。
包括引论、体育概念、体育功能、体育目的、体育手段、体育科学、体育过程、体育文化、体育体制、体育发展趋势等内容。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授的方式进行,同时注意对学生自学能力培养,使学生在学习到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运用这一类知识解释体育现象和问题。
二、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引论(1学时)体育概论的概念,体育概论内容,体育概论与体育学、体育哲学、体育理论、体育社会学等学科的关系,研究体育概论的现实意义,体育概论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现状。
第一章体育概论(3学时)体育概念的演变: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体育概念的演变过程;我国和其他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
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概念界定的逻辑学法则;体育概念的定义;体育概念的分类;以及一些相关概念――竞技体育、竞技运动、健身体育、休闲体育等。
体育的本质:体育本质的概念;对体育本质认识的演进;身心关系与体育本质;体育的多种属性与体育本质。
第二章体育功能(3学时)体育功能概述:我国对体育功能研究的简要回顾;体育功能的概念及其构成要素――体育的本质属性和人类社会;体育功能的流动性和变化性;体育功能的层次性――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系统质功能。
体育的自然质功能:即体育的健身功能,它能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调适和保持健康;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促进少年儿童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功能。
体育的结构质功能:即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
体育的系统质功能:即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
第三章体育目的(3学时)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社会发展水平、体育自身的特点与体育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人们的体育需求。
《体育概论》考研整理资料体育概论目录第一章体育概念与本质第一节体育概念的演变第二节体育的基本概念第三节体育的本质第二章体育功能第一节体育功能概述第二节体育的自然质功能第三节体育的结构质功能第四节体育的系统质功能第三章体育目的第一节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第二节我国体育目的与目标及其关系第三节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目标的基本途径和要求第四章体育手段第一节体育手段概述第二节身体运动与体育运动技术第三节体育基本手段与体育运动项目第五章体育科学第一节体育科学的形成与发展第二节体育科学地三维视角第三节体育科学体系第六章体育过程第一节体育过程概述第二节体育过程要素第三节体育过程的结构与控制第四节体育过程与相关过程的关系第七章体育文化第一节体育的文化属性与含义第二节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第三节奥林匹克文化第四节体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第八章体育体制第一节体育体制的概念及其构成第二节体育体制的特点与作用第三节外体育体制的比较第四节我国体育体制改革的趋势第九章体育发展趋势第一节从人文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第二节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体育发展趋势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研究体育的本质、基本特征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
第一章体育概念与本质第一节体育概念的演变一、学习和理解体育概念的重要意义?①学习和研究体育概念是体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②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表达体育思想,加强体育交往和学术交流。
③学习体育概念有利于提高分析体育实践问题的能力。
二、近代体育概念演变的主要脉络(体育概念的出现晚于体育的产生)三、、日、美等几个国家体育概念的比较。
世界各国对体育的理解各不一样。
这一点可从日本著名学者川峰雄所著的《体育原理》反映出来。
欧美学者认为体育是一种“活动”且不将体育与“sport”严格区分开来。
第二节体育的基本概念体育的概念: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这是一种从广义上理解的体育,体育应该包括:学校体育、社区体育、家庭体育;从体育手段的角度上来看,也就是在达到体育目的的前提下,各种身体运动(包含竞技运动)、休闲、娱乐活动、舞蹈等都可以是体育的范畴)体育概念的内涵: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
第一章:体育概念1、确定体育术语时考虑三条原则(1)、科学性(2)、民族传统习惯(3)、力争与国际用语相一致2、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
3、广义体育——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4、狭义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知识、技能、技术,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5、竞技体育——是以竞技运动为手段来促进人的身、心和精神的协调发展的一种体育活动。
6、健身体育——指以身体运动、自然力、饮食营养、卫生措施、生活制度、优生优育等为手段,培育、培养、锻炼、养护身体,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文化活动。
目的:通过竞赛充分发挥人的潜力,以创造优异成绩。
特点: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明确而正式的规则;竞赛结果被社会乃至世界所承认;参与者的角色代表性;功利性。
作用:提升民族凝聚力,促进人的个性发展,称为国名经济的增长点。
7、休闲体育:是满足人们身心健康、娱乐需要而产生的文化活动。
特点:休闲性、时代性、新奇性、健身性、层次性、非功利性。
8、体育的分类:1:按区域分:家庭体育、学校体育、社区体育。
2:按参与者的年龄分:婴幼儿体育、青少年体育、中老年人体育。
3:按参与者的职业分:、农民体育、工人体育、军人体育、知识分子体育。
4:体育发展的年代:古代体育、近代体育、现代体育、当代体育。
5:按体育的属性:健身体育、竞技体育、休闲体育。
9、体育的属性:(1)健身性(2)教育性(3)文化性(4)竞赛性(5)技能性(6)娱乐性(7)社会性10、体育本质:通过运动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不仅有利于人的现代化,也能成为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推动社会发展。
第二章:体育功能1、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活动对人和社会所能发挥的有力作用和效能。
2、体育的健身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1 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体育概论复习重点一、体育概念是什么?答:体育是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身心发展的文化活动体育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身心的发展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而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是伴随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个专门的科学领域。
体育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体育的广义概念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
它是社会总文化的一部分,其发展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服务。
体育的狭义概念是一个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过程;是对人体进行培育和塑造的过程;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体育功能是什么?答;体育的功能分三个层次:自然质功能,结构质功能,系统质功能。
壹1)自然质功能: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走、跑、跳、投、攀登、爬越等各种运动方式,可以看作是体育的最原始的形式.这些运动方式对人类做产生的功效,就是体育的自然质功能。
2)结构质功能:人们在体育的自然物的基础上,改变其外部结构,使其赋予了新的功能,称之为结构质功能.3)系统质功能:当一事物从自然质系统、结构质系统在进入社会系统时,这一事物就会又产生许多以前不具有的功能。
体育的自然质功能:1)提高人体心血管系统机能水平 2)调试和保持心理健康 3)提高呼吸系统机能水平 4)促进少年儿童骨骼和肌肉的生长发育 5)延年益寿、提高生活质量体育的结构质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体育的系统质功能:1)体育的经济功能 2)体育的政治功能★在现代社会中,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那些方面?1)体育经济已成为现代社会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2)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产业结构 3)体育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怎样理解体育与政治的关系?体育的政治功能有哪些方面的表现?1)体育与政治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这是因为体育文化一旦置身与社会大系统之中,它就自然而然具有了政治功能。
体育概论复习思考题(四)第四章体育手段一、概念题体育手段是指实现体育目的方法途径。
体育的核心手段是身体运动。
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做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重心或身体某一部分的重心,或身体某一点在运动时所移动的路线。
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
身体运动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也称频率。
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的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的位移速度。
身体运动力量是指身体的移动对外部物质对象所产生的物理作用,是人体内力和外力相互作用的结果。
身体运动节奏是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就称为体育运动技术。
体育教学是指通过向体育教学对象传授体育知识、技能等活动,达到使体育教学对象能够在学习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接受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双边教育活动。
体育锻炼是指参加者通过重复性的身体运动,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目的的文化活动。
体育游戏是指在一定规则约束下,通过身体运动的方式进行的一种娱乐活动。
体育运动训练(业余)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改造,达到使运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一定提高的教育活动。
体育运动训练(职业或专业)是指,运动训练主体通过对运动训练客体(职业运动员)进行生物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系统改造,达到使运动训练客体的竞技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并取得最佳运动成绩的教育活动。
体育竞赛是指通过参加者之间所进行的体育比赛,使参加者最充分地展示和锤炼其竞技能力,接受强烈的心理体验的社会活动。
二、判断题按照人体基本活动形式分类:走、跑、跳、投、悬垂、支撑、攀登、爬越、平衡等。
()按照人体运动环节分类: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头颈运动、腹背运动、全身运动等。
()按照生物力学运动形式:平动、转动、鞭打等。
()按照身体运动的供能形式: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
第一章·体育的产生与发展1.简述独立形态阶段东西方体育的比较共同点:把体育作为富国强民的重要手段,注重教育性,阶段性不同点:中:养身保健/ 西:竞技性(健美健身)2.近代体育传入中国的途径(1)聘请外国人来传授(2)派人出国学习(3)从国外书刊中学习(4)外国人自觉、不自觉的传播3.现代体育的基本特点(1)现代体育已成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并且有独立的体系和形态(2)现代体育的科学化达到空前的程度(3)现代体育成为具有世界意义,国际化的人类文化互相交流的重要媒介和途径(4)现代体育活动的形式和内容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4.现代体育三大基石杨氏体操,林氏体操,英国户外活动与竞技运动第二章·体育的概念1.体育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2竞技体育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3.学校体育是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4.社会体育指以健身娱乐为主要目的,由广大群众根据业余、自愿、灵活、多样的原则所开展的体育活动。
5.试述体育组成因素间的相互关系(体育主要由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社会体育三因素组成)(一)三者的共同点:·都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都是身体直接参与活动·都要求身体的全面发展,都能提高有机体的机能能力·都具有教育和教学因素·在内容和手段上,有许多是三者共同的(二)三者的区别第三章·体育与人和社会的关系1.体育在适应人的身心发展过程中要注意哪些基本规律?(1)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规律(2)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规律(3)体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个体差异性规律2.简述体育与社会生产力的关系(一)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着体育的发展1.生产力制约着体育的发展规模与发展速度2.生产力制约着体育的功能,目的的制定结构3.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体育的发展(二)体育对社会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体育运动能增强劳动者的体质,提高劳动能力,提高生产率2.体育运动可减少劳动者的病假率,提高出勤率,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3.体育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1)体育能振奋民族精神,提高民族威望,激发爱国热情(2)体育运动能美化生活,陶冶情操,移风易俗,改造社会(3)体育运动能培养现代人的社会意识和心理素质第四章·体育的功能1.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以其自身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良好效益和影响。
体育学院《体育概论》课程考试大纲第一章体育概念1、18世纪60年代,“体育”一词出现在法国,卢梭在《爱弥尔》用到了“体育”。
1923年,北洋政府“新学科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颁布了《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才正式将“体操科”改称为“体育科”。
2、如何用“属加种差定义法”对“体育”进行定义?3、体育的定义。
4、体育的分类(按照“体育属性”为重点)。
5、掌握一些相关概念:竞技体育、健身体育、休闲体育。
6、体育质的规定性。
7、体育的多种属性。
第二章体育功能1、体育功能的概念。
2、怎样理解体育功能具有流动性和变化性?3、按照结构-功能理论,体育的功能应该怎样划分层次?4、体育的健身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5、体育的经济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三章体育目的1、确定体育目的的依据。
2、我国体育的目的与目标的关系。
3、我国体育目的。
4、实现我国体育目的的途径和要求。
(次重点)第四章体育手段1、身体运动的构成要素(7个)。
2、概念:身体姿势、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速率、速度、身体运动节奏、体育运动技术、体育教学、身体锻炼、体育游戏、体育运动训练、体育竞赛、电子竞技运动。
3、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
4、体育基本手段的内涵、外延。
5、体育运动的特点。
6、体育运动项目的起源。
7、电子竞技运动项目的分类:虚拟化、虚构化的电子竞技运动。
第五章体育科学1、概念:体育科学、体育科学体系。
2、现代体育科学发展的特征。
3、理解“体育科学具有综合科学的性质”——三维视角。
4、理解“体育科学体系及分类”。
第六章体育过程1、概念:体育过程、体育人、体育中介、体育学习者、体育过程控制。
2、体育过程的本质,体育过程的特点,体育过程的要素。
3、理解:体育过程与竞技过程、健身过程、娱乐过程的区别和联系。
第七章体育文化1、概念:体育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广义的)。
2、体育文化的基本功能。
3、中国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4、奥林匹克文化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