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50.00 KB
- 文档页数:8
《大学体育》课程笔记第一章体育概述一、体育的起源与发展1. 体育的起源- 体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生产劳动、宗教仪式和战争等活动。
- 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现象。
2. 体育的发展- 古代体育: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古罗马的角斗士等。
- 中世纪体育:骑士竞技、民间游戏等。
- 近现代体育:体育运动的普及和国际化,如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复兴。
二、大学体育概述1. 大学体育的定义- 大学体育是指在大学教育体系中,通过体育课程、体育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体育素养、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的教育活动。
2. 大学体育的重要性-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健康水平。
-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
-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
三、大学体育的使命1. 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技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运动习惯。
- 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和竞技道德,提高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
2. 增强学生的体质- 通过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
- 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习惯。
3. 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领导才能。
-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
4. 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通过体育活动,调节学生的情绪,缓解压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 培养学生的积极心态和乐观精神,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四、大学体育课程设置1. 必修课程- 提高学生的基本体育素养,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习惯。
- 包括体育理论、基本运动技能、体育游戏等。
2. 选修课程-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发展学生的特长和潜能。
- 包括专项运动技能、体育舞蹈、健身训练等。
3. 校本课程- 结合学校特色和资源,开发具有校本特色的体育课程。
- 包括民族传统体育、水上运动、户外运动等。
五、大学体育活动1. 课堂教学-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传授体育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一、判断题1、早晨运动,如果太阳还没有出来,最好不要在树林里活动,因为此时植物还未进行光合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较多。
(√)2、上午是进行激烈运动的最适宜时间,因为上午头脑最清醒,精力最充沛。
(×)3、各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测量比较困难,一般男女均采用210减年龄来估算每分钟的最高心率。
(×)4、决定运动负荷大少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5、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用一次又一次地做动作来增加负荷的方法叫连续锻炼法。
(×)6、为一般人增强体质进行负重锻炼,应该采用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血输出量以下的负荷。
(√)7、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扩张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8、耐力练习一般主要采用长时间持续低负荷的方法,强度在中等水平。
(√)9、健步行走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或傍晚。
(√)10、健身锻炼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改善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
(×)11、体育锻炼是维持加强生命活动,延缓人体衰老、促进人类进化的有效手段。
(√)12、康复体育是指部分器官和组织有残疾或运动功能障碍的人所进行的专门性体育锻炼。
(×)13、自然力锻炼不适合老年人。
(×)14、格斗性体育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徒手或持器械的攻防技术的体育锻炼。
(√)15、每周锻炼计划安排运动负荷应做到大中小相结合,大运动量负荷每周2-3次为宜。
(×)16、下午课外活动可进行较剧烈的运动,运动量以不过分疲劳,不影响晚上的活动为宜。
(√)17、锻炼效果的好差,与锻炼时生理负荷的适宜与否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18、体育锻炼时,机体负荷量过大,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还会损害健康。
(√)19、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都是通过肌肉活动进行短时间的强化来实现的。
(×)20、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21、体育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否则,非但不能增强体质,还会引起机体损伤和运动性疾患,损害身体的健康。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体育锻炼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 适度原则:体育锻炼应适度,避免过度疲劳或造成损伤。
2. 分阶段原则:体育锻炼应分阶段进行,从轻松的锻炼开始,逐渐加强难度。
3. 恒定原则:体育锻炼应恒定,每天坚持进行。
4. 科学原则:体育锻炼应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避免使用不合理的方法或器材。
5. 安全原则:体育锻炼应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6. 循序渐进原则:在学习体育技能和安排运动量时,应由小到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进行。
7. 全面发展原则:体育锻炼的内容应多样化,以提高身体机能的全面性。
8. 区别对待原则:应根据个人年龄、性别、爱好、身体条件、锻炼基础等不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锻炼计划。
9. 经常性原则:体育锻炼应经常化,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0. 安全性原则:任何形式的体育锻炼都应注意安全,避免出现伤害事故。
在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体育锻炼:
1. 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有助于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
2. 力量训练:如举重、引体向上、俯卧撑等,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3. 柔韧性训练:如瑜伽、拉伸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和灵活性。
4. 平衡性训练:如单脚站立、波球训练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能力。
5. 协调性训练:如跳绳、打篮球等,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协调性和反应能力。
在开始任何新的锻炼计划之前,建议先咨询医生或专业健身教练,以确保您的健康状况适合进行体育锻炼。
同时,应始终注意在锻炼过程中保持正确的姿势和避免过度疲劳,以减少受伤的风险。
---------------------------------------------------------------最新资料推荐------------------------------------------------------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一、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简介体育锻炼可以增进健康、提高身体的运动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并能够防治疾病。
但是,并不是只要参加体育锻炼,就一定会获得良好效果。
如果锻炼内容、练习强度和练习方法等选择或运用不当,反而有害于健康。
科学的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过程中客观规律的反映,是人们成功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人们参加体育锻炼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它包括从实际出发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持之以恒原则、全面锻炼原则。
(一)体育锻炼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指锻炼身体应从个人的实际情况和外界环境条件的实际出发,确定锻炼目的、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合理地安排运动时间和运动负荷。
这是增强身体素质及提高运动水平必须遵循的原则。
(1)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由于性别、年龄、体质和健康状况的差异,体育锻炼要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有目的地选择和确定运动项目、练习方法,合理地安排锻炼的时间和运动负荷。
在每次锻炼前,都要评估自己当时的健康状况使运动项目的难1 / 3度和强度不要超过自己身体的承受能力。
违反人体发展这一基本规律,只能损害身体健康。
(2)从外界环境条件的实际出发:参加体育锻炼时,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还要从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外界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科学锻炼的方法,合理选择运动项目、练习时间、运动负荷,才能收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如在冬季应着重发展耐力和力量素质,在春秋两季应重点进行技术性的项目,在炎热的夏天,游泳是比较理想的运动项目,但在运动时不要在阳光下运动太长时间;在力量训练前,要仔细检查器械,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就是指运用体育运动内容,手段和方法,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发展身体、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过程。
第一节人体发展与体育锻炼所谓人体发展,是指个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连续变化过程。
人这个有机体,•是不断发展进化的结果,在人体发展进化的漫长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日益认识到劳动对人体发展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只有根据人的不同年令身体发展特点,和个体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锻炼,才能更好地促进人体全面发展,健全身心。
一、不同年龄阶段的身体发展特点不同年龄阶段人体发展的特点阶段儿童少年期青壮年期中老年期新陈代谢特点同化作用占优势。
身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不断生长发育。
同异化作用平衡且旺盛,身体各部分发育基本结束。
异化作用占优势,各器官系统机能下降。
骨骼特点软骨水份、有机物较多,无机盐较少,骨骼富于弹性,不易骨折,易弯曲变形。
骨化过程完成,无机盐增多,骨质增厚坚韧性较好能承受较大的运动负荷。
无机物含量增多,坚韧性降低,易发生骨裂,骨折。
肌肉特点含水多,蛋白质、无机盐较少,富弹性,肌力弱,耐力差,易疲劳。
水份少,其它成份增多。
弹性、伸展性增强,肌肉力量大。
肌肉、韧带弹性差,易撕裂。
心肺功能特点心率快,收缩压低,每搏、每分输出量比成人少,但每公斤体重相对值较成人大。
可胜任持续时间较短的紧张的肌肉活动。
呼吸肌力弱,表浅,频率快,肺活量比成人小。
发育已完善。
心率较儿童缓慢,血压升高,呼吸频率下降,呼吸加深,肺活量显著增大。
心功能减弱,呼吸功能也随年龄的增加而明显降低。
神经系统特点兴奋与抑制过程不平衡。
兴奋占优势,注意力不集中,大脑神经元工作能力较成人差,易疲劳,但疲劳消除快。
兴奋与抑制平衡,工作能力增强。
兴奋与抑制平衡改变,内抑制增强,灵活性降低。
虽然,人的身体发展总的规律不可改变的,但变化过程的快慢和人体质的强弱则是可以控制的。
科学和实践证明,参与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可以全面增进人的健康。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体育锻炼是人们运用各种身体练习方法,并结合自然力和卫生因素以及发展身体、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调节精神、丰富文化生活为目的的身体活动。
要想使体育锻炼能够有效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达到预期的最佳效果,就必须按照科学的原理,遵循一定的原则,讲究锻炼的方法。
第一节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一、体育锻炼的基本原理体育应该是一个确有实效,而又能不断提高的实践活动;体育锻炼则应是人们所进行的、有效的、合理的身体活动。
而要使这种身体活动有效和合理,就必须遵循一定的依据,这种依据就是所谓的体育锻炼的原理。
因此可以说,体育锻炼原理并没有概念上的意义,它只是从体育锻炼实践中产生出来的具有原则意义的理论。
这种理论是多方面的,以下主要的几点做一简要的介绍。
(一)刺激与适应性的改变和增强体育锻炼实际上就是对身体施加的一种运动刺激。
在运动的刺激下,引起了机体的多种反应,并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与时间的延续、负荷量与强度的增长,使人体在形态、机能、素质、体能等方面,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和增强。
原则上讲,有了这种刺激,人体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没有这种刺激,人体就不可能产生这些变化。
(二)运动疲劳与疲劳恢复体育锻炼的过程就是:运动——疲劳——休息——恢复。
有人讲“没有疲劳,就没有锻炼”,这话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运动中只有出现疲劳,才可能通过休息,使体力得以恢复,并进而提高身体对疲劳的耐受力。
例如,在长跑锻炼中,一个人在开始的一段时间里跑一千多米就感到体力不支,而他通过一个时期的锻炼,能跑两三千米仍不感到十分疲劳。
可见,人的体力及各种运动能力,必须通过运动所产生的疲劳锻炼才能得以增强和提高。
所以,我们不应害怕疲劳,担心自己的体力会用完。
我们应该明白,这种现象在运动生理学中叫做“超量恢复”。
所谓超量恢复,是指人体通过一定量与强度的运动刺激,使机体出现疲劳,而在休息之后,机体的代谢能力与体力状况,可以恢复到比运动前更高的水平之上。
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体育锻炼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能素质的一种重要方法,无论对于老年人还是青少年,都非常重要。
合理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和骨骼的力量、调节身体状态、提高免疫力和促进身心健康。
但是,要进行有效的锻炼必须遵守一些原则和方法。
以下是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
1.渐进原则:逐渐增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是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之一、刚开始锻炼时要逐渐增加运动的时间和强度,让身体适应新的运动负荷。
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可以有效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提高身体适应能力。
2.多样化原则:体育锻炼中要注意多样化,包括锻炼方式、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多样化可以避免单一运动项目对特定部位的过度负荷,减少运动伤害的风险。
多样化的锻炼方式也可以提高身体对不同运动的适应能力,使锻炼效果更好。
3.个体差异原则: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锻炼目标都不同,所以体育锻炼要根据个人的情况制定锻炼计划。
个体差异原则要求在锻炼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感受进行调整,不能盲目追求结果而忽视身体的健康。
4.可持续原则:体育锻炼要具有可持续性,也就是说要将锻炼作为一种长期的生活习惯。
只有坚持锻炼并使其成为一种习惯,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状况。
长期坚持锻炼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保持身体的健康。
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1.有针对性地选择运动项目:不同的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影响有所不同,要根据自身的目标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比如,如果想提高心肺功能,可以选择慢跑、游泳等有氧运动;如果想增强肌肉力量,可以选择举重、俯卧撑等力量训练。
2.合理安排锻炼时间:锻炼时间和强度与身体的状况和日常安排有关,要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锻炼。
一般来说,早晨和下午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好时机,但具体的选择还要根据自身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来决定。
3.做好热身准备:热身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身体逐渐适应运动负荷,预防运动伤害的发生。
热身动作可以包括活动关节、拉伸肌肉、进行低强度的有氧运动等。
体育锻炼的原则与方法作为大学生,我们不仅要积极踊跃的参加锻炼,更要懂得锻炼所应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体育锻炼原则是体育锻炼客观规律的反映,也是参与者安排锻炼计划、选择锻炼内容、运用锻炼方法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我个人认为体育锻炼应遵循以下五项原则以及所应遵循的方法。
一、自觉积极性原则自觉积极性原则指体育锻炼者有明确的健身目标,充分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自觉积极地从事体育锻炼活动。
体育锻炼是一个自我锻炼、自我完善,并需要战胜各种困难过程。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作息制度作保证,把体育锻炼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才能奏效。
我认为提高体育锻炼的自觉积极性方法为:树立正确的锻炼目的,把体育锻炼当作是日常学习和生活的自觉需要,激发锻炼的主动性,培养兴趣,当一个人对一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对这项体育活动表现出极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讲求实效原则讲求实效原则是指选择锻炼内容、方法和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根椐个人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对锻炼的爱好和原有的基础来确定,按科学方法进行锻炼,以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
当然讲求实效也有其相应方法:我们应该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制定一套适用可行的锻炼计划或运动处方,执行时应当严格,并注意阶段性的调整。
一般自我感觉舒适和不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为准。
三、持之以恒原则持之以恒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经常性进行,使之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内容。
体育锻炼贵在坚持,不能设想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效果,必须长久的积累。
那么如何才能使体育锻炼持之以恒呢?我认为我们应该根椐个人能力,确立一个能够实现的体育锻炼目标,不宜太高,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期锻炼计划,逐步养成习惯,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循序渐进原则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必须遵循人体自然发展、机体适应的基本规律,从不同的主客观实际出发,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在渐进的基础上提高锻炼水平。
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同样要遵循其方法:体育锻炼力戒急于求成,必须根据锻炼者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运动负荷的大小,做到量力而行。
体育锻炼的原则及方法有哪些按照人体发展的基本规律,合理地进行体育锻炼,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
你知道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吗?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体育锻炼使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和心理品质等都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也是体育锻炼的目的。
要达到这一点,•一方面尽可能选择对身体有全面影响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等;另一方面,也可以某一项为主,辅以其它锻炼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单一性锻炼。
(二)经常性原则经常性原则是指应坚持长期的、不间断地、持之以恒地进行体育锻炼。
众所周知,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宜贵有恒。
人的有机体,•只有在经常地体育锻炼中方能得到增强。
根据"用进废退"的法则,如果长期停止锻炼,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就会慢慢减退,体质就会逐渐下降。
因此,参加体育锻炼必须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渐进性原则渐进性原则是指体育锻炼的要求、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等都要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由易到繁,运动负荷由小到大,逐步提高。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各器官的机能,不是一下子可以提高的,它是一个逐步发展,逐步提高的过程,即锻炼效果是一个缓慢的由量变到质变的逐渐积累的复杂过程。
如果违反循序渐进的原则,急于求成,不但不能有效地增强体质,而且还会损害健康。
所以进行身体锻炼应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在安排运动负荷时应注意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其原则是提高-适应-再提高-再适应。
(四)个别性原则个别性原则是指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定锻炼内容和方法,安排运动负荷。
客观的讲,每个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情况都不尽相同,如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锻炼基础、营养条件、生活及作息制度等。
因此锻炼者应根据自身状况进行正确估计,从实际出发,使锻炼的负荷量适合自己的健康条件,以期达到良好的锻炼效果。
(五)自觉性原则自觉性原则指进行身体锻炼,出自锻炼者内在的需要和自觉的行动。
第四章体育锻炼的原则和方法一、判断题1、早晨运动,如果太阳还没有出来,最好不要在树林里活动,因为此时植物还未进行光合作用,排出的二氧化碳较多。
(√ )2、上午是进行激烈运动的最适宜时间,因为上午头脑最清醒,精力最充沛。
(× )3、各人的最高心率直接测量比较困难,一般男女均采用 210 减年龄来估算每分钟的最高心率。
(× )4、决定运动负荷大少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
(√ )5、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用一次又一次地做动作来增加负荷的方法叫连续锻炼法。
(× )6、为一般人增强体质进行负重锻炼,应该采用最大摄氧量和最大心血输出量以下的负荷。
(√ )7、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扩张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 )8、耐力练习一般主要采用长时间持续低负荷的方法,强度在中等水平。
(√ )9、健步行走的最佳时间是早晨或傍晚。
(√ )10、健身锻炼的最根本目的是要改善人体的无氧代谢能力。
(× )11、体育锻炼是维持加强生命活动,延缓人体衰老、促进人类进化的有效手段。
(√ )12、康复体育是指部分器官和组织有残疾或运动功能障碍的人所进行的专门性体育锻炼。
(× )13、自然力锻炼不适合老年人。
(× )14、格斗性体育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徒手或持器械的攻防技术的体育锻炼。
(√ )15、每周锻炼计划安排运动负荷应做到大中小相结合,大运动量负荷每周 2-3 次为宜。
(× )16、下午课外活动可进行较剧烈的运动,运动量以不过分疲劳,不影响晚上的活动为宜。
(√ )17、锻炼效果的好差,与锻炼时生理负荷的适宜与否有着极为密切关系。
(√ )18、体育锻炼时,机体负荷量过大,不仅不能增强体质,反而还会损害健康。
(√ )19、人体结构和机能的变化,都是通过肌肉活动进行短时间的强化来实现的。
(× )20、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是一个缓慢的由质变到量变的过程。
(× )21、体育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锻炼效果;否则,非但不能增强体质,还会引起机体损伤和运动性疾患,损害身体的健康。
(√ )22、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和灵敏等机体能力。
(√ )23、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有价值的负荷量而不间断地连续进行运动的方法叫重复锻炼。
(× )24、负重锻炼法,既用于普通人为增强体质锻炼身体,又用于各项运动员进行身体锻炼,还可用于解决身体疾患的康复。
(√ )25、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作等长收缩时产生的力量。
(× )26、采用大重量、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最有利于减肥。
(× )27、采用中重量、中次数、高组数、短间歇的练习可以达到突出肌肉线条的效果。
(√ )28、训练心血管呼吸系统必须严格控制速度,控制速度最好的指标是用心率。
(√ )29、女子进入青春期,柔韧素质会出现明显下降趋向,这是由于体重的增加,有氧能力下降的缘故。
(×)30、发展柔韧素质时不用部位的练习要交替进行,练习中一般应先拉压、后振踢,先主动、后被动,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31、日光浴不宜在沥青地面或靠近石墙进行,避免沥青蒸汽中毒和辐射太强(√)32、人体共有206块骨头,其中有1/3在两只脚上(× )33、矫正体育是指针对某些身体有缺陷或运动功能障碍的人所进行的专门性体育锻炼。
(√)34、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把减少运动量或停歇下来降低负荷的方法,叫间歇锻炼。
(√)35、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按肌肉收缩形式可分为静力性力量和动力性力量。
(× )36、中重量、中次数、中组数、中间歇主要用于发展爆发力量。
(×)37、耐力练习中,对青少年学生来说脉搏应该维持在130-160次/min为宜。
(√)38、体育锻炼的特点有群众性、选择性、适应性、习惯性。
(√)39、体育游戏属于竞技运动类。
(× )40、每天下午4时至6时,是一天最好的运动时间。
(√)二、选择题1、安排每周锻炼计划时,运动负荷应大中小结合,大运动负荷每周 A 次为宜。
A 、1-2B 、2-3C 、3-4D 、4-52、掌握适宜的运动量,一般可采用心率百分法,即采用使心率升高到本人最高心率的_D _____ 强度作为标准锻炼的方法。
A 、60-70%B 、80-90%C 、85-95%D 、70-85%3、通常认为,在重复锻炼中,普通大学生的负荷心率在 A 的范围内。
这个较适宜的幅度。
A、130-170 次 / 分钟B、120-160 次/ 分钟C、120-170 次 / 分钟D、130-180 次 / 分钟4、连续锻炼时间的长短,要根据负荷价值有效范围而确定,通常认为在140次/分左右心率下连续锻炼_B_,可使机体的各个部位都长时间地获得充分的血液和氧的供应,因而能有效地发展有氧代谢能力。
A 、10-20 分钟B 、20-30 分钟C 、30-40 分钟D 、15-25 分钟5、采用大重量次数少而阻力大的练习有利于AA、发展力量 B 、增加肌肉围度 C 、减肥 D 、加强耐力和心肺血管功能6、发展最大力量用能重复1〜3次阻力进行C 最佳。
A、1〜2 B 、2〜3 组练习,组间休息1〜3分钟,隔天练习一次效果、3 〜5 D 、5 〜6A 、110 〜120 步B 、125 〜130 步C 、130 〜140 步D 、140 〜150 步7、健步行走类似于军人之步,每分钟达B—步,步幅在40-50厘米。
A 、110 〜120 步B 、125 〜130 步C 、130 〜140 步D 、140 〜150 步&日光浴一般从5分钟开始,以后可每次增加5分钟。
若全身反应良好可延长到C 小时。
9、热空气浴的温度为 B 。
采用四周散步健身时,散步距离在 3200~4000m,速度为每30~35m∕min ,每周4-5次的锻炼目标通过不断变换条件和要求来激发兴趣,调节生理负荷的方法称为D A 、循环锻炼法 B、负重锻炼法C 、连续锻炼法B_ 是日光中对人体作用最强的光谱成分,可使皮肤中的麦角固醇转变成维生素DOA 、红外线B 、紫外线C 、可见光线 D、X 光线患 C 的人不适合进行日光浴。
A、糖尿病 B Γτ↑、甲亢C 、发烧 D、肝炎冷空气浴的温度为 A OA、4OC~15 CB、6OC~15。
C C 、10O C~15CD 、12OC~15 C青少年学生在进行耐力练习时,心跳和脉搏应维持在 _D —为宜。
A 、120~160 次 / 分B 、120~170 次 / 分C 、130~150 次 / 分D 、130~160 次/ 分 下列不属于静力性力量项目的是 B 。
中重量、中次数、中组数、中间歇的力量练习锻炼目的是 C 、突出肌肉线条 B 、提高绝对力量C 、增加肌肉围度小重量、超高次数、高组数、长间歇、配合合理节食的力量练习锻炼目的 A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用一次又一次地做动作来增加负荷的方法叫 10、 11、 是A 12、15、16、17、18、19、20、21、22、 23、24、25、26、、控制体重 B、消减压力 C、使心脏健康D 、加强肌肉力量慢跑能消除一种名为 D 的应激激素。
A、胰岛素B、生长素C 、甲状腺素D 、儿荼酚胺心肺适应水平高的最明显益处就是减少患 A 的危险性。
A、心脏病B、糖尿病C、肥胖症D、肺结核A 60S,反复 慢跑30S,步行总时间为 10-20 次, 12-30min 的运动方式是 B 。
A 、30分钟B 、45分钟 、1〜2小时 、2〜3小时 A 、20C 〜25 C B 、20 C 〜30 C C、15 C 〜20 C裸露人体感觉寒冷的临界温度为 _B ____ 。
A 、30。
C B 、28。
C C、25。
C D D 、15 C 〜25 C、20。
C A 、交替跑 、间歇跑 、匀速跑D 、原地跑D、变换锻炼法A、鞍马B、游泳C下列不属于动力性力量的项目是_C_。
A、田径 B 、游泳 C、举重、头手倒立、吊环 D 、球类运动D 、加强耐力和心肺血管功能A 、减肥、突出肌肉线条 C 、增加肌肉围度D提高绝对力量A 间歇锻炼 B、重复锻炼C、连续锻炼D、负重锻炼30、 _B_是针对某些身体有缺陷或运动功能障碍的人所进行的专门性体育锻炼。
A 医疗体育B 、矫正体育C、康复体育D、娱乐体育31、 _C —原则是指体育锻炼应全面发展身体的各个部位各个器官的机能,提高身体素质和基本活 动能力,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锻炼是B 类。
健身锻炼的运动量一般用运动强度与 D 的乘积来表示。
A: 120—140 次/ 分;B : 120 —170 次/ 分;C : 130—160 次/ 分; D : 130 —170 次/ 分;每天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对增强体质增进健康最为有利, 每次锻炼时间安排为早锻炼 _B_钟,课外活动40—50分钟,晚饭后轻度活动10— 20分钟,睡眠前轻松运动 10分钟左右。
A: 15 ;B : 20 ;C40、据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有氧锻炼心率控制在 A 负重锻炼B 、循环锻炼C 、间歇锻炼D、变换锻炼28、下列属格斗性体育类锻炼项目的是:A 。
A 拳击B、骑自行车C 、艺术体操D 、踢毽子29、下列属医疗体育锻炼项目的是:D。
A 击剑B 、划船 C、柔道D、太极拳27、在运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把减少运动量或停歇下来降低负荷的方法叫C 。
A、从实际出发 B 、循环渐进 C 、全面锻炼 、持之以恒32、为了提高有机物对各种不良现象因素的抵抗力, 提高工作能力, 增进身体健康,降低发病率的 33、 A 、健身运动 B、自然力娱乐体育D、健美运动天最好的运动时间是在 A 上午 7: 00-9 : 00 B 、中午 12: 00-1 : 00 C 、下午4: 00-6 : 00 D、晚上 7: 00-9 : 0034、 人的身体有大约 60万亿个细胞, 最大是细胞是35、 A 红细胞 B、白细胞C 、卵细胞D 、血小板般来说,超量恢复常在运动后A 天内出现。
A : 1〜2天; B2〜3天; C4天;D一周;36、 37、 A :运动量;运动负荷;C :心率;运动时间; 国内外科研成果表明,最适宜的锻炼强度在65%- 75%即心率在 C 之间。
A : 120 〜130 次/min ; 110 〜140 次/min ; C: 130 〜150 次 /min ;140 〜150 次/min ;38、 对青少年学生来说,以健身为目的的耐力练习心跳、脉搏应该维持在 C ___ 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