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戊二烯-MSDS
- 格式:docx
- 大小:20.03 KB
- 文档页数:4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双环戊二烯化学品英文名:3a,4,7,7a-tetrahydro-4,7-methanoindeneCAS号:77-73-6分子式:C10H12分子量:132.2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造成严重眼刺激。
吸入有害。
可引起呼吸道刺激。
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严重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急性吸入毒性类别4特异性靶器官毒性一次接触类别3危害水生环境——长期危险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2吞咽有害H315造成皮肤刺激H319造成严重眼刺激H332吸入有害H335可引起呼吸道刺激H411对水生生物有毒并具有长期持续影响防范说明:•预防措施:——P210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P233保持容器密闭。
——P240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P241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P242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P243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P280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P264作业后彻底清洗。
——P270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P261避免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P271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处使用。
——P273避免释放到环境中。
•事故响应:——P303+P361+P353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P370+P378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P301+P312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P330漱口。
——P302+P352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P332+P313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P362+P364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P305+P351+P338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第1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环戊烯化学品英文名: CyclopenteneCAS号:142-29-0分子式:C5H8分子量:68.12产品推荐及限制用途:工业及科研用途。
第2部分危险性概述紧急情况概述: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
吞咽有害。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
皮肤接触有害。
造成皮肤刺激。
GHS危险性类别:易燃液体类别2急性经口毒性类别4吸入危害类别1急性经皮肤毒性类别 4皮肤腐蚀/ 刺激类别2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性说明:H225 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H302 吞咽有害H304 吞咽并进入呼吸道可能致命H312 皮肤接触有害H315 造成皮肤刺激防范说明:•预防措施:—— P210 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
禁止吸烟。
—— P233 保持容器密闭。
—— P240 容器和装载设备接地/等势联接。
—— P241 使用防爆的电气/通风/照明/设备。
—— P242 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 P243 采取防止静电放电的措施。
—— P280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 P264 作业后彻底清洗。
—— P270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事故响应:—— P303+P361+P353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淋浴。
—— P370+P378 火灾时:使用灭火器灭火。
—— P301+P312 如误吞咽: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 医生—— P330 漱口。
—— P301+P310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31 不得诱导呕吐。
—— P302+P352 如皮肤沾染:用水充分清洗。
—— P312 如感觉不适,呼叫解毒中心/医生—— P362+P364 脱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P332+P313 如发生皮肤刺激:求医/就诊。
•安全储存:—— P403+P235 存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保持低温。
环戊二烯详细资料大全环戊二烯是一种化学活性很高的脂环烃,分子式C5H6。
存在于煤焦油中。
石油馏分如石脑油或瓦斯油裂解时,也生成环戊二烯。
无色液体。
容易与不饱和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数目众多的环状化合物。
环戊二烯含有活性亚甲基,能与醛、酮缩合,生成有颜色的富烯衍生物。
环戊二烯与过渡金属的盐作用,可生成茂金属化合物,例如二茂铁。
基本介绍•中文名:环戊二烯•英文名:cyclopentadiene•化学式:C5H6•分子量:66.1011•CAS登录号:542-92-7•EINECS登录号:208-835-4•熔点:-85℃•沸点:42.5℃•水溶性:不溶于水,溶於乙醇、乙醚、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密度:(水=1)0.80•外观:无色液体•闪点:25℃•危险性符号: 7(中闪点易燃液体)•国标编号: 32021•蒸气压:19.3kPa/0℃•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类似萜烯气味•稳定性:稳定•主要用途:用作有机合成中间体基本信息,理化性质,类别,安全信息,产品用途,储运方法,影响,健康危害,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实验室监测方法,应急处理,防护措施,急救措施,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环戊二烯英文名称cyclopentadiene英文别名1,3-Cyclopentadiene CAS号542-92-7分子式 C5H6;CH2CHCHCHCH分子量66.1011InChI InChI=1S/C5H6/c1-2-4-5-3-1/h1-4H,5H2密度相对密度(水=1)0.80相关类别: 农药中间体;其他杀虫剂;杀虫剂中间体;医药中间体Mol 档案: 542-92-7.mol理化性质环戊二烯在室温下聚合,生成二聚环戊二烯,工业品也是二聚体;在100℃以上聚合,生成三聚体、四聚体。
二聚环戊二烯熔点33.6℃,沸点170℃(分解)。
二聚环戊二烯加热时部分分解成环戊二烯,在常压下进行蒸馏时,使分馏柱顶上的温度保持在41~42℃,即可安全转变为环戊二烯。
二聚环戊二烯标识中文名:二聚环戊二烯;双茂英文名:Dicyclopentadiene;4,7-Methylene-4,7,8,9-tetrahydroindene分子式:C10H12分子量:132.2CAS号:77-73-6RTECS号:PC1050000UN编号:2048危险货物编号:33517IMDG规则页码:3330理化性质外观与性状:无色晶体。
主要用途:用于制乙丙橡胶的第三单体乙叉降冰片烯、多聚环戊二烯农药、聚酯、树脂、塑料的阻燃剂、药物、香料等。
熔点(℃):32.5沸点(℃):172相对密度(水=1):0.98(35℃)相对密度(空气=1):4.55饱和蒸汽压(kPa): 1.33(47.6℃)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
燃烧热(kj/mol):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甲闪点(℃):26自燃温度(℃):503爆炸下限(V%): 1.0爆炸上限(V%):10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稳定性:稳定聚合危害:能发生禁忌物:强氧化剂、强酸、强碱。
灭火方法:砂土、泡沫、干粉、二氧化碳。
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5包装类别:Ⅲ储运注意事项:通常商品加有阻聚剂。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
远离火种、热源。
防止阳光直射。
不宜大量或久存。
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
应与氧化剂、酸类、碱类分开存放。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毒性危害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订标准;前苏联MAC:1mg/m3;美国TLV-STEL:未制订标准;美国TLV-TWA:ACGIH5ppm,27mg/m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毒性:LD50:820mg/kg(大鼠经口);0.72ml/kg[兔经皮]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本品蒸气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头痛、头晕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双环戊二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二聚环戊二烯化学英文名:dicyclopentadiene中文名称2:双茂英文名称2: 4,7-methylene-4,7,8,9-tetrahydroindene技术说明书编码:1584CAS No.:77-73-6分子式:C10H12分子量:132.2企业名称:xxxxx地址:xxxxx邮编:611541传真:企业应急电话: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含量:二聚环戊二烯≥98%CAS No. 77-73-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本品蒸气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头痛、头晕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致皮肤损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1,3-环戊二烯化学品英文名:1,3-cyclopentadiene;m-cyclopentadiene;cyclopenta diene化学品别名:环戊间二烯;环戊二烯CAS No.:542-92-7EC No.:208-835-4分子式:C5H6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紧急情况概述液体。
高度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吞食后有毒。
跟皮肤接触有毒。
对眼睛有严重刺激性。
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长期暴露有损伤健康的危险。
| GHS 危险性类别根据GB 30000-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参阅第十六部分),该产品分类如下:易燃液体,类别2;急毒性-口服,类别3;急毒性-皮肤,类别3;眼损伤/眼刺激,类别2A;特定目标器官毒性-单次接触:呼吸道刺激,类别3;特定目标器官毒性-重复接触,类别2。
| 标签要素象形图警示词:危险危险信息:高度易燃液体和蒸气,吞咽会中毒,皮肤接触会中毒,造成严重眼刺激,可能造成呼吸道刺激,长期或重复接触可能对器官造成伤害。
防范说明预防措施:远离热源、热表面、火花、明火以及其它点火源。
禁止吸烟。
保持容器密闭。
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和等势联接。
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
采取措施,防止静电放电。
不要吸入粉尘/烟/气体/烟雾/蒸气/喷雾。
作业后彻底清洗。
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或吸烟。
只能在室外或通风良好之处使用。
戴防护手套/穿防护服/戴防护眼罩/戴防护面具。
事故响应:如感觉不适,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感觉不适,须求医/就诊。
漱口。
如误吞咽:立即呼叫中毒急救中心/医生。
如误吸入:将受人转移到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舒适的体位。
如仍觉眼刺激:求医/就诊。
立即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清洗后方可重新使用。
如皮肤(或头发)沾染:立即去除/脱掉所有沾染的衣服。
用水清洗皮肤或淋浴。
如进入眼睛:用水小心冲洗几分钟。
如戴隐形眼镜并可方便地取出,取出隐形眼镜。
甲基环戊二烯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其外观呈现为一种无色液体,沸点200℃,熔点-51℃(95%),折光率1. 4520,闪点26℃,相对密度(d420)0.941,易溶于乙醇、乙醚和苯,不溶于水.毒性方面有类似于苯中毒的效应.化学文摘名称为:1,3-cyclopenta-diene methyl,英文名称:Methyl cyclopentadiene,简称为:MCP D,其化学分子式为C6H8,分子量80.1,化学文摘登记号:26519-91-5.甲基环戊二烯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作各种金属衍生物、特种粘结剂、阻燃剂等.如以MCPD制备的甲基环戊二烯基三羰基锰(MMT)是一种汽油抗震剂,具有节能、减少污染的特点;又如用来制备环氧树脂固化剂甲基纳迪克酸酐(MNA),由于其分子中有甲基存在,其化学产品在某些性能上比环戊二烯具有更为优越的性质和用途.但甲基环戊二烯的直接来源有限,将环戊二烯用以制备甲基环戊二烯基环戊二烯(Methyl cyclopentadiene)是一种基本化工原料,其外观呈现为一种无色液体,甲基环戊二烯沸点200℃,熔点-51℃(95%),折光率1.4520,闪点26℃,相对密度(d420)0.941,易溶于乙醇、乙醚和苯,不溶于水.毒性方面有类似于苯中毒的效应.甲基环戊二烯的化学分子式为C6H8,分子量80.1,CAS NO.:26519-91-5.甲基环戊二烯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来制备环氧树脂固化剂甲基纳迪克酸酐(MNA),另外一个重要用途是合成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甲基环戊二烯是用途广泛的基本化工原料,由于其分子中有甲基存在,其化学产品在某些性能上比环戊二烯具有更为优越的性质和用途.但甲基环戊二烯的直接来源有限,将环戊二烯用以制备甲基环戊二烯是我国充分利用资源的重要途径.【文章名】:甲基环戊二烯【内容】:甲基环戊二烯制备的研究张建西硕士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碳酸二甲酯;氯甲烷; 应用化学沈阳化工学院; 该文用三种不同的方法合成了甲基环戊二烯.第一种方法以二乙二醇二甲醚为溶剂,环戊二烯与钠反应制备环戊二烯钠盐后,通人氯甲烷进行甲基化.第二种方法以碳酸二甲酯为甲基化试剂,按第一种方法制成环戊二烯负离子后进行反应.反应考察了温度、时间、反应物配比及碘化钾试剂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得出了适宜的条件,甲基环戊二烯收率达到85.8﹪.第三种方法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以四丁基溴化铵为相转移催化剂,通人氯甲烷对环戊二烯进行甲基化.研究了温度、时间、氢氧化钠浓度、催化剂量及反应物配比对产率的影响,找出了适宜的反应条件在氢氧化钠1.0mol为基准,催化剂量2g,其浓度30﹪,油钠比0.606,油气比0.536,温度为0℃时,甲基环戊二烯产率可达52.1﹪.甲基环戊二烯制备的研究张炜硕士环戊二烯;甲基环戊二烯;乙二醇甲基辛基醚;氯甲烷; 应用化学长春理工大学沈阳化工学院; 用四种方法合成了甲基环戊二烯,通过应用比较,最终选择了以具有功能性的乙二醇甲辛基醚为溶剂,环戊二烯与钠反应制备环戊二烯钠的络合物后,通入氯甲烷进行甲基化反应制备甲基环戊二烯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配比对产率的影响,得出适宜的反应条件.甲基环戊二烯的产率达到80﹪.对所得产品分别作了红外光谱,色谱和折射率的测定.茂基锰的合成研究黄群武硕士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环戊二烯三羰基锰;抗爆剂; 化学工程西南石油大学天津大学; 甲基环戊二烯三羰基锰MMT和环戊二烯三羰基锰CMT作为性能优异的汽油辛烷值改进剂之一而获得广泛地应用,但是由于其活泼的化学性质使其制备工艺复杂困难.该文采用两步合成法工艺在实验室内成功地制备出了MMT和CMT产品,并且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表征.油品的调合实验表明其改善辛烷值的效果较佳.实验过程中考察了反应温度、压力,原料的含水量、含氧量,还原剂和催化剂对产品收率的影响.获得了该类反应的适宜条件,较为清楚地认识了中心金属原子与各种取代基之间的替代关系,掌握了MMT和CMT的合成规律.同时,进行了溶剂回收利用的可行性研究,找到了副产物的工业用途,在此基础上进行了MMT和CMT工业放大的流程设计,并进行了简单的经济分析.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2>O,HCN和HNC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刘颖硕士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反应机理;溶剂化效应;量子化学; 材料物理与化学东北师范大学; 本文利用现代量子化学理论分别对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2>O,HCN和HNC反应的反应机理及产物的异构化进行了详细系统的研究乙烯酮和它的衍生物对于研究活性分子的快速闪光光解工艺的发展是非常有用途的物质,对这类物质的加成反应已经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作为乙烯酮的衍生物,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备受关注,这是由于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是一些光化学反应的中间产物,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在实验上很难被观测到,直到1981年Baird等人才观测到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的存在对于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的制备同样备受关注,1944年Sus,1979年Schulz和1990年Urwyler等分别报道了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是1,2-重氮苯醌在氮基质中的主要光化产品1970年Horspool,1972年Dvorak,1973年Chapman和1979年Schulz等分别报道了由酮式环戊烯酮脱去一氧化碳制备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1982年Boule,2001年Akai和2006年Czaplicka等报道了由2-卤苯酚消去卤化氢得到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的加成反应同样有着重要的地位,其中包括与H<,2>O,HCN和HNC的反应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一、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2>O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分别对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1H<,2>O和2H<,2>O的微观反应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该反应势能面上的各稳定点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均被得到通过计算,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1H<,2>O反应得到了1个络合物,2个中间体,29个过渡态和12个产物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2H<,2>O反应得到了4个络合物,1个中间体,3个过渡态和2个产物计算结果表明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1H<,2>O和2H<,2>O反应都存在两种进攻方式,分别是H<,2>O进攻C=O双键和C=C双键产物之间存在同型和异型的互变异构形式,反应过程中得到的b类环戊二烯甲酸是最稳定的产物二、溶剂化效应对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2>O反应的影响利用介电连续模型PCM研究了6-甲基环戊二烯酮与一个水和两个水反应的溶剂化效应,并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计算结果表明,溶剂化效应对于几何构型的影响很小,水溶剂明显地降低了反应活化能,加快了反应进程三、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CN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于该体系的微观反应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该反应势能面上的各稳定点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均被得到通过计算,得到了1个络合物,2个中间体,13个过渡态和8个产物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存在两种进攻方式,分别是HCN进攻C=O双键和C=C 双键,这两种进攻方式分别包含两种反应路径产物之间存在同型和异型的互变异构形式,反应过程中得到的b类氰基环戊二烯酸是最稳定的产物四、6-亚甲基环戊二烯酮与HNC反应微观动力学的理论研究运用密度泛函DFTB3LYP和MP2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于该体系在单重态和三重态下的微观反应机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该反应势能面上的各稳定点和过渡态的几何构型和振动频率均被得到通过计算,得到了1个络合物,5个中间体,32个过渡态和7个产物计算结果表明反应存在两种进攻方式,分别是HNC进攻C=O双键和C=C双键,这两种进攻方式分别包含两种反应路径产物之间存在同型和异型的互变异构形式,反应过程中得到的b类异氰基环戊二烯酸是最稳定的产物β-二酮亚胺基稀土化合物的合成及其表征焦锐硕士稀土有机配合物;β-二酮亚胺基;五甲基环戊二烯基;合成;表征;晶体结构; 有机化学上海海事大学苏州大学; 该文采用PhN=CHMe-NHPhLH为配体,合成并表征了四个β-二酮亚胺基稀土化合物.1.无水三氯化稀土与等摩尔的LLi在四氢呋喃—甲苯溶剂中反应,合成了三个稀土二氯化物LSmcl<,2>THF<,2>1、LYCl<,2>THF<,2>2和LYbCl<,2>THF<,2>3,对这些稀土化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表征.2.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1和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是同构的,中心金属离子与β-二酮亚胺基上的两个氮原子、两个氯原子以及两个四氢呋喃上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六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八面体几何构型的配合物.3.通过配合物3与等摩尔的C<,5>Me<,5>Na在甲苯中反应,合成了LYbC<,5>Me<,5>Cl<,2>4,并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配合物4具有双分子的固态结构,每个镱离子与一个五甲基环戊二烯基、β-二酮亚胺基上的两上氮原子以及两个桥氯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七配位的、具有扭曲的四面体几何构型的配合物.。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化学品中文名:二聚环戊二烯;双茂;双环戊二烯化学品英文名:dicyclopentadiene;3a,4,7,7a-tetrahydro-4,7-methanoindene企业名称:生产企业地址:邮编: 传真:企业应急电话:电子邮件地址:技术说明书编码: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纯品混合物有害物成分浓度CAS No.二聚环戊二烯77-73-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第3.3类高闪点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本品蒸气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头痛、头晕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致皮肤损害。
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害。
燃爆危险:易燃,其蒸气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如有不适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
灭火方法:用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
灭火注意事项及措施:消防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
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
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行动:消除所有点火源。
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口罩,穿防静电服。
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
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
尽可能切断泄漏源。
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
双环戊二烯(M S D S)安全技术说明书双环戊二烯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二聚环戊二烯化学英文名:dicyclopentadiene中文名称2:双茂英文名称2:4,7-methylene-4,7,8,9-tetrahydroindene技术说明书编码:1584CAS No.:77-73-6分子式:C10H12分子量:132.2企业名称:xxxxx地址:xxxxx邮编:611541传真:企业应急电话:国家应急电话: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含量:二聚环戊二烯≥98%CAS No. 77-73-6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接触高浓度本品蒸气有刺激和麻醉作用,引起眼、鼻、喉和肺刺激,头痛、头晕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有可能引起肝、肾损害。
长期反复皮肤接触可致皮肤损害。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有毒,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
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
容易自聚,聚合反应随着温度的上升而急骤加剧。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
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出入。
切断火源。
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防尘面具(全面罩),穿防毒服。
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
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尘口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手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