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的X线表现和鉴别诊断
- 格式:ppt
- 大小:4.33 MB
- 文档页数:83
肺炎的X线表现和鉴别诊断肺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等症状。
临床医生经常使用X线检查来观察肺部病变情况,并通过X线表现和分析鉴别诊断肺炎的类型。
本文将介绍肺炎的X线表现和鉴别诊断。
X线肺炎表现肺炎的X线表现通常是肺部实变和病变灶的存在。
肺炎X线表现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 大叶性肺炎 (Lobar pneumonia)大叶性肺炎是肺泡和支气管的感染,通常表现为局限性的肺实变,影响一个或两个肺叶。
X线表现通常显示阴影区域由上至下扩展。
炎症一般在第2~3个病日呈现,且在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暖反应更具特征性。
另一特征是阴影边界模糊。
2. 支气管肺炎 (Bronchopneumonia)支气管肺炎表现为肺泡和细支气管的感染,通常影响肺实质。
可在肺野内形成多个散在的、较小的实变灶,分布不均匀,且通常没有明确的边界。
X线表现可显示分布广泛的肺部浸润影。
3. 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 pneumonia)间质性肺炎是肺间质和肺泡壁的炎症。
因肺泡内炎症灶太小而难以在X线上检测到。
X线表现为大的增生交界线,特别在肺尖及胸膜下边缘清晰可见。
肺炎的鉴别诊断肺炎的鉴别诊断是基于肺部X线表现,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指标等多种因素综合判断。
常见肺炎和其他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包括:1. 肺癌 (Lung cancer)肺癌通常表现为同侧肺野内的肿物影,通常位于肺野的边缘。
X线图像还可以显示类似肺为轻度肺实变的斑点浸润。
2. 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支气管哮喘通常表现为双肺散在的、小的透亮区。
在发作期间和发作后,纵隔可能搏动,使X线表现出胸膜下阴影。
3. 细胞变态反应、肺结核和肺栓塞等还有其它细节和表现形式,需要结合医生临床经验进行判断。
肺炎的X线表现因病变类型不同而异。
肺部的大叶性肺炎和支气管肺炎通常具有不同的X线表现,但间质性肺炎因其小的病变灶且不易检测。
因此,鉴别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生化指标、影像学表现等多种因素进行分析,并由医生进行最终的诊断。
肺炎X线表现与诊断肺炎(pneumonia)为常见肺疾病,X线检查对病变的发现、部位、性质以及动态变化,可提供重要的诊断资料。
按病变的解剖分布可分为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炎)及间质性肺炎。
按病原菌的肺炎分类法对X线诊断无实用价值。
1.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多为肺炎双球菌致病。
好发于冬春季,多见于青壮年。
起病急,以突然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特征。
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大叶性肺炎可累及肺叶的一部,也可从肺段开始扩展至肺叶的大部或全部,偶可侵及数叶。
X线征象较临床出现晚3~12小时。
其基本X线表现为不同形态及范围的渗出与实变。
自应用抗生素以来,典型的大叶性实变已不多见,病变多呈局限性表现。
大叶性肺炎的早期,即充血期,X线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或只表现为病变区肺纹理增多,透明度略低或呈密度稍高的模糊影。
病变进展至实变期(包括红肝样变期及灰肝样变期),X线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如病变仅累及肺叶的一部分则边缘模糊。
由于实变的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有时在实变区中,可见透明的支气管影,即支气管气像。
炎症累及肺段表现为片状或三角形致密影,如累及肺叶的轮廓一致(图3-1-11)。
不同肺叶的大叶性实变形状各不相同。
消散期的表现为实变区的密度逐渐减低,先从边缘开始。
由于病变的消散是不均匀的,病变多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致密影。
此时易被误认为肺结核,应予注意。
炎症进一步吸收可只遗留少量索条状影或完全消散。
临床上,症状的减轻常较肺内病变吸收为早,病变多在两周内吸收。
少数患者可延迟吸收达1~2个月,偶可机化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
2.支气管肺炎支气管肺炎(bronchopneumonia)又称小叶性肺炎(lobular pneumonia),常见致病菌为链球菌、葡萄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
多见于婴幼儿、老年及极度衰弱的患者或为手术后的并发症。
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肺炎的影像学诊断引言肺炎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呼吸系统感染疾病,其特点是肺实质发生炎症,导致气体交换功能受损。
影像学在肺炎的诊断和评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肺炎的影像学诊断的方法和常见特征。
X线检查X线检查是肺炎影像学诊断的最常用方法。
它是一种非侵入性、快速且经济实惠的检查方式。
在常规胸部X线检查中,肺炎的典型表现是肺实质的浸润和阴影增加。
通常可以观察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 斑片状浸润:肺炎的早期表现是局限性斑片状浸润,常见于胸片的下叶和胸外区域。
2. 大片状浸润:随着炎症的进展,肺炎可以呈现为较大范围的片状浸润,常见于胸片的肺野。
3. 肺叶实变:肺炎的极端表现是肺叶的实变,常见于胸片的上叶或下叶。
此外,X线检查还可以观察到气管位置和支气管的异常,如支气管炎树芽样阻塞。
CT扫描CT扫描是一种更加敏感和准确的肺炎影像学诊断方法。
它可以提供更多的细节和横断面图像,有助于描绘肺部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的范围。
常见的CT表现包括:1. 浸润阴影:与X线检查类似,CT扫描可以显示肺实质的浸润阴影,但更加清晰和详细。
浸润阴影可以是斑片状、大片状或结节状。
2. 空洞形成:在某些情况下,肺炎可能导致空洞形成,这些空洞可以通过CT扫描进行定位和评估。
3. 胸腔积液:在肺炎的严重情况下,胸腔积液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CT扫描可以准确显示积液的情况。
此外,CT扫描还可以评估其他肺部病变,如肺不张、肺气肿等,并在误诊、复发或治疗监测中提供更多帮助。
磁共振成像相对于X线检查和CT扫描,磁共振成像(MRI)在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中应用较少。
然而,MRI可以提供更好的软组织对比度,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MRI在儿童或孕妇等特殊人群中可能更适用,避免了X线辐射的风险。
结论肺炎的影像学诊断对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定位和评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X线检查、CT扫描和MRI是常见的肺炎影像学诊断方法。
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应症,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1.干酪性肺炎:急性结核性肺炎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肺炎相似,X线亦有肺实变,但结核病常有低热乏力,痰中易找到结核菌。
X线显示病变多在肺尖或锁骨上下,密度不均,历久不消散,且可形成空洞和肺内播散。
而肺炎球菌肺炎经青霉素治疗3~5天,体温多可恢复正常,肺内炎症也较快吸收。
该患者临床表现不符,暂不考虑。
2.急性肺脓肿:早期临床表现与肺炎球菌肺炎相似,但随着病程的发展,大量脓臭痰为肺脓肿的特征,致病菌有金葡菌、克雷白杆菌及其他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X线显示脓腔和液平,较易鉴别。
该患者胸部CT未见类似病灶,故暂不考虑。
1.肺结核:该病可表现为发热、咳痰、咳痰,胸部CT可有肺内多发结节病灶表现,但患者病程中无午后低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
故目前该诊断依据不足,需入院后行PPD、痰找结核等相关检查以行明确。
CRP与降钙素原下呼吸道感染的新进展: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诊断主要依据疾病诱因、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痰病原菌培养及胸部X线检查等。
但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与体征往往十分相似,难以鉴别。
因为多种炎症反应均可引起白细胞计数的改变,据国外专家研究发现,在各种临床表现中,白细胞升高并不是感染的独立预测指标,白细胞计数用于诊断感染的准确性很低。
而痰病原菌培养的检出率低,且培养结果的得出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影响疾病的早期治疗。
事实上,正是由于缺乏诊断感染的可靠的临床指标,临床常常出现延误或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早期应用正确的抗生素治疗,可以明显降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
另一方面,滥用抗生素将显才增加耐药性细菌感染的危险,增大临床治疗难度。
因此,正确、及时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的类型,确定感染的严重程度,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金葡菌肺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肺炎多为急性起病,中毒症状严重,常有高热、畏寒、寒战,咳黄脓痰,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高,肺部影像学可见单个或多发脓腔形成,痰或者血培养出该菌可确诊。
各种肺炎的X线检查有何特征1.肺炎球菌肺炎:早期仅见肺纹理增粗或受累的肺段、肺叶稍模糊。
近年由于抗生素的应用,典型的大叶实变少见。
实变阴影中可见支气管气道征,肋膈角可有少量胸腔积液征。
肺炎消散期,X线浸润逐渐吸收,可有片块区域吸收较早,呈现“假空洞”征。
2.葡萄球菌肺炎:X线阴影的易变性是金葡菌肺炎的一个重要特征。
X线显示肺段或肺叶实变,或呈小叶样浸润,可有单个或多发的液气囊腔,形成阴影内伴有空洞和液平。
3.克雷白杆菌肺炎:X线显示肺叶或小叶实变,有多发性蜂窝状肺脓肿,叶间隙下坠。
4.军团菌肺炎:早期为单叶斑片状肺泡内浸润,继有肺叶实变,可迅速发展至多肺叶段,下叶多见,单侧或双侧,可伴少量胸腔积液。
偶有肺内空洞及脓胸形成。
5.肺炎支原体肺炎:肺部多种形态的浸润影,呈节段性分布,以肺下野为多见,也有从肺门附近向外伸展者。
6.肺念珠菌病:(1)支气管型:双肺中、下野纹理增重。
(2)肺炎型:两肺中下野有弥漫性小片状或斑点状阴影,亦可融合成大片肺炎阴影,边缘模糊,形态多变,还可有多发性脓肿。
少数病例伴胸膜改变。
7.病毒性肺炎:多见双肺下叶弥漫性密度均匀的小结节状浸润阴影,边缘模糊,少数患者可见叶性浸润或弥漫性网状结节性浸润灶。
8.厌氧菌性肺炎:双下肺底纹理增多粗乱,夹杂有边缘模糊的斑片状阴影,或同时伴有脓胸、胸膜积液等征象。
肺炎是由多种病源菌引起的肺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渗出性病变.临床上常见,可发生于任何的人群。
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肺部X线可见炎性浸润阴影。
细菌性肺炎占成人各类病原体肺炎的80%。
在儿童、老年人和免疫抑制患者中病死率极高。
多有畏寒、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症状,少数有咯血和呼吸困难;其它症状有恶心呕吐、周身不适、肌肉酸痛等。
病毒性肺炎是由多种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炎。
多发生于冬春季节。
临床表现一般较轻。
主要症状为干咳、发热、呼吸困难、紫绀和食欲减退。
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肺炎,曾称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肺炎影像学鉴别诊断
肺炎是指肺部感染引起的炎症性疾病,通常由细菌、病毒或真菌引起。
肺炎在临床上是比较常见的疾病之一,但不同病原体引起的肺炎
在影像学表现上有所不同,因此对肺炎的影像学鉴别诊断显得尤为重要。
一、细菌性肺炎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类型之一,主要由肺炎支原体、流感嗜
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细菌引起。
在X线胸片上,细菌性肺炎的特点
是叶片状、节段状浸润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象。
CT表现为感染灶周
围的浸润区,有时出现支气管充气征、空洞形成等。
二、病毒性肺炎
病毒性肺炎是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的,如流感病毒、腺病毒等。
在影像学上,病毒性肺炎的X线胸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间质性改变、
叶片状浸润影、磨玻璃影等。
CT表现为双肺多发的斑片状、浸润影和
磨玻璃影,可伴有胸腔积液等。
三、真菌性肺炎
真菌性肺炎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肺部疾病,常见的真菌包括曲霉、
念珠菌等。
在影像学上,真菌性肺炎的X线胸片表现为多发性结节影、斑片状浸润影、空洞等。
CT表现为双肺多发的结节、空洞、斑片状浸
润影等。
四、肺部结核
肺部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性疾病,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肺尖和上叶的病变较多。
X线胸片可见肺门纵隔淋巴结增大、斑点状、节段状浸润影等。
CT表现为结节、空洞、胸膜增厚等。
总结而言,通过对肺炎不同类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鉴别诊断,有助于明确病原体的类型,从而制定更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医生在诊断肺炎时应充分重视影像学检查,结合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肺炎是指肺部组织发生感染性炎症的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发热等。
在临床诊断中,影像学检查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变部位、性质,进行鉴别诊断。
本文将对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旨在提供一些参考。
一、X线检查X线是最常见的肺部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它能够对肺脏进行较为全面的观察,包括肺野的透明度、边缘模糊程度等。
在肺炎的影像表现上,常见的是肺纹理增加、阴影模糊等。
不同类型的肺炎在X线上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非典型肺炎,如军团菌肺炎、支原体肺炎等,X线影像上的表现相对于典型肺炎来说较为轻微,主要表现为斑片状浸润阴影,常见于两肺中下野。
典型肺炎多以肺叶或肺段为主,表现为实变,融合性浸润和空洞等。
二、CT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级影像学检查技术,通过多个方向的断层图像构建出三维图像,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解剖信息。
在肺炎的诊断中,CT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CT影像常见的肺炎表现包括结节状浸润、斑片状浸润、空洞形成等。
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多样性,而且会有一些特征性的表现。
例如,结核性肺炎的CT影像通常表现为结节状密度增高的病灶,中心坏死可以形成空洞;病毒性肺炎常表现为双侧多形状斑片状、磨玻璃样阴影的浸润。
三、核磁共振检查核磁共振(NMR)利用核磁共振现象进行成像,与CT相比,其分辨率更高,不需要使用放射线,对于某些特定患者如孕妇、儿童等更为安全。
在肺炎的影像诊断中,核磁共振是一种辅助手段。
四、PET-CT检查PET-CT检查是一种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技术,它可以提供肺炎发炎区域的代谢信息和解剖信息,对于非特异性影像学表现的肺炎诊断有着较高的准确性。
肺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
不同类型的肺炎在影像学上具有一些特异性表现,但也有一些交叉现象,因此需要综合分析。
过敏性肺炎的X线诊断和鉴别发表时间:2017-10-31T16:45:01.680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30期作者:郭强蕊[导读] 过敏性肺炎是由过敏性反应所导致的肺部炎性改变,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
(甘肃省平凉市第二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平凉 744000)【摘要】目的:分析过敏性肺炎的X线诊断和鉴别。
方法:选取2000年0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X线检查的过敏性肺炎患者3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过敏性肺炎的X线诊断和鉴别方法。
结果:过敏性肺炎的X线显示:病灶的形态、发生部位及范围等均有一定的规律。
病灶分布以肺外围部为主,肺尖部很少受累。
病灶形态以浸润性阴影、小结节状阴影等表现为主。
中心透亮,有时会出现假性空洞,由内向外吸收消散。
其中急性过敏性肺炎表现:可见弥漫性结节影,边界不清,或者斑片状毛玻璃影,或者实变影,分布以双侧中下肺野为主。
亚急性过敏性肺炎表现:可见网结节影,由细线条纤维束、结节共同形成的;慢性过敏性肺炎表现:可见网状影、粗线条状纤维影、结节影,分布以中上肺野为主。
结论:对于过敏性肺炎患者来说,应用X线检查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可进一步诊断与鉴别过敏性肺炎,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依据。
【关键词】X线;过敏性肺炎;诊断;鉴别【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0-0108-02过敏性肺炎是由过敏性反应所导致的肺部炎性改变,该疾病的临床症状不够明显,在临床上诊断过程中,极易出现漏诊、误诊等情况。
对于过敏性肺炎的诊断方法有很多,如X线、CT、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验等,均是临床常见的检验方法,但其在临床诊断、鉴别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优点以及缺点[1-2]。
本研究为了更好地分析过敏性肺炎的X线诊断和鉴别价值,特在我院选取2000年0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行X线检查的过敏性肺炎患者30例,收集资料进行分析,现汇报如下。
关于肺部炎症的X线表现【关键词】肺部炎症 X线(一)大叶性肺炎[图像特征]X线正位胸片:(1)左上肺可见大片高密度影,密度均匀;(2)病灶边界欠清楚。
CT平扫(肺窗):(1)右肺下叶背段大片高密度影,病变累及整个肺段;(2)内可见通气支气管;(3)左肺下叶见小片状高密度影,境界清。
[影像诊断] 左肺上叶大叶性肺炎;两肺下叶大叶性肺炎,右肺下叶背段较明显。
[临床提醒] X线胸片及CT均可用于大叶性肺炎的诊断,胸片较CT在临床的应用更为广泛。
大叶性肺炎典型的影像表现为累及整个肺叶或肺段的实变影,受累肺叶或肺段的体积不缩小,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征”。
结合典型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症状和相关实验室检查,诊断本病较容易,但因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典型的大叶性肺炎已不常见,偶见于老年人、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力低下的病人。
大叶性肺炎早期在X线上缺乏特异征象,部分可表现正常。
CT可显示肺炎早期的充血改变,并能更好的显示病变的范围。
X线胸片及CT检查的目的还在于及时反映病情变化,从而观察治疗效果,指导临床治疗。
(二)支气管肺炎[图像特征]X线正位胸片:左下肺见小片状模糊影,左侧心缘模糊不清。
CT平扫(肺窗):两下肺见多发斑片状高密度影,呈局灶性分布。
[影像诊断] 两下肺支气管肺炎。
[临床提醒] 支气管肺炎的X线表现多样,大多数表现为两下肺野中、内带沿支气管分布的不规则斑点状或小片状致密影,境界较模糊。
病变密度不均匀,中心密度较高,多伴有肺纹理增粗。
病变可以比较散在且较小,也可集中呈大片融合趋势,但多不局限于某一肺段或肺叶。
由于粘液堵塞支气管,病变区域可夹杂有小叶性肺不张或局限性肺气肿。
当细支气管阻塞时,也可形成小三角形肺不张影。
小儿多首先发生在脊柱旁,然后向心缘发展,因此早期易被心影所掩盖。
CT是本病的主要检查手段,结合病史一般能够确诊。
少数病例仅表现为不规则粟粒样病变或仅为肺纹理增强。
此时,影像诊断比较困难。
(三)病毒性肺炎[图像特征]X线正位胸片:(1)两肺纹理增加,以两下肺野中内带明显;(2)沿肺纹理分布见密度不均匀斑片状模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