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形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6
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比较目的观察CT检查与普放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的效果。
方法选取24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使用普放方法检查,检查设备为安科openⅢ,再用CT方法检查,检查设备为西门子欢星+螺旋CT,将检查结果做回顾性比较。
结果患者的征象特点为:胸膜凹下、阻塞性肺炎可见于周围型肺癌;<3cm薄壁空洞为周围型肺癌、小泡征病症为少见征象;炎性假瘤、钙化、胸膜肥厚结核球为多见征象。
CT检查周围型肺癌、炎性假瘤、结核球定性诊断的准确性高于普放检查(P<0.05)。
结论CT检查诊断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效果较为清晰可见,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标签:CT检查;普放检查;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中使用的影像学技术已经愈加成熟,影像技术提高了临床中诊断正确率,特别是近几年发展的CT技术,CT技术是普放检查的另一种补充检查方法,十分有利于诊断病症[1]。
本次研究将针对24例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检查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对比两种检查技术在临床应用当中的差异性,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3年2月某院收治的24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患者,患者均有肺部孤立性球形病变病理证实,4例发现周围型胃癌,12例有炎性假瘤,8例有结核球。
24例患者中,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10~76岁,平均年龄(37.23±5.12)岁。
患者经过两种检查诊断方法确定病症,先采用普放检查,后采用CT检查。
1.2方法患者经过不同检查方式后,对患者影像进行分析,对患者的周围型肺癌、炎性假瘤、结核球等症状进行定性诊断,分析两种不同检查诊断方式的影像效果并予以记录。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见图1~图5。
主垦匡茧盐壹2QQ§生!旦箜§鲞笙12塑鱼H i韭鲢£丛塑M四i£也£,S£P!£尘b£E2Q Q§,№!色奠Q:12为分析乳腺钙化灶的x线表现及其对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意义,笔者回顾性分析100例乳腺病变有钙化表现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I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100例乳腺病变有钙化表现的病例,均为女性,年龄27~70岁,有临床症状和(或)体征者89F0,主要症状为发现肿块、疼痛、乳头改变、溢液、皮肤改变。
体检偶然发现而无症状者l l例。
95例有生育史,90侈t J有哺乳史。
63例患者经手术病理结果证实,其中乳腺癌20例,良性病变43f f4;其余37例均为随访证实结果。
1.2资料中病例均有乳腺钼靶x线片,均行乳腺轴位、斜位投照,由有20年工作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和主治医师阅片。
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钙化在形态、数量、大小、密度、分布等进行统计,结合病理检查结果及随访的疾病转归结果,回顾性分析乳腺钙化x线表现在良、恶性病变中的差异。
1.3统计结果见表l、表2。
可见乳腺钙化的x线表现形态、密度、大小等在良、恶性病变中有很大差异。
表1乳腺良、恶性病变钙化灶的X线表现形态统计(例)类型钙化灶泥沙状短棒状分叉状圆点状小片状蛋壳状环状表2乳腺良恶性病变钙化及其它X线表现(例)4092讨论2.1钙化形态的意义乳腺恶性病变的钙化呈团簇状分布,表现为泥沙状、短棒状、分叉状。
密度较低,细小,不易被发现。
良性病变的钙化多为散在分布,钙化表现为圆点状、小片状、蛋壳状、环状。
密度较高,钙化点粗大容易发现。
本组数据中,恶性病变中有3例足两种以上(含两种)钙化形态同时存在,钙化的具体发生部位不同,而表现亦不同。
2.2钙化足否伴肿块的意义本组病例中恶性病变多伴有肿块,部分良性病变如腺瘤、增生等也见有肿块。
应结合肿块的形态、大小、边缘及其他表现仔细鉴别。
2.3钙化伴腋下淋巴结肿大的意义本组病例中有13例伴有腋下淋巴结肿大,均为恶性病变。
球型肺炎的CT影像特点与鉴别诊断摘要:目的:对球型肺炎的ct影像特点进行探究,以便正确鉴别球型肺炎与肺部其它疾病。
方法:以我院就诊的30例球形肺炎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30例患者全部进行胸部ct平扫,用肺窗与纵隔窗对肺部观察摄影,收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2例病灶位于右肺中叶,5例位于左肺上叶舌段,1例位于右肺上叶外,其余22例病灶部位均位于肺野背侧;ct检查显示,病灶阴影为类球形或球形,最小直径1.2cm,最大直径6.3cm。
范围在1.2-2.0cm的6例,在2.1-3.5cm的5例,在3.6-6.3cm的19例;17例病灶密度均匀,13例病灶密度不均匀;10例病灶边缘显示不清呈晕圈状,16例病灶边缘呈锯齿形或毛糙,4例表现为轻度分叶;10例胸膜增厚,胸膜下病变部分与胸膜呈广基相连。
13例肺门侧血管现现充血与病灶连接,7例病灶附近肺叶或肺段伴有炎症;21例通过二周后病灶吸收消失,9例三周后病灶吸收消失。
复查发现2例出现复发。
结论:球形肺炎ct表现与其他肺部病变ct表现虽然有相似之处,但球形肺炎更具特殊性,ct检查是最有效的球形肺炎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关键词:球型肺炎;ct影像;鉴别诊断【中图分类号】r52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4-0330-02球形肺炎是肺部炎症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它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其ct影像形态与其它肺部疾病十分相似,因而在诊断上容易出现误诊现象。
本文对我院就诊的30例球形肺炎患者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以达到提高我院球形肺炎ct诊断准确率的目的。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对我院就诊的30例球形肺炎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51岁。
患者主要表现症状有:咳嗽14例,发热8例,胸痛不适4例,咳白痰并带血3例,无明显症状1例。
通过检查发现:血沉增快9例,白细胞升高16例,其余无发现。
1.2方法:30例患者全部进行胸部ct平扫,用肺窗与纵隔窗对肺部观察摄影。
球形肺炎、肺部炎性假瘤和机化性肺炎的鉴别作者观察了61名患者的108处磨玻璃密度病灶。
入选标准为:1 病变长径小于3cm2 病变为纯磨玻璃密度病灶或其中的磨玻璃成分大于50%3 病灶至少观察6月而没有临床干预病变增大2mm或以上认为病变有增大,每次随诊时间间隔为3-12月。
图像的层厚为2mm-6mm。
中位随诊时间为4.2年。
108个病灶的27%(29处)显示增大。
73%的病灶保持稳定。
即使小于1cm的病灶在随诊期间部分病灶亦可见增大。
108处病灶,17处出现实性成分或实性成分增大。
其中14处伴有病灶体积的增大,3例无变化。
增大的29个病灶,13个第1年病灶开始增大,12个第1-2年开始增大,4个2-3年开始增大。
3年以后无增大者。
随诊过程中,21个病人的26处病灶行手术切除。
病理主要为浸润性前病变或微浸润腺癌。
其中13人进行淋巴结清扫,均未见转移。
26个病灶的切除原因:12例病灶增大而切除。
剩下的14个病灶无增大,因为随诊中持续存在认为其为恶性,切除原因因为病灶较大(平均12.5mm),并且其中的6个病灶含有实性成分。
结论:小于3cm的磨玻璃密度肺癌(磨玻璃成分大于50%),至少应随诊3年。
附:美国胸科学会2012年磨玻璃密度肺癌手术推荐方案1 小于或等于10mm的纯或混合性磨玻璃密度肺癌,建议CT随诊,直至79岁,如果没变化建议继续随诊。
2 大于10mm 者,可CT观察,也可穿刺或手术切除(及时大小无变化)Asamura 2010年推荐方案:(IASLC官方参考书)1 等于或小于15mm的纯GGN建议观察,病灶显著增大或出现实性成分应手术2 大于15mm的纯GGN建议手术,即使随诊病变大小无变化3.部分实性结节,初诊时应手术,不论大小。
球形肺炎的 X 线诊断与鉴别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球形肺炎的X线诊断与鉴别。
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6~2019年6月收治的20例球形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X线诊断,对诊断结果及X线表现进行探讨。
结果 7例误诊为肺癌,3例误诊为肺结核,2例误诊为良性肿瘤,2例误诊为炎性假瘤,2例误诊为肺转移瘤,3例误诊为肺炎。
6例被正确诊断。
本例误诊率为77.9%,与蔡龙报道的误诊率相似。
所有病例均在8D-回顾后36d进行抗感染治疗,全部或大部分吸收球状或椭圆形阴影,从而确定肺炎的诊断。
结论 X线检查有助于球形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如果结合临床困难,CT引导穿刺活检是必要的。
【关键词】:球形肺炎;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X - ra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herical pneumonia【 abstract 】 :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X - ray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herical pneumonia.Methods twenty cases of spherical pneumoni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8 to June,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ll cases were diagnosed by X-ray, and the diagnosis results and X-ray manifestations were discussed.Results 7 cases were misdiagnosed as lung cancer, 3 cases as tuberculosis, 2 cases as benign tumor, 2 cases as inflammatory pseudotumor, 2 cases as pulmonary metastatic tumor and 3 cases as pneumonia.Six cases were diagnosed correctly.The misdiagnosis rate of this case is 77.9%, which is similar to that reported by CAI long.All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antiinfective therapy on day 36 after 8D- review, and all or most of the globular or elliptical shadows were absorbed to confirm the diagnosis of pneumonia.Conclusion X-ray examination is helpful for the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herical pneumonia.If combined with clinical difficulties, ct-guided needle biopsy is necessary.【 key words 】 : spherical pneumonia;X-ray;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球形肺炎是一种肺部疾病,是由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球形肺炎这类疾病大多是慢性的,但还有一部分是急性的。
球形肺炎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作者;杨玉娥,郝敬明,胡春艾,赵宝忠,师毅冰,夏平[摘要]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影像学特点,以便与其他球形病灶,特别是周围型肺癌做出鉴别诊断。
方法搜集32例经临床证实的球形肺炎的临床和CT、X线平片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32例球形肺炎的主要表现:(1)病变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病变呈方形,是球形肺炎的特征;(2)病变局部及周围胸膜肥厚;病变所属支气管非狭窄性均匀增厚;肺门侧血管增多、增粗、扭曲,但无僵直及牵拉;病变非胸膜侧浅淡小片状高密度等强烈支持球形肺炎诊断;(3)抗炎治疗后病变疏散或明显缩小支持球形肺炎,提示可以继续抗炎治疗;(4)纵隔、肺门无明显淋巴结肿大,趋向支持肺炎诊断;(5)晕征、支气管充气征、病灶内肺泡征,不能过分强调其诊断价值。
首诊平片显示病变的病例,平片可作为经济、简便有效的随诊方法。
结论 CT检查是球形肺炎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肺炎;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诊断,鉴别Imaging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spherical pneumonia:a report of 32 cases[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spherical pneumonia (SP)and to differentiate it from other spherical lesions,particularly in pulmonary carcinoma.Methods 32 cases of SP clinically proved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The CT findings were as follows:(1)Bilateral margins of the lesions were perpendicular to pleura with a straight cut edge presenting a square sign.(2)Following manifestations strongly means SP:adjacent pleural thickness;symmetrical bronchial wall thickness without bronchial stenosis;intensified vascular markings but not hardening;small patches of slight high density around lesions apart from pleura (3)Reduce of lesions after anti inflammatory therapy was inclined to SP.(4)There were not mediastinal and hilar lymph enlargememt.(5)“Halo sign”,“bronchiologram”,“vacuole” were not special toSP.Conclusion CT exam is a effective way of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tion to SP.[Key words] pneumonia;tomography,X-ray computed;diagnosis,differentiation球形肺炎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肺部炎症,被认为是误诊率较高的病变。
笔者继1996年及1999年报告[1,2]后又搜集近年资料完整的病例,再行进一步分析、讨论,以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1987年6月~2004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32例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35~68岁,其中35~40岁5例,41~60岁23例,61~72岁4例,平均52.4岁。
无临床症状12例,占38%,咳嗽13例,占41%,痰中带血丝7例,占22%,脓痰4例,胸痛10例,发热8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增高(>10×109/L)6例,血沉>20 mm/1 h 5例,痰菌培养12例,阳性5例,其中肺炎球菌2例,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各1例。
痰查癌细胞21例,抗酸染色18例均阴性。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13例,10例为病灶段支气管腔黏膜充血、水肿或脓性分泌物,未见肿瘤直接或间接征象。
经皮肺穿刺活检14例,其中3例行两次活检(共17病灶次),抽出血性物12病灶次,3个为脓性分泌物,2个为暗性血性物,均找到大量炎性细胞或血细胞,而无肿瘤细胞。
1.2方法全部病例均经2~6次CT检查,其中22例同时摄胸部X线平片,CT 或(和)平片随访18天~13周,除2例手术外,其余30例均经抗炎治疗,病变吸收。
抗炎治疗2~3周病灶吸收者22例,占未手术30例中的73%,其余8例中7例抗炎4~6周,1例8周病变吸收,且遗留少许索条状影。
2 影像学表现2.1病灶部位右肺21例,左肺11例。
两肺下叶后基底段、外侧段及背段23例(72%),上叶8例,右肺中叶2例。
29例位于胸膜下并与之相连,其中26例与胸膜广基相连(图1a~c),仅3例位于肺叶近中心,与胸膜距离较大。
2.2形态大小 CT上28例病灶不同层面呈类楔形高密度影,尖端朝向肺门,其中21例可见1~4层以胸膜为基底,两侧缘垂直胸膜呈类方形(图1a~c、图2);7例呈山丘状类高张三角形。
4例呈不规则类圆形。
病变大小2~7 cm,平均3.8 cm。
2.3病灶边缘大部分侧缘清楚,但不锐利。
于肺窗图像上25例可见边缘较均匀分布的柔软短毛刺(图1a、图1b),纵隔窗毛刺消失,呈边缘光滑、多浅分叶(波浪状),仅7例侧缘相对光整。
2.4病灶密度 14例呈均匀密度,18例欠均匀,其中6例可见充气支气管征;9例中心密度较高,周围为带状低密度呈晕圈样。
2.5胸膜改变与胸膜相连的29例中26例有局部及周围胸膜增厚(图1a~c、图2),其中17例与胸壁间有低密度带(脂肪密度),3例非与胸膜相贴的病例中2例见胸膜侧索条影。
未见明显胸膜腔积液征象。
2.6肺门侧表现 19例病变肺门侧有多条增粗的血管影大多扭曲明显,无明显僵直和牵拉(图1a、图1b、图2 )。
8例病变所属段叶支气管壁较均匀广泛增厚,管腔无明显狭窄(图3)。
2.7其他 8例病变非胸膜侧邻近肺内有浅淡小片状高密度影。
所有病例纵隔及肺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2.8抗炎治疗后8天~3周 25例病灶变疏散,失去原有形态(图1d),7例自病灶周围呈融冰状缩小。
13例经抗炎治疗2周病灶基本吸收,16例治疗3~4周基本吸收,另3例5周~5个月基本吸收。
32例中21例完全吸收,余11例遗留局部少许索条影,同时增厚的胸膜和肺门侧增粗扭曲的血管恢复正常。
所有病例首诊全部CT检查和25例同时(3天内)摄X线胸部平片。
7例用X线平片随访,19例CT和X线平片共同间隔或同时动态观察病灶变化,6例只用CT观察。
3 讨论3.1球形肺炎概念及病理机制球形肺炎是指在影像学上表现为团块状的渗出性炎性病变,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以细菌性多见。
其病变过程肺结构没有造成损坏、坏死,有别于机化性肺炎、炎性假瘤和球形肺不张,区别在于前者经抗炎治疗可以完全吸收或基本吸收,仅遗留少许索条影,而后者抗炎治疗无效。
球形肺炎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文献报道可能为:(1)肺炎渗出物沿肺泡孔向周围扩散;(2)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吸收过程中的一种表现;(3)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大叶性或节段性肺炎的发展过程受到限制而形成。
3.2临床特点球形肺炎的发病年龄偏大,炎性中毒症状不典型,又有痰中带血,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且与肺癌有重叠;影像学表现团块状影,因此,初诊误诊率较高[3~5],给临床施治造成困难。
主要应与周围型肺癌鉴别。
3.3影像学特征只有明确肺部病变基本形态,才能划出疑诊范围。
X线胸部平片能显示大部分病变,但对病变基本细节和周围结构(伴随改变)显示不如CT。
笔者认为球形肺炎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1)病变形态:名曰球形肺炎,而少见呈圆球形,多为以胸膜为基底的方形、楔形或三角锥形。
而周围型肺癌多为类圆形。
以胸膜为基底,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边缘或呈类方形征(图1~3),于1996年和1999年分别明确提出[1,2]是球形肺炎的特征。
临床实践中,1995年以后的13例有此征象者无一误诊,相关文献亦明确证实[3~5]。
尚未见肺癌和结核球等病变有此表现。
(2)球形肺炎病灶边缘大多模糊,可伴有较多均匀分布的长且柔软的毛刺(图1a、图1b、图2 ),周围型肺癌常因肿瘤浸润性生长,瘤间质反应形成不均匀分布的细短毛刺。
(3)胸膜增厚:以胸膜为基底的绝大多数病灶局部和周围胸膜炎性反应性均匀增厚,无明显结节,且与非增厚胸膜界限清楚(图1c、图1d);无明显胸膜腔积液亦是球形肺炎的特征之一。
本组病例该种表现率较高,为89.7%(26/29)。
与肺癌和肺结核形成的胸膜凹陷征不同,有胸膜的牵拉凹陷及液体积聚[6,7]。
至于周围型肺癌的胸膜直接侵犯,邻近胸膜较少受累。
Ratto应用肿瘤—胸膜接触面长度和肿瘤直径之比<0.9为标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各为83%和80%[8]。
球形肺炎所致胸膜增厚范围大于病灶直径,抗炎治疗后胸膜增厚消失,很少遗留有胸膜增厚。
(4)球形肺炎病灶肺门侧多条增粗扭曲血管,但无僵直及牵拉(图1a、图1b、图2 )。
有别于肺癌造成的血管集中征,肺血管被牵拉僵直,向肿瘤移位(图4 )。
(5)球形肺炎病变所属段及亚段支气管均匀性增厚,而无明显狭窄,同级支气管在CT上显示率明显强于非病变区支气管(图5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见到所属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
周围型肺癌若累及支气管,则表现为受累支气管的不规则狭窄。
纤维支气管镜可见到受累支气管新生物[3]。
(6)球形肺炎为急性渗出性炎症,少有纵隔和肺门淋巴结肿大。
周围型肺癌往往会有转移性淋巴结肿大。
(7)病灶非胸膜侧浅淡小片状高密度影是支持肺炎性病变的征象。
(8)球形肺炎病灶密度,本组病例有18例(18/32)表现病灶中心密度高,周围密度较低的晕圈样,但在肿瘤、结核等病变亦可见到,不能过分强调其鉴别诊断价值,如同病灶内可见到充气支气管一样,也是周围型肺癌的常见征象。
(9)球形肺炎影像学大体表现类似于周围型肺癌,但抗炎治疗一旦出现病灶疏散的表现或明显缩小,可作为排除肺癌而支持肺炎诊断的征象。
但是,要注意有不少病例有延迟吸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