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20.金字塔(相关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20* 金字塔[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积累本课词语。
2.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学习烘托、渲染的表达手法,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3.搜集资料,用喜欢的方式介绍金字塔。
[教学重难点]了解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借助课文内容大胆推测金字塔的建成方式。
[教学课时]1 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给我们一起做一回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2.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说说你对金字塔有哪些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课件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正音,全班齐读。
3.交流不懂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理解或利用工具书弄清楚意思。
4.思考:文章的体裁有什么不同?(《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为穆青的《金字塔夕照》。
第二篇则是一则非连续性文本,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
)5.《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描写了夕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
)6.《不可思议的金字塔》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主要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1. 带着问题思考,朗读课文,思考:两篇短文介绍金字塔的方式有什么不同?(《金字塔夕照》既是一篇典型的风貌通讯,又是一篇独具匠心、极具意境之美的散文;《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则是非连续性文本,为多元的文本形式,即文字描述、数据、图画和示意图、批注等不连续成篇。
)2. “九月的开罗是金色的。
”在文中用“”画出描写“金色”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表达上的特点。
(“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就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0.金字塔人教(部编版)教学内容本课为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金字塔》,选自人教(部编版)教材。
课程以埃及金字塔为背景,通过阅读文本,让学生了解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与之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
教学内容主要涉及阅读理解、词汇学习、文化背景了解等方面。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词、短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讨论。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信息检索和整理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金字塔的学习,激发学生对世界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其尊重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难点1. 词汇理解:课程中涉及一些专业术语和历史背景知识,学生可能对某些词汇和概念的理解存在困难。
2. 文化背景:金字塔背后的古埃及文明和宗教信仰,对于缺乏相关背景知识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可能有一定难度。
教具学具准备- 课文教材-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和视频)- 地图或地球仪(用于展示埃及的位置)- 生词卡片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引入话题: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金字塔的初步印象。
2. 背景介绍:简要介绍埃及的地理位置,金字塔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的兴趣。
第二阶段:阅读理解1. 快速阅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理解文章大意。
2. 细节阅读:学生再次阅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词汇学习: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第三阶段:讨论与分析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金字塔的建筑特点、历史意义等。
2. 小组报告:每组选代表进行报告,分享讨论成果。
第四阶段: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学生总结本课学到的知识,分享学习心得。
2.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课文标题- 重点生词和短语- 金字塔的历史背景- 金字塔的建筑特点- 古埃及文明的相关知识作业设计1. 复习课文:复习本课学到的生词和短语,巩固语言知识。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0课《金字塔》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教材分析全文条理清晰,重点突出,语言平实流畅,描写细致。
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借物写人,借“金字塔”建筑,讴歌古埃及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以及勤劳。
两篇课文在结构、内容上都有许多相似之处,许多内容互相印证。
二、作者介绍穆青(1921——2003),新华通讯社原社长、当代著名新闻记者穆青,他的新闻作品、新闻主张和新闻实践,均为20世纪中国新闻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三、多音字澄:dèng(澄清)(澄沙)(澄浆泥)chéng(澄澈)(澄净)(心境澄明)着:zháo(着急)zhe (走着)四、近义词开阔——宽阔雄浑——雄壮贵重——珍贵豪迈——豪放锋利——锐利肥沃——肥美放射——喷射风采——风韵情趣——趣味耀眼——夺目神秘——诡秘珍宝——瑰宝开阔——宽阔神奇——奇妙遐想——遐思五、反义词开阔——狭窄贵重——廉价肥沃——贫瘠精湛——粗浅白昼——黑夜豪迈——狭隘锋利——滞钝延长——缩短六、词语解释漂浮:停留在液体表面不下沉。
开阔:(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
雄浑:雄健浑厚,雄壮浑厚。
多形容诗文或书画气势磅礴,含义深远。
奇迹: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
熠熠发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
熠熠,鲜明,闪耀。
类似的形容光芒的词语还有五光十色、光芒万丈、绚烂夺目、光彩夺目、明光烁亮、浮光跃金等。
情趣:情调趣味。
豪迈:气魄大,勇往直前。
遐想:悠远地思索或想象。
幽思:隐藏在内心的思想感情。
泛滥:江河湖泊的水溢出。
精湛:精深。
七、句子解析1、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金色的夕阳、田野、沙漠、泛着金光的河水、像是纯金铸成的金字塔,调动人的视觉和听觉,写出了金字塔的绝美意境。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金字塔》教案一. 教材分析《金字塔》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是本册教材中的一篇说明文。
课文以金字塔为主题,向学生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金字塔中的秘密。
本文语言平实,条理清晰,既能激发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兴趣,又能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较感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金字塔中的秘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提高阅读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埃及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金字塔中的秘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金字塔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
2.教材: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3.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金字塔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埃及金字塔。
提问:“你们对金字塔有什么了解?”学生回答后,教师简要介绍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金字塔中的秘密。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了解金字塔的历史、建筑特点以及金字塔中的秘密。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0课《金字塔》优质课教案及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情趣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
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
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
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
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要求:(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一)学习第1段。
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
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
2、引读课文第1段。
(二)学习第2段。
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
《金字塔》相关知识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
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
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
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
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是占有集中的一部分。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古埃及国王也称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们被看做是神的化身。
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力的象征。
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
在哈夫拉金字塔前,还有一尊狮身人面像守卫着法老们的陵墓。
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胡夫金字塔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外的吉萨,有一座举世闻名的胡夫金字塔。
作为人造建筑的世界奇迹,胡夫金字塔首先是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
在1888年巴黎建筑起埃菲尔铁塔以前,它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另说:1880年竣工的科隆大教堂高157.3米)。
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30多米,现长220米,三角面斜度52度,塔底面积52900平方米;塔身由230万块石头砌成,每块石头平均重2.5吨,最大的重达160吨;有学者估计,如果用火车装运金字塔的石料,大约要用60万节车皮;如果把这些石头凿碎,铺成一条一尺宽的道路,大约可以绕地球一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0课《金字塔》课后作业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一、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不愧.kuì()熠.熠发光yù()遐.想jiǎ()huái() yì() xiá()淤.泥yú()精湛.shèn()黏.着物zhān()yū() zhàn() nián()二、选字组词。
[译绎泽]沼()翻()络()不绝[遐暇瑕]闲()()想美玉无()[湛堪斟]难()精()自()自饮[蓝篮滥]泛()()天()球三、判断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A.列数字B.作比较C.打比方D.举例子E.分类别1.远远望去,它像漂浮在沙海中的三座金山,似乎一切金色的光源,都是从它们那里放射出来的。
()2.共用230万块石头建成,平均每块重2.5吨。
()3.整个胡夫金字塔相当于50层楼高,塔底面积有126个篮球场那么大,体积是1万多个教室的总和。
()()4.几千年前,古埃及人已经在天文学、数学、几何学、地理学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比如,在天文历法方面,他们将一年定为365天,并规定每年12个月,一个月30天,剩余5天作为节日。
()()四、读下面的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在金色..的沙漠,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的田野,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着金光,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成的。
(1)请从《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中找到准确的词句来印证金字塔的“古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连用几个“金色”,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金字塔的白昼和月夜,各有各的情趣,各有各的美,但我觉得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这大漠夕照中金字塔的色彩。
类文阅读-20 金字塔蜜蜂的赞美(1)人们对于蜜蜂的赞美,尤其充满哲理的情趣。
在思想史、艺术史上,许许多多人歌颂过蜜蜂。
这不仅仅因为蜜蜂能够酿蜜,而且也由于蜜蜂酿蜜的方法,给人以重要的启示,它能够博采,又能够提炼,终于,黄澄澄、香喷喷的蜜糖给酿造出来了。
它的酿造可以说是一种卓越的创造。
(2)蜜蜂采蜜时的辛勤,可以从这么一个有趣的统计里面看出来:一只蜜蜂要酿造一公斤蜂蜜,必须在五百万朵花上采集原料,假如蜜蜂采蜜的花丛同蜂房的距离平均是一公里半,那么,蜜蜂采一公斤蜜,就得飞上四十五万公里,差不多等于绕地球赤道飞行十一圈。
(3)看了这样的材料,尝过那味道浓郁的甜蜜,你怎能不对这世界上这种神奇的小昆虫由衷的赞美呢!(4)蜜蜂,这小小的昆虫,人们献给它多少赞美之词!它的酿蜜方式,使人想起了一切成功的学习、工作和经验。
(5)由于广泛的吸收,来源就丰富了。
(6)由于接受每一朵花中最甜美的东西,而不是杂乱地搬取,材料就比较上乘了。
(7)由于搜集来的东西是经过自己的重新酿造,蜂蜜就比一般鲜花和甜汁要甜美和精粹得多。
虽然人们还能从蜜糖的色泽和味道上分辨它们究竟是橙花蜜、荔枝蜜、栆子蜜或者苜蓿蜜,但是在蜜糖中已看不到橙花、荔枝花、栆子花或者苜蓿花的影子了。
甚至作为花的甜液的那种状态也已经不见了。
“蜜成花不见”,它是经过蜜蜂的一番重新创造的。
——《秦牧散文》有删改蜜蜂采蜜的8字舞当春暧花开的季节,一些作侦察工作的蜜蜂就飞出去寻找蜜源。
当侦察兵在外面找到了蜜源,它就吸上一点花蜜和花粉,很快地飞回来。
回到蜂群后,它就不停地跳起舞来,舞蹈是蜜蜂用来表示蜜源的远近和方向的。
蜜蜂舞蹈一般有圆形舞和8字形舞两种。
如果找到的蜜源离开自己不太远,就在巢牌上(蜜蜂用来装蜜孵育小蜜蜂和住宿的地方)表演圆形舞;如果蜂蜜离得比较远就表演8字舞。
在跳舞时如果头向着上面,那么蜜源就是在对着太阳的方向,要是头向着下面,蜜源就是在背着太阳的方向。
1.《蜜蜂的赞美》中第(2)段中的统计数字证明了的观点。
20.《金字塔》说课稿一、说教材《金字塔》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着重介绍了埃及金字塔的形状及其建筑历史,写出了其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和超人的才干。
两篇短文风格迥异,让我们对金字塔有了更丰富的了解。
基于课文的特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材的编写意图及本班学生学情,我拟订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学习、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3、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重点了解和感悟埃及金字塔工程的“宏伟”和“精巧”,以及科学的修建过程。
教学难点: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1、质疑激趣法:浓厚的兴趣是阅读教学最有效的催化剂。
本节课开始,我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课文题目最想了解什么”这一话题,这样让学生自主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趣,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阅读愿望。
在教学科学建造部分时,又以“这样宏伟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造起来的呢”巧妙质疑,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乐于探究,急于探究。
2、直观演示法: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为突破这一难点,我制作了有效的多媒体课件,直观形象地再现了金字塔建造的过程,使学生深刻感受到古埃及人民的非凡智慧。
三、说学法1、读中感悟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以烦琐地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因此,在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时,我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自主感悟。
力求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个性化的阅读行为。
2、合作探究法。
卓有成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理解科学建造部分时,我让学生组内合作探究搬石砌塔的方法,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为突破教学难点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金字塔——埃及金字塔
所属类别 : 建筑
金字塔在埃及和美洲等地均有分布,古埃及的上埃及中埃及和下埃及,今苏丹和埃及境内。
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大小不一,其中最高大的是胡夫金字塔,高146.5米,底长230米,共用230万块平均每块2.5吨的石块砌成,占地52000平方公尺。
石块之间没有任何黏着物,靠石块的相互叠压和咬合垒成。
国王哈佛拉的金字塔前,还矗立着一座象征国王权力与尊严的狮身人面像。
埃及金字塔是古埃及的帝王(法老)陵墓。
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
数量众多,分布广泛。
开罗西南尼罗河西古城孟菲斯一带的金字塔是占有集中的一部分。
埃及共发现金字塔96座,最大的是开罗郊区胡夫的三座金字塔。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尼罗河两岸陆续出现几十个奴隶制小国。
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古埃及国王也称法老,是古埃及最大的奴隶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他们被看做是神的化身。
他们为自己修建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了法老权力的象征。
因为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汉字的"金"字,因此我们将其称之为"金字塔"。
在胡夫拉金字塔前,还有一尊狮身人面像守卫着法老们的陵墓。
现在的尼罗河下游,散布着约80座金字塔遗迹。
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
法老为什么要建造金字塔?巨大的金字塔是怎样建成的?有人说金字塔是外星人造出来
的,事实究竟怎样。
如果说关于金字塔大胆而奇妙的设计的传说还能为现代人所接受,那么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建造过程就难以令人想象了。
胡夫的金字塔是用上百万块巨石垒起来的,每块石头平均有2000多公斤重,最大的有100多吨重。
被称为"西方史学之父"的希罗多德曾记载,建造胡夫金字塔的石头是从"阿拉伯山"(可能是西奈半岛)开采来的。
不过我们知道,石头多半是本地开采的,修饰其表面的石灰石,是从河东的图拉开采运来。
在那时开采石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人们并没有炸药,也无钢钎。
埃及人当时是用铜或青铜的凿子在岩石上打上眼,然后插进木楔,灌上水,当木楔子被水泡胀时,岩石便被胀裂。
这样的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很笨拙,但在4000多年前,却是很了不起的技术。
从采石场运往金字塔工地也极为困难。
如何建造的讨论已经盛行了几个世纪,一位学者提出了比较有说服力也比较客观的说法。
他说的是螺旋式建造法,就是沿四面墙壁建成螺旋式的阶梯状,一边上楼梯,一边往上盖。
这样就不需要用到杠杆,撬棍,起重机,这种提法也比较符合古埃及人的实际情况。
本世纪来,随着飞碟观察和研究活动越来越广泛,有人甚至把神秘的金字塔同变幻莫测的飞碟上的外星人联系起来。
他们认为,在几千年前,人类是不可能有建造金字塔这样的能力,只有外星人才能有。
他们经过推算还发现,通过开罗近郊胡夫金字塔的经线把地球分成
东、西两个半球,它们的陆地面积是相等的。
这种"巧合"大概是外星人选择金字塔建造地点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