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陈述句互换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2
1、这难道不是你的错吗?
这是你的错。
2、你这么做是对的吗?
你这么做不对。
3、难道长城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长城是伟大的奇观。
4、难道蜜蜂没有辨别方向的本领吗?
蜜蜂有辨别方向的本领。
5、一天没吃东西了,你难道不饿?
一天没吃东西了,你饿。
6、我家的小猫难道不可爱吗?
我家的小猫可爱。
7、你怎么会这样做呢?
你不应该这样做。
8、成绩下降了,你难道不应该反思自己吗?
成绩下降了,你应该反思自己。
9、这么热的天,你难道不会出汗?
这么热的天,你会出汗。
10、借了别人的东西,难道不应该按时归还吗?
借了别人的东西,应该按时归还。
小学语文必会知识——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简单实用改法」陈述句与反问句的互换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知识测试的一个重点,要想考试不丢分,方法很重要。
今天,给各位亲分享一个简单的两步修改法:一、陈述句改反问句第一步:判断句子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找准重点部分,再在这一部分中找到句子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并把它改成相反意思的词。
第二步:在句子中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注意将句号改为问号。
例如:1.那些美好的记忆,我不会忘记。
这个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在后一句:“我不会忘记”所以,第一步在这一部分找到表示否定的词“不会”将其改为“会”第二步:加上“……难道……吗”或“……怎么……呢”将句号改为问号。
改:难道那些美好的记忆,我会忘记吗?那些美好的记忆,我怎么会忘记呢?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有些句子有两个表示肯定或否定词,这时就要判断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例如: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想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里面有两个表示肯定的词:“是”和“想”,读读句子就知道,要表达的主义意思是“想干什么”而不是“是什么”因此,要改的词就是“想”句子改为: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怎么不想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呢?今天是我的生日,难道我不想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吗?二、反问句改陈述句第一步:判断句子主要表达什么意思,找准重点部分,再在这一部分中找到句子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并把它改成相反意思的词。
第二步:去掉句子中“……难道……吗”或“……怎么……呢”注意将问号改为句号。
例如:不劳动,连棵花草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句子中有3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不”“养不活”“不是”句子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什么是不是什么”因此,要将“不是”改为“是”然后去掉“难道”“吗”将问号改为句号。
改:不劳动,连棵花草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练习】一、将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
1、我不忍眼巴巴地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
2、留几本书在窗台,在忙碌中休闲一回,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反问句与陈述句转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4、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的或课文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
(一般至少扩两处)1.局部扩句法。
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方法【篇一: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方法】(一)把下列反问句改成陈述句1、朝鲜战场上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2、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的局面吗?3、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4、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5、我为什么不从毛衣入手,自己设计、制作和出售时装呢?6、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7、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吗?8、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9、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10、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顶什么用?11、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12、你都是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1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1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1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16、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17、居里夫人只要在专利书上签个字,所有的困难不是都可以解决了吗?18、这些设想即使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19、看到那数不尽的饿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20、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2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与舒服呢?22、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23、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24、难道这不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25、不是自家人,难道就不该互相关心吗?2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7、当农民,难道就不需要文化知识了吗?(二)把下面的句子改成反问句:1、这活泼的小孩是我的好朋友。
2、六小开展的师生才艺表演活动很好看。
3、顽强拼搏的运动员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现在的条件这么好,我们应该好好学习。
5、这件事大家都同意。
6、别人能做到的事,我们也能做到。
7、这件事大家会同意。
8、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的相互转换⼀.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有所不同。
1)我爱我的爸爸妈妈。
反问句:就是把答案藏在问题⾥,且答案是唯⼀的,也是肯定的(⾃问⾃答)注意:反问句结尾时正常情况下⽤问号,⽽有些特殊的句⼦也可以⽤感叹号。
反问的作⽤是加强语⽓ ,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
反问句式不但⽐⼀般陈述句语⽓更为有⼒,⽽且感情⾊彩更为鲜明。
三.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法和步骤:1 加:即加上反问词和语⽓词( “难道 +吗”或“怎么 +呢”)例如:(难道)改⾰开放是⼀个伟⼤的创举(吗)即把原句的意思反过来(有“不”去“不” ,⽆“不”加“不”)例如:难道改⾰开放不是⼀个伟⼤的创举吗(?)4、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意思应和原来的是否⼀样总结陈述句改成反问句的⽅法步骤:⼀加,⼆反,三改,四查做练习巩固⽅法步骤: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不参加体育活动。
⼆.出⽰:两个句⼦主要掌握反问句2)难道我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吗?我怎么不爱我的爸爸妈妈呢?2、反例如难道改⾰开放(不)是⼀个伟⼤的创举吗。
3、改即把“。
”号改成“?”号2、这幅画是我们班丽丽画的。
3、⽗母⾟⾟苦苦把我们养⼤,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
(⼆)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法步骤例句:我们怎么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呢?1、删:先删去反问词(怎么…?呢、难道…?吗,等等),有的句⼦可适当再加上很”都” 等,使句⼦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如:我们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2.反:看句⼦⾥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不”去“不”,⽆“不”加“不”)。
如:我们不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3、改:把“?”改成“。
” 如:我们不能忘记⽗母的养育之恩。
4.查:检查修改后的句⼦的意思和原句意思是否⼀样。
总结反问句变陈述句的⽅法步骤:⼀删,⼆反,三改,四查。
与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法步骤⽐较,看看有何异同反问句变陈述句的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欢乐的歌吗?3、这⾥的景⾊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练习: 1、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知识精讲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怎、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没”,有的删去,没有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问号变为句号。
练习:(反问改陈述)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8.我难道不知道这个答案是正确的吗?9.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10.飞机难道不是今天早上坠毁的吗?11.难道就真的束手无策,等待死神的到来?12.别人能做的事,难道我不能做到吗?13.我们怎能甘当落后呢?14.朝鲜人民怎么会忘记志愿军战士呢?15.北京获得了2008年奥运会举办权,大家怎能不高兴呢?16.难道你的爸爸不是一个技术熟练的工人吗?17.同学们怎能不想出办法克服这个困难呢?18.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的革命精神,怎能不值得我们学习呢?19.凡卡怎能再呆在这个吃人的城市里呢?20.要想取得好成绩,怎能不刻苦学习呢?21.勾践卧薪尝胆,最后不是打败了吴王夫差吗?22.这个企业的老总难道不是因为经济问题落马的吗?23.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2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老师的教育之恩,我们终身怎能忘?25.千难万险难道可以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吗?26.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呢?27.巍峨高山难道不是是英雄坚张不屈的精神象征吗?28.难道谁能否认这部电影没有教育意义吗?29.我们难道能做损人利己的事吗?30.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难道不严惩吗?3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难道不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吗?32.同窗六载的情谊,我们难道能忘记吗?33.战士们怎能离开自已的阵地呢?34.我们的学校,不正是在开展古诗文的诵读活动吗?35.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会忘记?36.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得流泪呢?37.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38.美丽的香港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39.作为学生怎能不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呢?40.他那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值得大家学习吗?42.字典不正是我们的朋友吗?43.这件事怎能不让人高兴呢?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怎、难道、哪里、岂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方法一、引言在日常交流中,我们经常使用陈述句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或提出问题。
然而,为了增加语言的表现力和情感色彩,我们可以通过将陈述句转化为反问句的方式来达到更好的效果。
本文将列举一些常见的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的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运用这种句式转换。
1. 反问句:“你能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吗?”陈述句:“你不会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
”2. 反问句:“你不是很喜欢这个电影吗?”陈述句:“你很喜欢这个电影。
”3. 反问句:“这个问题难不难?”陈述句:“这个问题很难。
”4. 反问句:“你不是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了吗?”陈述句:“你已经知道这个结果了。
”5. 反问句:“你还需要我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吗?”陈述句:“你需要我给你提供更多的信息。
”6. 反问句:“你不是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吗?”陈述句:“你已经明白了我的意思。
”7. 反问句:“这个问题是不是很容易解决?”陈述句:“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
”8. 反问句:“你难道没有看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吗?”陈述句:“你看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9. 反问句:“你难道不知道这个事实吗?”陈述句:“你知道这个事实。
”10. 反问句:“你不是已经做出了决定吗?”陈述句:“你已经做出了决定。
”三、方法解析通过以上列举的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技巧。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句子中的否定词来实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例如,在反问句中,我们可以将陈述句中的“不”改为“你不是”,“不是”改为“是不是”,从而达到转换的效果。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语气和语调来实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例如,在陈述句中,我们可以使用疑问词“难道”来引起对方的注意,并表达自己的怀疑或惊讶之情。
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句子的结构和词序来实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例如,在陈述句中,我们可以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调换位置,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我们还可以通过增加或减少修饰词来实现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互换。
(二)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
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学法指导
陈述句变成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并把句号变为问号。
若句中有否定词的删去,没有的要加上一个否定词。
反问句变成陈述句,则应把所有疑问词删去,并把问号变为句号.若句中有否定词的删去,没有的要加上一个否定词。
按要求完成习题:
举例子:他是一个好人。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1我们少先队员不能向困难低头。
(改成反问句)
2.走在前面的,正是我们的邝老师。
(改成反问句)
3.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改成反问句)
4. 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能不帮助他。
(改成反问句)
5.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改成陈述句)
6.不经过努力,学习能取得好成绩吗(改成陈述句)
7.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陈述句)
8.遇到困难,我们难道应该退缩吗(改成陈述句)
(三)直述语和转述语的互换
1妈妈对我说:“今天晚上我有应酬,你和爸爸先吃饭吧!”(改为直述语)
2一位台湾同胞说:“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改为直述语)
3姐姐说,她明天送给我一件生日礼物。
(改为转述语)
4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他不是常对她说吗他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改为转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