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型转换(陈述句、反问句互换)
- 格式:ppt
- 大小:73.00 KB
- 文档页数:254
【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
第三步:把问号改为句号。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
比如:“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改成:“这比山还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第一步:“去”即去掉反问词和语气词“难道……吗?”、“怎么…呢?”。
第二步:“改”即把“?”改成“。
”。
第三步:“反”即把原句子的意思反过来。
第四步:“查”即检查修改后的句子意思应和原来是否一样。
【练习一】:(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1.我们遇到困难,怎么能退缩呢?2.难道这不是一只漂亮的天鹅吗?3.难道今天你不快乐吗?4.大晴天怎么会下雨呢?5.你们看,这石头一层层的,不就像本厚厚的书吗?6.刘伯承不就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吗?7.难道2008年的奥运会不是在北京举行的吗?8.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10.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1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12. 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13.对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搞一个不是成衣的时装展呢?14.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足以表达我这时的全部感情呢?15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16.在人类古老的历史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17.看着这些有色彩、有声音、有气味的字词,怎能不诱发你调动这些语言文字的情绪啊?18.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19.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20.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练习二】:(把下列句子改为反问句)1.我们不能同情像狼一样的恶人。
2.三亚落日,形奇色艳,谁都说它美。
3.见到叶圣陶这么有名的大作家,我很激动。
反问句与陈述句互换(一)反问句变陈述句方法: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2.去掉“怎、怎么、难道”“呢、吗”3. ?变。
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2.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3.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4.这个故事怎能不使我感动呢?5.这一池的荷花,不正像一大幅活的画吗?6.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7.还有比这叫声更好听的吗?8.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9.举世闻名的《清明上河图》难道不是张择端的画吗?10.这缸不正好用来养小鱼小虾吗?11.这顶香蕉形的帽子难道不好看吗?12.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13.从鹿身后追来的,不正是一头凶猛的狮子吗?14.海边上不是泛着白色的浪花吗?15.你不是一直想去伯伯家吗?16.难道方帽子戴着舒服吗?17.难道造纸术不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吗?18.缸里的小虾进行搏斗的样子不是很有趣吗?19.等到积雪融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不就像一颗颗珍珠吗?(二)陈述句改反问句方法:1.有“不”去“不”,无“不”加“不”2.加上“难道......吗”“怎么......呢”3. 。
变?1. 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就比你差。
2.蜜蜂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
3.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小沙更优秀的顾客了。
4.海底的植物差异很大。
5.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奇妙的世界。
6.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7.法布尔是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9.我们遇到困难,不能退缩。
10.不好好学习,不能取得好成绩。
1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不能忘怀。
12.马跑得越快,离楚国就越远了。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答案1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没有什么可以代替。
2.你不敢和我相提并论。
3.这四条腿太细了,配不上这两只美丽的角。
4.这个故事使我感动。
5.这一池的荷花,正像一大幅活的画。
6.人的聪明与愚笨,不是天生的。
句型转换综合练习常见的几种类型:1、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2、引述句改为转述句3、缩写句子与扩写句子4、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的转换5、修改病句6、用修辞方法仿写句子一、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变“。
”。
例句: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往。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大千世界,哪里都有野花的倩影。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加上反问语气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变“?”。
例句: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
我们怎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这幅画难道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能不闻不问?二、引述句改为转述句转述句:认识转述句: A对B说了一些话,但现在这些话由C来描述出来,就叫做第三者转述。
(一)引述句改为转述句的技巧:将冒号、双引号(:“”)去掉,改为逗号。
2、将引号里面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
句型转换专项练习一、“被”字句和“把”字句方法:标、换、改、抄例1: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改成“被”字句)【分析】标出把前面、后面的物体,互换位置,把改成被,其余内容直接抄写。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标、换、改、抄后为:学校被那鲜艳的服装打扮得绚丽多彩。
例2:全部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改成“把”字句)【分析】标出被前面、后面的物体,互换位置,被改成把,其余内容直接抄写。
全部敌人被八路军消灭了。
互换、改字、抄写后为:八路军把全部敌人消灭了。
例3:小狗的叫声竟然引来了狐狸。
(改成“被”“把”字句)【分析】标出出现的物体,据意更改,其余内容直接抄写。
小狗的叫声竟然引来了狐狸。
更改后为:小狗的叫声竟然把狐狸引来了。
狐狸把小狗的叫声竟然引来了。
练习一:“把字句”变换“被字句”1、妈妈把所有的衣服洗得干干净净。
2、小男孩把小鱼用力地扔进大海。
3、积雪把大树的枯枝压折了。
4、他把小鸟放回了大自然。
5、茂密的树林把太阳遮得严严实实。
练习二:“被字句”换“把字句”1、水洼里的水会被太阳蒸干。
2、足球被我踢进了大门。
3、小树苗被冒失的风娃娃吹折了。
4、教室被同学们打扫得干干净净。
5、那只凶猛的大老虎被武松终于打死了。
练习三:将下面的句子分别改写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夕阳染红了西天。
(把字句)(被字句)2、奇妙的植物猪笼草吃掉了一条蜈蚣。
(把字句)(被字句)3、战士们消灭了一批入侵的敌人。
(把字句)(被字句)4、孙青在操场上找到了丢失的钢笔。
(把字句)(被字句)5、炮弹烧着了挂在门前的窗帘。
(把字句)(被字句)二、修改病句(修改符号修改)方法:①读句子、理句意②查排审、找病因③改句子、保原意(改得少、改得巧)1、我们要尽快改正、及时发现作业中的错误。
2、他穿着一件灰布上衣和一顶蓝帽子。
3、我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悦耳的声。
4、这一大片菜地里,种着各种蔬菜:黄瓜、西瓜、茄子、扁豆、桃子、西红柿。
(小学语文)句型转换练习题一、反问句与陈述句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陈述句变反问句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
”变“?”。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小学语文:5类“句式转换”题型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小学语文常考的5类“句式转换”题,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反问句与陈述句一、反问句变陈述句1. 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删去“?”变“。
”。
练习:(反问改陈述)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我们不能忘记老师的谆谆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那浪花所奏的正是一首欢乐的歌。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忘返呢?这里的景色这么美,使我们流连忘返。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这点小事,不要妈妈担心。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大千世界,到处都有野花的倩影。
6.你难道没看比赛吗?你看了比赛。
7.你难道不去上体育课了吗?你去上体育课。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1.先加上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 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 反问语气词加上“。
”变“?” 。
练习: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我们怎么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呢?)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难道这幅画不是我们班彩颖画的吗?)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怎么能伤他们的心呢?)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怎么能不闻不问呢?<难道我们能不闻不问吗?>)2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对话与转述的互换练习:1. 外公对小英说:“我告诉你,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外公对小英说,他告诉小英,这是中国最有名的花。
)2.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我去帮他辅导功课。
”(张强笑着对妈妈说,李明今天生病了,他去帮李明辅导功课。
(二)句型转换——反问句、陈述句一、反问句反问句的特征是问中有答,如果能读出句中的答案,那么答案就是反问句即将变成的陈述句。
如果不会,可以按下面的规则来变!反问句变陈述句的规则:·去掉反问词和疑问词,把问号改成句号。
·反问句中有否定词(例如:不、无、没有)等,就去掉;如果没有,就要加上。
例:还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的吗?改:没有比事实更能说明道理。
1、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2、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3、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4、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5、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6、我们播下的种子怎么不会在自己学生的身上开花结果呢?7、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8、钱在孤岛上又有什么用呢?9、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10.、王老师带病工作,我怎能不感动呢?11.、要想取得好成绩,不刻苦学习怎么行?12、说出的话难道可以不算数吗?13、难道还有什么东西比这礼物更珍贵吗?14、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15、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16、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17、谁一辈子不犯错误呢?18、水浇多了,花能不死吗?19、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二、陈述句陈述句变反问句的规则:·加上反问词、疑问词,把句号改成问号。
·如果陈述句是否定的,就要在变反问句时去掉否定词;如果陈述句是肯定的,就在变反问句时加上否定词。
例:人与山的关系密切,使人感到亲切、舒服。
改:人与山的关系密切,难道不使人感到亲切、舒服吗?1、今天依然屹立的金字塔是奴隶们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
2、马上要进行期末考试了,我们要努力学习。
3、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
4、这活泼的小男孩是我的好朋友。
5、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6、这个故事使我感动得流泪。
句式变换—陈述句与反问句的转换陈述句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来表达思想内容,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
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进一步强调原来陈述的意思。
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的意思相同,但是语气有所不同。
根据不同表达的需要,在陈述句和反问句之间进行转换。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删去反问词(难道、怎能、怎么、哪里等),根据句子的意思可适当加上“很”、“都”、“要”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观察句子里的是否有否定词“不”,有就删去,没有就加上“不能”、“没有”、“没能”等。
反问句删去“呢”、“吗”,把“?”变成“。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根据情况删去句子中出现的“很”“都”等,在适当的位置加上“难道”、“怎么”“怎能”“哪里”等反问词,保持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观察句子里是否有否定词“不”、“没”等,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陈述句加上“呢”、“吗”,把“。
”变“??。
练习题:一、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难道我能不高声赞美白杨树吗?人们不是常说“事实胜于雄辩”吗?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这些树叶难道不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吗?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是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又短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是不是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么?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这本书难道不是你的吗?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在阳光下,一片青松的边沿,闪动着白桦的银裙,不像海边上的浪花吗?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有几个省市的建设与兴安岭完全没有关系呢?三、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你应该记住这次教训。
人民不会忘记为国捐躯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