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2讲 上课用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置概论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49
《物质的量浓度》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物质的量浓度》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中的第三课时内容。
物质的量在化学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把物质的量与气体相联系引出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就是在物质的量这个概念的基础上与溶液相联系导出的一个有重要应用价值的基本概念,它同样广泛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进行简单计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科学家的思维方式。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求实精神,增强创新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教学难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1.知识方面:学生已建立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这两个概念。
2.能力方面:学生已能进行有关物质的量的简单计算。
3.情感方面:普通中学的学生已具有“今天的学习是为了明天所用”的意识,但就学习而言更加需要多种方法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设计新的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本课时我构建了“激疑引思——质疑讨论——情境诱发——归谬点拨——引导探究”的教学模式。
具体教学过程设计如下: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概念的引入提供材料,请同学找出其中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提问: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引出物质的量浓度。
阅读材料,发现:共同点:总是离不开一定量的溶液及其中含有的溶质的量;不同点:用不同的单位表示。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
(二)概念的形成1.提问: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物质的量的关系比质量关系哪个更简单?学生回答后进行点拨:物质的量关系不只在数值上简单,还更贴近反应的本质,因为物质之间是以微粒个数比来参加反应的。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工作方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职业规划、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documents, career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课题 1.2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高一化学编号:主备人:常会婷审核:崔琴琴一、学习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基本涵义,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简单计算和溶液稀释时有关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初步学会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和技能。
3、掌握定量试验误差分析方法。
【学习重点】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学习难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方法二、学习任务聚焦目标1〖引入〗浓度一般是指溶质与溶液之间的量的关系。
初中学过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通过溶质与溶液的质量关系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问题〗如何配制100g 20%的?如何从该溶液中取出含0.1molNaCl的溶液?〖讲解〗显然过程较为繁琐,由此可见溶质的质量分数在实际使用时有很多不便之处。
对于溶液,量取体积要比称量质量更易操作。
能不能通过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就知道其中含有多少摩尔溶质呢?为此我们要引入一个新的表示溶液浓度的物理量。
(一)物质的量浓度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强调:是的体积而非的体积。
2.符号:__________, 常用单位:___________3.数学表达式: 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_____ 用符号表示为c B =_______________4.如果已知溶液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时,如何计算c B =_______________例1:将159gNa2CO3配制成500ml溶液,其浓度是多少?例2:判断题1.将1molNaCl溶于1L水中,其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 ( )2.向1L5mol/L的NaCl溶液中加入1L水,其物质的量浓度变为2.5 mol/L。
( )3.从2L5mol/L的NaCl溶液中取出1L溶液,其浓度为2.5 mol/L。
(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3课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掌握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表达式并进行简单计算。
2. 认识容量瓶并掌握配制一定物质的量的浓度的溶液。
3.熟悉溶液配制的操作步骤和误差分析。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对比的方法,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 能够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调动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1. 根据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的表达式进行简单计算。
2.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操作过程和方法。
3. 容量瓶、胶头滴管、托盘天平等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计算。
2. 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方法。
3. 溶液配制过程中的误差分析。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浓度 1. 符号:c B 2. 单位:mol·L -13. 定义:表示单位体积的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
4. 表达式:c B =n B /V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仪器: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容量瓶。
步骤:(1)计算、(2)称量、(3)溶解、(4)移液、(5)洗涤、(6)定容、(7)摇匀、(8)装瓶贴签。
三、误差分析 稀释定律:c (浓溶液) ⨯ V (浓溶液) = c (稀溶液) ⨯ V (稀溶液) 根据 c B =V n B= MV m判断。
其它正常时,凡是使m 或n 增大的因素,使c B 偏大;凡是使m 或n 减小的因素,使c B 偏小;凡是使V 增大的因素,使c B 偏小;凡是使V 减小的因素,使c B 偏大。
课堂小结N 、 V 、n 、m 、c B 相互转化关系(1)在进行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要充分应用溶质的物质的量、质量及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2) 溶液稀释混合时,溶液的体积一般不可直接相加,应用溶液的总质量和密度来计算。
第二节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高考备考指南]考纲定位1.了解物质的量浓度(c)的含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2.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会进行有关误差分析。
4.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5.能根据化学(或离子)方程式进行有关计算。
核心素养1.宏观辨识——能从不同角度认识物质组成,根据溶质和溶剂认识溶液的组成。
2.证据推理——根据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进行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3.科学探究——根据问题和目的,进行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的配制及探究,在探究中学会评价实验,进行误差分析。
溶液浓度的表示及相关计算(对应复习讲义第4页)1.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比较内容物质的量浓度质量分数溶解度定义表示1__L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__g溶剂(通常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续表2.实例分析已知某饱和NaCl 溶液的体积为V mL ,密度为ρ g ·cm -3,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 ·L -1,溶液中含NaCl 的质量为m g 。
(1)用m 、V 表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 58.5×V ×10__mol/L 。
(2)用w 、ρ表示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1 000 ρw58.5__mol/L 。
(3)用c 、ρ表示溶质的质量分数:58.5c1 000 ρ×100%。
(4)用w 表示该温度下NaCl 的溶解度:100w1-w __g 。
1.c 、w 、S 的换算公式(1)c =n V =1 000ρ×V ×w M ×V =1 000ρw M 或w =m (溶质)m (溶液)=V ×c ×M V ×1 000ρ=cM 1 000ρ。
第2讲 物质的量浓度及其溶液的配制【2019·备考】最新考纲:1.了解溶液的含义。
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表示方法。
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4.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频数:★☆☆ 难度:★★☆)1.溶液组成的两种表示方法 (1)物质的量浓度①物质的量浓度中的体积是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指溶剂的体积。
②溶质的浓度和离子的浓度不一定相同,要注意根据化学式具体分析计算。
例如:1 mol·L -1CaCl 2溶液中Cl -的物质的量浓度不是1 mol·L -1。
(2)质量分数①概念:用溶质的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②表达式:w =m 质m 液×100%。
2.物质的浓度的计算 (1)正确判断溶液的溶质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如Na 、Na 2O 、Na 2O 2――→水NaOH ;SO 3――→水H 2SO 4;NO 2――→水HNO 3。
②特殊物质:如NH 3溶于水后溶质为NH 3·H 2O ,但计算浓度时仍以NH 3作为溶质。
③含结晶水的物质:CuSO 4·5H 2O ―→CuSO 4;Na 2CO 3·10H 2O ―→Na 2CO 3。
(2)准确计算溶液的体积c =nV中的V 是溶液的体积,不是溶剂的体积,也不是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不能用水的体积代替溶液的体积,应根据V =mρ计算。
(3)灵活运用三种转换关系①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已知溶液的各物理量如上表所示,则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n V =m /M V =1 000V ·ρ·w M ·V =1 000ρ·wM②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解度的关系w =S100+S×100%(w —溶质质量分数、S —溶解度)③溶液稀释规律a .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 1w 1=m 2w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