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采纳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分析与分位数回归分解
- 格式:pdf
- 大小:627.45 KB
- 文档页数:8
不同规模稻谷种植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法王善高;王琪【摘要】在测算和比较不同群体的技术效率时,现有研究均忽略了生产技术差异和生产前沿差异,导致技术效率在测算上和比较上均存在严重偏误.文章基于江苏省物价局2012-2016年微观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不同规模农户稻谷生产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并考察了稻谷生产共同前沿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江苏省农户稻谷生产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均值为0.931,处在相对较高水平,而且随着种植规模增大,稻谷生产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呈现出“U”形趋势.(2)在技术差距比上,随着种植规模增大,不同规模农户的TGR在逐渐增大,说明稻谷规模化种植具有较高的前沿技术水平.(3)文章选取的农业决策者特征、生产要素投入、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以及雇工比重等对共同前沿技术效率均有显著影响.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提升稻谷生产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期刊名称】《新疆农垦经济》【年(卷),期】2019(000)006【总页数】11页(P51-61)【关键词】土地规模;生产技术差异;共同随机前沿方法;共同前沿技术效率【作者】王善高;王琪【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快速推进,我国非农建设用地需求越来越多,农业耕地面积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越来越小[1]。
在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提高粮食生产效率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效率反映了在既定的投入下产出可增加的能力或在既定的产出下投入可减少的能力。
因此,面对耕地资源约束,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成了粮食增产的关键[2]。
土地作为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投入要素之一,其经营规模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发生变动。
那么,土地经营规模变化会怎样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呢?不同规模农户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又存在怎样的差异呢?这些问题对推进农地规模经营、提升粮食生产效率、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对规模农户化肥使用效率的影响——基于SFA和ESR模型的实证分析宋浩楠;张士云;江惠【期刊名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23(17)1【摘要】基于安徽、山东两省粮食主产区425个规模农户的调查数据,使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规模农户的化肥使用效率进行测算,并进一步构建内生转换回归模型实证分析规模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使用效率的影响。
研究发现:(1)规模农户化肥使用效率均值为0.300,投入冗余较为严重;(2)规模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存在正向偏差,化肥使用效率高的规模农户更倾向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此外,年龄、受教育程度、农技培训、村干部家庭、经营规模、地权期限、土地平整情况等因素显著影响规模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3)规模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显著提高了化肥使用效率,在反事实框架下,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使规模农户的化肥使用效率提高0.041,提高幅度为13.95%,但是该效应在规模农户兼业程度和人地禀赋差异的情景下也存在异质性,以农为业、人地适配的规模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化肥使用效率改进效应更为突出。
【总页数】12页(P151-162)【作者】宋浩楠;张士云;江惠【作者单位】皖西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安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3.3【相关文献】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福建省农户的问卷调查2.社会资本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来自吉林省703份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3.合作社组织、种植规模与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基于太湖、巢湖流域水稻种植户的调查4.粮食规模经营农户的社会资本、经营能力与技术采纳——以测土配方施肥为例5.农户环境友好型耕地保护技术的采纳意愿与行为响应——基于江西省1092户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应用的实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作者:朱小霞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7年第13期[摘要]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应用其中,不断改善和创新农业生产技术,提升农业生产技术效率。
但是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现状来看,存在明显的生产效率损失问题。
我们应该就其中存在的问题寻求合理的改善对策,推动我国农业发展水平。
文章主要对目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并对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3-0149-011 农业生产技术现状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探究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现状,采用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样本地区和样本农户在调研期间的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并且针对影响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因素展开深入分析。
从实践证明研究中能够发现,当前我国多数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50%,农业生产技术效率区域差异较为明显,还有一定的改善空间。
当前我国农村生产中引进大量先进的农机设备,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但是农业技术效率却始终未出现较大的变动。
此外,在耕地面积和中间物质费的投入上对于农业发展具有十分突出的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力弹性却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农业劳动力过剩,有待进一步完善。
2 中国农业增长中的生产技术效率解析2.1 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所谓技术效率,就是在生产技术不变、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占实际生产成本的百分比。
利用农业投入量和产出量来构建生产函数,主要内容为:①农业产出变量;②农业投入变量。
主要包括劳动、土地及动力等。
为了对实际土地投入状况进行进一步说明:①利用总种植面积表示土地投入;②利用乡村年底的总从业人数来表示劳动投入,其中不包括服务业和工业的工作人员;③化肥投入为本年的总施用量,其中包含复合肥、氮肥以及钾肥等;④机械动力采用农业机械总动力来表示。
四川省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变迁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产出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
王阳
【期刊名称】《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00)005
【摘要】基于产出异质性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TFE-SFA),利用四川省21个市(州)1999-2013年农业投入产出的面板数据,对各地区农业生产技术效率水平及其波动性进行了测算,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1)四川省不同市(州)在农业生产上具有显著的个体效应;(2)四川农业生产技术效率随时间推移有下降趋势,不同地区的技术效率差异明显,耕地面积、灌溉比率、财政支农、人均纯收入对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效应,化肥施用量、城镇化水平的影响显著为负;(3)“九五时期”以来,四川省农业技术效率的波动幅度显著增加.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王阳
【作者单位】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商学院,四川成都61022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03.2
【相关文献】
1.安徽省种粮大户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J], 丁涛;张士云
2.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的饲草生产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J], 曲云鹤;余成群;孙维;武俊喜;李少伟
3.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的饲草生产技术效率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西藏"一江两河"地区为例 [J], 曲云鹤;余成群;孙维;武俊喜;李少伟
4.四川省经济技术效率估计及其历史变迁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 [J], 贾晓珍
5.浙江经济技术效率估计及其历史变迁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实证研究[J], 章上峰;许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基于DEA的实证分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的方法,对技术进步、技术效率与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
我们将探讨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如何影响中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以及这两种因素在农业生产率增长中的相对重要性。
我们将简要介绍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概念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技术进步通常指的是农业生产过程中新的、更有效的生产技术的采用,而技术效率则是指现有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有效利用程度。
这两个因素都对农业生产率的增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着,我们将阐述为什么选择DEA作为本文的实证分析工具。
DEA 是一种非参数的效率评估方法,它不需要预先设定生产函数的形式,并且可以处理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生产系统。
因此,DEA非常适合用于分析农业生产这种涉及多种生产要素(如土地、劳动力、资本等)和多种产出(如粮食、棉花等农产品)的复杂系统。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本文的实证分析方法,包括数据来源、DEA模型的构建以及模型的求解过程。
我们将使用中国农业生产的相关数据,构建基于DEA的农业生产效率评估模型,并通过求解该模型得到各农业生产单元的技术进步指数和技术效率指数。
我们将对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揭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对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机制,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我们还将根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促进中国农业生产率的持续增长。
二、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本研究以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为核心,构建了一个分析中国农业生产率增长的理论框架。
我们基于新古典增长理论,将农业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两部分。
技术进步主要指的是农业生产中新的生产方法、新的生产工具或新的生产知识的应用,它能够提高单位生产要素的产出。
而技术效率则反映了农业生产过程中现有技术和资源的利用程度,即农业生产在给定投入下实现最大产出的能力。
内蒙古奶牛养殖业技术效率分析——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作者:白静来源:《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5年第13期白静(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1)摘要:针对内蒙古奶牛养殖业技术效率问题,运用参数法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通过对全区散养、小规模和中等规模的养殖户2004年2013年10年面板数据分析,实证得出,内蒙古自治区奶牛养殖业技术效率TE基本处于前沿面上,养殖业规模效应在技术效率方面体现不明显。
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根本的问题是依赖技术进步提升产业前沿面生产水平。
关键词:奶牛养殖;技术效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中图分类号:F326.3(2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6921(2015)13 0009 03收稿日期:2015-05-23作者简介:白静(1989-),女,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政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
内蒙古自治区以其优越的资源条件和地理优势,迅速发展为中国乳制品生产主产区。
2013年自治区畜牧业生产总值达到1208.5亿元,良种及改良乳牛年末存栏229. 25万头,生产牛奶767.3万t,位列全国首位。
奶牛养殖业属于内蒙古优势产业,从纵向看,奶牛养殖业作为乳制品行业的源头产业,它的发展水平对于全区畜牧业起重要影响作用。
另一方面,奶牛养殖业还是关乎广大牧民和养殖户切身利益的基础产业,深入探讨奶牛养殖业技术效率问题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效率一词是对全要素生产率来说的。
索罗提出将产出的增加中除去投入量的增加外其他部分归于全要素生产效率,并将它一并归于技术进步,然而,学者相继提出要将全要素进行分解,除了技术进步外,技术效率也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因素。
技术效率反映对现有资源有效利用的能力,体现的是生产单位在既定投入水平下产出的最大能力,或者是在既定价格和生产技术下,生产部分投入要素的最优比例的能力。
也就是说,是指在给定各种投入要素的条件下实现最大产出的能力,或者给定产出水平下投入最小化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