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监测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35.46 KB
- 文档页数:3
颈脊椎损伤患者的护理问题与措施颈脊髓损伤是由于颈椎骨折等原因引起的颈段脊髓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脊髓功能障碍,常造成患者死亡或严重残疾,导致患者工作能力、自理能力丧失,产生不同程度心理障碍等。
1、气体交换受损问题与脊髓损伤呼吸机麻痹、清理呼吸道无效至分泌物存留有关。
护理措施:1、吸氧: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
2、翻身拍背:协助家属每2h帮助患者翻身、拍背一次,促进痰液的排出。
3、深呼吸锻炼: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防止活动受限引起肺部并发症。
每2~4h用呼吸训练器进行一次呼吸锻炼。
2、皮肤完整性受损问题与脊髓损伤后长期卧床和皮肤感觉功能减退有关。
护理措施:1、定时翻身,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2、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的刺激、保持床单位整洁、干净、协助患者沐浴更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3、使用气垫床。
4、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
5、骶尾部压疮每日予盐水清洗疮面并涂贝复新(一日三次)。
3、排便模式的改变与神经源性膀胱、神经源性直肠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患者多饮水,控制泌尿系感染。
2、每日做会阴护理消毒。
3、间歇性夹尿管做膀胱功能锻炼。
4、指导其晨起后先喝杯温水以促进肠蠕动,饮食定时定量,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
5、建立规律的排便习惯。
指导患者饭后半小时取左侧卧位或坐位进行腹部按摩,由右向左,顺着结肠的方向按摩,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或使用开塞露注入肛门约4-5cm,确保开塞露在肛门内至少停留5min,协助排便。
4、体位性低血压问题与患者脊髓损伤和突然体位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指导家属帮助患者被动活动四肢,促进静脉血向心回流。
2、从平卧位慢慢过渡到摇高床头及斜床站立训练。
3、根据患者血压监测情况,避开上午低血压时摇高床头和站立床。
4、指导患者和陪护如摇高床头及站立床后头晕、心慌、出冷汗等不适及时放平病床,并报告给当班工作人员。
5、尿路感染问题与长期留置导尿管有关。
护理措施:1、评估病人受感染的症状和体征,如体温升高、尿液的性状、颜色。
颈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及护理【摘要】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极易引起肺部感染,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我们通过提高患者机体全身抗病能力、加强无菌技术操作、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措施,精心实施呼吸道管理,避免了肺部感染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生存率。
【关键词】颈髓损伤;气管切开;呼吸道管理颈髓损伤患者因肋间肌瘫痪而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
行气管切开后,由于气道开放细菌可直接侵犯气管、肺脏而引起肺部感染,严重危及患者生命。
我院自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共收治36例颈髓损伤患者,通过精心实施呼吸道管理,均未发生肺部感染。
现将临床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31例,女5例;年龄27~68岁。
外伤致颈髓损伤32例,肿瘤压迫致颈髓损伤4例,均行气管切开。
2 护理2.1 提高机体全身抗病能力2.1.1 加强营养良好的膳食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预防感染的重要条件。
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热量、高纤维素、易消化饮食,增强全身抵抗力。
尽量安排在单人房间,防止交叉感染。
2.1.2 注意保暖保持内衣及被单的干燥,避免着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房间温度设置在22℃~24℃,湿度设置在50%~60%,使患者感觉舒适。
2.2 心理护理颈髓损伤的患者气管切开后由于语言沟通能力丧失、全身瘫痪、对机械通气的不适应等原因,患者出现恐惧、烦躁、悲观、失望等情绪,心理状态十分复杂。
有效沟通是改善患者心理状态、解决心理问题的最佳护理方法。
我们经常通过写字、讲话、手语等不同方式与患者进行有效交流,让患者感觉到自己的存在,觉得大家没有抛弃他,慢慢地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机体应激能力。
2.3 加强无菌技术操作注意呼吸机的消毒与吸痰装置的维护。
超声雾化器应根据疗程固定患者使用,如不能固定患者使用,则每人用后均应清洗消毒雾化罐、螺旋管、面罩等。
固定专人使用的吸氧装置应每周消毒一次,人工呼吸机的管道湿化瓶应24 h更换消毒处理一次。
2.4 保持呼吸道通畅2.4.1 吸痰吸痰是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部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衰竭的急救及护理体会颈椎骨折中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就是颈脊髓损伤[1],而颈髓的解剖和生物与呼吸功能关系密切,颈椎骨折后的脊髓损伤与呼吸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呼吸困难是颈脊髓损伤初期及术后最常见的症状。
颈髓损伤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是:因呼吸肌麻痹造成的肺泡低通气、咳嗽反射障碍并导致足以引起肺部感染的分泌物潴留,后者更加重了肺泡低通气[2]。
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科共收治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致呼吸困难患者3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34例,均为截瘫,均为男性,年龄35-60岁,均有不同程度呼吸困难,1例因伤势严重急性呼吸衰竭死亡,28例行颈椎前路切开减压植骨融合术,5例行颈椎后路切开植骨融合术。
2 引起呼吸道功能改变的因素①由于病人卧床进食,易误吸,加之咳嗽、吞咽反射较差,呼吸道分泌物不易排出,易患坠积性肺炎而影响呼吸功能[3];②颈脊髓损伤后,因膈神经、肋间神经功能受损而使呼吸运动受限及肺不张,或因延髓呼吸中枢受损或受到刺激而致呼吸抑制[4],或副交感神经功能活跃,使支气管分泌物增多,肺内血管扩张充血和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致使通气功能减弱。
3 急救措施紧急情况下,立即解除造成患者上呼吸道梗阻的因素,使气道通畅,保证其有足够的通气和氧供。
在熟练气管内插管人员未到之时立即插管,如插管不成功反而贻误时机,使缺氧加重、误吸,给后续救治造成更多困难。
因此可采用一些简便易行的气道紧急处理方法,处理得当甚至可免除紧急气管插管。
①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或头后仰,托起下颌。
但若怀疑可能伴有颈椎损伤时不能变更头位。
②清除口咽部分泌物和异物,有假牙者立即取出,以防止其脱落阻塞气管,张口困难或牙关紧闭抽搐者可置开口器,舌后坠者用舌钳夹住,以防窒息。
4 护理体会4.1 保持呼吸道通畅围手术前,气道通畅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呼衰和减少肺部感染至关重要,而我们认为,保证气道通畅关键是做好以下措施。
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现状摘要]本文综述了颈脊髓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的护理方法进展,包括体位、口腔护理、排痰、雾化、吸痰、呼吸肌的训练等,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颈脊髓损伤呼吸道管理护理颈脊髓损伤是由各种致病原因引起的脊髓结构功能的损害,造成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1]。
颈脊髓损伤患者因肋间肌完全性瘫痪、膈肌部分或完全性失神经支配,导致肺顺应性下降,胸壁协调运动受损,肺活量减少,并且使支气管舒缩功能失常,最终表现为气管内的分泌物不能及时排出,造成呼吸道梗阻,致机体缺氧、呼吸道感染甚至死亡。
高磊[2]通过对412例急性颈脊髓损伤患者统计发现,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占33.98%。
呼吸系统并发症是颈脊髓损伤患者最早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3-4]。
因此颈脊髓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是护理的重点,亦是应该贯穿患者整个治疗、康复过程的不可或缺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颈脊髓损伤后的呼吸道管理进展,以期对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颈脊髓损伤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呼吸肌主要包括膈肌和肋间肌。
颈髓损伤常导致肋间肌麻痹,膈肌受C3、C4、C5 脊神经支配,三个节段运动功能完全保留者,患者的自主呼吸能满足日常活动及康复训练;颈脊髓完全性损伤平面在C4以上,膈肌、肋间肌完全性瘫痪,主动呼吸功能严重障碍,易发生通气泵衰竭缺氧而死亡[5]。
C5以下节段的损伤,膈神经元多数完好,患者自主呼吸通常存在,以腹式呼吸代偿。
但部分因为脊髓继发性损伤,如缺血、出血、水肿等加重脊髓损伤,间接导致呼吸动力不足[6]。
根据ASIA评分,C4水平的C级损伤与C6水平的B级损伤运动评分相仿,呼吸功能代偿相似[7]。
脊髓属于低级神经中枢,损伤节段以下的神经传导中断,脊髓与高级神经中枢之间联系的重建时间变长,从而导致患者不能主动呼吸和咳嗽,肺组织无法完全膨胀,分泌物不易排出,易产生呼吸肌疲劳,尤其是颈段损伤的患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