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米和毫米的认识
- 格式:ppt
- 大小:1.76 MB
- 文档页数:20
人教版三上第一单元《毫米和分米的认识》PPT课件篇一:人教版三上《毫米与分米的认识》WORD版教案1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一)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实际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认识分米和毫米以及米、分米、毫米之间的进率.(二)教学难点:对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问: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已经学过哪几个长度单位?(米、厘米)它们之间的进率? 1米=100厘米(板书)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1米等于多少厘米呢? (板书:1米=100厘米)(二)学习新课1.认识毫米.(1)请你用直尺量一量,橡皮的厚度够不够1厘米;请你再量一量橡皮的长度是多少?(4厘米多)那么,精确的说这块橡皮到底厚多少?长多少呢?要想比较精确地量出橡皮的厚度和长度,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现在我们就来认识毫米.(板书课题的一部分:毫米的认识)1毫米究竟有多长呢?(2)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小尺子,用两只铅笔尖在尺子上指出1厘米的长度.(老师巡视)再用右手的笔尖数一数1厘米之间有几个小格?(10个)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个小格,每一个小格的长是1毫米.请同学们用笔尖指出1毫米、2毫米、5毫米……的长度.(3)请你数出10毫米有多长? 10毫米和哪个长度单位一样长?(1厘米)那么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1厘米=10毫米)(板书)(4)现在,我们来量一量一分硬币的厚度,请你像老师这样,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一分硬币,然后把硬币抽出来,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这小缝大约就是1毫米宽.你再仔细的看一看.2.量一量.(1)师生一起来量一量曲别针的长度.边演示边讲(投影):先找出要测量的物体的两个端点,将一端对准米尺上标有“0”的刻度线(起点),然后,看另一端所指的刻度.先看整厘米数,再数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多少呢?(1毫米)8个小格就是8毫米.谁来说一说你量的曲别针有多长?(2厘米8毫米)如果只按毫米计算是多少毫米呢?(28毫米)(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66页,数一数铁钉长多少毫米?合几厘米几毫米?把答案写在书上.(3)量一量课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4)量一量橡皮厚几毫米?长几毫米?合几厘米几毫米?(5)教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做单位.3.认识分米.(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在实际生活中,量物体的长度有时也用分米做单位.那么,一分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把直尺放在桌子上,左手指着0刻度,右手1厘米、1厘米地数,数到10厘米.这10厘米的长度,也叫1分米.(补充课题:分米)从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和10厘米同样长,谁能说一说1分米等于多少厘米? (1分米=10厘米)(板书)如果没有直尺,一分米大约有多长呢?请你用右手拇指对准0刻度线,食指对准10厘米刻度线,抬起手来,这样一拃的长度大约就是1分米.(2)1米中间有多少个1分米呢?老师拿出米尺,让同学们一分米、一分米地数、数一数1米等于多少分米?通过数数学生得出:1米=10分米(板书)(3)请你拿出准备好的小线绳,用尺子量出3分米长,剪下来,让你的同桌帮你检查一下,你量得准确吗?(全班动手剪,剪完自己的,再检查别人的)4.单位的换算.(1)投影例:这个纸条长( )厘米.(长7厘米)问:如果用毫米做单位,怎样表示呢?7厘米=70毫米为什么?(因为1厘米=10毫米,所以,7厘米=70毫米)(2)看书第68页.问:写字台的高度是80厘米,用分米做单位怎么表示呢?为什么? (80厘米=8分米,因为10厘米=1分米,80厘米就是8分米)(三)巩固练习1.填空.说一说为什么?5厘米=( )毫米30厘米=( )分米8米=( )分米90毫米=( )厘米(指定一名同学做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2.(投影)在横线上填上米、分米、厘米或毫米.蜡笔长6____.跳绳长2____.课桌长7____.粉笔长 75____.3.量一量下面图形的边长(以毫米为单位)(同桌互相检查一下,量的准确吗?)(四)课堂小结1.质疑(略)2.小结: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认识了哪几个?(米、分米、厘米、毫米)请你估计一下:1毫米的大约长度?1分米的大约长度?1米的大约长度?说一说它们之间的进率.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认识毫米、分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并知道它们分别与厘米、米之间的进率.为了使学生建立毫米、分米这两个新的长度单位的概念,课堂教学采用了直观的、实物引入的方法,让学生通过捏硬币来体会1毫米的大约长度.通过让学生数一数,使学生自己推出了10厘米就是1分米,又通过拃一拃,体会出了1分米的大约长度.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物体长度的估算有了依据,提高了估算的准确性.板书设计篇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毫米和1分米的实际长度。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1一说教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
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
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________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
在《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
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一、用自主探究,育实践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以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基于此,《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中,对于分米的教学,我把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通过实验、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自主探究。
例如教师问:关于分米你已经知道了些什么?接着出示1分米的尺,让学生理解1分米在尺上的长度,并通过找一找、说一说、比一比、估一估、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等环节加深对一分米长度的印象,通过自已的操作来发现知识,学习知识。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单元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以及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换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进率。
2.培养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分米和毫米的概念。
2.理解分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3.进行长度单位换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长度单位的大小。
2.操作活动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分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分米和毫米的模型、尺子、计时器等。
2.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米和厘米的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米和厘米,你们知道还有其他的长度单位吗?”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分米和毫米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它们的大小。
同时,教师讲解分米和毫米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分组实践活动,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身边的长度,并用分米和毫米表示。
例如,测量桌子的长度、宽度等。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长度单位换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如,将20厘米换算成分米,将5分米换算成毫米等。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4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4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评课稿1今天听了一节《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并且通过学生自己的实际测量,感悟并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了解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在实际生活中提高估测能力;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这节课田老师上得很精彩,也很扎实,我感触颇深。
下面我就这一节课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教学长度单位时首先要引出单位。
田老师从学生已经认识的两个长度单位入手,先让学生回顾米和厘米两个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学生新知的掌握。
比如:让学生比划出一米和一厘米的长度,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然后让学生再去填上合适的单位,一幢楼房高20();一盒饮料8()。
在“饮料盒8厘米后,设计了一个吸管1()”,由此激起学生探寻厘米以外的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这样就非常自然地过渡到了新课分米的认识。
在讲授1分米有多长,教师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分米”变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表象――找1分米的实际长度,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扩大学生的探索空间,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探索发现、讨论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成果。
田老师在教授分米,知道单凭听讲接受是不够的,一个长度单位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有效的环节,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断地感受,逐步地强化。
通过让学生认一认、找一找、量一量、、画一画等一系列多种感官参与的活动,帮助学生比较清晰地建立了对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所以在让学生交流一分米到底有长,让学生看着直尺找一找一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有学生回答从刻度“0”到刻度“10”,有学生回答从刻度“1”到刻度“11”等等,教师的问题具有启发性,带动了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回答的丰富多彩。
分米和毫米认识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淮阴小学:卢婷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意识。
3.能灵活运用观察、比拟、推理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假设干。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么?量身高,你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吗?预设:120厘米还有其他的说法吗?1米20厘米我们之前学习过米和厘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朋友分米。
二、认识分米新课教授:请你给小吸管量一量他的身高量出来是多少?10cm 10cm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1分米谁能说说小吸管的身高是多少?1、指一指一分米。
从哪到哪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
组织交流。
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所以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1分米=10厘米感受一分米的长短。
我们直接来比划出1分米,不能动喔!请同桌用直尺量一量,哪些人比划得准呢?感受到1分米了吗?那赶快把它画下来。
2、画一画一分米,交流易错点。
3、找一找,请你静静地观察,谁先找到就送给你。
〔学生说出第1个,老师验证;第二个学生自己验证,找对肯定,找错说建议。
〕4、数一数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答复。
板书:1米=10分米5、估一估。
小朋友们对1分米啊,已经很有感觉了。
有了这个1分米,我们就能估出身边很多物体的长度。
比方说我们的课桌,请你用自己身体尺创造出的1分米去估一估课桌的宽、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呢?用手势告诉我,谁估得准呢?6、量一量想要知道刚刚估的数据对不对我们就要准确的测量,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形成初步的知识体系。
3.进一步发展同学的估测意识和估测能力。
4.培养同学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怎样正确使用毫米、分米丈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课件,纸尺,直尺,卷尺,一分硬币。
公开课教案JIAOXUESHEJI数学三年级培训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师: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了!你现在有多高,知道吗?生1:我1米32厘米。
生2:我1米37厘米。
师:请大家估一估,有多高?生1:大约有1米30厘米吧!生2:高1米35厘米。
答:答案不统一,要想准确地知道他的身高怎么办呢?生:量一量。
师:谁能帮他丈量一下?(指名3人用卷尺丈量,实物投影仪上展示丈量结果。
)板书:1米39厘米师:刚才谁估测的比较接近1米39厘米?师:这里面有咱们学的几个长度单位?生:两个,米和厘米。
师:那么1米有多长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米长的纸条) 1厘米呢?用手势表示一下。
(黑板上贴出1厘米长的纸条)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米等于100厘米。
二年级数学《分米、毫米的认识》教案2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 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掌握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一、铺垫练习1. 提问:你己经知道了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1厘米有多长吗?这两个长度单位中,哪一个大,哪一个小?1米等于多少厘米?2.拿出直尺,指出直尺的0刻度线、1厘米、2厘米、3厘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6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教材分析:1.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
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
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
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说教法: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1.直观教学法。
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教学课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二班级下册第三单元信息窗。
【教材分析】本课为青岛版二班级上册第三单元《甜甜的梦》——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改变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
同学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肯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同学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1.结合详细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能感知、估量物体的长度,进一步进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受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3.经受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亲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约的换算。
【教学难点】在详细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多媒体:课件【同学用具】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老师谈话:有个小伙伴叫甜甜,他特别喜爱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
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古怪的梦。
他梦到谁了?预设:齐天大圣。
老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奇妙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
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测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依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老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设计意图:用同学熟识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