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几何公式定理汇编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764.00 KB
- 文档页数:29
2010年中考数学几何公式、定理汇编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010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代数式》(01)选择题2.(2012•庆阳)已知整式的值为6,则2x2﹣5x+6的值为()2n﹣1m m3.11.(2010•淄博)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0次输出的结果为()D.12.(2010•湛江)3的正整数次幂: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观察归纳,200713.(2010•永州)将一个正整数n输入一台机器内会产生出的个位数字.若给该机器输入初始数a,将14.(2010•盐城)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的值是()15.(2010•深圳)观察下来算式,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0的末位数字是()1234567816.(2010•密云县)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第1个数:;第2个数:;第3个数:;…第n个数:.17.(2010•淮安)观察下列各式:,,,…18.(2010•安顺)四个电子宠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座位上(如图所示),以后它们不停地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换位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一直下去,则第2005次交换位置后,小兔所在的号位是()19.(2010•安徽)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20.(2010•扬州)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 ,AB=6,AC=7,BC=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 边的P 0处,BP 0=2.跳蚤第一步从P 0跳到AC 边的P 1(第1次落点)处,且CP 1=CP 0;第二步从P 1跳到AB 边的P 2(第2次落点)处,且AP 2=AP 1;第三步从P 2跳到BC 边的P 3(第3次落点)处,且BP 3=BP 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直跳下去,第n 次落点为P n (n 为正整数),则点P 2007与P2010之间的距离为( )21.(2010•烟台)如图,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第2010个图案是.CD .22.(2010•温州)用若干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相接围成一个梯形(提供的火柴棒全部用完),下列根数的火柴棒不能围成梯形的是( )23.(2010•日照)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 )24.(2010•黔南州)木材加工厂堆放木料的方式如图所示,依次规律,可得出第6堆木料的根数是()25.(2010•绵阳)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请你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行点数和为930,则n=()26.(2010•茂名)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则摆第n个“口”字需用旗子()27.(2010•济南)观察下列图形及图形所对应的算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计算1+8+16+24+…+8n(n是正整数)的结果为()28.(2010•呼和浩特)在计算机程序中,二叉树是一种表示数据结构的方法.如图,一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1,二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3,三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7…照此规律,七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29.(2010•河北)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和6、2和5、3和4)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在图2中,将骰子向右翻滚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1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2010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汇编《代数式》(0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选择题2.(2012•庆阳)已知整式的值为6,则2x2﹣5x+6的值为()(),因此可整体求出式的值,然后整体解:∵=6)的值,2n﹣1m m3,..=11.(2010•淄博)如图所示的运算程序中,若开始输入的x值为48,我们发现第一次输出的结果为24,第二次输出的结果为12,…,则第2010次输出的结果为()D.为偶数时,输出;当输入的数××=12×=6××12.(2010•湛江)3的正整数次幂:31=3,32=9,33=27,34=81,35=243,36=729,37=2187,38=6561…观察归纳,200713.(2010•永州)将一个正整数n输入一台机器内会产生出的个位数字.若给该机器输入初始数a,将,,为,14.(2010•盐城)填在下面各正方形中的四个数之间都有相同的规律,根据此规律,m的值是()15.(2010•深圳)观察下来算式,用你所发现的规律得出22010的末位数字是()1234567816.(2010•密云县)下面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数:第1个数:;第2个数:;第3个数:;…第n个数:.个数:个数:=;=;=17.(2010•淮安)观察下列各式:,,,…2= [+18.(2010•安顺)四个电子宠物排座位,一开始,小鼠、小猴、小兔、小猫分别坐在1,2,3,4号座位上(如图所示),以后它们不停地变换位置,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二次是在第一次换位后,再左右两列交换位置,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两列交换…这样一直下去,则第2005次交换位置后,小兔所在的号位是()19.(2010•安徽)下面两个多位数1248624…、6248624…,都是按照如下方法得到的:将第一位数字乘以2,若积为一位数,将其写在第2位上,若积为两位数,则将其个位数字写在第2位.对第2位数字再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第3位数字…,后面的每一位数字都是由前一位数字进行如上操作得到的.当第1位数字是3时,仍按如上操作得到20.(2010•扬州)电子跳蚤游戏盘是如图所示的△ABC,AB=6,AC=7,BC=8.如果跳蚤开始时在BC边的P0处,BP0=2.跳蚤第一步从P0跳到AC边的P1(第1次落点)处,且CP1=CP0;第二步从P1跳到AB边的P2(第2次落点)处,且AP2=AP1;第三步从P2跳到BC边的P3(第3次落点)处,且BP3=BP2;…;跳蚤按上述规则一直跳下去,第n次落点为P n(n为正整数),则点P2007与P2010之间的距离为()21.(2010•烟台)如图,一串有趣的图案按一定的规律排列,请仔细观察,按此规律第2010个图案是.CD .22.(2010•温州)用若干根相同的火柴棒首尾顺次相接围成一个梯形(提供的火柴棒全部用完),下列根数的火柴棒不能围成梯形的是( )23.(2010•日照)古希腊人常用小石子在沙滩上摆成各种形状来研究数,例如:他们研究过图1中的1,3,6,10,…,由于这些数能够表示成三角形,将其称为三角形数;类似地,称图2中的1,4,9,16,…,这样的数为正方形数.下列数中既是三角形数又是正方形数的是(),即;图个图中点的个数为;、令±(不合题意,都舍去)、令(都不合题意,舍去)、令24.(2010•黔南州)木材加工厂堆放木料的方式如图所示,依次规律,可得出第6堆木料的根数是().s=25.(2010•绵阳)如图,在一个三角点阵中,从上向下数有无数多行,其中各行点数依次为2,4,6,…,2n,…,请你探究出前n行的点数和所满足的规律、若前n行点数和为930,则n=()=n26.(2010•茂名)用棋子摆出下列一组“口”字,按照这种方法摆,则摆第n个“口”字需用旗子()27.(2010•济南)观察下列图形及图形所对应的算式,根据你发现的规律计算1+8+16+24+…+8n(n是正整数)的结果为()28.(2010•呼和浩特)在计算机程序中,二叉树是一种表示数据结构的方法.如图,一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1,二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3,三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7…照此规律,七层二叉树的结点总数为()29.(2010•河北)将正方体骰子(相对面上的点数分别为1和6、2和5、3和4)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1.在图2中,将骰子向右翻滚90°,然后在桌面上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则完成一次变换.若骰子的初始位置为图1所示的状态,那么按上述规则连续完成10次变换后,骰子朝上一面的点数是()2014年11月1日。
中考数学常用公式和定理大全整数和分数都是有理数,其中分数包括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是无理数,如π和根号2.实数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
绝对值的定义是a大于等于0时等于a,a小于等于0时等于-a。
例如,绝对值|-3|=3,|3.14-π|=π-3.14.一个数的有效数字是指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到最后一个数字之间的所有数字。
例如,把0.精确到0.001得0.060,有效数字是6和0.科学记数法是把一个数写成±a×10^n的形式,其中1≤a<10,n是整数。
例如,-×10^-5=-4.07×10^5,0.=4.3×10^-5.乘法公式包括:(a+b)(a-b)=a^2-b^2,(a±b)^2=a^2±2ab+b^2,(a+b)(a^2-ab+b^2)=a^3+b^3,a^2+b^2=(a+b)^2-2ab,(a-b)(a^2+ab+b^2)=a^3-b^3,(a-b)^2=(a+b)^2-4ab。
幂的运算性质包括:am×an=am+n,am÷an=am-n,(am)^n=amn,(ab)^n=anbn,(a^n)^m=a^(nm),a^-n=1/a^n,特别地,(1/a)^n=1/a^n。
例如,a^3×a^2=a^5,a^6÷a^2=a^4,(a^3)^2=a^6,(3a^3)^3=27a^9.二次根式包括:根号a乘根号b=根号(ab),根号a除以根号b=根号(a/b),根号a的平方=|a|,根号a的负方= -根号a。
例如,根号3乘根号2=根号6,根号8除以根号2=根号4=2,(-3.14)^2=1,根号a的平方=|a|。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需要用到韦达定理和求根公式。
韦达定理指出,方程ax^2+bx+c=0的两个根x1和x2满足x1+x2=-b/a和x1x2=c/a。
求根公式是x=(-b±根号△)/2a,其中△=b^2-4ac是根的判别式。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 自然数及其运算1-1 自然数零的符号是“0”,它表示没有数量或进位制上的空位除0之外,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1”是数个数的单位,称作自然数的单位自然数的全体:0,1,2,3,4,…,n…,叫做自然数的集合,简称自然数集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1-2 自然数的运算1 加法: 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2 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 乘法: 同一个自然数的连加运算,就叫做乘法4 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零不能做除数1-3 自然数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任一个自然数,来说明对于任何自然数的运算普遍成立的运算规律和运算特征即它们的共同性质,并简称为运算通性或运算律1)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3 )乘法交换律:a*b=b*a4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5 )加法结合律:(a+b)+c=a+(b+c)6 )自然数0和1的运算特征1-4 乘法运算及指数运算律求同一个数得连乘运算,叫做乘方运算a n中,a叫做底数,自然数n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a n叫做幂(读作“a的n次幂”或“a 的n次方”)零的n次方总等于零,1的n次方总等于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只是指数相加第二章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1 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1-1 两种解法的分析、对比1-2 未知数和方程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求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书的字母联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一个方程中,所含未知数,又成为元;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称为一项在一项中,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因数叫做未知数的系数某一项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指数和,成为这一项的次数不含未知数的项,成为常数项当常数不为零时,它的次数是0,因此常数项也称为零次项1-3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根据未知数应取的值是指:把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这个值以后,就使方程变成一个恒等式能是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叫做根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根据是“运算通性”及“等式性质”可以“由表及里”地去掉括号,并将“含有相同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次数也相同”的各项结合起来,合并在一起——这叫做合并同类项把方程一边的任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叫做移项简单说就是“移项变号”把方程两边各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或同乘以系数的倒数),就得到未知数应取的值综上所述,得到解方程的方法、步骤:去括号、移项变号、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b(a!=0)、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x=b/a(a!=0)2 一元一次方程2-1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0,a、b是常数)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去分母(或化为整系数);2 )去括号;3)移项变号;4 )合并同类项,化为ax=-b(a!=0)的形式;5)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x=-b/a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 平方与平方根1-1 面积与平方(1) 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2) 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3)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1-2 平方根(1)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2)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3)负数没有平方根1-3 实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 平方根的运算2-1 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性质1 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性质2 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2-2 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1 算术平方根的乘法sqrt(a)*sqrt(b)=sqrt(ab) (a>=0,b>=0)2 算术平方根的除法sqrt(a)/sqrt(b)=sqrt(a/b) (a>=0,b>0)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1) 被开方数的每个因数的指数都小于2;(2) 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平方根叫做最简平方根2-3 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如果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3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3-1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3-2 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3 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 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2 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4 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1) 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 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3) 当p^2/4-q<0,原方程无实根3-4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当b^2-4ac>=0时,x1,2=(-b(+,-)sqrt(b^2-4ac))/2a3-5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方程ax^2+bx+c=0(a!=0)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delta=b^2-4ac<0时,没有实数根3-6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 4 解应用问题第四章多项式的四则运算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1-2 多项式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1-4 多项式的恒等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性质1 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性质2 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1-5 一元多项式的根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2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2-1 多项式的加、减法2-2 多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3 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3 常用乘法公式公式I 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公式II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两数(或两式)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3 单项式的除法两个单项式相除,就是它们的系数、同底数的幂分别相除,而对于那些只在被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的相反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一个多项式处以一个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第五章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1-1 因式如果一个次数不低于一次的多项式因式,除这个多项式本身和非零常数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因式,那么这个因式(即该多项式)就叫做质因式1-2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质因式乘积形式的变形过程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提取公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分组分解法(4)十字相乘法(5)配方法(6)求根公式法1-3 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2 余式定理及其应用2-1 余式定理f(x)除以(x-a)的余式是常数f(a)第六章分式与二次根式1 分式与分式方程1-1 指数的扩充1-2 分式和分式的基本性质设f,g是一元或多元多项式,g的次数高于零次,则称f,g之比f/g为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1-3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约分是将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使分式化简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公因式,且各系数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则此分式成为既约分式既约分式也就是最简分式对于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将每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适当的非零多项式,使各分式的分母相同,而各分式的值保持不变,这种运算叫做通分1-4 分式的运算1-5 分式方程方程的两遍都是有理式,这样的方程成为有理方程如果有理方程中含有分式,则称为分式方程2 二次根式2-1 根式在实数范围内,如果n个x相乘等于a,n是大于1的整数,则称x为a的n次方根含有数字与变元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并一定含有变元开方运算的算式成为无理式2-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根式具备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式的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开方次数 (2)根号内不含有分母如果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根式以后,被开方式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根式2-3 二次根式的运算2-4 无理方程根号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第七章二元二次方程组1 二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二次方程组1-1 二元二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称为二元二次方程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 ax²+bxy+cy²+dy+ey+f=0其中ax²,bxy,cy²叫做方程的二次项,d,e叫做一次项,f叫做常数项1-2 二元二次方程组2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2-1 第一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当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二元二次方程可分解成两个一次方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分解得到的各方程与原方程组的另一个方程组组成两个新的方程组来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分解降次法2-2 第二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第八章函数与图像1数轴1-1 有向直线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为了区别一条直线的两个不同方向,可以规定其中一方向为正向,另一方向为负相规定了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有向直线,读作有向直线l1-2 数轴我们把数轴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实数称为点的坐标对于每一个坐标(实数),在数周上可以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直线的坐标化数轴上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数量等于它的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的差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它两个断电坐标差的绝对值2 平面直角坐标系2-1 平面的直角坐标化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为作为原点(基准点),过o引两条互相垂直的,以o为公共原点的数轴,一般地,两个数轴选取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叫横轴,y轴叫纵轴,它们都叫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我们把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直角坐标平面简称坐标平面两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它们叫做四个象限2-2 两点间的距离2-3 中点公式3 函数3-1 常量,变量和函数在某一过程中可以去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统一数值的量或数,叫做常量或常数一般地,设在变活过程中有两个互相关联的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1)函数的定义域2)对应法则(1) 解析法就是用等式来表示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函数关系式)(2) 列表法(3) 图像法3)函数的值域一般的,当函数f(x)的自变量x去定义域D中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x=a时的函数值,简称函数值,记作:f(a)3-2 函数的图像若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描出一个点(x,f(x))的集合构成一个图形F,而集F成为函数y=f(x)的图像知道函数的解析式,要画函数的图像,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4 正比例函数4-1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函数y=kx(k是不等于零的常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常数k叫做变量y与x 之间的比例函数确定了比例函数k,就可以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3) 当k>0时,它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当k<0时,他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2)随着比例函数的绝对值的增加,函数图像渐渐离开x轴而接近于y轴,因此,比例系数k和直线y=kx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有关据此,k叫做直线y=kx的斜率4-2 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函数y=k/x(k是不等于0的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7) 当k>0时,他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当k<0时,它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8) 它的图像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5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5-1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如果k=0时,函数变形为y=b,无论x在其定义域内取何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b与之对应,这样的函数我们称它为常函数直线y=kx+b与y轴交与点(0,b),b叫做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纵截距5-2 一次函数的性质函数y=f(小),在a〈x〈b上,如果函数值随着自变量x的值增加而增加,那么我们说函数f(x)在a〈x如果分别画出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对应的一次函数图像,交点的坐标就是这个方程组的解,这种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叫图像法5-3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九章二次函数1 二次函数及其图像1-1 二次函数我们把函数y=ax²+bx+c(a,b,c为常数,且a不等于0)叫做二次函数1-2 函数y=ax²(a不等于0)的图像和性质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进行描点,然后用光滑的曲线把它们顺次联结起来,就得到函数y=x²的图象这个图象叫做抛物线函数y=x²的图像,以后简称为抛物线y=x²这条抛物线是关于y轴成对称的我们把y轴叫做抛物线y=x²的对称轴对称轴和抛物线的焦点,叫做抛物线的顶点1-3 函数y=ax²+bx+c(a不等于0)的图像和性质抛物线y=ax²+bx+c的顶点坐标是(-b/2a,4ac-b²/4a),对称轴方程是x=-b/2a,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并且向上无限延伸;当a〈0时,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并且向下无限延伸当a〉0时,二次函数y=ax²+bx+c在x〈-b/2a时是递减的,在x〉-b/2a时是递增的;在x=-b/2a处取得y最小=4ac-b²/4a当a〈0时,二次函数y=ax²+bx+c在x〈-b/2a时是递减的;在x=-不/2a处取得y最大=4ac-b²/4a2 根据已知条件求二次函数2-1 根据已知条件确定二次函数2-2 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2-3 一元二次方程的图像解法。
中考数学复习知识点归纳总结6篇篇1一、数与代数1. 数的基本概念: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数、比例、方程等。
2. 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分数运算,小数运算等。
3. 代数表达式:用字母表示数,表达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4. 方程与不等式:解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理解函数的概念。
二、几何与图形1. 几何概念:点、线、面、体,角、度数,平行、垂直等基本几何概念。
2. 图形与变换:平移、旋转、对称等图形变换,相似图形,全等图形。
3. 面积与体积: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
4. 解析几何:理解直线的方程,理解圆及其方程。
三、函数与图像1. 函数的概念:理解变量间的关系,用解析式表示函数关系。
2. 函数的运算:函数的加减法,函数的乘法,复合函数。
3. 函数的图像:理解函数的图像及其变换,根据图像理解函数的性质。
4. 反函数与对称函数:理解反函数的概念,理解对称函数的概念。
四、数据与概率1. 数据收集与整理:理解数据收集的方法,会用统计图表表示数据。
2. 数据的计算: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的计算,方差和标准差的计算。
3. 概率的概念: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会计算事件的概率。
4. 概率的应用:理解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会解决与概率相关的问题。
五、综合与实践1. 图形的变换与对称:运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图形的变换和对称。
2. 函数的实际应用: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利润、成本等问题。
3. 数据的分析与决策: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数据的分析与决策。
4. 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理解课题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和方法。
在中考数学复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同时,我们需要关注考试动态和命题趋势,结合历年真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巩固。
此外,我们还要注重解题技巧和策略的学习和应用,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备考,取得优异的成绩!篇2一、数与代数(一)数的认识复习要点: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认识及其关系,数的运算规则和运算性质。
阅读、规律、代数式一、选择题1.(济宁师专附中一模)观察表一,寻找规律.表二、表三、表四分别是从表一中截取的一部分,其中a 、b 、c 的值分别为 ( )表一A .20、29、30B .18、30、26C .18、20、26D .18、30、28 答案:D2. (2010浙江永嘉)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多项式:a b +,23a b -,35a b +,47a b -,…,其中第10个式子是 ( ) A .1019ab+ B .1019ab- C .1017ab- D .1021ab-答案:B3.(2010年 中考模拟2)某校数学课外小组,在坐标纸上为学校的一块空地设计植树方案如下:第k 棵树种植在点)(k k k y x P ,处,其中11=x ,11=y ,当k≥2时,⎪⎪⎩⎪⎪⎨⎧---+=----+=--]52[]51[])52[]51([5111k k y y k k x x k k k k ,[a ]表示非负实数a 的整数部分,例如[2.6]=2,[0.2]=0 .按此方案,第2009棵树种植点的坐标为( )A.(5,2009)B.(6,2010)C.(3,401) D (4,402) 答案:D表四二、填空题1.(2010年广州中考数学模拟试题一)在数学中,为了简便,记1nk k =∑=1+2+3+…+(n -1)+n.1!=1,2!=2×1,3!=3×2×1,…,n !=n ×(n -1)×(n -2)×…×3×2×1.则20061k k=∑-20071k k =∑+2007!2006!=______.答:02.(2010年河南省南阳市中考模拟数学试题)图中的圆点是有规律地从里到外逐层排列的.设y 为第n 层(n 为正整数)圆点的个数,则y 与n 之间的函数关系是_______.答:y=4n3.(2010年江西省统一考试样卷)如图是两个形状相同的红绿灯图案,则根据图中给出的部分数值,得到x 的值是______. 答案:16;4.(2010年山东宁阳一模)数学的美无处不在,数学家们研究发现弹拔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取决于弦的长度,绷得一样紧的几根弦,如果长度的比能够成整数的比则发生的声音就比较和谐,如三根弦长之比为15:12:10把它们绷得一样紧,用同样的力度弹拨,它们将分别发出很调和的乐声,do 、mi 、so 研究15,12,10这三个数的倒数发现:121101151121-=-,我们称15,12,10为一组调和数,现有一组调和数:x ,5,3(x >5),则x 的值为________. 答案:15第2题…………5.( 2010年山东菏泽全真模拟1)如图,在一条街道的两边各有1排房子,每排都有5间.如果标号为G 的房子被涂成灰色,要求每一排中相邻的房子不能同色,两排中直接相对的房子也不能是同种颜色,则剩下的7间房子中 有 间的颜色不能被除数涂成灰色.答案:6.6.(2010年吉林中考模拟题)将图①中的正方形剪开得到图②,图②中共有4个正方形;将图②中一个正方形剪开得到图③,图③中共有7个正方形;将图③中一个正方形剪开得到图④,图④中共有10个正方形;…;如此下去.则图⑨中共有 个正方形.答案:257.(2010年河南中考模拟题3)观察下列各式:21×2=21+2,32×3=32+3,43×4=43+4,54×5=54+5……想一想,什么样的两数之积等于这两数之和?设n 表示正整数,用关于n 的等式表示这个规律为 . 答案:1n n+×(n+1)=1n n++(n+1)8.(2010年河南中考模拟题1)一组按规律排列的式子:1 3 6 10其中第7个数是 ,第n 个数是 (n 为正整数). 答案:28,()21+n n9.(2010年河南中考模拟题1)将4个数a b c d ,,,排成2行、2列,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ab c d,定义a b cdad bc =-,上述记号就叫做2阶行列式.若1111x x xx +--+6=,则x =__________. 答案:X=1±610.(2010年河南中考模拟题2)电子跳蚤游戏盘为△ABC(如图),AB=8,AC=9,BC=10,如果电子跳蚤开始时在BC 边上的点P 0 ,BP 0=4,第一步跳蚤跳到AC 边上的点P 1 ,CP 1=CP 0;第二步跳蚤从P 1跳到AB 边上的点P 2,且AP 2=AP 1;第三步跳蚤从P 2跳回到BC边上的点P3,且BP3=BP2;……跳蚤按上述规定跳下去,第2009次落点为P 2009,则点P 2009与点A 之间的距离为 。
2012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24章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一.选择题1.(2012•广州)在Rt△ABC中,∠C=90°,AC=9,BC=12,则点C到AB的距离是()A.B.C.D.2.(2012毕节)如图.在Rt△ABC中,∠A=30°,DE垂直平分斜边AC,交AB于D,E式垂足,连接CD,若BD=1,则AC的长是()A.23B.2C.43D. 43.(2012湖州)如图,在Rt△ABC中,∠ACB=900,AB=10,CD是AB边上的中线,则CD的长是()5A.20B.10C.5D.24.(2012安徽)在一张直角三角形纸片的两直角边上各取一点,分别沿斜边中点与这两点的连线剪去两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如图所示的直角梯形,其中三边长分别为2、4、3,则原直角三角形纸片的斜边长是()DA.10B.54C. 10或54D.10或1725. (2012•荆门)下列4×4的正方形网格中,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三角形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与△ABC相似的三角形所在的网格图形是( )A .B .C .D .6. ( 2012巴中)如图3,已知AD 是△ABC 的BC 边上的高,下列能使△ABD≌△ACD 的条件是( )A.AB=ACB.∠BAC=900C.BD=ACD.∠B=450二.填空题7.( 2012巴中)已知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关系c 2-a 2-b 2 +|a-b|=0,则△ABC的形状为______ 8(2012泸州)如图,在△ABC 中,∠C=90°,∠A=30°,若AB=6cm ,则BC= .9.(2012青岛)如图,圆柱形玻璃杯,高为12cm ,底面周长为18cm ,在杯内离杯底4cm 的点C 处有一滴蜂蜜,此时一只蚂蚁正好在杯外壁,离杯上沿4cm 与蜂蜜相对的点A 处,则蚂蚁到达蜂蜜的最短距离为 cm.11.(2012南州)如图1,矩形ABCD 中,AB=3,AD=1,AB 在数轴上,若以点A 为圆心,对角线AC 的长为半径作弧交数轴的正半轴于M ,则点M 的坐标为( )A 、(2,0)B 、1,0)C 、)D 、)12.(2012临沂)在Rt△ABC 中,∠ACB=90°,BC=2cm ,CD⊥AB,在AC 上取一点E ,使EC=BC ,过点E 作EF⊥AC 交CD 的延长线于点F ,若EF=5cm ,则AE= cm .13.(2012陕西)如图,从点()02A ,发出的一束光,经x 轴反射,过点()43B ,,则这束光从点A 到点B 所经过路径的长为 .14.(2012•资阳)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6和12,则此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是 10或8 .15.(2012无锡)如图,△ABC中,∠ACB=90°,AB=8cm,D是AB的中点.现将△BCD 沿BA方向平移1cm,得到△EFG,FG交AC于H,则GH的长等于 3 cm.16.(2012黔西南州)如图6,在△ABC中,∠ACB=90°,D是BC的中点,DE⊥BC,CE∥AD,若AC=2,CE=4,则四边形ACEB的周长为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7.(2012菏泽)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格点上,P1,P2,P3,P4,P5是△DEF边上的5个格点,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试证明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2)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个顶点为P1,P2,P3,P4,P5中的3个格点并且与△ABC 相似(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痕迹,不写作法与证明).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第24章直角三角形与勾股定理一、选择题1.(2011山东滨州,9,3分)在△ABC中,∠C=90°, ∠C=72°,AB=10,则边AC的长约为(精确到0.1)()A.9.1B.9.5C.3.1D.3.52. (2011山东烟台,7,4分)如图是油路管道的一部分,延伸外围的支路恰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6m和8m.按照输油中心O到三条支路的距离相等来连接管道,则O到三条支路的管道总长(计算时视管道为线,中心O为点)是()A2m B.3mC.6mD.9m3. (2011台湾全区)已知小龙、阿虎两人均在同一地点,若小龙向北直走160公尺,再向东直走80公尺后,可到神仙百货,则阿虎向西直走多少公尺后,他与神仙百货的距离为340公尺?A.100 B.180 C.220 D.2604. (2011湖北黄石,7,3分)将一个有45度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一张宽为3cm的纸带边沿上,另一个顶点在纸带的另一边沿上,测得三角板的一边与纸带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成30度角,如图(3),则三角板的最大边的长为A. 3cmB. 6cmC. 32cmD. 62cm5. (2011贵州贵阳,7,3分)如图,△ABC中,∠C=90°,AC=3,∠B=30°,点P是BC边上的动点,则AP长不可能是(第7题图)(A )3.5 (B )4.2 (C )5.8 (D )76. (2011河北,9,3分)如图3,在△ABC 中,∠C=90°,BC=6,D,E 分别在AB,AC 上,将△ABC 沿DE 折叠,使点A 落在点A ′处,若A ′为CE 的中点,则折痕DE 的长为( )A .21B .2C .3D .4图3A '【答案】B7.8.二、填空题1. (2011山东德州13,4分)下列命题中,其逆.命题成立的是______________.(只填写序号)①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个角是直角,那么它们相等;③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平方相等;④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222a b 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答案】① ④2. (2011浙江温州,16,5分)我国汉代数学家赵爽为了证明勾股定理,创制了一幅“弦图”,后人称其为“赵爽弦图”(如图1).图2由弦图变化得到,它是用八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接而成,记图中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正方形MNKT的面积分别为S1,S2,S3.若S1,S2,S3=10,则S2的值是.【答案】1033. (2011重庆綦江,16,4分) 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正方形DEFH的边长为2米,坡角∠A=30°,∠B=90°,BC=6米. 当正方形DEFH运动到什么位置,即当AE=米时,有DC=AE+BC.14【答案】:34. (2011四川凉山州,15,4分)把命题“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222+=”的逆命题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a b c。
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初中数学中考数学必背公式大全数学,这门充满逻辑与智慧的学科,在初中阶段为我们的学习之路铺上了坚实的基石。
而在中考数学中,掌握一系列重要的公式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梳理那些必背的公式,为中考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代数部分1、实数运算(1)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2)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b + c)(3)乘法交换律:ab = ba(4)乘法结合律:(ab)c = a(bc)(5)乘法分配律:a(b + c) = ab + ac2、整式运算(1)同底数幂的乘法:a^m × a^n = a^(m + n)(2)幂的乘方:(a^m)^n = a^(mn)(3)积的乘方:(ab)^n = a^n × b^n(4)同底数幂的除法:a^m ÷ a^n = a^(m n) (a ≠ 0)3、乘法公式(1)平方差公式:(a + b)(a b) = a^2 b^2(2)完全平方公式:(a ± b)^2 = a^2 ± 2ab + b^24、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1。
公式:ax + b = 0 (a ≠ 0),则 x = b / a5、二元一次方程组(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6、一元二次方程(1)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 (a ≠ 0)(2)求根公式:x =b ± √(b^2 4ac) /(2a)7、分式(1)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2)分式的加减:通分后进行加减运算。
(3)分式的乘除: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除以一个分式,等于乘以它的倒数。
二、几何部分1、线段与角(1)线段的中点:若点 C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C = BC = 1/2 AB(2)角平分线:若射线 OC 是∠AOB 的平分线,则∠AOC =∠BOC = 1/2 ∠AOB2、相交线与平行线(1)对顶角相等(2)邻补角互补(3)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一、选择题1.(2010 浙江台州市)如图,△ABC 中,∠C =90°,AC =3,点P 是边BC 上的动点,则AP 长不可能...是(▲)A .2.5B .3C .4D .5【答案】A2.(2010山东临沂)如图,ABC ∆和DCE ∆都是边长为4的等边三角形,点B 、C 、E 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 ,则BD 的长为(A )3(B )23(C )33(D )43【答案】D3.(2010 四川泸州)在△ABC 中,AB =6,AC =8,BC =10,则该三角形为(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B4.(2010 广西钦州市)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AC =6 cm 、BC =8 cm ,EDC B A (第13题C A B P (第3题)现将△ABC 折叠,使点B 与点A 重合,折痕为DE ,则BE 的长为 (A )4 cm (B )5 cm (C )6 cm (D )10 cm【答案】B5.(2010广西南宁)图1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ABC ∆的三边c b a ,,的大小关系式:(A )b c a << (B )c b a <<(C )b ac << (D )a b c << 图1【答案】C6.(2010广东湛江)下列四组线段中,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1,2,3B.2,3,4C.3,4,5D.4,5,6【答案】C二、填空题1.(10湖南益阳)如图4,在△ABC 中,AB =AC =8,AD 是底边上的高,E 为AC 中点,则DE = .【答案】42.(2010辽宁丹东市)已知△ABC 是边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以Rt △ABC 的斜边AC 为直角边,画第二个等腰Rt △ACD ,再以Rt △ACD 的斜边AD 为直角边,画第三个等腰Rt △ADE ,…,依此类推,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是 . A 第15题 B CDE【答案】n )2(3.(2010 浙江省温州)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l955年希腊发行了二枚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所谓勾股图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构成,它可以验证勾股定理.在右图的勾股图中,已知∠ACB=90°,∠BAC=30°,AB=4.作△PQR 使得∠R=90°,点H 在边QR 上,点D ,E 在边PR 上,点G ,F 在边_PQ 上,那么APQR 的周长等于 .【答案】4.(2010四川宜宾)已知,在△ABC 中,∠A = 45°,AC = 2,AB = 3+1,则边BC 的长为 .【答案】25.(2010湖北鄂州)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AC =AD ,E 是CB 的中点,AE =EC ,∠BAC =3∠DBC ,BD =6266 ,则AB = .【答案】126.(2010河南)如图,Rt △ABC 中,∠C=090, ∠ABC=030,AB=6.点D 在AB 边上,点E 是BC 边上一点(不与点B 、C 重合),且DA=DE ,则AD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2≦ AD < 37.(2010四川乐山)如图(4),在Rt △ABC 中,CD 是斜边AB 上的高,A B CDEF G第15题图∠ACD=40°,则∠EBC=______.【答案】140°8.(2010四川乐山)勾股定理揭示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人文价值.图(6)是一棵由正方形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按一定规律长成的勾股树,树主干自下而上第一个正方形和第一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S1,第二个正方形和第二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S2,…,第n个正方形和第n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之和为S n.设第一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图(6)请解答下列问题:(1)S1=__________;(2)通过探究,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S n,则S n=__________.【答案】1+38;(1+38)·(34)n -1(n为整数)9.(2010 江苏镇江)如图,90,=∠∆ACBABCRt中,DE过点C,且DE//AB,若50=∠ACD,则∠A= ,∠B= .【答案】40,5010.(2010 广西玉林、防城港)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三角板重叠在一起,若绕长直角边中点M转动,使上面一块的斜边刚好过下面一块的直角顶点,如图6,∠A=30︒,AC=10,则此时两直角顶点C、C'间的距离是。
2010年部分省市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整式与因式分解12. (2010年浙江省东阳县)因式分解:x 3-x=___ ____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x(x+1)(x-1)12. (2010年浙江省东阳县)因式分解:x 3-x=___ ____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x(x+1)(x-1)1、(2010年宁波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2x x x =⋅B 、22)(xy xy =C 、632)(x x =D 、422x x x =+ 【关键词】整式运算 【答案】C2(2010年宁波市)、若3=+y x ,1=xy ,则=+22y x ___________。
【关键词】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71、(2010年宁波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2x x x =⋅B 、22)(xy xy =C 、632)(x x =D 、422x x x =+ 【关键词】整式运算 【答案】C2(2010年宁波市)、若3=+y x ,1=xy ,则=+22yx ___________。
【关键词】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711.(2010浙江省喜嘉兴市)用代数式表示“a 、b 两数的平方和”,结果为_______. 【关键词】代数式 【答案】22b a + 14.(2010浙江省喜嘉兴市)因式分解:2mx 2-4mx +2m = . 【关键词】提公因式、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2)1(2-x m17、(2010浙江省喜嘉兴市)计算:a (b +c )-ab 【关键词】单项式与多项式的积、整式加减 【答案】ab c b a -+)(ab ac ab -+=ac =.7(2010年浙江省金华). 如果33-=-b a ,那么代数式b a 35+-的值是( ▲ ) A .0 B .2 C .5 D .8 【关键词】整体带入、代数式 【答案】D11(2010年浙江省金华). 分解因式=-92x . 【关键词】分解因式 【答案】(x -3)(x +3);4.(2010年浙江台州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 .22a a a =⋅B .33)(ab ab =C .632)(a a =D .5210a a a =÷ 【关键词】幂的有关运算 【答案】C12.(2010年浙江台州市)因式分解:162-x = ▲ . 【关键词】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答案】)4)(4(-+x x9. (2010年益阳市)若622=-n m ,且3=-n m ,则=+n m . 【关键词】平方差 【答案】215.(2010年益阳市)已知31=-x ,求代数式4)1(4)1(2++-+x x 的值.【关键词】完全平方公式、整式加减【答案】15.解法一:原式=2)21(-+x =2)1(-x 原式= 2)3( =3 解法二:由31=-x 得13+=x化简原式=444122+--++x x x=122+-x x=1)13(2)13(2++-+=12321323+--++ =32. (2010江西) 计算 -(-3a)2的结果是( )A .-6a 2B . -9a 2C . 6a 2D . 9a 2 【关键词】有关幂的运算 【答案】B9.(2010江西) 因式分解:=-822a . 【关键词】因式分解、平方差公式 【答案】)2)(2(2-+a a(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x -1)=-3x -1B .-3(x -1)=-3x +1C .-3(x -1)=-3x -3D .-3(x -1)=-3x +3【关键词】去括号 【答案】D(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因式分解:3ab 2+a 2b =_______.【关键词】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答案】ab (3b +a )(2010年四川省眉山)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2325a a a +=B .22(2)(2)4a b a b a b +-=-C .23622a a a ⋅=D .222(2)4a b a b +=+ 【关键词】幂的运算 【答案】B(2010年四川省眉山)把代数式269mx mx m -+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 .2(3)m x +B .(3)(3)m x x +-C .2(4)m x -D .2(3)m x -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D第3章 整式与因式分解2.(2010年重庆)计算232x x ⋅的结果是( )A .x 2B .52x C .62x D .5x 【答案】B2.(2010年重庆)计算232x x ⋅的结果是( )A .x 2B .52x C .62x D .5x 【答案】B(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3(x -1)=-3x -1B .-3(x -1)=-3x +1C .-3(x -1)=-3x -3D .-3(x -1)=-3x +3 【关键词】去括号 【答案】D(2010年广东省广州市)因式分解:3ab 2+a 2b =_______.【关键词】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答案】ab (3b +a )(2010年四川省眉山)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A .2325a a a +=B .22(2)(2)4a b a b a b +-=-C .23622a a a ⋅=D .222(2)4a b a b +=+ 【关键词】幂的运算 【答案】B(2010年四川省眉山)把代数式269mx mx m -+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A .2(3)m x +B .(3)(3)m x x +-C .2(4)m x -D .2(3)m x -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D12.(2010年安徽省芜湖市)因式分解:9x 2-y 2-4y -4=__________. 【关键词】分解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 【答案】)23)(23(--++y x y x12. (2010年浙江省东阳县)因式分解:x 3-x=___ ____ 【关键词】因式分解 【答案】x(x+1)(x-1)(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 .(3)(3)x x y x y +-B .223(2)x x xy y -+ C .2(3)x x y - D .23()x x y - 【关键词】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D12.(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若代数式26x x b -+可化为2()1x a --,则b a -的值是 .【关键词】配方法的应用 【答案】5(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 .(3)(3)x x y x y +-B .223(2)x x xy y -+C .2(3)x x y -D .23()x x y - 【关键词】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D12.(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若代数式26x x b -+可化为2()1x a --,则b a -的值是 .【关键词】配方法的应用 【答案】5(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把代数式 322363x x y xy -+分解因式,结果正确的是A .(3)(3)x x y x y +-B .223(2)x x xy y -+C .2(3)x x y -D .23()x x y - 【关键词】先运用提公因式法再运用完全平方公式 【答案】D12.(2010年山东省济宁市)若代数式26x x b -+可化为2()1x a --,则b a -的值是 .【关键词】配方法的应用 【答案】52.(2010重庆市)计算2x 3·x 2的结果是()A .2xB .2x 5C .2x 6D .x 5解析:由单项式乘法法则知, 2x 3·x 2=2x 5 . 答案:B.2.(2010重庆市)计算2x 3·x 2的结果是()A .2xB .2x 5C .2x 6D .x5解析:由单项式乘法法则知, 2x 3·x 2=2x 5 .答案:B. (2010日照市)10.由m (a +b +c )=ma +mb +mc ,可得:(a +b )(a 2-ab +b 2)=a 3-a 2b +ab 2+a 2b-ab 2+b 3=a 3+b 3,即(a +b )(a 2-ab +b 2)=a 3+b 3. ………………………①我们把等式①叫做多项式乘法的立方公式。
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一):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 自然数及其运算11 自然数零的符号是“0”,它表示没有数量或进位制上的空位除0之外,任何自然数都是由若干个“1”组成的,“1”是数个数的单位,称作自然数的单位自然数的全体:0,1,2,3,4,…,n…,叫做自然数的集合,简称自然数集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12 自然数的运算1 加法: 求和的运算叫做加法2 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 乘法: 同一个自然数的连加运算,就叫做乘法4 除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零不能做除数13 自然数的运算性质用字母表示任一个自然数,来说明对于任何自然数的运算普遍成立的运算规律和运算特征即它们的共同性质,并简称为运算通性或运算律1 加法交换律:a+b=b+a2 加法结合律:(a+b)+c=a+(b+c)3 乘法交换律:a?b=b?a4 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a?c+b?c5 加法结合律:(a?b)?c=a?(b?c)6 自然数0和1的运算特征14 乘法运算及指数运算律求同一个数得连乘运算,叫做乘方运算a^n中,a叫做底数,自然数n叫做指数,乘方的结果a^n叫做幂(读作“a的n次幂”或“a的n次方”)零的n次方总等于零,1的n次方总等于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只是指数相加指数运算律(一)同底数幂相乘,指数相加,底数不变,即a^m?a^n=a^(m+n),指数运算律(二)乘积的幂,等于各因数的幂的乘积,即(a?b)^n=a^n?b^n指数运算律(三)幂的乘方,指数相乘,底数不变,即(a^m)^n=a^(mn)指数运算律(四)同底数幂相除,指数相减,底数不变,即a^m/a^n=a^(m-n)其中m>n,a!=0两个同底数(不为0)、同指数的幂相除,其商等于1a^0=1 (a!=0)分数的意义与特点a/b?b=(a?1/b)?b=(b?1/b)?a=1?a=aa/b=am/bm (m!=0)a/b=(a/b)/(b/n) (n!=0)分数有一个重要的基本性质: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分数的值不变22 分数的运算及运算律加、减法a/b(+,-)c/d=ad/bd(+,-)bc/bd=(ad(+,-)bc)/bd乘法a/b?c/d=ac/bd除法(a/b)/(c/d)=(a/b)?(d/c)=ad/bc乘方(a/b)^m=(a/b)?(a/b)…(a/b){m个括号}=(a^m)/(b^m)分数加法的交换律是 a/b+c/d=c/d+a/b3 有理数的意义31 相反意义的量在研究两者的总效果时,可以互相抵消或一部分抵消32 正数和负数、相反数带有正号的数叫做正数(“+”号也可省略不写);带有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负数与正数合并时,其结果可以相消或部分抵消数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对任一个数a,总能有一个数-a,使它们可以相消,像这样只是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仍是零33 有理数、数轴整数包括正整数、负数和零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合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合全体自然数组成自然数集合有理数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来表示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程度的直线叫做数轴对于任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可以有一个确定的点表示它正数和负数,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而数零是它们的界限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总是表示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一对点零与它们的相反数都用原点表示34 绝对值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所对应的点至原点的距离叫做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4 有理数的运算41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加法符号相同的两个有理数相加,只要将两数的绝对值相加,符号仍取原来的符号两个符号相反的有理数相加,将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符号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减法法则是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有理数的相反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运算也是畅通无阻的42 代数和含有加减运算的式子,都能转化成井含有加法运算的式子,我们称它为“代数和”去括号法则:去掉紧接正号后面的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去掉紧接负号后面的括号时,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添括号法则:紧接正号后面添加括号时,括号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紧接符号后面添加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要变号43 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乘法异号(一负一正)两有理数相乘,将绝对值相乘,符号取负两个负有理数相乘,将绝对值相乘,符号取正乘法法则:将绝对值相乘,积的符号是: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当负乘数有奇数个时,成积为负;当负乘数有偶数个时,成积为正;只要有一个乘数为零,那么乘积必定是零除法除法法则:将绝对值相除,商的符号是:同号相除得正,异号相除得负零除以任一个非零有理数,其商仍为零零不能作除数任一个非零有理数x,除1所得的商1/x,叫做这个数x的倒数非零有理数x与1/x互为倒数,其特征性质是x?1/x=1零没有倒数除以一个非零有理数,就等于诚意这个数的倒数a/b=a?1/b=a/b44 有理数的乘方非零有理数的乘方,将其绝对值乘方,而结果的符号是:正数的任何次乘方都取正号;负数的奇数乘方取负号,负号的偶次乘方取正号零的非零次都0;零的零次方没有意义4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先乘方,再乘除,后加减;若有括号,则“先里后外”去括号,逐步计算46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与实际相符的数,叫做准确数与实际接近的数,叫近似数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这时,从左边第一个非零数字起到精确到那一位数字止,所有的数字,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5 有理数的基本性质51 有理数运算的“通性”1 加、减、乘(乘方)、除运算的封闭性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0不作除数)都还是有理数这就是有理数四则运算的封闭性相比之下,在自然数范围内,除法(除数不为0)、减法都不封闭;在整数范围内,除法(除数不为0)也不封闭2 加法、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1)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有理数a、b、c来说a+b=b+a;(a+b)+c=a+(b+c)(2)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于有理数a、b、c来说,a?b=b?a; (a?b)?c=a?(b?c)(3)乘法对于加法的分配律对于有理数a、b、c来说a?(b+c)=a?b+a?c3 加、减法运算,乘、除运算的统一(1) 加、减运算的统一任意一个有理数a,总有它唯一的一个相反数-a,使得(-a)+a=a+(-a)=0因而,有理数减法,就可以转化为加法,即a-b=a+(-b)(2) 乘、除运算的统一任意一非零有理数b,总有它唯一的一个倒数1/b,使得b?1/b=1/b?b=1因而,有理数除法,就可以转化为乘法,即a/b=a?1/b(b!=0)4 数0与1的特性对于任意有理数a来说,a+0=0+a=a; a?0=0?a=0; a?1=1?a=a5 乘方运算满足指数运算律52 有理数的大小顺序负数<零<正数a-b>0, a>b;a-b=0, a=b;a-b<0, a负数小于0,0小于正数,负数小于正数;两个整数比较时,绝对值大的数较大;两个负数比较时,绝对值大的数反而较小负数按绝对值由大到小排列,正数按绝对值由小到大排列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总是大于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有理数53 等式与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 等式用等号“=”联结两个算式的式子,叫做等式无需任何条件,本来就是真实的等式,叫做恒等式在某些条件下,才能成为真实的等式,叫做条件等式根本不能成立的等式,叫矛盾等式等式有以下基本性质:1) 等式的两边可以对调2) 等式的关系可以传递3) 等式的两边,可以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4) 等式的两边,可以乘以(或除以非零的)同一个数2 不等式用不等号“>”或“<”表示的关系式,叫做不等式1) 如果A>B,那么B2) 如果A>B,B>C,那么A3) 如果A>B,那么A(+,-)m>B(+,-)m4) 如果A>B,且m>0,那么Am>Bm5) 如果A>B,且m<0,那么Am<Bm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二):第二章一次方程(组)与一次不等式(组)1 算术解法与代数解法11 两种解法的分析、对比12 未知数和方程用字母x、y、…等,表示所要求的数量,这些字母称为“未知数”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书的字母联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在一个方程中,所含未知数,又成为元;被“+”、“-”号隔开的每一部分称为一项在一项中,数字或表示已知数的字母因数叫做未知数的系数某一项所含有的未知数的指数和,成为这一项的次数不含未知数的项,成为常数项当常数不为零时,它的次数是0,因此常数项也称为零次项13 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根据未知数应取的值是指:把所列方程中的未知数换成这个值以后,就使方程变成一个恒等式能是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也叫做根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解方程的根据是“运算通性”及“等式性质”可以“由表及里”地去掉括号,并将“含有相同未知数且含未知数的次数也相同”的各项结合起来,合并在一起——这叫做合并同类项把方程一边的任一项改变符号后,移到方程的另一边,叫做移项简单说就是“移项变号”把方程两边各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或同乘以系数的倒数),就得到未知数应取的值综上所述,得到解方程的方法、步骤:去括号、移项变号、合并同类项,使方程化为最简形式ax=b(a!=0)、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x=b/a(a!=0)2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1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一般形式:ax+b=0(a!=0,a、b是常数)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 去分母(或化为整系数);2 去括号;3移项变号;4 合并同类项,化为ax=-b(a!=0)的形式;5 方程两边同除以未知数的系数,得出方程的解x=-b/a3 一次方程组31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能够使二元一次方程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x、y的一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限多个解,正因为如此,二元一次方程也被称为不定方程32 方程组与方程组的解把几个方程联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整体,叫做联立方程,也叫方程组由几个一次方程组并含有两个未知数的方程组,成为二元一次方程组能够同时满足方程组中每一个方程的未知数的数组组,叫做方程组的解3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求方程组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组设把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求解,称为消元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原方程组是矛盾方程组,无解34 三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含有三个未知数的三元一次方程组4 解应用问题5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51 一元一次方程式在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中,如果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分母不含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一次,那么这样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能够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所有这样的解的集合,简称为这个不等式的解集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5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5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由几个含有同一个未知数的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不等式组中每个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5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是:1 先求出不等式组里各个不等式的解集;2 在求出这些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就得到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三):第三章一元二次方程1 平方与平方根11 面积与平方(1) 任意两个正数的和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2) 任意两个正数的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任意两个有理数的和(或差)的平方,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和,再加上(或减去)这两个数乘积的2倍12 平方根1 正数有两个平方根,这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2 零只有一个平方根,它就是零本身;3 负数没有平方根14 实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2 平方根的运算21 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性质1 一个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的平方等于这个数本身性质2 一个数的平方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绝对值22 算术平方根的乘、除运算1 算术平方根的乘法sqrt(a)?sqrt(b)=sqrt(ab) (a>=0,b>=0)2 算术平方根的除法sqrt(a)/sqrt(b)=sqrt(a/b) (a>=0,b>0)通过分子、分母同乘以一个式子把分母中的根号化去火把根号中的分母化去,叫做分母有理化(1) 被开方数的每个因数的指数都小于2;(2) 被开方数不含有字母我们把符合这两个条件的平方根叫做最简平方根23 算术平方根的加、减运算如果几个平方根化成最简平方根以后,被开方数相同,那么这几个平方根就叫做同类平方根3 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31 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32 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33 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配方法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1 化二次项系数为1用二次项系数去除方程两边,将方程化为x^2+px+q=0的形式2 移项把常数项移至方程右边,将方程化为x^2+px=-q的形式3配方方程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是方程左边成为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一个常数4 有平方根的定义,可知(1) 当p^2/4-q>0时,原方程有两个实数根;(2) 当p^2/4-q=0,原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二重根);(3) 当p^2/4-q<0,原方程无实根34 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求根公式:当b^2-4ac>=0时,x1,2=(-b(+,-)sqrt(b^2-4ac))/2a35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方程ax^2+bx+c=0(a!=0)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delta=b^2-4ac=0时,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delta=b^2-4ac<0时,没有实数根36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以两个数x1,x2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二次项系数为1)是x^2-(x1+x2)x+x1?x2=04 解应用问题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四):第四章多项式的四则运算1 单项式与多项式仅含有一些数和字母的乘法(包括乘方)运算的式子叫做单项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或字母因数)的数字系数,简称系数当一个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1”通常省略不写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的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如果在几个单项式中,不管它们的系数是不是相同,只要他们所含的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分别相同,那么,这几个单项式就叫做同类单项式,简称同类项所有的常数都是同类项12 多项式有有限个单项式的代数和组成的式子,叫做多项式多项式里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单项式可以看作是多项式的特例把同类单项式的系数相加或相减,而单项式中的字母的乘方指数不变在多项式中,所含的不同未知数的个数,称做这个多项式的元数经过合并同类项后,多项式所含单项式的个数,称为这个多项式的项数所含个单项式中最高次项的次数,就称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13 多项式的值任何一个多项式,就是一个用加、减、乘、乘方运算把已知数和未知数连接起来的式子14 多项式的恒等对于两个一元多项式f(x)、g(x)来说,当未知数x同取任一个数值a时,如果它们所得的值都是相等的,即f(a)=g(a),那么,这两个多项式就称为是恒等的记为f(x)==g(x),或简记为f(x)=g(x)性质1 如果f(x)==g(x),那么,对于任一个数值a,都有f(a)=g(a)性质2 如果f(x)==g(x),那么,这两个多项式的个同类项系数就一定对应相等15 一元多项式的根一般地,能够使多项式f(x)的值等于0的未知数x的值,叫做多项式f(x)的根2 多项式的加、减法,乘法21 多项式的加、减法22 多项式的乘法单项式相乘,用它们系数作为积的系数,对于相同的字母因式,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3 多项式的乘法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等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各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23 常用乘法公式公式I 平方差公式(a+b)(a-b)=a^2-b^2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公式II 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两数(或两式)和(或差)的平方,等于它们的平方和,加上(或减去)它们积的2倍3 单项式的除法两个单项式相除,就是它们的系数、同底数的幂分别相除,而对于那些只在被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除式里出现的字母,连同它们的指数的相反数一起作为商的因式一个多项式处以一个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五):第五章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11 因式如果一个次数不低于一次的多项式因式,除这个多项式本身和非零常数外,再也没有其他的因式,那么这个因式(即该多项式)就叫做质因式12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写成几个质因式乘积形式的变形过程叫做多项式的因式分解1 提取公因式法2 运用公式法3 分组分解法4 十字相乘法5 配方法6 求根公式法13 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2 余式定理及其应用21 余式定理f(x)除以(x-a)的余式是常数f(a)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六):第六章分式与二次根式1 分式与分式方程11 指数的扩充12 分式和分式的基本性质设f,g是一元或多元多项式,g的次数高于零次,则称f,g之比f/g为分式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分数的值不变13 分式的约分和通分分式的约分是将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使分式化简如果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公因式,且各系数没有大于1的公约数,则此分式成为既约分式既约分式也就是最简分式对于分母不相同的几个分式,将每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以适当的非零多项式,使各分式的分母相同,而各分式的值保持不变,这种运算叫做通分14 分式的运算15 分式方程方程的两遍都是有理式,这样的方程成为有理方程如果有理方程中含有分式,则称为分式方程2 二次根式21 根式在实数范围内,如果n个x相乘等于a,n是大于1的整数,则称x为a的n次方根含有数字与变元的加,减,乘,除,乘方,开方运算,并一定含有变元开方运算的算式成为无理式22 最简二次根式与同类根式具备下列条件的二次根式称为最简二次根式:(1)被开方式的每一个因式的指数都小于开方次数 (2)根号内不含有分母如果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根式以后,被开方式相同,那么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根式23 二次根式的运算24 无理方程根号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无理方程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七):第七章二元二次方程组1 二元二次方程与二元二次方程组11 二元二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是2的整式方程,称为二元二次方程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²+bxy+cy²+dy+ey+f=0其中ax²,bxy,cy²叫做方程的二次项,d,e叫做一次项,f叫做常数项12 二元二次方程组2 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21 第一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当二元二次方程组的二元二次方程可分解成两个一次方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分解得到的各方程与原方程组的另一个方程组组成两个新的方程组来解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分解降次法22 第二种类型的二元二次方程组的解法2010年中考数学代数公式、定理汇编(八):第八章函数与图像1数轴11 有向直线在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中,为了区别一条直线的两个不同方向,可以规定其中一方向为正向,另一方向为负相规定了正方向的直线,叫做有向直线,读作有向直线l12 数轴我们把数轴上任意一点所对应的实数称为点的坐标对于每一个坐标(实数),在数周上可以找到唯一的点与之对应这就是直线的坐标化数轴上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数量等于它的终点坐标与起点坐标的差任意一条有向线段的长度等于它两个断电坐标差的绝对值2 平面直角坐标系21 平面的直角坐标化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为作为原点(基准点),过o引两条互相垂直的,以o为公共原点的数轴,一般地,两个数轴选取相同的单位长度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x轴叫横轴,y轴叫纵轴,它们都叫直角坐标系的坐标轴;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我们把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直角坐标平面简称坐标平面两坐标轴把坐标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它们叫做四个象限22 两点间的距离23 中点公式3 函数31 常量,变量和函数在某一过程中可以去不同数值的量,叫做变量在整个过程中保持统一数值的量或数,叫做常量或常数一般地,设在变活过程中有两个互相关联的变量x,y,如果对于x在某一范围内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之对应,那么就称y是x的函数,x叫做自变量1. 函数的定义域2. 对应法则(1) 解析法就是用等式来表示一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的函数,这个等式叫做函数的解析表达式(函数关系式)(2) 列表法(3) 图像法3 函数的值域一般的,当函数f(x)的自变量x去定义域D中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x=a时的函数值,简称函数值,记作:f(a)32 函数的图像若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可以在直角坐标平面上描出一个点(x,f(x))的集合构成一个图形F,而集F成为函数y=f(x)的图像知道函数的解析式,要画函数的图像,一般分为列表,描点,连线三个步骤4 正比例函数41 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函数y=kx(k是不等于零的常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常数k叫做变量y与x 之间的比例函数确定了比例函数k,就可以确定一个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3) 当k>0时,它的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着x的值增大而增大;当k<0时,他的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2)随着比例函数的绝对值的增加,函数图像渐渐离开x轴而接近于y轴,因此,比例系数k和直线y=kx与x轴正方向所成的角有关据此,k叫做直线y=kx的斜率42 反比例函数一般地,函数y=k/x(k是不等于0的常数)叫做反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y=k/x有下列性质:(7) 当k>0时,他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一,三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值增大而减小;当k<0时,它的图像的两个分支分别位于第二、四象限内,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8) 它的图像的两个分支都无限接近但永远不能达到x轴和y轴5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51 一次函数及其图像如果k=0时,函数变形为y=b,无论x在其定义域内取何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b与之对应,这样的函数我们称它为常函数直线y=kx+b与y轴交与点(0,b),b叫做直线y=kx+b在y轴上的截距,简称纵截距52 一次函数的性质函数y=f(小),在a〈x〈b上,如果函数值随着自变量x的值增加而增加,那么我们说函数f(x)在a〈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