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鄂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4.动物的防御》word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158.50 KB
- 文档页数:3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4.动物的防御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能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对动物防御敌害特点的认识。
尊重证据。
教学准备
1.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每组10个,秒表每个小组一块。
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
3.学生自带(或教师准备)各种动物防御敌害的书籍。
教学过程
1.用秒表定时计时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要通过示范、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
2. 观察刺猬、蜗牛在危险的环境中的身体反应的活动,小动物的选取不必拘泥于刺猬。
因为虽特点鲜明,但不易准备。
这里只要是能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小动物都可以。
3. 学生通过查阅书刊获取知识,书籍的来源可以是教室的图书角,也可以由教师准备或学生自带。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4.动物的防御
教学目标
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多方面有影响。
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4.能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对动物防御敌害特点的认识。
尊重证据。
教学准备
1.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每组10个,秒表每个小组一块。
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
3.学生自带(或教师准备)各种动物防御敌害的书籍。
教学过程
1.用秒表定时计时的方法,在实验之前教师要通过示范、反复练习使学生掌握。
2. 观察刺猬、蜗牛在危险的环境中的身体反应的活动,小动物的选取不必拘泥于刺猬。
因为虽特点鲜明,但不易准备。
这里只要是能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小动物都可以。
3. 学生通过查阅书刊获取知识,书籍的来源可以是教室的图书角,也可以由教师准备或学生自带。
1。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动物的防备(第—课时))教案教学设计〔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4.动物的防备(第—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
2.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备敌害的特点。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了解多种动物防备敌害的特点。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
教学重点:了解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
了解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备敌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教学打算:1.每个小组打算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秒表一块。
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3.学生自带各种动物防备敌害的书籍。
教学过程:第—课时一、引入播放有关动物防备行为的录像,用时3~5分钟。
请学生归纳这些行为,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授1.观察动物防备图片,建立爱护色和拟态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出示教材P9图片。
教师:在自然环境里,我们简单观察到图片中的这些动物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后答复。
学生1:不简单发觉,它们的颜色和植物颜色一样。
学生2:有的形态像植物的某一局部。
教师:对,大家刚刚说的比拟好。
它们不简单被观察到,因为它们的肤色或形态伪装的和周围环境非常相似。
2.实验探究爱护色对动物的作用。
〔1〕学生分组实验:把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随意撒在花坛边的草丛里,每次让一个同学用10秒钟时间去捡。
把每个同学捡回的片数记录下来。
注意:塑料片形状要一致,要统一计时方法,要做好分工协作。
〔2〕交流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概括: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简单找全,而被草丛“爱护〞起来了。
〔3〕归纳青蛙、竹节虫、尺蠖等身体颜色、形态对生存的作用。
学生试归纳。
教师引导。
3.观察动物其他防备敌害的特点。
〔1〕分小组观察刺猬、蜗牛、椿象等动物在危险里的反响。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动物的防御(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动物的防御方式及其意义,了解动物的不同防御特点,并能够描述和分析动物的防御方式。
•过程与方法:观察、实验、讨论、思考、举例等方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爱护动物的意识,注重保护动物,提倡和谐共处。
2. 教学重点•了解不同动物的防御方式及其主要特点。
•掌握动物的防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3.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 教师课件、PPT和教学实例图片。
•学生准备: 学生课本、学习笔记本。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引入:请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并简要回答下面问题:–什么是动物的防御?为什么动物需要防御?–请举例说明几种动物的防御方式。
•班级讨论: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展示他们找到的动物防御的实例。
4.2 学习新知•呈现:通过PPT和教师实例图片展示动物的各种防御方式,如变色、蜜蜂的尾刺、龟壳、鸟嘴等。
并简要介绍每一种防御方式的特点和意义。
•解释:教师对每一种防御方式进行详细解释,包括防御的原理、意义和适应环境的关系。
4.3 探究实验•实验设计:教师示范或安排学生自主探究以下实验:–实验材料:醋、鸡蛋、塑料容器。
–实验步骤:1.将醋倒入塑料容器中,浸泡鸡蛋。
2.观察鸡蛋在醋中的变化。
–实验问题:为什么鸡蛋会在醋中变软?4.4 实验分析与讨论•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思考鸡蛋在醋中变软的原因,并与动物的防御方式进行联系。
•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动物防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4.5 拓展延伸•拓展: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找到其他的防御方式,并简要介绍其特点和意义。
•延伸:提供学生阅读材料、图书、网络资源等,让学生自主拓展了解其他动物的防御方式。
4.6 总结反思•总结: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回答总结问题:“动物的防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什么?”•反思: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你能从今天的学习中收获到什么?你还有哪些疑惑或困惑?”•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将今天学到的内容总结并写在学习笔记本上。
《动物的防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动物要在自然界生存,必须要适应环境。
教材虽然只用一句话来陈述这个观点,却是本单元的核心所在。
本单元正是从动物的形态、饮食、运动、防御、繁殖等多方面系统地阐述了动物为适应环境在以上多方面的特点。
本课主要学习一些动物怎样防御敌害,隐蔽捕食来适应环境的特点,其中重点又放在认识动物的防御特征上。
这是学生较为感兴趣的话题,教师要抓住契机,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展开后续教学。
在自然界中,有些较弱小的动物,为了避免被猎杀,所以用颜色与形态将自己伪装成跟周围环境景物相似,来逃避发现、追杀。
教材中首先安排的观察活动,让学生在青蛙、竹节虫和尺蠖的生活环境里寻找它们,是一个充满惊奇和喜悦的活动。
在观察之后,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观察的感受,使学生初步建立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但仅靠简单的观察活动,学生还不能深刻体会这些动物的体色和拟态对于它们生存的重要,于是接下来教材又设计了一个小实验,这又是一个通过学生采集数据,获得认识的过程。
通过捡拾、记录草丛里的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数,来进一步体验动物的保护色对它们防御敌害的重要。
不过要成功的做好这个小实验,还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如要选好红、黄、草绿三种与草的形状相近的条形塑料片,且每组各准备10个;要提供计时秒表,并介绍定量测量的方法;要做好小组的分工协作,记录员、计时员、实验者各司其职,轮流交换。
很显然,成功的实验的数据统计应该能够反映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易找全,而被草丛“保护”起来了。
有了这样的体验,再让学生来谈一谈青蛙、竹节虫和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作用,他们一定会有更加深刻的感受。
动物除了利用保护色防御敌害之外,还有一些特点也是可以用来防御敌害的,比如利用身体特点。
教材在这里安排了一个观察活动,在小组内运用感官观察刺猬、蜗牛等动物在危险的环境的反应。
教师要重视图片中的学生话语提示:刺猬身上都是刺,御敌时身体会缩成一个刺球……好臭啊!这些都是学生感官获得的结果,直接反映了刺猬利用身体特点防御敌害的特点。
【小学科学】2019最新鄂教版小学科学五下《4动物的防御》word教案(1)4.动物的防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
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了解多种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尊重证据。
教学重点: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
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教学准备:1.每个小组准备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秒表一块。
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3.学生自带各种动物防御敌害的书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引入播放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录像,用时3~5分钟。
请学生归纳这些行为,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授1.观察动物防御图片,建立保护色和拟态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出示教材P9图片。
教师:在自然环境里,我们容易观察到图片中的这些动物吗?为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不容易发现,它们的颜色和植物颜色一样。
学生2:有的形态像植物的某一部分。
教师:对,大家刚才说的比较好。
它们不容易被观察到,因为它们的肤色或形态伪装的和周围环境非常相似。
2.实验探究保护色对动物的作用。
(1)学生分组实验:把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随意撒在花坛边的草丛里,每次让一个同学用10秒钟时间去捡。
把每个同学捡回的片数记录下来。
注意:塑料片形状要一致,要统一计时方法,要做好分工协作。
(2)交流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概括: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容易找全,而被草丛“保护”起来了。
(3)归纳青蛙、竹节虫、尺蠖等身体颜色、形态对生存的作用。
学生试归纳。
教师引导。
3.观察动物其他防御敌害的特点。
(1)分小组观察刺猬、蜗牛、椿象等动物在危险里的反应。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4课《动物的防御(第一课时)》教案教学设计一、课程内容1. 教学目标•掌握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和作用。
•理解和识别部分具有自我防御能力的动物。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教学重点•掌握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和作用。
•理解和识别部分具有自我防御能力的动物。
3.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和作用,包括以下内容:1.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和作用。
2.一些具有自我防御能力的动物。
3.观察和感受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
二、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场景的设置,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和作用。
2. 实验教学法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本节课将通过实验展示动物通过变化外形来达到自我防御的方式。
3. 演示教学法通过演示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和作用,让学生更生动地理解这些知识点。
三、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环节教师播放包含各种动物的视频,并在幻灯片上展示一些动物图像,让学生观察动物并讨论其各种表现以及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激发他们对生物多样性的思考。
2. 实验环节1.教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并给每个小组准备好三只同样颜色的气球。
2.教师让学生将气球按照设定的规则充气,并测量各色气球的周长和直径。
3.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将气球进行变形,比如像动物的一部分,比如像树形状等。
让学生自己观察变化后的气球周长和直径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变化前后的区别。
4.教师带着学生进行讨论,解释动物变化外形防御的原理。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动物的自我防御方式和作用。
2.课堂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提出具有自我防御能力的动物,以及动物的防御方式和作用。
4. 创建场景教师让学生讨论一个场景,让学生们根据所学元素构建一个小型场景,来模拟动物逃离天敌的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的逃跑或掩护等自我防御行为。
5. 总结评价教师让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
鄂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鄂教版五年级下期科学教案【一单元】一单元有趣的动物1、形形色色的动物教学目标:1. 知道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用不同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2. 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3.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4. 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5.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1. 图片:各种不同环境下生活的动物。
2. 动物适应环境的相关资料或影片。
如保护色、迁徙、饮食、身体形态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1. 教师出示一组动物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动物。
让学生分别谈一谈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等。
2. 引导学生分类。
二、新授1. 出示第二组图片。
让学生观察、交流。
2. 让学生将情况整理后记录下来。
动物名称生活的环境……………………3. 学生分小组汇报。
4. 学生阅读P4小资料。
三、课外及延伸。
1.查阅资料.填写下面的表格。
动物特点动物名称资料来源最大的动物最高的动物在寒冷地方生活的动物夜间活动的动物3. 搜集资料、图片。
办一期“有趣的动物”展览。
2、动物吃什么教学目标:1. 知道不同的动物吃不同的食物.动物要维持生命就要消耗这些食物作为能量。
2. 知道动物按食性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3. 能制定简单的调查计划收集证据。
4. 知道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5. 尊重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写成一份“生活中常见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教学过程:1. 学生出示“生活中觉动物吃什么”的调查表。
2. 点部分学生汇报。
3.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记录学生汇报的情况。
4. 学生看黑板.分小组交流。
按食性可以把动物分为哪几类?5. 学生汇报分类情况。
6. 教师小结:按食性动物可分为:肉食动物、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
7. 学生分小组交流。
猫、狗、鸡、兔四种动物平时吃些什么食物。
将结果记录在课本P6页。
8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9 课后及延伸。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4.动物的防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
2.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3.能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查阅书刊等多种途径获得知识,了解多种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尊重证据。
教学重点:
知道环境对动物形态、生活习性等方面有影响。
知道一些动物适应环境、防御敌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
用简单的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教学准备:
1.每个小组准备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秒表一块。
2.刺猬、蜗牛等小动物
3.学生自带各种动物防御敌害的书籍。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播放有关动物防御行为的录像,用时3~5分钟。
请学生归纳这些行为,从而引出本节课题。
二、新授
1.观察动物防御图片,建立保护色和拟态对动物生存的重要性。
出示教材P9图片。
教师:在自然环境里,我们容易观察到图片中的这些动物吗?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1:不容易发现,它们的颜色和植物颜色一样。
学生2:有的形态像植物的某一部分。
教师:对,大家刚才说的比较好。
它们不容易被观察到,因为它们的肤色或形态伪装的
和周围环境非常相似。
2.实验探究保护色对动物的作用。
(1)学生分组实验:把红黄草绿三色的条形塑料片各10片,随意撒在花坛边的草丛里,每次让一个同学用10秒钟时间去捡。
把每个同学捡回的片数记录下来。
注意:塑料片形状要一致,要统一计时方法,要做好分工协作。
(2)交流试验结果,得出结论。
教师引导概括:草绿色的塑料片因和草的颜色、形状相近,不容易找全,而被草丛“保护”起来了。
(3)归纳青蛙、竹节虫、尺蠖等身体颜色、形态对生存的作用。
学生试归纳。
教师引导。
3.观察动物其他防御敌害的特点。
(1)分小组观察刺猬、蜗牛、椿象等动物在危险里的反应。
(2)交流汇报。
学生1:刺猬身上都是刺,防御时会缩成一个刺球。
学生2:臭虫难看,并且还好臭!
学生3:蜗牛防御时会缩进贝壳里不出来,让你对它们也办法。
……
4.拓展
教师: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防御敌害的特点?是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交流。
(5分钟)
教师:通过我们的探究以及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动物为了生存必须具备一些适合生活环境的防御敌害的措施。
三、本课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大家交流交流。
请大家课余时间查找有关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的小资料。
第二课时
一、教师范例指导学生填写教材p11。
二、学生汇报各自收集查找的资料。
分组汇报。
汇报完后,在教师的巡视和指导下填写表格。
三、归纳小结
教师:通过这两课时的学习,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1:它们的防御方式不一样。
学生2:它们的防御方式和自己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学生3:有的还和身体构造有关。
…
教师:对,它们的防御敌害的特点,隐蔽捕食要适应环境。
四、学生自由交流
板书设计:
4.动物的防御
刺猬刺缩成一个刺球臭虫有臭气
蜗牛贝壳缩进去不出来
……
作业设计:
一、填空
不同的动物,防御敌害的特点不同,穿山甲用()保护自己,黄鼬用()防御敌害,负鼠用()逃避敌害。
二、判断
乌贼会放“墨汁”是为了写字。
()
三、简答
说说青蛙、竹节虫、尺蠖等动物身体的颜色形态,对它们的生存有什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