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木西力克乡“两基”汇报材料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8
临夏县河西中学“两基”工作汇报材料一、学校基本情况1、我校始建于1991年,位于大夏河与黄河交汇处,折达公路从校门前经过。
占得6670m²,其中教室324m²,办公室258m²,其他用房871 m²,砖混结构1057 m²,砖木结构396 m²。
电教器材一套,普教器材一套,音体器材五套,卫星小站一个,远程教育设备三套,应开通了因特网,图书6200册,课桌凳240双人套。
学校总资产496076元。
2、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以“依法执教,以德治校,教研兴校,质量第立校”为办学指导思想;以“实事求是,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廉洁奉公”为领导作风,有一个团结进取,勇于创新的领导班子;以“团结勤奋,文明进取”为校风;以“求严、求实、求精、求新”为教风;培养了一个爱岗敬业、勇于奉献、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3、学校在管理中针对不同年级的特点强化养成教育,使学校各班保持了良好的“多学、多问、多思、多练”的作风。
我校于2002----2003学年度被评为县级先进集体,今年在州县统考中几科成绩名列前茅。
4、我校现有教师31人,其中男19人,女12人;少数名族9人;本科13人,专科16人中专2人,学历合格率为91.3%。
5、适龄少年入学率96.3%。
女少年入学率94.3%,少数名族入学率94.4%,少数名族女少年入学率94.2%。
巩固率98.2%,毕业率98.7%,17周岁完成率91.4%。
残疾少年入学率66.7%。
我校现有学生171人,其中男生97人,女生74人,少数名族学生78人,其中少男50人,少女28人。
共六个年级班。
二、学校所做的主要工作1、学校成立了“两基”攻坚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抽调专人具体负责。
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宣传动员,利用一切机会,宣传“两基”的重大意义,积极配合乡政府失辍学少年返校,确保在校少年巩固。
悬挂横幅3条,书写永久性标语50条,举办黑板报5期,布置展室1个,发动师生捐赠图书1750册。
乡镇两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文章标题:乡镇两基工作经验交流材料凝心聚力抓两基情有独钟在教育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我是————市利通区————乡党委书记、乡教委主任。
按照会议安排,我就自己近年来在“两基”工作中所做的工作向大会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东塔寺乡地处————市区东郊,全乡辖10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2万人,其中回族人口9028人。
20XX年全乡社会总产值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815元。
全乡有一所中学,七所小学,教职工180名,在校学生2870名。
我在东塔寺乡工作了十几年,先后担任政府副乡长、乡长,党委书记,一直主管教育工作。
“教育”二字已在我心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迹,也与我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对教育是情有独钟。
特别是做为乡党委书记、教委主任以来,我深知抓好教育的重大意义和自己身负的重要职责,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上来对待,竭尽全力加大教育投入,尤其是在年度计划中优先考虑,在资金预算中优先保证,在项目建设中优先实施,使我乡的教育工作面貌焕然一新,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深化“两基”成果、学校危房改造[找文章到☆第1文秘(http:// )一站在手,写作无忧!]、创建教育强乡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教育教学质量始终处于————市区各乡镇前列。
20XX年在————市首批实现了教育强乡目标,20XX年又接受了自治区教育强区的评估验收。
“两基”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我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我的主要做法是: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组织网络无论是在“普九”攻坚还是在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中,我都靠前指挥,亲自参与,身先士卒,坚持以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来保证全面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教育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特别是在创建教育强乡工作中,我把教育创强当作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摆上主要议事日程,凝心聚力地狠抓落实。
及早地制定了全乡“创强”工作实施方案,召开创建工作大会,与各村、各学校签订工作责任状,制定了乡村干部联系学校等多个制度,层层分解任务,项项落实措施,做到了乡村组各级干部和学校领导、教师人人头上有压力,个个肩上有担子,从而形成了一个人人抓、人人管,人人干的好局面,保证了工作的顺利实施。
关于迎接“两基”国检有关情况的汇报材料汝州市国土总面积为1573平方公里,总人口有94.6万人,2006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3991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78.15元,现辖20个乡镇、办事处,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563所。
其中普通高中5所,职业学校3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聋哑学校1所,幼儿园54所,初中68所(其中民办4所),小学431(其中民办11 所);共有在校学生147459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12563人,职业学校学生2107人,初中学生38773人(其中民办665人),小学学生83871人(其中民办3081人),聋哑学校学生92人,在园幼儿10053人;全市共有教职工8183人。
自省及平顶山市“两基”迎国检动员会召开之后,组织人员对全市“两基”情况进行了全面地摸底,并制订了迎检方案,排出了工作日程,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两基”各项指标完成情况1、2006—2007学年度普及程度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2006—2007学年,小学适龄人口84805人(其中女童40572人),其中在校学生848051人(其中女童40572人),入学率100%,;共有初中阶段适龄人口40184人,其中在校学生38733人,入学率97.4% ; 共有残疾儿童、少年107人,其中入学84人,入学率78.5% 。
小学辍学率、小学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初中阶段辍学率、初中毕业班学生毕业率正在统计中。
2、扫盲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没有一所规范的成人教育学校,也没有相应的教师,这几年,利用普通中小学进行扫盲工作和农民技术培训。
2004年,我市扫除文盲2380人,参加技术培训24600人。
2005年,我市扫除文盲6940人,参加技术培训41550人。
2006年,我市扫除文盲415人,参加技术培训43850人。
二、教育经费情况1、“三个增长”完成情况。
2003年地方财政经常性收入20888万元,预算内教育拨款11523万元。
两基”工作总结“两基”工作总结一、工作目标和任务“两基”工作旨在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保障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农村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公平,助力乡村振兴和人民幸福生活。
作为该工作的负责人,我的主要任务是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布局,精细管理措施,坚定推进落实,确保任务如期完成。
二、工作进展和完成情况在全市“两基”工作中,我所在的区作为重要推进地区,提出了针对性强的细分工作目标和任务。
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组织推进,扎实调研,制定具体措施,落实到位,取得了不俗的成就。
1、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设:2019年初,我区共有20所乡村小学未达到义务教育“双基”标准,经过广泛调查研究和详实数据分析,我们制定了一套系统科学的建设方案。
通过招投标等方式,全区5所落后学校获得包括课桌椅、黑板、电视、多媒体、空调、卫生间、饮水设备等在内的全套学校基本设施,升级改造率达到100%。
2、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我区高度关注教师队伍建设,聚焦基础教育质量与提升,依托区域内高校、知名教育机构,为农村教师提供全面、实效性的培训,引入先进的教育资源、课堂教学模式、科技应用技巧等,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019年,全区共有50余名农村教师参加培训,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3、学校管理措施优化:为优化小学管理模式,我区探索“学校领导器班子每周会议”制度,课时安排、教案备课、课堂管理、家长沟通等各方面,逐一提出完善方案,并定期进行效果评估。
通过学校内部资料管理软件、图片系统、网上课堂等工具的应用,优化学校管理流程,提升学校领导层、教师工作效率。
三、工作难点及问题1、乡村小学数量少,分散,学校基本建设的总体建设经费不足的问题,限制了建设的进度和规模。
2、乡村小学教师队伍中,工龄10年以下的年轻教师不足,中老年教师素养与技能参差不齐,培训难度大。
3、学校领导人员从业年限较长,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和学科发展变化。
阿图什市上阿图什乡依克萨克中学迎“区检”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汇报一、我校基本情况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达标情况三、“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主要做法四、存在的问题五、今后努力的方向上阿图什乡依克萨克中学2010年6月8日各位领导、同志们:今天“两基”工作验收团光临我校,我谨代表校党支部、校委会、全体教职工,学生对你们的到来表示衷心致意,热烈地欢迎!我市于1999年高标准完成了“两基”工作,于2001年以优异成绩通过自治区对我市“两基”验收工作。
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党委、教育局行政及其业务骨干的大力协助指导下,坚持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原则,广筹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狠抓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已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我校基本情况:我校位于上阿图什乡东南部,全日制初中学校。
学生来自依克萨克村,塔库提村,亚吾里克村。
我校总面积93729㎡,校舍占总地面积1944 ㎡,绿化面积8125 ㎡,教学楼16间,办公楼14间,利用学校实际情况而办体育,音,美,保健室,图书馆,实验室,劳动工具房等室。
有1间电脑操作室,电脑32台,有1间电多媒体室,有1间卫星接收室。
教学仪器设备配齐达三类标准。
另外60亩劳动基地(已外出租),6亩果树园,5间商店(已外出租)。
全校教师54名,其中党支部书记1名,专门教师49名,工人2名,女人21名。
我校党员23名,其中4名女党员,19名男党员。
教师职称情况:任中学高级职务教师6名,任中学一级职务教师11名,任中学二级职务教师27名。
教师学历方面:本科21名,大专28 名。
取得教师资格证书的49名。
在校生有364名,其中,男生为185名,女生为179名,团员生为98 名,少先队员生为145 名。
三年级是4个班,学生数124名,二年级是4个班,学生数126名,一年级是四个班,学生数119名。
二、“两基”巩固提高工作达标情况:我校在教育主管领导的指导下,通过自查自评,对我校“两基”工作进行检查验收评估,验收工作以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原则,以国家和自治区评估验收办法为依据,严格遵循“两基”验收标准和程序,采取分类随机抽签确定受检单位和点面结合评估检查的方式,进行了点面结合的认真查验,检验结果如下:A1普及程度中的4个C 级指标均达标,得22分。
北寨镇“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在百忙之中莅临我镇检查、指导工作。
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我镇上下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求真务实,恪尽职守,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安全防范措施,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夯实学校硬件基础,着力实现学校重点工作有新突破,各项工作都有新进展,同时使全镇“两基”成果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
现在就我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汇报如下,敬请批评和指正。
北寨镇于2000年10月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达标验收,“两基”达标后,我镇党委政府仍然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大依法治教的力度,不断增加教育投入,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全面优化教师队伍,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手段,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使我镇的“两基”工作不断地得到巩固和提高,把我镇的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特别是进入2011年以来,为迎接“两基”国检,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根据《国家“两基”检查验收各项指标要求》,对全镇各学校的两基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调查,我们组织自查评估领导小组,对全镇中小学的普及程度、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经费、教育质量、学校安全管理、扫盲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评估自查,现将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北寨镇位于渭源县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定渭公路、首漫路穿境而过,东接大安乡和陇西县德兴乡,北与秦祁乡接壤,西连新寨镇,南与清源镇毗邻。
南北长17公里,东西宽15公里,总面积144.28平方公里。
全镇地势东高西低,最高海拔(魏家大山)2464米,最低海拔(盐滩)2007米。
年平均气温5℃,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零下7℃,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17℃。
年降水量420.6毫米,无霜期150天。
“两基”工作情况汇报材料---同德县教育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局自2003年实施“两基”攻坚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对“两基”工作总体部署,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紧紧围绕“两基”工作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重点,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政策,狠抓教育项目建设,健全中小学管理制度,推进学校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加强教师培训,认真组织教研督导工作,有力促进了全县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一、基本情况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2所,其中初级中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小学5所,初级小学4所。
全县共有中小学在校生10157名,其中小学生7218名(不含在外就读的309名小学生),初中生2939名(不含县外就读的383名初中生)。
全县共有中小学教职工935名,其中专任教师674名(含特岗教师168名),工勤人员261名(含临时聘用工230名)。
二、主要做法(一)发挥职能,全力推进“两基”工作进展。
为扎实抓好“两基”工作,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在县委、县政府和县“两基”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把“两基”工作作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抱定“两基目标一定要实现,而且一定能实现”的信心,切实履行部门职责,成立“两基”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机制,合理分工,明确责任。
在实施“两基”攻坚过程中,利用中小学寒暑假,抽调人员,深入基层,进村入户,协调配合各乡镇“两基”专干对全县“两基”情况进行普查,准确掌握“两基”相关数据,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可靠数据,制定配套政策提供了可信的资料,确定“两基”各个阶段目标任务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保证了“两基”工作的连续性。
特别是2009年全县实现“两基”目标后,按照县政府下发《同德县“两基”迎国检工作方案》,紧紧围绕并对照国家重点检查的7项内容及指标要求,认真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在查漏补缺时力求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确保在整改查摆出的问题时事半功倍、取得实效。
关于“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情况的汇报音河镇人民政府镇长姜志成二○○三年九月音河镇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下,一直扎实有序地进行。
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
现将“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汇报如下:一、基本概况音河镇位于甘南县城东部十公里处,幅员面积260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31个自然屯。
全镇人口14608人,其中农业人口13933人。
全镇共有学校10所,其中小学9所,在校生743人,中学1所,在校生732人,有小学教师70人,中学教师66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
二、“两基”巩固提高主要指标达成情况1、普及程度(1)2002—2003学年度全镇共有适龄儿童819人,全部按时入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其中女童384人,全部按时入学,入学率为100%,适龄少年为728人,全部入学,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00%。
(2)2002—2003学年,全镇小学在校生819人,学生巩固率为100%;初中在校生731人,辍学13人,辍学率1.78%。
(3)全镇15周岁人口151人,初等教育完成率100%,17周岁人口116人,完成初级中等教育112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6.55%。
2、教师队伍(1)全镇共有小学教师73人,学历全部达标。
初中教师63人,专任教师全部学历达标。
(2)全镇小学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的30人,中级以上的占41.1%。
中学教师中,有中学高级教师2人,中学一级教师17人,中级以上占30.2%。
(3)全镇中小学校长13人,均参加了岗位职务培训,并取得了《岗位职务培训合格证》。
(4)全镇所属中小学教师工资全部足额兑现,没有拖欠现象。
3、办学条件(1)全镇有省标准化小学2所,市“双全”学校5所,市合格小学3所,基本合格小学4所,规范化程度为100%,全镇合格初中1所,规范化程度为100%。
(2)2002——2003学年全镇小学校舍面积为7875平方米,生均占校舍面积为9.6平方米。
乡“两基”工作汇报欢迎各位领导莅临我乡检查督导“两基”工作,下面就我乡“两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乡位于夏县北部,距县城72公里,东北与自治州为邻,西北和本县甘乡相交,西南与本县当乡,王乡分界,东南与市道乡连接。
全乡总面积244.6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370米,平均气温2.3℃.全乡辖2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乡内有藏、汉、回、东乡、撒拉等5个民族,总人口2575人,其中藏族人口1995人,占总人口的77.5%。
我乡属半农半牧区,2006年未,全乡农牧民人均收入为1445元,农牧民年人均粮食为391斤,通过国家对部分贫困户的年底救济,群众能基本解决温饱。
二、教育现状全乡共有完全小学2所,其中村学1所。
两所学校均实行藏汉双语教学,以汉为主,无寄宿制学校。
两所学校共有教职工25人,其中男13人,女12人,专任教师25人,取得中专学历的有8人,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有17人。
另中级职称3人,助理级8人,尚未评级教师9人。
两所学校共有在校生310人,其中女生143人,少数民族254人,少数民族女生122人。
另中心学校有学生151人,女生87人,少数民族124人,村校有学生159人,女生78人,少数民族154人。
中心学校总占地5734平方米,建筑面积为650平方米,均为砖木结构,生均建筑面积4.3平方米。
明德小学系2004年由台湾王永先生捐款80万新建,学校占地总面积为2801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87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为3.6平方米。
三、“两基”工作进展情况自2005年初县被列为“两基”达标县之后,为了大力提高我乡广大农牧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在我乡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确保我乡2007年如期实现“两基”目标。
乡党委,政府三年来始终坚持“两基”工作重中之重地位不动摇,严格按照《县“两基”达标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精神,重点抓落实,分步骤推进,从而使全乡“两基”攻坚工作进展顺利。
库木西力克乡“两基”教育巩固提高工作汇报疏勒县库木西力克乡人民政府2008年9月22日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代表库木西力克乡党委、政府向不辞辛劳莅临我乡各位领导及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对我乡“两基”工作提出宝贵意见,下面我代表乡党委、政府将我乡“两基”工作情况向大家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库木西力克乡位于疏勒县东南37公里处,全乡辖21个行政村,1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1460人(农业人口19180人)。
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3424元。
全乡共有1所中学,7所小学,教学点6所,全乡小学在校学生2711人,初中在校学生1197人。
中小学教职工总数22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人数86人,其中专职教师83人;小学教职工134人,其中专职教师128人。
有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村级教学点21个,成人教育专职干部2人,兼职教师8人。
二、“两基”攻坚工作进展情况1、普及程度3年来,全乡小学阶段适龄儿童总数分别为2821人、2868人、2805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2768人、2839人、277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8.19%、99.05%、98.85%,辍学率均为0。
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总数分别为1867人、1748人、1571人,初中阶段在校适龄少年学生总数分别为1787人、1681人、1501人,入学率分别为95.71%、96.16%、95.79%,辍学率分别为0.57%、0.62%、0%;15周岁总人口数为576人、662人、629人,小学毕业人数分别为575人、661人、612人,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9.82%、99.84%、97.29%;17周岁人口总数为423人、669人、576人,初中毕业人数分别为382人、629人、545人,17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分别为90.30%、94.02%、94.61%;7—15周岁残疾儿童总数分别为5人、5人、5人,入学人数分别为4人、4人、4人,入学率分别为80%、80%、80%。
2、师资水平全乡小学教师129人,100%达到任职要求,中师(高中)以上学历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合格率为100%;中学教师83人,100%达到任职要求,大专以上学历及取得相应教师资格证合格率为100%。
3、办学条件中学校舍建筑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小学校舍见着面积平方米,生均平方米。
中学现有图书册,生均册;小学现有图书册,生均册。
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劳动技术实验基地已达国家要求标准。
4、教育经费3年来,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万元、万元、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各占元、元、元,教育总支出中财政拨款所占的比例为 %、 %、 %,年生均教育事业费小学为元、元、元,初中为元、元、元,集资捐款数为万元、万元、万元, 2001年以来教职工工资按时发放,未出现拖欠情况。
5、教育质量3年来,全乡各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毕业年级合格率小学为 %、 %、 %,初中为 %、 %、 %,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小学为 %、 %、 %,初中为 %、 %、 %,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为 %、 %、 %,初中为 %、 %、 %。
6、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我乡青壮年人数为12781人,其中非文盲人数为12765人,非文盲率达99.9%,“两基”达标后,投入培训资金万元,共举办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培训提高班期,参加人数为人(次),发展具有特色经济的示范户户。
三、主要做法1、领导重视,实施“两基”攻坚成为全乡的中心工作。
为确保按期通过上级验收,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此项工作列为全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定期召开党委会研究,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作为保障。
乡政府成立“普九”攻坚领导小组,由政府乡长亲自担任组长,乡党委分管教育的领导任副组长、乡中心校等单位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实施全乡的“两基”攻坚工作。
2、责任明确,确保全乡“两基”攻坚工作的进程有条不紊。
我们采取政府、教育两条线逐级签定责任状的做法,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工作责任。
乡长与村委主任签定“两基”攻坚责任书,重点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乡政府与各学校校长、中学校长、各村小学校长与班主任和课任教师签定“两基”攻坚工作责任书,重点降低辍学率和提高完成率。
3、强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改革促质量。
“两基”达标后,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党委、乡政府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首先从教师队伍抓起,广大教师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自觉地在岗位上练兵、知识上充电。
(1)青年教师人参加各种形式的中升专、专升本的在职、离职双语培训。
(2)全乡中小学校长教师参加了上级部门组织的新课程、新技能、电脑培训等各类培训。
(3)全乡教师校本培训中,每人写出了3万多字的学习心得和优质教案,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
(4)全乡各学校开展针对性强、目的明确、措施得力的观摩课、公开课、集体备课,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5)我乡在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同时,强化了对教师思想品德的教育,全乡各校把师德工作融入了教学工作、班务工作和学校的各项活动中,结合师德标准和疏勒县教师形象工程要求,制定出了量化、可行、管理规范的具体细则,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在全乡教师队伍中形成了教学工作中比贡献、班级工作中比爱心、活动课上比创新的大好局面。
(6)各学校每学期逐校进行听课、评课,检查作业、教案,选拔出了教学骨干和教学能手。
由于广大教师的默默耕耘,无私奉献,开拓进取,不断创新,今年有5名小学毕业生被区内初中班录取,8名初中毕业生被内地高中班录取。
4、部门配合,齐心协力、扎实有序做好依法动员学生入学工作。
为了提高入学率、完成率,降低辍学率,全乡个联系点领导、干部各村委会、中学、各小学的干部职工都积极配合,齐心协力,通过合作,扎实有序地开展了如下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对《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广大群众自觉送子女入学读书的意识。
“两基”攻坚实施过程中,乡人民政府制定并印发了《库木西力克乡人民政府关于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通告》4000余张,组织各学校教师分发并粘贴到全乡每家每户的门口。
乡政府和各学校利用元旦、劳动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等节日通过出标语、墙报、文艺表演等形式大力宣传“普九”的意义,各村委利用村民大会、广播、文艺演出等形式向村民解释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村民要自觉送子女上学,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使九年义务教育的意义深入人心,家喻户晓。
二是落实控辍保学责任制,主动超前地做好入学动员工作。
在将近3年的时间里,为了迎接上级的检查验收,乡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两基”工作会议,由各学校提供未到校学生名单,组织乡干部、中小学教师多次下村入户上门,与家长做思想工作,动员家长将适龄儿童、少年到校上学。
中、小学还把控辍保学工作责任落实到班级、教师,提高控制辍学率,保证入学率的责任感。
每个寒暑假各校教师都推迟一周放假,提前一周收假,同时在假期的每周五组织学生返校,从而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各级教师利用这段时间做好“两基”的各项工作,对在校学生进行普访,依法动员适龄儿童、少年到校就读,动员入学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是扫盲后提高工作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知识的力量。
扫除青壮年文盲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前提。
我乡扫除青壮年文盲工作,自1999年通过国家验收以来,我乡一直没有放松这项工作,不仅常抓不懈而且还在不断的加强和提高,在充分发挥乡农民技术学校和村级教学点的作用下,要求每位青壮年农民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每户至少有一名懂实用技术的成员,使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让他们在农业生产各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为我乡经济腾飞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3年来,共培训农民10563人次,培训面达92.4%,扫盲工作的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总之,我乡在“两基”达标后大力培养以地方经济特色为主的脱贫致富技术人员,基本达到了村村有技术带头人,户户有技术明白人,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提高了农民年纯收入,改善了我乡农业结构的调整,引进和推广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提高了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加大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转化力度,为我乡早日成为经济强乡奠定了基础。
为提高17周岁初中完成率,乡中学在教育局的指导下,在乡政府的支持下,动员辍学初中生回校参加市一职校和县劳动就业办到校举办的劳动技能培训班,接受劳动技能培训。
全乡共举办各类劳动技能培训班3期,培训学员150人,使全乡17周岁初中完成率提高到79.3%。
5、通过多种渠道,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
乡党委和乡政府始终坚持“科教兴乡”这一宗旨,大力动员全社会关心、帮助和支持教育工作的开展。
乡党委、人民政府给中小学先后划拨522.6亩劳动试验基地。
乡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乡党委和乡政府为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为全乡各学校、幼儿园配备了15台电视机,每年教师节拨3000多元,对优秀教师进行表彰。
认真贯彻落实“双免一补”政策。
按中央“双免”政策要求,对我乡4108名农民子女实行了“双免”政策;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折合人民币121.56万元。
有力的保障了学生接受教育的可能性。
同时为了改善教学环境,近3年以来共投资56.69万元修建了2033米的围墙,投资9.48万元维修办公室、教室,购买了价值 6.65万元的图书,投资2.05万元购买82套办公桌,投资9.5万元配备电化设备,投资11.77万元硬化了2141平方米场所,投资2.7万元绿化、美化了校园。
6、远程教育走进课堂,推动了学校信息网络化教育。
我乡教育坚持正确导向,及时转轨,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为目标,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进程。
在全乡中小学先后实现了电脑教学的基础上,远程教育项目工程启动,我乡受益学校7所,这些学校安装调试工作已完成,运用、管理进入良性状态。
同时对全乡中小学教师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了培训,广大青年教师掌握了利用电脑进行教学的基本技能,推进了全乡教育信息网络化的进程。
7、加强了校园美化工作,达到了环境育人的目的。
全乡各学校校师生积极努力,扎实工作,为美化、绿化校园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经过大家的踏实工作,春天到来,各学校姹紫嫣红、绿树成荫,学校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达到了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目的。
8、积极争取外援,共创我乡教育新面貌。
自治区、地区、县领导积极争取各界人士的帮扶和指导,解决学校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香港爱国医生杜景诚先生,通过与自治区、地区、县领导的协调,在我乡4村投资40万元建成了疏勒县蔡悦纯希望小学,极大的方便了我乡3村、4村等2个村300多名适龄儿童就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