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3
王国维境界说的美学特征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境界说,主要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的
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得境:得境是指人们在欣赏景致时,通过心灵的悟性融入到境界中,产生情感上的参与和投入,达到心境与景物的完美交融。
2.意境:意境是指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借助形象化的艺术语言
表现出来,使人产生共鸣和感受。
3.艺境:艺境是指在审美过程中,人们不仅关注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也关注艺术形式和技巧,包括色彩、构图、节奏等方面的表现。
4.神境:神境是指作品之中透出的人文意蕴或宗教信仰,是一种超越
感性体验的精神境界。
以上四个境界构成了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理念,强调了艺术作品与审
美过程中的主体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人文情感和
宗教信仰的重视。
王国维论文人间词话论文:由《人间词话》中的引词看王国维美学标准和美学思想摘要:王国维被人们称作中国文化和文论的但丁。
《人间词话》终结了传统文论,而《红楼梦评论》又开启了现代文论。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以“真”为审美标准,以自李白至近代词人的著名词作、词论为依托,将自己的美学标准和美学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标准王国维著作《人间词话》中包含了他对词论、词品、词人、词史等各个方面的独到见解,四者交错,而以“句”品词,就“格”论人,复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窥文体之兴替盛衰。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而以“真”为审美标准,提出了“隔”与“不隔”等美学观点,这些既是王国维评价古今诗文成就,判别文学真伪的基本准绳,也是他以“境界”说建立其理论体系,超越于前人“兴趣”“神韵”等论说的美学基石,可以说“境界”既是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其思想的归宿。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引用了自唐代至清代的著名词人的近百首词句及众多词论著作中的名言名句,来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或批评或褒奖,通过自己对美学独特的观点对这些词作进行逐字逐句的品评,大到时代的文学创作审美倾向,小到具体作家具体作品的具体字句,都有自己独到的标准和观点。
一、词论:“词以境界为最上”《人间词话》开篇名义,将境界视为核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不仅是词之“上”,而且是词之“本”。
“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1],有境界之词是时代之绝唱,词中之翘楚。
其著名范例“‘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通过北宋词人宋祁的《玉楼春》以及张先的《天仙子》中独特的用字用词,分别将沉郁和活泼的境界全盘托出。
“境界说”继承了古代传统文论的审美标准,同时又有所突破,王国维在提出“境界说”以后,不仅把境界当成艺术创作的根本,还当作判断作品好坏的最高标准。
此外,王国维对于“境界”,有其独创的观点“三境界”说。
王国维美学观之赏析◎王书慧——读《人间词话》有感摘要: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史学家和国学大师,他的代表作《人间词话》有着丰富的美学内涵,是他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
本文通过从“境界本也”“唯真即美”“摘句法”“诗人之眼”等几个角度入思,对《人间词话》中部分重要的美学观点进行理解与赏析并简要地阐述其理论思想对于当代文艺批评的借鉴意义,浅谈从中的所感所悟。
关键词:“境界说”“唯真即美”“摘句法”“诗人之眼”当代意义之思考引言王国维先生!877年出生于浙江海宁,字静安,号观堂,是中国近代的著名学者。
他一生从事文史哲数十载,是近代中国最早运用西方哲学、美学、文学的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学者#《人间词话》是王国维的代表作之一,可以说集中体现了先生之文艺美学观念,提出了词之“境界说”的美学评判标准。
他运用传统的词话形式及传统概念、术语并较为自然地融进了一些新的观念与方法,所总结的理论具有相当的普遍意义,至今仍闪烁其睿智的光彩,拥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意图赏析《人间词话》中部分重要的美学观点并简要阐述其理论对当代文艺批评的借鉴意义,浅谈笔者的收获与感悟。
一、境界本也“境界”是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核心观点。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一切诗词,凡上乘之作,都应该是“有境界”的。
“境界”论诗,当始于《诗经》之“思无疆”,言其之思深广无穷也。
思无疆,意无穷,也就是所谓“意趣高远,言有尽而意无穷”。
这是内容与形式、思想情趣与艺术技巧结合的品格,包含着诗人的禀赋、胸襟和才学。
①中国历代“能自树立”的豪杰之士无不在力争这“第一义”的“境界”,可见“境界”于诗词的美学价值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人间词话》的“境界说”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美学内涵,笔者经过归纳总结,认为主要包含了如下的几个方面。
其一,格调之雅#刘熙载《艺概》云:“余谓论词莫先于品。
”同样,王国维也非常看重诗96王国维美学观之赏析人的人格品质,他说:“词乃抒情之作,故尤重内美。
《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理论的文化阐释》篇一一、引言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重要著作,其“境界”理论在文学批评和美学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该理论不仅揭示了文学作品的内在美,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本文旨在从文化角度对“境界”理论进行阐释,分析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王国维“境界”理论的提出“境界”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
他通过分析诗歌、词等文学作品,探讨了境界与艺术作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以境界为标准来评价艺术作品的观点。
境界是作者创作出来的情感与现实相互交织的世界,体现了作品的深度和高度。
三、“境界”理论的文化内涵1. 道家思想的体现“境界”理论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核心理念——自然、无为。
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应追求自然流露的情感和意境,而非刻意雕琢。
这种追求自然之美的思想,正是道家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2. 儒家思想的渗透儒家思想强调人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完善。
在“境界”理论中,作者通过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人格魅力。
这种以情感和道德为纽带的创作方式,体现了儒家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渗透。
3. 禅宗思想的融合禅宗思想强调心性、悟性,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超越。
在“境界”理论中,作者通过描绘的意境使读者产生共鸣,达到心灵的净化与升华。
这种追求心灵自由与超越的审美追求,正是禅宗思想在文学创作中的体现。
四、“境界”理论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1. 传承传统文化精神“境界”理论作为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传统文化精神。
它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道德、心灵自由与超越的审美观念,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境界”理论不仅在中国文化内部具有重要地位,也吸引了世界各地学者的关注。
通过对“境界”理论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传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五、结论“境界”理论作为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审美观念。
《人间词话》境界说探析摘要:文章从境界的概念、划分、标准及“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之间的区别四个方面探讨王国维《人间词话》的“境界说”理论。
王国维对境界的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在于真,其他的标准都是围绕“真”来制定的。
“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有相通之处,“境界说”取长补短,继承各学说的精髓,其完整、系统的结构是其他学说无可比拟的,“境界说”将主观情思与客观实在相结合,避免了“兴趣说”“神韵说”过虚不实的弊端。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境界说”;意境王国维与刘勰、金圣叹并称中国美学三大权威,而《人间词话》是承载王国维美学思想最重要的著作,“境界说”是王国维美学和诗学思想的核心,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一、关于境界的概念境界原本是佛教的概念,它是指个体的感受,或精神上达到的高度,通常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出来的情况,是个人状态感受。
“境界”一词并不出自王国维,唐以来的众多文论文献都提到并运用过这个概念,但他以境界为核心,提出了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境界说”,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
这是他继承并超越前人之处。
王国维认为有境界的词优,无境界的词劣。
然而存不存在没有境界的词呢?一首词没有境界,就难以表现内容,不管是写景、抒情,抑或是明理,文字、意象搭配拼凑在一起总是能显现出一种境界来的,只是这个境界营造得有高低优劣之分。
周煦良先生认为:没有不表现境界的艺术,不表现境界的艺术,它就只是记录,不是艺术。
但不可否认的是,王国维关于境界的研究论述是最详细完备成体系的,境界是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中之重,是一首词的灵魂,是评价词的思想感情、艺术成就的最高标准。
要准确地理解王国维心中的境界,我们首先要区分以下几个概念:(一)境界与意境意境,意为情,境为景,简单来说就是情与景的结合,是情与理、形与神的统一。
境界与意境是两个不同的词,我们通常说某个人的境界很高,是说这个人的思想素质等方面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一种抽象概念,不能简单换成某个人的意境很高,这样的表述是不恰当的。
文_学术探讨318摘要:在中国纯文字时代的历史长河中,诗词一直作为媒介为人们传送着信息。
除了信息的传递,除了文字形式所构建的含义之外,我们依旧可以从文字之外感受到来自于笔者所构建的“情境”世界。
王国维把此种“情境”称之为“意境”。
本文便是通过诗词来近一步解读诗词文字之外的“意境”之美。
关键词:《人间词话》;意境;诗词;造境;真初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一种儿时初学古诗词的感觉。
娓娓道来的诗篇仿佛更能在第一时间吸引我的眼球,懵懂之中感觉更像是一本诗词合集。
乍看起来太符合今天快餐时代的阅读风格,三两句话语就是一篇独立的章节,除了诗词外只有作者零星记录下来的新得随感而已,既没有什么复杂的逻辑推理分析,也没宏达的叙事篇幅。
就连其中的语言也只是词语级别中相对易懂的那一部分。
初次拜读以三两日翻看而终,也并没有看出其中的奥义。
后又有一日在一处看到王国维先生这样一段话:“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调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一瞬间我仿佛明白了一种新的诗歌的叙事关系。
三句原本并不在一个思想基础上的诗句,但是经过先生的一个巧妙的解读,他们不仅仅出现在了一个平面上,并且产生了新的递进的关系。
并且在不同的情景之中出现了相同,相通的感觉。
这种神奇的感觉让我对王先生产生了好奇,而这本书是先生的代表作品。
于是我又一次翻开《人间词话》这一次一看便是数日。
一、逻辑体系下的解读王先生的《人间词话》虽然以传统的词话为形式,但结构上有着严密的逻辑体系,思想上引入西方哲学及美学中诸如主体与客体,真实与虚构,理想与写实,优美与壮美的概念,内容上则不限于以词之一体为对象,其核心概念为“境界”,而“境界”的核心是“真”。
《人间词话》全书共有64则,均围绕“境界”来阐释的。
第一则总领全书的主题,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情怀的诗集,它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着美好梦想的诗歌世界。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就是以自然和宁静的美感来表达对美的理解和追求。
首先,王国维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
他认为,自然界是人类极具美感的宝库,是人类情感和思想的源泉,他热爱从大自然中获取美的感受。
他的诗歌中,经常能看到他对自然的热爱,他把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美丽的风景,还有生机勃勃的鸟兽描绘得非常生动,让读者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其次,王国维也极尊重宁静之美。
他认为,宁静是所有美的根源,是人们心灵的安身之所,也是灵感的源泉。
他的诗歌里,常常能看到他对宁静的追求,他把梦中的宁静海洋、宁静的湖泊、宁静的夜晚等描绘得非常细腻,让读者感受到宁静的恬淡美感。
最后,王国维也认为,人们应当以理智的审美来衡量美的真谛。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抨击空洞的浮华,赞美纯粹的审美,他认为,只有经过理智审美的过滤,才能把美的真谛找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美的感受。
总的来说,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将浪漫主义的美学思想和理智审美完美融合起来,把自然和宁静的美感发挥到极致。
他的诗歌激发了读者对美的追求,也指示我们正确认识和追求美的真谛。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王国维(1877-1927)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艺美学家、文学家、教育家,他曾著有《人间词话》,提出了“古雅”与“意境”等一系列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人间词话》一书中,王国维详细地论述了“古雅”与“意境”的概念,这两个概念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学美学的核心范畴之一。
本文将从王国维的美学要论入手,探讨他对“古雅”与“意境”的研究及其在中国文学美学中的意义。
一、“古雅”与“意境”的内涵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1. 古雅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古雅”定义为:“古者,正也;雅者,美也。
他们千年来至此代及未来万精、万美不可详极他们叠加於细微丝缕中,滋长益美、区别淀雅。
”(《人间词话》卷一)这里的“古雅”并不是简单的古老和优美的意思,而是指古代的文学作品经过岁月的精华积淀,成为经典之作,具有无穷无尽的美感,成为了后人的楷模和典范。
王国维认为,“古雅”的作用是能够激发文学作品的审美情感,使读者在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到心灵的陶冶和滋养。
2. 意境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定义是:“人之形骸,可感而役谐;其所谓风化,实感而通要。
具此理,韵味所发,正是意境之感。
”(《人间词话》卷一)在王国维看来,文学作品中的意境,是由作品所传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构成的。
这种情感和思想并非表面的文字和词句所能表达的,而是通过文字的表面意义所无法触及的深层意蕴。
意境不仅体现了文学作品的审美特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带领读者进入到一种特有的心灵境界,产生共鸣和共鸣的感情体验。
“古雅”和“意境”是中国传统文学美学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和美学的发展历程中,并在文学创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的美学理论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和理解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从美学角度解读中国古代文学的新视角。
二、王国维美学要论对现代文学与美学的启示1. 对于文学创作的启示从王国维的美学要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对文学创作的关注主要集中在文学作品的审美品质上。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探究
作者:马懿睿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5期
摘要:王国维先生是我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作家,也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
在王国维先生的作品中,他对古文字、西北史地、蒙古史料、中国戏曲史以及词学等方面研究颇多,有关美学的作品比较少。
但是这仅有的少部分文章却开创了近代美学史上的新篇章。
本文对王国维先生《人间词话》的美学思想实行了研究。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思想研究
引言
作为美学体系中的经典之作,《人间词话》将中国美学和诗学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不但构建了以“境界”为中心的鉴赏诗词准则,还提议了“大词人”、“真感情”等诸多拥有特殊意义的观念、界限,更深层次地体现了王国维先生内心深处的人生美学追求。
可以这么说,王国维先生对我国现代美学与艺术精神的进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1]
一、王国维美学思想的形成
王国维先生的美学思想不仅承袭了我国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的精华之处,更汲取了西方美学和文艺理论的部分看法,其美学思想是完美的中西结合。
王国维先生全面地研究过西方哲学和美学历史,并用心学习过西方学者叔本华与康德的美学思想。
所以,他在文章中,数次引用尼采与叔本华的相关语录,这在当时的词话中是独一无二的。
王国维先生的哲学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主观唯心主义转变为唯物主义。
总的来说,王国维先生的哲学思想进步历经三个阶段。
[2]
第一阶段,王国维先生全面地学习过西方哲学史,且用心地研究过叔本华、康德、洛克、休漠等学者的作品,尤其赞赏叔本华的哲学观点,他觉得叔本华和尼采的哲学观点是打破常规、标新立异的进步思想。
但是,他意识到叔本华的哲学观点是“半出于其主观的气质而无关于客观的知识”,即叔本华所推崇的哲学理论是主观唯心主义,而不是客观的唯物主义。
在万般不舍和纠结的情况下,他停止了对哲学的研讨。
[3]
第二阶段,王国维先生在备受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完成了诗词写作,在其相关作品中,运用了诸多以诗词、词话为主的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文章,汲取了中国传统美学观点的精粹。
他竭力将西方美学和我国美学思想融合在一起,并注入了自己的思想,从而掀开了美学新篇章。
《宋元戏曲考》和《人间词话》均在此阶段完成。
他的文章中涉及境界说、诗人修
养论及文学发展观等观点。
由此可见,他还并未完全摆脱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影响。
但是王国维先生在美学中所极力推崇的审美本质上还是追求自然与真。
第三阶段,王国维先生传承并弘扬了乾嘉学派的精华,融合近代科学的治学技巧,凭借踏踏实实、谨慎周到的治学作风,在史学的研讨中颇有成就。
在此阶段,王国维先生虽然未完成一部美学和文学作品,但是在他诸多的史学著作中,却涉及了对文学和美学的观点,并且已完全摆脱了叔本华哲学思想的影响。
此时,王国维先生的思想已转变为客观的唯物主义思想。
[4]
二、《人间词话》中的美学境界探究
《人间词话》从词的境界为出发点,研究境界在词中的积极意义,并不断的发扬光大,具体来说是境界在全部艺术创作中的地位。
对此,他认为情景融合可分为三种形式。
[5]
第一,融情于景。
《人间词话》中提到:“有造境、有写境、……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
合乎自然,所定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大致上来说,作家在进行创作时,经常会将自己
的主观想法注入被体现的事物,达到“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效果。
所以他提出:“诗人必有轻视
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
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鸟共忧乐”。
这里是指作者在
进行创作时,需要有感而发,饱含情感。
有情,才会对所接触到的万事万物引起情感上的共识;有情,才不会避实就虚而失了含蓄,进而使所见所闻都饱含作者的个人情感。
第二,即景生情。
在《人间词话》中,境界可分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假如第一种归为融情于景,那么第二种就是即景生情。
王国维先生指出,在审美静
观中,通常客体会散发出巨大的魅力,进而引起主体的情感起伏,力求与物达到共鸣。
俗话说“临渊思鱼,登高北呼”,这就是王国维先生“观物”境界所引发的情景相融。
即景生情,通过景触发情,这就是静观审美的第二种境界。
第三,情景交融。
王国维先生指出,美好的境界需要情、景相互影响,并不是单单融情于景或即景生情。
一直融情于景就只是“观我”的主观情感,客体事物并未产生作用,就无法将情融入景中,而创作也不能达到“以意胜”的效果;一直即景生情,就只“观物”,主观感情并未发生积极影响,也无法情景交融,其作品也不会“以意胜”。
所以,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提醒作家在进行创作时,力求既“观我”又“观物”,情景往而复来、循序渐进,进而使主客体交织缠绕,达到“意与境浑”的境界。
这也是他所提倡的“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的艺术美,也是他追求境界美的最高层次。
结语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先生汲取中国美学精粹,运用我国古代诗话词话的评价方式。
其评价的对象是中国文学中的形式,虽然他采用的诸多理论从外在看是我国的,但是其学术的
核心却是国外的。
此外,王国维先生的思想理论创造性十足,巧妙地将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结合在一起,可以算是美学中西结合的先驱。
然而,王国维先生美学并没有整合中国传统美学,并极力地脱离了中国传统美学,志在走向西方文化,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王国维.王国维文学论著三种[M].商务印书管.2001.
[3]陈鸿祥.王国维[M].全传人民出版社.2007.
[4]王蓓.清愁一种-对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的现象学阅读[J].名作欣赏.1999(3).
[5]徐丽丽.浅析宋词引诗句入词与“点铁成金”之异曲同工[J].文教资料.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