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美育思想的意义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读写频道王国维美育思想简论□陈晨摘要:在我国美育思想早已有之,但是真正将西方先进美育思想引进中国的是王国维,他从审美心理和社会需要出发,研究了美育的目的、功能、途径、理想以及美育与智育、德育的关系等,独创性地建立了自己的美育思想体系。
梳理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美育理论的完善和实践上的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王国维;美育;审美境界王国维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美学启蒙的第一人,他开启了美学学科进入中国的大门,陆续将叔本华、康德、尼采和席勒等人的美学思想介绍到中国,并尝试运用西方美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解释中国艺术理论与实践,对美的基本性质以及美育问题都有自己的阐释与发挥,从而为20世纪中国美学树立了第一座里程碑。
本文拟对王国维美育思想作简要论析。
一、美育的功能:“无用之用”王国维接受了康德审美超功利性的思想,认为审美是无功利的活动,他说:“美之为物,不关于吾人之利害也。
吾人观美时,亦不知有一己之利害。
”[1]因此他十分重视艺术美的特殊作用,即“无用之用”。
与“无用之用”相对应的是“有用之用”,所谓“有用之用”指的是官能欲望上的满足,是实现功利目的的用处,而“无用之用”指的是精神上的满足,是对灵魂的净化,它是无功利不计较利害得失的。
“无用之用”是作用于人的精神方面,因此它是无形的,但是它的作用是长久而深远的。
“有用之用”即满足于当下的需求,常常是感官所能知觉到的,它是有形的但也是短暂的。
目光短浅的人只知道“有用之用”,而不知道“无用之用”的妙处所在。
正是由于缺乏这样一种无功利的审美观,国民缺乏高尚的精神生活,没有适宜的消遣活动,因此会染上“感情上之疾病”。
王国维在《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一文中认为当时国人远离纯粹的哲学和艺术,热衷于政治和社会思潮,是中国社会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
他说:“天下有最神圣、最尊贵而无与于当世之用者,哲学与美术是已。
”[2]他认为哲学和艺术是一种最神圣的事业,哲学和艺术所追问的,是关于宇宙、人生等具有终极目的的问题,这些都是真理,与政治无关。
简述王国维的美育观摘要:一、王国维的美育观简介二、王国维美育观的理论基础三、王国维美育观的核心内容四、王国维美育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五、总结与启示正文:王国维(1877-1927)是我国近现代著名的美学家、教育家,他的美育观在我国美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王国维的美育观以西方美学和哲学为基础,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具有独特内涵的理论体系。
一、王国维的美育观简介王国维的美育观强调审美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认为美育是一种全面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塑造完美人格的途径。
在他看来,美育不仅关乎个人的修养,还关乎国家的繁荣与民族的振兴。
二、王国维美育观的理论基础王国维美育观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康德、席勒、尼采等西方美学家的思想。
他认同康德的“审美无功利”观点,认为艺术创作和欣赏应超越功利目的,追求纯粹的审美价值。
同时,王国维深受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提倡通过艺术教育和审美体验,实现个体的全面和谐发展。
三、王国维美育观的核心内容王国维美育观的核心内容包括: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审美教育的目标、审美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他认为,美育应旨在培养人的审美情趣、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个体在心灵上达到和谐与自由。
此外,王国维强调美育应贯穿于教育全过程,倡导通过艺术教育、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实施美育。
四、王国维美育观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在教育实践中,王国维的美育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艺术教育的普及,提倡全民参与艺术创作和欣赏;二是强调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三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批判思维,使他们具备独立审美能力。
五、总结与启示王国维的美育观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和实践经验。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继续发扬王国维美育观的优良传统,积极探索新型美育模式,将美育融入教育各领域,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审美修养的人才贡献力量。
王国维美育思想探析王国维是著名的哲学家,也是西方教育理论家。
他在西方教育理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他的著作中,他提出了一套育思想,分享了他的价值观以及对教育的看法。
本文将探讨王国维的育思思想,并加以分析,以获得对教育的更好的认识。
首先,王国维重视孩子们的道德修养。
他认为,童年时期是孩子学习道德修养的最佳期。
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启发孩子们满足责任感,做出正确的选择,遵守社会习俗,遵照社会规范走向社会。
因此,他认为教育必须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让孩子们学习各种道德知识,培养道德观念,以此为孩子们礼教仪礼和社会道德规范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其次,王国维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具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在他的作品《教育学》中,他提出了人格发展的3个境界,即外在的境界、内在的境界和进化的境界,特别提出了以人为本,特别是要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
以人为本,是指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阶段进行分层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潜能,为了培养学生的德性素质,必须进行有条理的指导和辅导。
此外,王国维也提倡身体活动,把体育锻炼作为培养学生完整素质的重要组成。
他认为,体育活动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合作精神和社会能力,使他们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和面对客观世界,激发和增强他们的积极思维愿望。
最后,王国维肯定家庭与学校教育对孩子素质的重要性,他认为,家庭与学校教育是相辅相成的,都应发挥自己的作用,致力于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人格素质。
综上所述,王国维的育思思想深刻影响了西方的教育理论,他主张着重于孩子们的道德修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提倡体育锻炼,以及家庭和学校的相互配合,使孩子们具有完善的人格特质。
他的育思思想不仅为西方教育理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而且也为许多国家制定了教育政策,为教育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建议。
浅谈王国维教育思想对现当代教育的启示王国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
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国学大师,是我国近代声震东瀛和欧洲的学术大家。
王国维的教育思想表现出一种超越时代的先进性,对现当代教育仍然具有巨大启示意义。
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三点:(1)倡导改革教育体制,明确教育宗旨;(2)提出美育思想,注重哲学教育;(3)提出兴办高等教育,重视教师培养。
这三个方面对我们现当代教育的启示也是深远而且重大的。
在当今信息社会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研究学习王国维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F 实意义。
一、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明确教育宗旨1906年王国维撰写《纪言》,他以其敏锐的眼光洞察出设置劝学所的种种弊端。
比如学龄儿童多,学校及设备极其欠缺,没有制定初等教育经费办法,教员质量极差。
在这种国情下设置劝学所是很不明智的。
王国维认为“夫天下事,未有纲领不张,而细目厘然者。
”教育体制、制度在教育事业中居纲领地位,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纲领,确立适时的学制体系和完备的学校规章制度。
只有有了明确的纲领制度,才能保证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必由之路,在现阶段,体制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是否取消文理分科,中小学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农村教育发展和农民工子女教育等都是亟待教育体制改革来解决的问题。
1906年王国维《教育之宗旨》发表。
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提出“教育之宗旨何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
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使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
”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的“完全之教育”,必须有对智力培养的“智育”,意志培养的“德育”,情感培养的“美育”和身体训练的“体育”,四者缺一不可。
在中国教育史上,他首次明确提出了培养完全人格的德、智、体、美四育的教育主张。
王国维美育思想及其对当代教育的意义一、王国维美育思想的提出及其历史背景19世纪中期以来,救亡图存的意识在一些人心中高涨,随着新建工厂、派遣留学生、开办新式学校等措施的推进,功利主义文化价值观也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人们只学对自己有用的,只注重传授实业技术理论。
这样忽视了国民自身的全面发展。
在此种情势下,王国维有感于培养国民独立人格和精神趣味之重要性,果敢地提出教育之宗旨,亦不外造就真善美之人物的观点,主动强调以美育人的意义。
二、王国维的美育思想王国维在对美育的研究中,关注提高国民精神和人自身发展,他以美育有其独立的地位并兼具育德的功能为理论前提,提出培养完全之人物也即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美育具有独立的地位王国维重视美育的独立地位,不同于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
因为中国古代的乐并不是作为艺术而存在,而是作为礼的一种仪式而存在。
它附于礼之上而没有独立地位是不容怀疑的。
王国维在其《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中慨叹道:呜呼,美术之无独立之价值也久矣!词无怪历代诗人,多托于忠君爱国之意,以自解免,而纯粹美术上之著述,往往受世之迫。
在中国历代美育一直服务于政治,这受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利性思想的影响。
因此王国维提倡讲美育政治伦理分离出来。
培养人的独立人格,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这对我们当代中国教育有重要的意义。
2,美育使人得到精神方面的满足王国维认为,人为了满足个体生存的需要,必须满足各种欲望。
但是人的欲望往往得不到满足,于是,人就通过种种活动来减少自身的痛苦。
在这个过程中,人会形成低劣的嗜好,或者高尚的嗜好。
低劣的嗜好会使人沉沦,而高尚的嗜好可以充实和丰富人生。
那么能够让人们培养成高尚的嗜好显得尤为重要,这就要美育去实现它的作用,用美育教育来满足人精神层次的需求。
因此,王国维大力倡导在学校中设置美术、音乐课,以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树立高尚审美标准,丰富人的感情生活,培养创造美的能力。
3,美育是培养完全之人物的必要条件1903年,王国维提出教育之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
无用之用——王国维美育思想述评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王国维是中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文化学者和美学家,他所倡导的美育思想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美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尤其是《人间词话》一书,不仅被誉为中国美学经典之一,也被视为中国散文中的艺术巅峰之一。
而王国维所倡导的美育思想在现代教育中的运用也备受关注。
然而,对于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研究尚未得到充分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二、研究目的本课题旨在通过对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系统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具体目的如下:1. 深入解析王国维美育思想的内涵和理论基础,探讨其对于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
2. 分析王国维美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美感和审美能力的作用和意义。
3. 探讨王国维美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主要研究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理论体系及其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王国维美育思想的基本内涵和理论基础。
(2)王国维美育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美感和审美能力的作用和意义。
(3)王国维美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等综合研究方法,结合对相关文献和资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对王国维美育思想进行深入剖析和探讨。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文献综述:对相关文献和资料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归纳总结研究成果和进展。
(2)实证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等方式,了解现实教育中如何运用王国维美育思想。
(3)案例分析:选取相关实践案例,对王国维美育思想在实践中的应用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四、研究意义王国维美育思想是中国现代美育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和文化资源,对于当代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对王国维美育思想的系统研究和应用,可以为当代教育的教学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促进我国美育事业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
2010年9月第12卷 第5期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 l o f Jiangsu Un i v ers it y (Soc ial Science Ed i tion)Sept .2010V o.l 12N o .5境界人生:王国维以人为本的美育思想朱 晏(江苏大学发展与对外联络办公室,江苏镇江212013)摘 要:王国维将人生境界同词学境界等同起来,强调词的品格源于人的品格,认为美育是通过艺术作品直观的形式传达作者对人生的观点、态度等而达到对受教育者实现人生启迪的目的。
他认为实施美育是拯救国民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国民高尚的精神境界的有效措施。
王国维超脱现实功利、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人生的美育思想对当今社会人类摆脱精神困境和塑造理想人格具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美育思想;王国维;以人为本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604(2010)05-0030-04收稿日期:2010-04-08作者简介:朱 晏,助理研究员,文艺学硕士,从事文艺学研究。
王国维(1877 1927年),字静安,号观堂,浙江海宁人。
他率先引进和系统介绍西方美学,并运用西方文艺批评方法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
他通过对意境(境界)理论的建构和悲剧理论的阐释,将美育思想拓宽到了人生的境域,具有相当的深刻性。
他认为意境(境界)这一概念之所以超越传统的兴趣与神韵之类,是因为意境深入人性与人格的底蕴,是人的灵魂的自然流露。
他从 境界!中体悟人生,尊崇封建士大夫的理想人格,具有对人生终极意义、人类意识和生命的关怀,并力争在当时的社会境遇下实现理想人格的回归。
近代以来,由于传统文化的流失,新的思想文化尚未建构,社会精神流离失所,王国维作为中国士大夫与西方人文思想融为一体的思想家和文士,他之所以倡导意境(境界)说,包含着替他自己,也替当时的中国人寻找新的人文精神的内涵。
一、王国维美育思想渊源王国维关注人自身内在的精神世界,他对美育的研究也侧重于从人的心理、精神需求的角度来分析,他的 势力说!来源于席勒的 游戏说!与叔本华的 生活之欲说!。
王国维美育无用之用唯物辩证法美育一直被认为是人类社会的一项重要事业,它是培养人们审美情感、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生活情趣、推进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但是,对于美育的价值和意义,人们常常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美育是没有用的,而有人则认为美育是有用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了美育无用之用的问题,提出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本文将以王国维的唯物辩证法为理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探讨美育无用之用的问题。
一、唯物辩证法的概念与基本原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唯物主义是一种关于世界的根本看法,它认为世界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由物质世界本身引起的。
辩证法是一种关于揭示事物矛盾性和发展规律的思维方法。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本质是由其内部的矛盾作用所决定的,强调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的冲突和对抗所引起的。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它们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
1.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指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
它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根本存在,意识是由物质的存在和活动产生的。
这一原理强调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规律。
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它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指对于事物的矛盾性和发展规律的认识。
它认为事物的内部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强调了事物内部的矛盾性和发展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
辩证法的基本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内容,它是唯物辩证法的理论基础。
二、美育无用之用的辩证分析美育无用之用的辩证分析是指对于美育的价值和意义的理论思考和分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了美育无用之用的问题,他认为美育是没有用的,但是又是有用的。
这种看法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揭示了美育的矛盾性和发展规律。
第18卷第2期2006年4月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ofLiupanshuiTeachersCollegeV01.18NO.2Apr.2006美育的独立地位与审美育德——王国维美育思想探析赵晓冬(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阳550025)摘要:王国维的美育理论是以中国传统的美育思想作为其深厚的土壤,并借鉴西方美育思想而形成的。
王国维倡导美育应有其独立的地位,在美育的领域内。
美育的育德功能是第--&的,美育自身的价值才是第一位。
这一思想是王国维提出培养“完全之人物”这一观点的理论前提。
关键词:王国维美育思想;美育;德育中图分类号:B83—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5X(2006)02-0072-02TheIndependentStatusofAestheticEducationandMoralCultureinAestheticEducation——AnAnalysisoftheAestheticEducationThoughtofWangGuo-weiZHAOXiao-dong(CollegeofHumanities,Guizho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Abstract:OnthebasisofthethoughtsoftraditionalChineseaestheticeductionandthethoughtsofwesternaestheticeducation,WangGuo-weifoundedhistheoryofaestheticeducation.WangGuo-weiadvocatedthataestheticeducationshouldbeindependent.Heconsideredthatinthefieldofaestheticeducation,aestheticeducation’Sownvalueisprincipalandmoralcultureinaestheticeductionisaccidental.ThethoughtisthetheoreticalbaseofWangGuo-wei’S“trainingidealhumanbeings”theory.Keywords:theaestheticeducationthoughtofWangGuo-wei;aestheticeducation;moraleducation王国维是中国近代美学史上第一个比较系材料为唱歌科之材料也。
王国维的美学观念与文学批评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和美学家,他对于美学的研究和文学批评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他所提出的"以美育人"和"诗词意境"等美学观念的指导下,中国的文学批评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首先,王国维主张"以美育人"。
在他的美学理论中,他认为美是一种高尚的存在,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和情感。
他提倡人们通过欣赏和创造美,来提高自身的精神境界和道德境界。
他认为,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美感和情感,能够寄托人们的思想和情感,促使人们达到心灵的升华。
王国维的"以美育人"理论为中国文学界奠定了一种以美为中心的审美教育思想,并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王国维提出了"诗词意境"的概念。
他认为,诗词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同时,还要追求一种高度的意境,即通过表现特定的意象和意思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他主张诗人在创作中要追求一种跳跃的思维方式,以达到意境的最高境界。
他通过对诗词的解析,强调了表达意境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这种追求意境的思想,对后来的文学批评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王国维的文学批评还重视作品的形式和结构。
他认为,作品的结构应该是有机的、有层次的,通过艺术的安排和选择,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
他强调作品的形式和内容应该是一体的,互相呼应、相互补充,形成一种高度的艺术整体。
他在批评古代诗词时,常常对作品的结构和形式进行分析和评判,以此来评价作品的艺术价值。
这种注重形式和结构的批评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对后来的诗词创作和文学批评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王国维的美学观念和文学批评理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贡献之一。
其"以美育人"的思想和对"诗词意境"的追求,为中国文学界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发展。
他注重作品的形式和结构,为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古雅”与“意境”:王国维美学要论漫谈1. 引言1.1 王国维美学思想的重要性王国维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之一,他的美学思想在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王国维提出的古雅与意境的美学理论,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和传承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王国维认为,古雅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精神气质,是一种经典的美感标准。
古雅所强调的是一种内在的质感和情感,而非外在的形式和技巧。
古雅的审美特征在于温润典雅、深沉秀丽,富有文化底蕴和历史沉淀。
与古雅相对应的是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营造的一种特定的情境和意境,可以唤起读者的想象力和情感共鸣。
意境的构建方式主要依靠语言的表现和形象的塑造,在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氛围。
王国维美学思想强调古雅与意境的统一,认为只有在古雅的基础上才能营造出真正深刻的意境。
古雅与意境在文学艺术中的应用,使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思想性,使读者在阅读中得到启发和感悟。
王国维的美学思想对于中国文学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对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承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深入研究王国维的美学思想,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国文学艺术的独特魅力和魂魄,为推动中国文学的繁荣和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1.2 古雅与意境的定义"古雅"一词源自《庄子》,描述一种古老而高雅的美感。
在王国维美学思想中,古雅被理解为一种超越时代的永恒美感,是一种既具有古代文化传统的沉淀,又具有当代审美价值的美学特征。
古雅并非单纯地追求古朴、典雅,而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体现出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和内在品味的提升。
对于意境的定义,王国维将其理解为文学艺术作品所独具的一种抒情情境和心灵意趣。
意境是通过文字、色彩、音乐等艺术手段来传达作品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产生一种超越现实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共鸣。
王国维美育思想的意义
王国维美育思想的意义
美育自然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那么必然要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能够对社会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的各项能力及品德修养,并且使之相互配合,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王国维在1903年刊行的《教育世界》的杂志上已发表过《论教育之宗旨》,具体地阐述教育的宗旨以及教育的三部分:智育、德育、美育。
王国维作为现代美学的开创者和现代教育的提倡者,他第一个从西方引进“美育”概念。
王国维学贯中西,在中西文化的融汇的基础上,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运用一些更为科学、理性的方法去研究美学和美育以及诸多学术问题。
他提出的科学而又注重实效的研究方法,他自身所具有的学者修养为后代学者提供了话语和思维方式上的启迪,他这种治学精神不但对于“美育”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深深影响了中国学术发展。
王国维学术著作颇有成就,美育的提出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构成了审美教育的多种实现途径,而艺术由于“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而成为美育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对艺术和审美本性的研究也就成了王国维美育理论的起点。
王国维的“无用之用”学说首先把美育和智育、德育、体育等其他教育区分开来,从而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
他认为中国一直以来不承认艺术的独立价值,多将审美服务于政教伦理,“无怪历代。
王国维美育思想的意义
美育自然成为教育的组成部分,那么必然要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意义,能够对社会教育起到一定的作用。
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的各项能力及品德修养,并且使之相互配合,成为全面自由发展的人。
王国维在1903年刊行的《教育世界》的杂志上已发表过《论教育之宗旨》,具体地阐述教育的宗旨以及教育的三部分:智育、德育、美育。
王国维作为现代美学的开创者和现代教育的提倡者,他第一个从西方引进“美育”概念。
王国维学贯中西,在中西文化的融汇的基础上,本着严谨治学的态度,运用一些更为科学、理性的方法去研究美学和美育以及诸多学术问题。
他提出的科学而又注重实效的研究方法,他自身所具有的学者修养为后代学者提供了话语和思维方式上的启迪,他这种治学精神不但对于“美育”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深深影响了中国学术发展。
王国维学术著作颇有成就,美育的提出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构成了审美教育的多种实现途径,而艺术由于“凝聚和物化了人对世界的审美关系”而成为美育的最主要手段,因此,对艺术和审美本性的研究也就成了王国维美育理论的起点。
王国维的“无用之用”学说首先把美育和智育、德育、体育等其他教育区分开来,从而确立了美育的独立地位。
他认为中国一直以来不承认艺术的独立价值,多将审美服务于政教伦理,“无怪历代
诗人,多托于忠君爱国之意,以自解免,而纯粹美术上之著述,往往受世迫害而无人为之昭雪也”。
美育一旦丧失自己的独立品格而无条件地服务于社会政治、伦理规范,其祛除现实功利、完成自由人格塑造的功能自然无法实现,培养“完全之人物”的教育宗旨也就落空了。
这一点和蔡元培“纯粹之美育”的观点几乎如出一辙,美育只有完全独立,才能保有自身地位。
但与此同时,王国维等近代哲学家们又心怀着现代性审美启蒙的重任,内忧外患的社会现实和复兴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促使王国维在强调美育独立性的同时,突出审美对于道德人格塑造的意义,认为美育可以作为德育的手段,培养既有丰富情感又有良好道德约束的“完人”。
从范围来看,美育不应只局限于学校教育,对于社会大众来说,美育同样可以起到净化灵魂、提升人格的作用。
提倡艺术和审美对于实用功利的“无用”,可帮助我们维护艺术的纯洁性和美育的独立性;而提倡美育的“有用”,又可使我们为艺术创作提供有力的人文导向,从而为美育功能在大众中的普及与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美育在当代的“有用”,即审美在当代的需求来看,在现时代,随着新技术革命和工业化、后工业化社会的到来,科学主义思潮正以其对人类生存、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推动力铺天盖地而来,社会运作的机制正日趋社会化、精确化、自动化,科学理性似乎正成为决定人类发展的唯一需要物,而追求真善美精神价值的人文关怀则被挤落到一边。
与此相应,生活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社会中的人
们,在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的同时,越来越注重自身物质需求的满足,对功利欲望无止境的追求正在使他们踏入精神空虚、情感淡漠的泥沼。
由此看来,审美似乎正日益退出人们需求的空间,然而,正是在这种科技理性日益膨胀、物质感性消费泛滥的前提下,美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得以彰显。
时代发展进步到今天,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改善,人们对于精神愉悦的渴求不仅不会消退,反而会日趋增长,审美永远不该且不会被挤出人们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它对于人类永远“有用”。
王国维在对美育的关注中也隐含了对人类幸福的思考。
他对美育问题的探讨是和他对当时国人的生存境遇的关注分不开的,找到一条使人类摆脱困境的道路、给痛苦的灵魂寻找一个安宁的栖息地,从而获得生命的意义和生活的幸福,是他思考的中心。
而这种快乐和幸福只有在人摆脱了欲望和苦痛的困扰时才能获得,生活之欲的满足只能带给人一时的快乐,随着更大的生活之欲的到来,人们又将陷入新的努力和痛苦之中,因此这种由物质生活带来的短暂快乐不是真正的快乐和幸福。
唯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使人忘记“一己之利害”,摆脱功利和欲望的束缚,获得“最纯粹之快乐”,在悲观主义的他看来,这种由审美带来的对现实苦痛和欲望的“解脱”才是人类幸福的出路。
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幸福来源于物质与精神双重富足基础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精神需求包括理性认知和审美需求,且审美需求占据了精神需求的大部分空间。
一方面,我们并不否认
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舒适与快乐,因为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审美愉悦的基础,正如墨子所说的“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人的审美感觉不同于人的普通感觉,它超越了狭隘的实用的占有目的,而对事物采取审美观照的态度,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和享受。
但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是,只停留于物质的快适远远算不上幸福。
当物质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从实用功利、直接生存需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处于自由游戏状态的审美活动激发热情、升华情感,实现对个人欲望、私利意识的陶冶和超越,从而调节、净化、提升需要,是人得以自由全面发展、获得幸福的关键。
从这个层面来说,审美的“无用”又不仅只停留在审美过程中对功利和欲望的暂时忘却与摈弃,经过长期的审美熏陶和培养,人们还可在不排斥物欲存在的基础上实现对物欲的提升和超越,使得生活诗意化、人生幸福化,这也许就是审美“无用”的现代意义。
“古雅”说是王国维洞察中国艺术传统与探索中国现代美育实施的结晶。
王国维虽然置身于西学,但他的心时时在“通俗的”、“实际的”中国传统文化中逗留、徘徊,因此他以一种与传统思想相别的理性思维来检查中西美育思想时,发现康德关于优美与宏壮的美学范畴并不能很好地阐释中国传统艺术,而且假如优美与宏壮非天才不能感受,那么如果美育以此为途径将必定失去美育实施的目的与意义。
美育从多方面提高人的素质和文化素养。
美育可以使人了解到自然与社会中美好的事物,并了解美好事物对生活的意义。
美育可以
陶冶人的感情,培养人的高尚情趣、道德观念、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给人以追求高尚行为的动力。
美育特别能够培养人的超利害的兴趣,使人进入一种高尚的境界。
美育的作用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获得终极的快乐。
美育可以给人以感性直观的享受,使人的心灵纯洁高尚,可以给人以精神愉悦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