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练习
- 格式:ppt
- 大小:263.50 KB
- 文档页数:18
《望岳》同步练习《望岳》同步练习《望岳》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 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
“三别”是、、。
3.①《望岳》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4.填写: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二男新战死(新:)死者长已矣(已:)室中更无人(更:)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附: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上册古诗赏析练习题一、课内诗歌鉴赏(一)《望岳》1.这首诗每一联都紧扣“望”字,但角度不同,是分别指出。
首联是从远处望整座泰山,颔联则是近望泰山,颈联写细望所见,尾联则是由望岳而产生的登顶而望的意愿。
2.这首诗歌写出了泰山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首诗主要写了泰山地域广阔(齐鲁青未了)景色秀美(造化钟神秀)山势高峻(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赏析“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
这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钟”“割”用拟人手法突出大自然的有情和泰山高大巍峨的“奇险”,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壮志?蕴含了怎样的人生哲理?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实现自己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人生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险,奋力攀登,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喜悦。
(二)《春望》1.诗题中的“望”字统领了那几句诗?统领“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
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首联描绘了什么情景?有什么作用?“破”“深”两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国都沦陷城池残破随山河依旧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这两句诗用春草的茂盛反衬城中的萧条景象突出战乱的危害表达了诗人忧时伤国之情,一个“破”字,令人触目惊心,仿佛令人目睹国家的残破,一个“深”字,草木丛生人迹罕至,令人满目凄然。
作者寄情于物,春城败象似在眼前,作者悲叹似在身边。
3.结合诗句内容,谈谈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理解。
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让人流泪,花也好像在流泪;虽然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令人心惊,鸟似乎也在心惊。
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表达作者因战乱伤时忧国思家的感情。
4.展开想象,描绘“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蕴含喊的情感。
略(三)《石壕吏》1.这首诗从内容上看属于什么诗?最能概括是个中心事件的句子是?叙事诗有吏夜捉人2.本诗题目是“石壕吏”,但对诗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详写老妇人,用老妇人的直接控诉,更能集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战争政策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更形象的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020年中考语文复习:古诗阅读专项练习题(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8-9题。
(共5分)【甲】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乙】望岳杜甫西岳①崚嶒②竦处尊,诸峰罗立似儿孙。
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盆。
车箱③入谷无归路,箭栝④通天有一门⑤。
稍待秋风凉冷后,高寻白帝问真源。
注:①[西岳]即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市。
②[崚嶒(líng céng)]形容山势高峻。
③[车箱]华阴市西南二十五里有车箱谷,深不可测。
④[箭栝(guā)]指华山箭栝峰,“箭栝”原意为“箭的末端”。
⑤[一门]此处指南天门。
8.这两首《望岳》分别创作于杜甫的青年和中年时期,写出了岱宗和西岳的共同特点是①。
与甲诗表现出的诗人②的人生态度相比,乙诗则更多地表现出诗人的失意与彷徨,这一点从乙诗中③等词语可以感受到。
(3分)9.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诗“齐鲁青未了”一句,从近观的视角描绘了苍翠山色,表现了岱宗的地理特点和诗人的独特体验。
B.甲诗最后两句,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登临绝顶之后的真实感受,表现了他的心胸和气魄。
C.乙诗首联紧扣诗题,把西岳主峰比喻为站列的儿孙,生动地描写了西岳的外观,也切合仰望西岳之意。
D.乙诗颈联以“车箱”“箭栝”等地名巧妙入诗,突出了西岳之“险”与攀登之“难”,也暗示了诗人人生的坎坷。
8.答案示例:①高大巍峨②昂扬向上③无归路 (共3分。
共3空,每空1分)9.答案:D(2分)(二)阅读下面古诗,完成9-10题。
(共5分)过零丁洋[宋] 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9.这是一首回忆往昔历程抒发爱国情怀的诗篇。
前四句诗人回顾了自己的身世浮沉,既有苦读经书后的仕途成功,又有国难当头时的①;后四句先巧用双关描述自己曾经的苦闷煎熬,再阐明心志,以②的崇高精神激励自己,表现出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
《望岳》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一、理解性默写: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
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3、下列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C.这首诗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三、赏析简答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望岳, 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的名篇, 该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 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 唐朝人, 字子美, 自称少陵野老,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汉族, 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人, 原籍湖北襄阳。
一生坎坷。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 他的诗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世称“诗圣”、世界文化名人, 与李白并称“李杜”。
杜甫忧国忧民, 人格高尚, 诗艺精湛。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 比如“三吏”和“三别”, 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 “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对后世影响深远。
其代表作品如《兵车行》《春望》《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等, 皆为古今传诵。
注释译文:岳:此指东岳泰山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 这里指对泰山的尊称。
夫:读“fú”。
发音词, 无实在意义, 强调疑问语气。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 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距离是自远而近, 时间是从朝至暮, 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 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 因居五岳之首, 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 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虚字, 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 是个新创, 很别致。
6.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末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主题: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结合全诗内容填空。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望)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其中“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参天耸立,“决眦入归鸟”一句蕴涵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3)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由远望到近望)2.文学常识填空。
选自《杜少陵集》。
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杜陵布衣,世称杜少陵。
唐代诗人,尊称“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现代主义诗人。
3.赏析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答: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对仗工整。
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一个割字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理解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答:这两句诗的意义是:我终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举目观看那群山的矮小。
化用《孟子·尽心上》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语义,既写出了泰山的雄伟高大,又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同时也蕴含着“站得高、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5.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答:①大自然也对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致情有独钟,山是如此巍峨,山前山后仿佛被从中割断一般,云霞明灭一昏一暗,形成截然不同的景象。
②“钟”是积聚、汇聚之意。
将大自然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割”字炼字极好,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好象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更能表现出泰山的高大巍峨。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chuàng)然而涕下!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le)。
C.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D.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2.下列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不尽)A.独怆然....而涕下(悲伤的样子)B.齐鲁青未了C.自缘.身在最高层(因为)D.拄杖无时..夜叩门(没有时间)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唐——文学家B.《登飞来峰》——王安石——宋——唐宋八大家C.《望岳》——杜甫——唐——浪漫主义诗人D.《已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清——思想家、文学家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是近体诗的一种,常见的有五律和七律。
B.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C.“唐宋八大家”指的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陆游。
D.《己亥杂诗》(其五)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清代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
5.下列对《望岳》这首唐诗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中无一“望”字,却句句向岳而望,自近而远,由朝至暮,从泰山整体到泰山周围。
B.开篇一问一答,写泰山横跨齐鲁,郁郁葱葱,表现出泰山雄伟阔大的气势。
C.诗中三、四句写大自然把种种神奇秀丽的景致都集聚于泰山,泰山的白天晚上明暗不同。
D.诗中五、六句由动景到静景,写诗人仰见层云涌动、飞鸟还林,内心激荡不已。
6.下列对《登幽州台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中“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
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的广阔衬托孤寂之感。
C.诗人“独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
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战国时燕昭王为招纳天下贤士所建,诗人因此有感而发。
四年级古诗《望岳》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未了()决眦()曾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岱宗:_____(2)齐鲁青未了未了:_____(3)造化钟神秀钟:_____(4)阴阳割昏晓割:_____(5)荡胸生曾云曾:_____(6)会当凌绝顶会当:_____ 凌:_____3、文学常识填空。
《望岳》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自号_____,_____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
4、诗句默写。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赏析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2、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3、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决眦”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4、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_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_____。
2、诗人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3、品析“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歌?请写出其中一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写过描绘泰山的诗句,你能写出两句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综合实践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你心目中的泰山。
《望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望岳》阅读训练题及答案「篇一」汀洲无浪复无烟,楚客相思益渺然。
汉口夕阳斜渡乌,洞庭秋水远连天。
孤城背岭寒吹角,独树临江夜泊船。
贾谊上书忧汉室,长沙谪去古今怜。
注:源中丞当时被贬岳阳。
楚客:客居楚地之人。
此为诗人自指,也暗指屈原。
渺然:遥远的样子。
汉口:汉水入口处。
(1)首联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描写景色很有特色,请简要分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尾联运用贾谊被贬长沙的典故,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写了鹦鹉洲水面平静、空气澄明和“我”(楚客)渺远的思绪。
(2)虚实结合,实写汉口,虚写洞庭。
用语生动,“斜”字写出了江鸟斜飞的姿态,十分形象;“连”字写出了洞庭湖水天相接的壮阔,想象丰富。
(3)作者借同情贾谊被贬长沙,含蓄地表达了对源中丞遭贬的不平,以及对他的同情与思念之情。
译文:放船时汀洲上多么睛朗,没有风浪也没有烟霭迷离,我这楚地客子的相思,就像江流浩渺无际。
在汉口的夕阳中不时可见渡江的鸟雀侧身奋飞;洞庭湖满涨的秋水,和远天连成蔚蓝一气。
背山的孤城响彻号角,一声声透出凄寒,临江的那棵独树,黑夜里停泊着我的小船。
贾谊上书只因他心忧国事,为了汉室的长治久安,他不幸远滴长沙,古今来令人深深地哀惋。
赏析:《自夏口至鹦鹉洲夕望岳阳寄源中丞》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该诗当是诗人在至德(唐肃宗年号,756—758)间任鄂州转运留后,出巡到夏口一带时所作。
作者自夏口乘船出发,夕阳西下时便抵达鹦鹉洲,触景生情,写了这首诗,寄给远在洞庭湖畔的元中丞。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④。
荡胸生层云⑤,决眦入归鸟⑥。
会当凌绝顶⑦,一览众山小⑧。
【注释】①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泰山为是“五岳之首”。
夫(fú)如何:怎么样。
②齐鲁:原是春秋战国时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未了:不尽。
③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④阴阳割昏晓: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
割:分。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⑤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⑥决眦(zì):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⑦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⑧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文学文化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杜甫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也叫《杜少陵集》)。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