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巩固练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4.61 KB
- 文档页数:4
《望岳》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本七年级下】班级:姓名:资料:【原诗】【翻译】【习题:理解性默写、选择题、赏析简答题】【答案】《望岳》杜甫【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二、选择题:1、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解析】C.七八句诗人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并不是登上泰山的感受。
2、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
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解析】C .颈联表现的是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望岳》同步练习《望岳》同步练习《望岳》同步练习第一部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岱宗()决眦()溅泪()簪()逾墙()戍守()老妪()幽咽()2. 杜甫是_________朝伟大的_________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_________,称他的诗为_________。
另外,由于他做过工部员外郎,所以人们又称他为_________。
他著有“三吏”,另外两篇分别是和。
“三别”是、、。
3.①《望岳》选自《________》。
作者________,其《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________、西岳________、南岳________。
②《石壕吏》按体裁分,为________古风,按表达方式分,是________诗。
4.填写:⑴《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登临泰山极顶的决心和坚毅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⑵《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⑶《春望》一诗中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妻子儿女强烈思念的诗句是。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反映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解释诗句中的词语。
一男附书至(书:)二男新战死(新:)死者长已矣(已:)室中更无人(更:)11、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2、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3、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4、“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附:1.文中表现战争惨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语⽂七年级下诗词《望岳》练习题含答案⼋年级上册(⼀)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
会当凌绝顶,⼀览众⼭⼩。
译⽂:泰⼭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峻的⼭峰,把南北分成晨⼣。
望层层云⽓升腾,令⼈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使⼈眼眶欲碎。
有朝⼀⽇,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的群⼭们,⼀览⽆遗!⼀、课⽂说明:这⾸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宗开元⼆⼗四年(736),年轻的诗⼈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
此后⼤约三四年内,他⼀直在⼭东、河北⼀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雄伟的⽓势和神奇秀丽的景⾊,也透露了诗⼈早年的远⼤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层,着⼒写泰⼭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泰⼭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掩映的结果。
“未了”,绵绵不尽之意。
这⾥,诗⼈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是个什么样⼦吗?请看,它那苍翠的⼭⾊掩映着辽阔⽆边的齐鲁⼤平原。
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那拔地⽽起、参天耸⽴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的秀美,⽤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虚笔?因为泰⼭的秀美实在是⼀⾔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情有独钟,这是诗⼈的强烈感受,是泰⼭的秀美在诗⼈⼼灵上的折射。
下句写泰⼭的⾼⼤,这是实写。
“阴阳”分指⼭的南、北两⾯.⼭南先得⽇光,故易晓;⼭北⽇光不到.,在晓犹昏。
“割”字炼得极好,从⼭的北⾯来看,那照临下⼟的阳光就像被⼀把硕⼤⽆朋的⼑切断了⼀样,突出了泰⼭遮天蔽⽇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层,也写了泰⼭景物,但着⼒表现的是诗⼈的感受。
“荡胸⽣曾云,决眦⼊归鸟”,写景,有夸张和想象。
《望岳》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下】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一、理解性默写: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二、选择题:1、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2、下列对《望岳》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紧扣诗题“望岳”,赞美了泰山的雄伟气象,意境开阔。
B.首联以设问提起,表达了作者看见泰山时的惊喜和仰慕之情。
C.颈联写了望山的人和归林的鸟。
表现了作者归隐山林的志趣。
D.尾联由望岳而生登岳之志,表现了诗人“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决心。
3、下列对《望岳》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一句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望见泰山的青色,用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
B.“会当凌绝顶”中,“会当”的意思是“终当,终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顶峰的雄心和气概。
C.这首诗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可谓形神兼备。
D.诗的前六句写诗人远望泰山,描绘了泰山的神奇与秀丽;后两句写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三、赏析简答题:1、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望岳练习题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杜甫的《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
2. 《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的“岱宗”指的是________。
3. 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词,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
4. “荡胸生层云”中的“荡胸”形象地表现了诗人________。
5. 在《望岳》中,诗人通过“决眦入归鸟”一句,表达了________。
6. “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意味着________。
7. 诗中“荡胸生层云”一句,通过“层云”比喻了________。
8. “决眦入归鸟”中的“决眦”指的是________。
9.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________。
10. 《望岳》一诗中,诗人通过描写泰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望岳》是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2.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中“岱宗”指的是哪座山?A. 华山B. 泰山C. 嵩山D. 衡山3.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的“造化”指的是什么?A. 创造B. 自然C. 命运D. 神灵4. “荡胸生层云”中的“荡胸”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A. 形容山高B. 形容云多C. 形容心胸开阔D. 形容景色美丽5. “决眦入归鸟”中的“决眦”是什么意思?A. 眼睛睁大B. 眼睛疼痛C. 眼睛流泪D. 眼睛模糊6. “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A. 害怕B. 敬畏C. 向往D. 淡然7.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的“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思想?A. 谦虚B. 自大C. 豁达D. 狭隘8. 《望岳》一诗中,诗人通过描写泰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的什么愿望?A. 归隐山林B. 功成名就C. 游历四方D. 隐居田园9. 《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 比喻B. 拟人C. 排比D. 对仗10. 《望岳》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A. 赞美泰山B. 抒发壮志C. 表达思乡之情D. 描述自然景色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望岳》一诗中,诗人是如何通过描写泰山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的。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望岳》中考试题及答案试题1: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诗题为“望岳”,诗文中没有一个“望”字,但每一句都围绕“望”展开。
B.诗的开篇两句采用问答的形式,主要是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
C.诗的三、四句写望中所见,侧面描写泰山的景物,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雄奇之美。
D.诗的五、六句通过描写“云”的涌动和“鸟”的翱翔,突出了泰山的雄伟壮丽,令人震撼。
2.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勒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1.C(侧面,错。
正面描写)2.C(造化是自然界的创造者)试题2: 《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 )A.由近望到远望B.由远望到近望C.由俯视到仰视D.由仰视到俯视2.对“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两句诗对仗工整。
B.表达了作者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C.作者睁大眼睛望着归巢的鸟儿隐入山中。
D.层云围绕在我的身旁,鸟儿从山中飞出。
3.最能体现诗人希望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C.当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望岳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杜甫的《望岳》中,诗人通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自己______的志向。
2. 在《望岳》这首诗中,杜甫用“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来形容自己______的景象。
3. 诗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描绘了泰山______的自然景观。
答案:
1. 攀登高峰
2. 壮阔胸怀
3. 雄伟壮丽
二、选择题
1. 《望岳》中“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一句,岱宗指的是:
A. 泰山
B. 华山
C. 嵩山
D. 衡山
2. 杜甫在《望岳》中用“荡胸生层云”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里的“荡胸”是指:
A. 心情激动
B. 心情沉重
C. 心情平静
D. 心情忧郁
答案:
1. A
2. A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望岳》中“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两句诗的意境。
2. 分析《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含的哲理。
答案:
1. 这两句诗描绘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其中“造化钟神秀”形容泰山的自然景观如同神灵所钟爱,显得格外秀美;“阴阳割昏晓”则形象地表现了泰山的高耸入云,山的南北两面因阳光照射的不同而形成明暗对比,如同阴阳分割了昼夜。
2.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立志攀登至高峰,从而能够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
它蕴含的哲理是,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达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拥有更广阔的视野,从而对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诗词《望岳》练习题含答案八年级上册(一)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泰山呵,你究竟有多么宏伟壮丽?你既挺拔苍翠,又横跨齐鲁两地。
造物者给你,集中了瑰丽和神奇,你高峻的山峰,把南北分成晨夕。
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
有朝一日,我总要登上你的绝顶,把周围矮小的群山们,一览无遗!一、课文说明:这首诗是杜甫的早期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轻的诗人离开了长安,到兖州去省亲──其父杜闲当时任兖州司马。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
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
“未了”,绵绵不尽之意。
这里,诗人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平原。
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诗人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诗人心灵上的折射。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
“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景,有夸张和想象。
四年级古诗《望岳》练习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岱宗()未了()决眦()曾云()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岱宗夫如何岱宗:_____(2)齐鲁青未了未了:_____(3)造化钟神秀钟:_____(4)阴阳割昏晓割:_____(5)荡胸生曾云曾:_____(6)会当凌绝顶会当:_____ 凌:_____3、文学常识填空。
《望岳》的作者是_____,字_____,自号_____,_____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
4、诗句默写。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诗歌赏析1、首联“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2、颔联“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描绘了怎样的景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3、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中“决眦”二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4、尾联“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诗人怎样的志向?答:____________________三、阅读理解1、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_____而_____,时间是从_____至_____,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_____。
2、诗人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出来?答:____________________3、品析“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的妙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延伸1、你还知道杜甫的哪些诗歌?请写出其中一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有很多诗人都曾写过描绘泰山的诗句,你能写出两句吗?答:____________________五、综合实践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你心目中的泰山。
望岳练习和答案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④。
荡胸生层云⑤,决眦入归鸟⑥。
会当凌绝顶⑦,一览众山小⑧。
【注释】①:对泰山的尊称。
泰山为是“五岳之首”。
夫(fú)如何:怎么样。
②齐鲁:原是春秋战国时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未了:不尽。
③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④阴阳割昏晓: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
割:分。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⑤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⑥决眦(zì):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⑦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⑧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文学文化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杜甫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存诗1400多首,有《》(也叫《杜少陵集》)。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巡猎相结合的产物,后为所继承,被视为名山。
中考复习之诗词鉴赏:《望岳》巩固练习题(本篇为2015年中考诗词篇目)制卷时间:2018年6月一、文学、文化常识:1.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少陵、杜工部,自称少陵野老。
他忧国忧民,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作品被誉为“诗史”。
2.(以下内容作为了解即可)这是一首五言古体诗,为杜甫青年时所写,故洋溢着蓬勃朝气。
3.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课内我们还学过的描绘“岱宗”的作品是清朝姚鼐的《登泰山记》。
泰山(东岳)为五岳之首,其余四岳为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二、重要注释:1.如何:怎么样。
2.未了:不尽。
3.造化:大自然。
4.钟:聚集。
5.阴阳: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
6.决眦(zì):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7.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8.会当:应当、定要。
9.凌:登上。
三、重要语句理解及主旨:1. 全诗以“望”字为线索,情景交融。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这两句以设问形式写出。
汪洋的山色洒满齐鲁两国之境而仍未能看到尽头,可见其绵延之广阔;这两句又是从远望的角度来写,从而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这两句从近观的角度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然耸立的形象。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割”字写出了泰山的险峻。
“阴阳割昏晓”一句是说同一时间,泰山的山南和山北可以呈现出早晨和夜晚这样截然不同的景象,由此可见泰山的高耸。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这两句是写(仔)细(观)望泰山黄昏时的景象以及心潮起伏的感受。
“归鸟”是还巢的鸟,可知是黄昏时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直抒胸臆,写想要登山泰山之巅,傲视天下的壮志。
2.主旨: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四、习题:【第一组】1.“齐鲁青未了”一句写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远远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作者以来烘托泰山的特点。
(2分)2.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表达对泰山神奇秀丽景色的赞美。
B.表达对泰山高大巍峨的赞叹。
C.表达登上山顶,而傲视群峰的豪迈之情。
D.表达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第二组】1.“造化”是指(2分)2.选出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下句写泰山的高大。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第三组】1.“岱宗夫如何”一句中的“岱宗”是指_____________。
(2分)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齐鲁青未了”中的“齐鲁”指的是山东地区,这首诗是杜甫在中年漫游生活中来到山东时所写,以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B.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描写的景物主要是山中层出不穷的云气和投林还巢的鸟。
透过描写的景物还能体会出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D.全诗以“望”入题,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下,以抒雄心壮志。
五、考题链接:2011届金山二模卷1.诗中“齐鲁”是指现在的地区。
(2分)2.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崎岖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句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2013届松江一模卷1.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的特点。
(2分)2.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时的惊叹。
C.末句描写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2013届二模D卷1.诗中“造化”的意思是(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齐鲁青未了”,写出齐鲁大地幅员广阔。
B.“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巍然耸立。
C.“荡胸生层云”,写出见山中的云气而心胸荡漾。
D.诗的尾联,写出了由望岳而生的攀登顶峰的豪情。
2014届一模B卷(与《观沧海》比较阅读)1.对两首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临”与“凌”的意思完全相同。
B.沧海、树木、星汉均属于“造化”。
C.两首诗的观景都是由近观到远望。
D.都描绘了秋天大自然的壮美景象。
2.两首诗都借雄伟景象表现了诗人的。
(2分)2014届闸北一模卷1.泰山是“五岳之首”,被尊称为。
(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巍峨高大、险峻奇崛。
B.“决眦入归鸟”表明薄暮时分诗人细望泰山所见之景。
C.前三联按照由近及远的顺序极写泰山的高峻神秀景象。
D.尾联表达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2015届松江一模卷1.下列与“一览众山小”在语意上互为因果的一句是。
(2分)A. 齐鲁青未了B. 造化钟神秀C. 阴阳割昏晓D. 荡胸生层云2.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情感。
(2分)2015届宝山一模卷1. 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B.前六句写泰山之景,显其宏伟气势。
C.全诗表达了诗人登上山顶后的畅快。
D.泰山位于今山东境内,为“五岳之首”。
2. “齐鲁青未了”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景象。
(2分)2015届普陀二模卷1. 诗中“岱宗”的意思是。
(2分)2. 第三联“决眦”一词夸张地表现了。
(2分)2015年上海市中考试卷【甲】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乙】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丙】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1.以上三句诗均为诗词的末句,都抒写了作者心中的渴望,请分别写出渴望的内容。
(2分)甲句:渴望能直接抒发心中的忧愁。
乙句:丙句:2.下列对诗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三句诗都在感情高潮时结束全篇。
B.三句诗的内容或写眼前,或写将来。
C.三句诗传递的情感与作者的经历相关。
D.三句诗的内容都与题目有直接关联。
2017届一模A卷《观沧海》《望岳》比较阅读1.两首诗中,表达诗人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的诗句分别是:和(2分)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是诗人即景抒情的佳作。
B.两首诗都是诗人老当益壮的抒怀。
C.《观沧海》是诗人得胜归来时所作。
D.《望岳》是诗人名落孙山出游时所作。
2017届浦东二模卷1.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姓名),他被后世称为“”。
2.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首联中的“齐鲁”是对泰山的尊称B.颔联描写了泰山在阴天和晴天不同的景色C.颈联写出了黄昏时分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D.尾联重在抒发诗人对泰山的赞美之情2017届长宁二模卷1.对《观沧海》《望岳》两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两首诗都采用写景抒情的方式。
B.两首诗都运用了想象的方法。
C.两首诗都有对偶句。
D.两首诗都是篇末点题。
2.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分)⑴《观沧海》的“观”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北征乌桓胜利班师心情乐观;二是所写对象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⑵《望岳》的“望”即“看”,有两层意思:一是作者并未登山,而是在山脚下远望泰山;二是作者想象登上泰山之巅、雄视天下的壮观景象。
()2018届宝山一模卷1、本诗作者是。
(人名)(2分)2、下列对本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运用比较,突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
B.作者运用描写,写出了泰山的耸立险峻。
C.作者运用设问,表达了自己的好奇疑惑。
D.作者登临山顶,抒发了自己的豪情壮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