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解读《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节选)
- 格式:pdf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4
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保护企业财产和利益,规范经营活动,提高内部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进行的一种管理手段和方法。
财政部作为国家财政管理部门,为了进一步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果,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一、指引的背景和意义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的发展和稳定至关重要。
良好的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减少风险损失,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财政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旨在帮助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提高企业治理水平,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二、指引的主要内容1. 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包括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适合的内部控制目标和原则,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2.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和责任分工指引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组织架构,明确内部控制的责任分工和权限制约。
企业应设立内部控制委员会或内部控制部门,明确内部控制的管理层级和职责,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3. 内部控制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指引要求企业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
企业应通过风险清单、风险评估、风险监控等方法,全面了解和掌握内部控制风险,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应对措施,确保风险的可控性。
4. 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和流程规范指引明确了内部控制的控制活动和流程规范,包括财务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
企业应制定相关的制度、流程和规范,明确各项控制活动的具体要求和操作流程,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规范性。
5. 内部控制的信息技术支持指引强调了信息技术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性,要求企业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内部控制的效率和准确性。
企业应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制度,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安全,提高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智能化水平。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解读目录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 (8)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组织架构 (1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 号——发展战略 (1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发展战略 (2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 号——人力资源 (30)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人力资源 (3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 号——社会责任 (3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社会责任 (42)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 号——企业文化 (50)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企业文化 (5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 号——资金活动 (57)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资金活动 (6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 号——采购业务 (78)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采购业务 (81)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 号——资产管理 (87)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资产管理 (90)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 号——销售业务 (104)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销售业务 (10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 号——研究与开发 (111)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研究与开发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 号——工程项目 (115)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应用指引之工程项目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 号——担保业务 (126)财政部解读内控配套指引之担保业务 (129)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 号——业务外包 (13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 号——财务报告 (137)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 号——全面预算 (139)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全面预算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 号——合同管理 (148)财政部解读企业内控指引之合同管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 号——内部信息传递 (155)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 号——信息系统 (156)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159)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63)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通知财会[2008]7号中直管理局,铁道部、国管局,总后勤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审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审计局,中国证监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监管局,中国证监会上海、深圳专员办,各保监局、保险公司,各银监局、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管理的信托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现予印发,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解读2010年9月目录——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 (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 (9)加强人力资源建设夯实企业发展基石 (1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 (16)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应尽的义务和使命 (2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 (2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软实力 (2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 (28)强化资金风险管控不断提升企业效益 (3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 (33)强化采购风险管控提高企业采购效能 (4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 (47)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全面提升资产效能 (5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 (53)规范销售行为扩大市场占有 (64)——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 (64)促进企业自主创新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 (69)——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 (69)强化风险管控确保工程质量 (7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 (73)严控担保风险促进稳健发展 (87)——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 (87)加强业务外包管理防范业务外包风险 (9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 (93)提高财务报告质量夯实企业发展基础 (98)——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 (98)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促进实现发展战略 (10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 (106)提高合同管理效能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116)——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 (116)有效管控内部信息传递促进企业经营管理决策优化 (12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 (122)——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 (128)规范内控审计行为促进内控有效实施 (138)——财政部会计司、中注协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 (138)——财政部解读《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 (153)——财政部会计司解读《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指出,组织架构是指企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股东(大)会决议、企业章程,结合本企业实际,明确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企业内部各层级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程序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全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大中型企业。
小企业和其他单位可以参照本规范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
大中型企业和小企业的划分标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第四条企业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一)全面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二)重要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
(三)制衡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
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第五条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要素:(一)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解读及运用序言2022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22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22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2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关于应用指引的分类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对比:基本规范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与应用指引对比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内部环内部环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境境资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控制活控制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动动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内部监面预算督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控制手同管理段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
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字体:大中小打印:省纸版>> 清晰版>>自定义>>行距:单倍 1.2单倍 1.5倍 1.7倍2倍字体:大中小隐藏:答疑编号手写板序言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在北京召开联合发布会,隆重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下简称配套指引)。
该配套指引连同2008年5月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共同构建了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自2011年1月1日起首先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施行,自2012年1月1日起扩大到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公司施行;在此基础上,择机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施行。
同时,鼓励非上市大中型企业提前执行。
配套指引由21项应用指引(此次发布18项,涉及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业务的3项指引暂未发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组成。
关于应用指引的分类应用指引可以划分为三类,即内部环境类指引、控制活动类指引、控制手段类指引,基本涵盖了企业资金流、实物流、人力流和信息流等各项业务和事项。
对比:基本规范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五要素与应用指引对比表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风险评估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2号——发展战略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4号——社会责任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控制活动控制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6号——资金活动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7号——采购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8号——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9号——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0号——研究与开发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1号——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2号——担保业务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4号——财务报告内部监督控制手段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5号——全面预算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6号——合同管理信息与沟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7号——内部信息传递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8号——信息系统第一章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企业全体员工的内控意识,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