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严重颅内感染一例
- 格式:pdf
- 大小:245.25 KB
- 文档页数:3
原发性颅内感染1例报告标签:原发性颅内感染;个案1 病例介绍患者,女,36岁,于2006年1月因突发性晕厥就诊,查T 37.0℃,P 88次/min,R 18次/min,BP 110/80 mm Hg (1 mm Hg=0.133KPa),意识不清,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头颅及其器官正常,颈软,对称,心肺无著变,腹软,无包块,神经系统无病理反射,考虑:短暂性脑缺血,给予活血化瘀等对症、观察治疗,约20 min后,意识渐清,不能回忆当时症状,好转后离院。
时隔约1个月,突发性晕厥再次发生,并伴有四肢抽搐,查体各器官系统无明显阳性体征,考虑:癫痫?经对症治疗后,神志逐渐恢复,并自述轻度头痛,建议其前往上级医院会诊。
于本市中心医院行头部MRI检查(图1):右侧海马区见有一软组织肿物,边界欠清,形态不规则,其内呈混杂异常信号,周围伴有少许水肿带,印象诊断:(1)右侧海马区占位;(2)考虑胶质瘤可能。
后虽经省内外多家医院系统检查,但诊断末能明确,考虑:炎症可能性大。
回家后定期静脉滴注青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并定期复查。
2007年1月复查头部MRI(图2),印象诊断:(1)右侧顶叶异常信号,与前片相比交替出现,略有缩小,考虑炎症可能性大;(2)右侧颞叶海马区异常信号,与前片相比,略有缩小,考虑炎症可能性大,伴有相应部位局限性脑萎缩。
2008年5月复查(图3):右侧颞极局限性脑沟增宽、加深,较对称体积缩小,FLAIR像呈低信号,头颅大小形态正常,小脑、脑干形态及信号末见异常,脑灰白质信号如常,印象诊断:右侧颞极原诊颅脑感染治疗后复查,局限性脑萎缩。
患者随访至今,生活、工作、精神状态等正常,偶有晕厥,癫痫发生。
2 讨论颅脑疾病一般以颅内肿瘤和颅内感染性疾病较为常见。
其中颅内肿瘤可划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两大类。
原发性颅内肿瘤发生于脑组织、脑膜及残余胚胎组织等。
而继发性肿瘤则是指身体其他部位恶性肿瘤转移或侵入颅内的肿瘤。
・56・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1年2月第21卷第4期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双途径给药治疗重症脑出血术后XDR-Ab颅内感染患者的疗效评价王真珍(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郑州450016)摘要:目的:探讨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双途径给药治疗重症脑出血术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重症脑出血术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患者63例,按照治疗方案分为静脉组30例和双途径组33例。
静脉组采用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静脉注射治疗,双途径组采用静脉联合脑室内注射硫酸多粘菌素B治疗。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康复进程(体温恢复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脑脊液生化指标(有核细胞、氯、葡萄糖、腺昔脱氢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双途径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91%(30/33),高于静脉组的70.00%(21/30)(P<0.05);双途径组体温恢复时间、感染控制时间、住院时间较静脉组短(P V0.05);治疗后双途径组脑脊液有核细胞、氯、腺昔脱氢酶水平较静脉组低,葡萄糖水平较静脉组高(P V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未见局部给药引发抽搐、昏迷等并发症。
结论: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双途径给药治疗重症脑出血术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颅内感染疗效显著,可缩短康复进程,改善脑脊液生化指标水平,安全性高。
关键词:重症脑出血;注射用硫酸多粘菌素B;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双途径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B 颅内感染为神经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约为2.7%,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为主要致病菌。
相关研究显示,XDR-Ab所引发院内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高达10.9%,死亡率33.3%,需及时给予有效干预治疗[1~2]o既往临床多采用碳青霉烯类药物治疗,但相关研究显示,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对XDR-Ab耐药性高达78.00%,无法彻底清除叫近年来抗菌药物脑室内注射及鞘内注射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并取得较好成果。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 2020 年 第 18 卷 第 24 期 100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的指标及其血清MIF、IL-10的水平。
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检测患者的心功能。
心功能指标包括LVEF、LVEDV 及LVESV。
1.4 统计学方法对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9.0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x ±)表示,采用t 检验。
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
P <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对比接受治疗后3个月,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的LVEDV 及LVESV 均更低,其LVEF 更高,P <0.05。
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心功能指标的对比(s x ±)组别LVEDV(ml)LVESV(ml)LVEF(%)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甲组(n=22)158.31±14.57142.67±15.3898.69±12.5390.89±13.5842.89±8.1751.23±7.19乙组(n=23)158.23±13.98124.37±12.1897.47±13.0275.32±14.1243.01±8.3459.85±7.922.2 两组患者血清MIF 及IL-10水平的对比接受治疗前,甲组患者血清MIF 及IL-10的水平分别为(18.71±4.86)ng/L、(1.68±0.27)pg/mL,乙组患者血清MIF 及IL-10的水平分别为(18.73±5.02)ng/L、(1.64±0.22)pg/mL。
两组患者血清MIF 及IL-10的水平相比较,P >0.05。
青霉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李斯特菌脑炎1例报道贾耀朋摘要 总结李斯特菌脑炎的特点及治疗药物㊂根据临床症状㊁体征㊁脑脊液常规㊁生化㊁细菌培养结果,选用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判断病情好转情况㊂李斯特菌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确诊依赖于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脑脊液细菌培养确定为产单核李斯特菌生长,使用青霉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可控制病情,改善预后㊂关键词 李斯特菌脑炎;青霉素;依替米星;颅内感染d o i :10.12102/j.i s s n .1672-1349.2023.21.038 李斯特菌脑炎是由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LM )引起的一种颅内感染性疾病㊂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是一种通过摄入食物而使人感染的病原微生物,老人㊁儿童㊁孕产妇以及免疫功能低下者为易感染人群,感染后一般在3d 至2个月出现症状,免疫力高的健康人群临床症状表现较轻,类似感冒症状;免疫力较低的人可突然出现发热㊁头痛㊁恶心㊁呕吐等症状,并常常伴有脑膜炎㊁脑炎㊁脑膜脑炎㊁败血症等疾病㊂李斯特菌脑炎发病率低,但病死率较高㊂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李斯特菌脑炎病人的治疗情况报道如下㊂1 病例资料病人,男,70岁,离异,长期居住于哥哥家中㊂主因 头痛伴恶心㊁呕吐㊁意识模糊10余小时 于2021年3月20日12:45来我院诊治㊂病人于3月19日21:00左右诉头痛,伴有恶心㊁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自行口服感冒药治疗后无效㊂家属诉3月20日晨病人叫不醒㊁不回答问题㊁不言语,随急送来我院急诊科,当时测体温39.2ħ,头颅螺旋CT (见图1)提示多发脑梗死,予以抗感染等对症治疗,以 意识障碍待诊 收入院㊂既往曾患高血压10多年,血压最高180/100mmHg ,平素口服降压药物治疗;患有2型糖尿病10多年,既往口服二甲双胍等降糖药物治疗;10余年前曾患脑梗死,治疗后好转,无后遗症㊂入院查体:体温39.2ħ,脉搏102次/min ,呼吸22次/min ,血压202/110mmHg ㊂浅昏迷状态,压眶反射存在,左侧瞳孔圆形,直径2.0mm ,对光反射消失,右侧瞳孔圆形,直径 2.0mm ,对光反射灵敏,双侧Babinski 征(ʃ),颈抵抗(+)㊂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湿性啰音,心率102次/min ,律齐,腹软,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㊂入院时辅助检查:头颅螺旋CT 提示右侧小脑半球,双侧丘脑,双侧基底节区㊁额顶叶白质作者单位 太原市人民医院(太原030001),E -mail :***************引用信息 贾耀朋.青霉素联合依替米星治疗李斯特菌脑炎1例报道[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1(21):4047-4048.区多发梗死灶,详见图1㊂胸部螺旋CT 提示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主动脉壁钙化,双侧胸膜轻度局限性增厚㊂腹部螺旋CT 提示脂肪肝㊂血细胞分析提示白细胞15.31ˑ109/L ,嗜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8.1%㊂降钙素原0.24ng/mL ,C 反应蛋白35.9mg/L ㊂肾功能㊁电解质㊁心肌酶未见异常㊂入院初步诊断:意识障碍原因待诊,颅内感染可能性大㊂3月20日14:56行腰椎穿刺术,颅内压力175mmH 2O (1mmH 2O =0.0098kPa )㊂脑脊液常规:无色,微浊,蛋白定量2880mg/L ,白细胞计数1320ˑ106/L ,多个核细胞90%,单个核细胞10%,红细胞计数70ˑ106/L ;脑脊液生化:葡萄糖3.27mmol/L ,氯102.0mmol/L ㊂诊断为颅内感染,予以头孢曲松抗感染治疗;3月23日脑脊液细菌培养提示革兰阳性菌感染可能性较大,遂更换抗生素为注射用青霉素钠㊂3月24日脑脊液细菌培养结果提示产单核李斯特菌生长,予以注射用青霉素钠联合依替米星抗感染治疗㊂3月25日体温恢复正常,意识状态仍为浅昏迷状㊂然后于3月29日㊁4月12日㊁4月19日分别进行了3次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感染指标持续向好,具体结果详见表1㊂病人3月30日意识状态开始好转,呈嗜睡状,呼之可睁眼,可简单回答问题,部分问题回答正确,有时胡言乱语㊂4月6日意识清楚,可下地行走,无头痛㊁恶心㊁呕吐,言语基本流利,行为有时有幼稚表现,偶有胡言乱语现象㊂4月13日认知功能明显改善,能正确回答问题,无明显胡言乱语及幼稚表现㊂4月15日出现双下肢皮疹,皮肤科会诊考虑过敏可能性大,但考虑病人颅内感染治疗效果可靠,与家属充分沟通后,未更换抗生素,予以维生素C 及氯雷他啶对症治疗㊂后皮疹逐渐消退㊂4月23日出现呼吸困难,胸片提示双肺野斑片影,左侧肋膈角变钝,呼吸科会诊考虑合并肺部感染,4月24日更换抗生素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联合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停用青霉素及依替米星㊂病人拒绝再次腰椎穿刺检查㊂4月30日出院㊂出院时意识清楚,精神㊁食欲好,无发热㊁头痛㊁恶心㊁呕吐,可自行行走,无胡言乱语表现㊂半年后随访,病人无不适㊂㊃7404㊃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年11月第21卷第21期图1病人3月20日头颅螺旋CT结果表1病人住院期间腰椎穿刺结果时间压力(mmH2O)颜色白细胞计数(ˑ106/L)蛋白(mg/L)葡萄糖(mmol/L)氯化物(mmol/L) 3月20日175无色微浊13202880 3.27102.03月29日50淡黄色微浊96034489.3496.34月12日70无色透明1202120 6.56105.04月19日90无色透明951615 6.01113.12讨论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是革兰阳性菌,需氧和兼性厌氧,无芽孢㊂在整个李斯特菌属中,只有单核增生李斯特菌对人具有致病性㊂该菌一般存在于土壤㊁粪便㊁未杀菌的牛奶㊁污水等环境中,耐低温,生命力较强㊂人类主要通过进食被污染的食品而感染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人体后,可引起死胎㊁流产㊁胃肠炎㊁脑炎㊁脑膜炎㊁脑膜脑炎㊁脑脓肿㊁败血症㊁肝脓肿[1]等疾病㊂李斯特菌具有高度嗜神经性[2],可出现突然发热㊁头痛㊁恶心呕吐㊁视物模糊㊁意识障碍㊁肢体抽搐以及精神症状等㊂既往文献报道李斯特菌脑炎病死率高达24%~62%[3]㊂然而该病人并无不洁饮食等诱因,可能由于病人有高血压㊁糖尿病史多年,体型瘦弱,且离异,长期独身,生活不规律,免疫力较低有关㊂老年男性,以头痛㊁呕吐起病,起病急,病情迅速达到高峰,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㊂该病人住院当天就完成了腰椎穿刺术,脑脊液检查提示蛋白㊁细胞均明显增高,第一时间明确了疾病的性质是颅内感染,检验科第一时间电话报告了培养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及时使用了青霉素抗感染治疗,为疾病的治疗以及后续能挽救病人的生命争取了时间㊂虽然治疗过程中出现了过敏反应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但经我院多个科室协助,最终治疗成功,挽救了病人的生命㊂急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脑炎发病率不高,国内报道不多,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㊂目前临床主要诊断依据为:1)有颅内感染的临床表现;2)能证明颅内感染的化验结果;3)脑脊液中培养出李斯特菌㊂该病早期诊断比较困难,误诊率高,病死率高,临床工作中应提高认识,需反复送血和脑脊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增加其检验结果的阳性率㊂同时由于目前脑脊液及血液培养的阳性率较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脑脊液二代测序检测以提高阳性检出率[4-5]㊂李斯特菌脑炎的治疗主要是抗生素的选用,目前临床上多认为最有效的抗菌药物主要是注射用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如果能联合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协同作用,效果可能更好,青霉素耐药者可以选用磺胺甲恶唑治疗[6-7]㊂在严重感染的情况下,可选用美罗培南㊁万古霉素等药物作为替代治疗方案[8]㊂疗程2~3周,免疫低下者,治疗疗程可延长至6周㊂病程中需注意定期进行脑脊液检查,指导抗生素使用㊂参考文献:[1]BAJKÓZ,BÂLAŞA R,MAIER S,et al.Listeria monocytogenesmeningoencephalitis mimicking stroke in a patient with chroniclymphocytic leukemia[J].Neurology and Therapy,2013,2(1/2):63-70.[2]VILLA G,DIANA M C,SOLARI N,et al.Listeria meningitis in animmunocompetent child[J].Pediatric Emergency Care,2017,33(8):579-581.[3]FERNÁNDEZ GUERRERO M L,TORRES R,MANCEBO B,et al.Antimicrobial treatment of invasive non-perinatal humanlisteriosis and the impact of the underlying disease on prognosis[J].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2012,18(7):690-695. [4]李鑫,栗静,王力群,等.脑脊液二代测序确诊社区获得性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脑膜脑炎三例[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21,28(1):83-84.[5]李牧寒,李永军,胡冰,等.有并发症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脑膜炎三例临床特点与二代测序结果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9,57(8):603-606.[6]MONNIER A L,ABACHIN E,BERETTI J L,et al.Diagnosis oflisteria monocytogenes meningoencephalitis by real-time PCRfor the Hly gene[J].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2011,49(11):3917-3923.[7]张冉,付贺飞,牛云梅,等.成功治疗2例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脑干脑炎并文献复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8,35(4):342-344.[8]DEJESUS-ALVELO I,MERENDA A.A case report of listeriamonocytogenes abscesses presenting as cortically predominantring-enhancing lesions[J].Case Rep Neurol,2015,7:105-109.(收稿日期:2023-02-20)(本文编辑郭怀印)㊃8404㊃C H I N E S EJ O U R N A L O FI N T E G R A T I V E M E D I C I N E O N C A R D I O-C E R E B R O V A S C U L A R D I S E A S E N o v e m b e r2023 V o l.21 N o.21。
一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致重型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的救治体会商崇智;涂悦;赵明亮;孙世中;王慧敏;周星;张赛【摘要】颅内感染是急性重型颅脑创伤的常见严重并发症,致死、致残率高,显著影响预后.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病原菌的耐药率逐年上升,可供选择的敏感抗生素越来越少,有时甚至陷入无药可用的困境.本文回顾了1例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致重型颅脑创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的救治经过,旨在总结临床经验.%Intracranial infection is a common and serious complication of acute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with high mortality and disability rates, which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rognosis.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widespread use of antibiotics, antibiotic-resistance rates of pathogens have risen year by year, and the choice of sensitive antibiotics is less and less, sometimes even in difficulties of no drugs available. This paper reviewed the treatment process of 1 case with intracranial infection caused by multi 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after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 The aim is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experience.【期刊名称】《天津医药》【年(卷),期】2017(045)008【总页数】3页(P814-816)【关键词】克雷伯菌,肺炎;颅脑损伤;克雷伯菌感染【作者】商崇智;涂悦;赵明亮;孙世中;王慧敏;周星;张赛【作者单位】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天津,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 30016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1;R639患者男,19岁,主因车祸致伤后意识不清,伴间断发热2.5个月,于2017年1月31日入我院。
卫生部临床药师师资培训(沈阳军区总医院第6期)1例神经外科相关性颅内感染的病例分析梅河口市中心医院 张天镇神经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SI)是指围手术期(个别情况在围手术期以后)发生在切口或手术深部器官或腔隙的感染(如切口感染、脑脓肿、脑膜炎)[1]。
SSI 是神经外科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颅内感染与围手术期死亡率直接相关,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2]。
因此发生神经外科相关性颅内感染时,如何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以及如何掌握抗感染治疗停药时机等,已经成为神经外科医生和抗感染专业临床药师非常关注的问题。
1、病例介绍患者,男,58岁,已婚,于2013年11月30日,因“颅脑外伤开颅术后1个月,昏迷2天”入院。
患者2013年10月28日被车撞伤后,以颅脑外伤于外院行开颅手术治疗,具体治疗不详,本次入院前2天患者出现昏迷,为求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神经外科。
入院时,患者意识不清,气管切开,发热,痰液较多,时有抽搐。
既往有输血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37℃,脉搏:84 次/分,呼吸:33次/分,血压:110/70mmHg,昏迷,刺痛不睁眼,问话不答,查体不合作,头部左侧减压窗张力较高,头部切口愈合处有少量乳白色分泌物渗出,愈合欠佳。
入院当日头CT:左侧额颞部部分骨质缺损,局部脑组织膨出,左侧额叶可见片状低密度,边界较清,右侧额颞部颅板下可见新月形低密度影,脑室系统扩张。
血常规:WBC:12.3×109/L,NEUT%:91.6%,RBC:3.25×1012/L;入院诊断:1、颅脑损伤术后2、右额颞部硬膜下积液3、脑膨出4、脑积水5、颅内感染。
出院诊断:1、颅脑损伤术后2、右额颞部硬膜下积液3、脑膨出4、脑积水5、颅内感染。
患者入院后即腰椎置管。
从11月30日~12月3日,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2.0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qd 静脉滴注,3日后患者病情无好转,调整抗感染治疗方案,改用万古霉素1g+0.9%氯化钠注射液500mlq12h联合美罗培南 1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 q8h静脉滴注,至12月9日体温基本恢复正常,12月7日血常规:WBC:11.7×109/L,NEUT%:77.2%;脑脊液常规:CSF-COL:淡黄,CSF-DIA:透明,Pandy(+),CSF-RBC:170mm3,CSF-WBC:12 mm3;脑脊液生化:GLU:1.12mmol/L,CSF-Cl:107.2mmol/L,CSF-Pr:1.24g/L。
居泉沙雷菌引起颅内感染1例
叶晓卉;吴秋梅;崔娴维
【期刊名称】《沈阳部队医药》
【年(卷),期】1999(000)005
【摘要】1 病例报告患者女,6岁。
因被马踢伤后头部着地致外伤,颅内感染半月余转入我院。
入院时脑室扩大,脑积水,右额骨有一引流管。
血常规:白细胞
12.2×10~9/L,中性粒细胞 0.70,淋巴细胞 0.30。
细菌培养阴性。
入院后全身抗炎治疗加脑室局部冲洗,腰穿脑脊液及脑室引流液为浅黄、混浊,潘氏反应弱阳性,白细胞(10~80)×10~6/L。
行脑室—膀胱分流术,术后连续8次送检的脑室引流液外观黄色混浊,
【总页数】1页(P459-459)
【作者】叶晓卉;吴秋梅;崔娴维
【作者单位】[1]第202医院检验科;[2]第202医院检验科 110003;[3]11000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9
【相关文献】
1.黏质沙雷菌引起的颅内感染1例 [J], 王霞;郭素芳
2.某市中心医院39株居泉沙雷菌的感染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J], 唐曼娟
3.一起由阴沟肠杆菌和居泉沙雷菌引起牛肺炎的诊断 [J], 蔡扩军;陈懿;杨启元;李爱巧;史茜;徐敏;陈发喜;范玉娟;何生
4.居泉沙雷菌致颅内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J], 韩永全;刘跃亭;李瑞龙;李涛
5.居泉沙雷菌致颅内感染一例并文献复习 [J], 韩永全;刘跃亭;李瑞龙;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例听神经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例分析病例分析:听神经瘤术后颅内感染患者基本信息:患者,男性,55岁。
在患者的病史中,没有其他明显疾病或手术史。
他以主诉左侧耳鸣和听力下降为原因就诊。
症状描述:患者在过去几个月中逐渐出现了左侧耳鸣和听力下降的症状。
他没有头痛、头晕、呕吐、面瘫或平衡障碍症状。
体格检查:患者的一般状况良好,神经系统检查正常。
耳鼻喉科检查发现左侧耳垂、外耳道和鼓室的检查结果均正常。
纯音听力图显示左侧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辅助检查:病患接受了头颅MRI检查,结果显示一个直径为1.5cm的左侧听神经瘤。
诊断和治疗: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患有左侧听神经瘤。
鉴于瘤大小和症状的进展,治疗团队决定对患者进行外科手术切除听神经瘤。
手术过程:手术通过经颅入路进行,同时进行了脑膜修补。
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手术后患者的一般状况良好,一切正常。
术后颅内感染的出现:患者在术后第三天开始出现头痛、发热和恶心的症状。
颅内感染的可能性被怀疑,因此进行了颅脑CT扫描以观察是否有任何感染征象。
CT扫描结果显示颅内出现暗影,提示可能存在感染。
颅内感染的确诊:通过对病患进行腰椎穿刺以收集脑脊液样本进行细菌培养和分析,最终确诊患者患有颅内感染。
培养结果显示脑脊液中存在细菌,经药敏试验后确认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疗过程:患者立即开始接受静脉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种类和剂量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确定。
应用抗生素后,患者的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头痛和恶心的症状也相应减轻。
病情观察:由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患者在住院期间要密切观察病情的进展情况。
这包括监测体温、白细胞计数和脑脊液的变化。
康复过程:患者在治疗期间逐渐康复,病情得到了控制。
在停止抗生素治疗后,患者得到了出院。
在出院后进行定期随访,以确保患者的康复情况。
总结:这一例病例演示了一例听神经瘤术后颅内感染的病例。
及时诊断、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和全面的康复管理都是确保患者一次性手术成功的关键。
婴儿缺陷短波单胞菌颅内感染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缺陷短波单胞菌(Brevundimonasdiminuta,BD)原称为缺陷假单胞菌,为革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该菌为环境微生物,全球分布,可在水、土壤和植物中分离到。
缺陷短波单胞菌也是一种條件致病菌,主要引起免疫力低下人群的感染。
我院在1例40d大婴儿脑脊液中培养出缺陷短波单胞菌,临床确诊为缺陷短波单胞菌颅内感染,积极治疗取得成功。
在国内尚未见缺陷短波单胞菌致婴儿颅内感染的报道。
1临床资料1.1病史患者,男性,新生儿,40d,因”发热2d伴精神、吃奶差半天”,既往体健,未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临床表现,饮食、作息均正常,急性发作。
入院前最高体温40℃,就诊前1小时于外院已作退热处理。
入院查体:体温37℃;脉搏132次/min,呼吸35次/min。
神清,精神差,针刺不哭,全身皮肤显苍白。
咽部充血,颈抵抗感不明显,余查体无异常。
外院血常规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均高分别为19.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为51.3%。
入院后据临床表现考虑败血症,经积极抗感染治疗后热峰下降,但精神、吃奶、反应仍差。
故作腰穿查脑脊液,警惕不典型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常规提示白细胞计数增高,为0.03×109/L,蛋白定性(+),糖2.42mmol/L,蛋白0.7g/L,考虑颅内感染。
治疗上换用易透过血脑屏障药物头孢曲松钠,同时作脑脊液培养。
1.2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鉴定结果为缺陷短波单胞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敏感,对氨曲南、头孢他啶、环丙沙星、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头孢替坦、呋喃妥因耐药,头孢曲松钠为中介。
1.3治疗及预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敏感药物中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婴幼儿均不适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且脑脊液培养结果未出时用头孢曲松钠治疗后患者体温已正常,精神、反应好转,复查血常规结果提示白细胞较入院时有降低,临床治疗有效。
1例术后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护理报告1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
标签: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感染;护理近几年来由于多重耐药菌株的迅速增加,鲍曼不动杆菌已经成为最难以治疗和控制的院内感染菌之一[1]。
鲍曼不动杆菌可引起全身多系统的感染,最常见部位是肺,颅内感染的文献报道少,感染患者病死率很高,文献报道可达33%[2]。
颅内感染在神经外科是一个比较严重且棘手的问题,一旦发生,死亡率高,并发症多,全身使用抗生素及营养支持治疗代价昂贵,且预后往往不令人满意。
而鲍曼颅内感染治疗更为困难,死亡率高[3]。
现报道近期成功救治的1例术后颅内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护理。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4岁,因车祸致颅脑损伤于2014年5月1日入院。
入院时GCS15分,头颅CT示“双侧额叶脑挫伤”,入院后第二天,患者GCS评分下降至13分,于当日在局麻下行“右侧侧脑室颅内压探头植入术(带外引流)”,术后10天拔除探头,患者恢复好。
术后13天患者不慎将切口抓破并伴有脑脊液漏,3天后出现高热(38.5℃~39℃)、烦躁及颈强直体征。
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22.8×109/L,腰穿脑脊液为乳白色浑浊液体,脑脊液检查:WBC 5427×106/L,多核0.77,葡萄糖0.7mmol/L,蛋白2930mg/L。
脑脊液培养(连续5次)为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显示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阿米卡星等均耐药,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及米诺环素敏感。
遵医嘱静脉给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2:1)3g/6h,同时行腰穿脑脊液置换,执行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连续治疗5天后患者症状无改善并继续加重,GCS下降至10分,脑脊液WBC持续升高,最高达30117×106/L,复查头颅CT示“梗阻性脑积水”,于2014年5月23日行“左侧侧脑室外引流术”,术中脑脊液培养也为鲍曼不动杆菌,药敏试验显示与腰穿脑脊液一致,患者脑室炎诊断明确。
一例颅内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的分析摘要患者,男性,57岁,于2015年4月13日因“突发头晕、头痛伴恶心、呕吐半天”平车入院,早上6点左右无明显诱因突起头晕,呈天旋地转感,无视物模糊或重影,无耳鸣或听力下降,伴头痛,以胀痛为主,伴恶心、呕吐,呈喷射样,量多,为昨晚进食的食物,含咖啡样物质,无血性液体。
睁眼或活动头晕可加重,伴反复呕吐,约10余次,无肢体抽搐,无肢体活动障碍,无肢体麻木感,体温36.2℃,测血压178/107mmHg,其余无阳性体征。
入院时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脑出血,侧豆状核、双侧放射冠多发腔隙性脑梗塞,部分为陈旧性,脑萎缩。
血常规:WBC:18.18×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8.4%↑;感染三项:超敏C反应蛋白2.7mg/L↑。
肺肿瘤三项:非小细胞肺癌相关抗原(电发光法)8.290(ng/ml)↑;急诊血糖:8.36mmol/L↑,PT、肾功、电解质、肝功、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1.头晕和眩晕:(1)颅内感染?;(2)颅内占位性病变?;(3)椎基底动脉综合征?;(4)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2.高血压病3级,高危。
二、诊疗经过患者13日入院时拒绝做腰穿术,入院后给予注射用头孢曲松钠2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治疗,经过治疗患者诉头晕较昨日有好转,已无腹泻,无发热。
14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60×109/L↑,血小板压积0.315↑;糖化血红蛋白(HbAlc):6.300(%)↑;感染三项:降钙素原 0.057(ng/ml)↑,超敏C反应蛋白 6.100(mg/L)↑;血脂异常,血糖异常,肝肾功、甲功、ENA抗体、ANCA、ACL、凝血、HCY、免疫四项、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示:1、双侧额顶叶散在缺血灶;2、脑萎缩;3、垂体后份结节影,4、头颅MRA示:颅内动脉硬化;头颅MRV未见异常。
24日复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260×109/L↑,中性粒细胞比率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