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PPT108).pptx
- 格式:pptx
- 大小:579.22 KB
- 文档页数:108
某公司设备管理基础知识培训1. 引言为了提高某公司员工在设备管理方面的能力,本次培训将重点介绍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
通过本次培训,员工将了解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 设备管理的概述设备管理是指企业对设备进行全面的组织和管理,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有效利用。
良好的设备管理可以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2.1 设备管理的目标设备管理的目标是确保设备的运行安全、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良好的设备管理对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是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生产效率:设备管理可以使设备正常运行,减少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
•降低运营成本:有效的设备管理可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设备的维修和更换成本。
•保障生产安全:设备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的安全隐患,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
3. 设备管理流程设备管理包括设备购置、设备验收、设备投入使用、设备维护与保养和设备报废等环节。
以下是设备管理的基本流程:3.1 设备购置设备购置是指根据企业的生产需求,选购符合要求的设备。
购置设备时需要考虑设备的质量、性能、价格和能耗等因素。
3.2 设备验收设备验收是确保购置的设备符合技术要求和合同约定的过程。
验收时需要对设备的机械性能、电气性能、安全性能、运行稳定性等进行检查和测试。
3.3 设备投入使用设备投入使用是指通过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培训等工作,使设备正常运行,并满足生产需求。
3.4 设备维护与保养设备维护与保养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
维护包括日常巡检、润滑保养、定期维修和预防性维护等。
3.5 设备报废设备报废是指设备在使用过程中达到预定的使用寿命或无法修复时进行淘汰。
报废设备需要进行合理的处理,可以选择卖出、报废出售或重新利用等方式。
4. 设备管理的方法4.1 预防性维护预防性维护是指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和保养规范,提前制定维护计划,并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维护。
设备经管知识1.经管概述1.1如何理解设备的含义?设备是人们在生产或生活上所需的机械、装置和设施等可供长期使用,并在使用中基本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物质资料,是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国外设备工程学把设备定义为“有形固定资产的总称”,它把一切列入固定资产的劳动资料,如土地、建筑物(厂房、仓库等)、构筑物(水池、码头、围墙、道路等)、机器(工作机械、运输机械等)、装置(容器、蒸馏塔、热交换器等),以及车辆、船舶、工具(工夹具、测试仪器等)等都包含在其中了。
在我国,只把直接或间接参与改变劳动对象的形态和性质的物质资料才看作设备。
1.2什么是生产设备?生产设备是指直接或间接参加生产过程的设备,它是企业固定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从这一定义出发,生产设备必须是直接作用于加工对象,使之改变物质形态或化学成份,而转化为一定的工业产品的设备或辅助完成产品加工的设备。
1.3什么是生产技术装备素质?生产技术装备是生产设备、实验设备、仪器仪表与工艺装备(包括刀具、夹具、量具、模具、检具和工位器具等)的总称。
生产技术装备的素质是指在技术进步条件下,技术装备适应企业生产和技术发展的内在品质,也就是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的高低和技术状况的优劣。
通常包括以下几项:(1)工艺适用性、(2)质量稳定性、(3)技术先进性、(4)运行可靠性、(5)机械化、自动化程度。
1.4完好设备的要求是什么?完好设备的要求一般说来有以下四条:①设备性能良好:机械设备精度、性能能满足相应水平产品的生产工艺要求;动力设备功能达到原设计或法定运行规范;运转无超温、超压和其他超额定负荷现象。
②设备运转正常:零部件齐全,磨损、蚀耗程度不超过规定技术规范;操纵和控制系统,计量仪器、仪表、液压、气压、润滑和冷却系统,工作正常可靠。
③消耗原材料、燃料、油料、动能等正常,基本无漏油、漏水、漏气(汽)、漏电现象,外表清洁整齐。
④设备的安全防护、制动、联锁装置齐全,性能可靠。
1.5设备经管及设备工程的概念?设备经管,是指以设备为研究对象,追求设备综合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的经济性,应用一系列理论、方法,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组织措施,对设备的物质运动和价值运动进行全过程(从规划、设计、制造、选型、购置、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报废直至更新)的科学经管。
设备管理基础知识课件1. 概述设备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的管理和维护。
在计算机系统中,设备管理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对硬件设备的配置、监控、故障处理等各方面内容。
本课件将详细介绍设备管理的基础知识。
2.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设备管理对于保障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好的设备管理系统可以帮助管理员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设备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
设备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管理:设备管理可以对硬件资源进行有效的配置和分配,合理利用计算机系统的资源,提高系统的性能和效率。
•故障处理:设备管理能够实时监控设备的状态,及时发现和处理硬件故障,减少系统宕机的风险。
•性能优化:通过设备管理,可以对设备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安全管理:设备管理可以对设备进行安全设置和管理,保护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3. 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设备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设备的配置、监控和故障处理。
3.1 设备配置设备配置是指对计算机硬件设备进行初始化设置和配置,使其能够正确地和计算机系统进行通信和交互。
设备配置的主要内容包括:•设备驱动程序安装:根据设备的类型和型号,安装相应的驱动程序,使设备能够被系统识别和使用。
•设备参数设置:根据实际需求,对设备的各项参数进行设置,包括通信协议、速率、端口等。
•设备初始化:对设备进行初始化操作,确保设备能够正常工作。
3.2 设备监控设备监控是指实时监测设备的状态和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设备监控的主要任务包括:•设备状态监测:通过检测设备的连接状态、工作状态等,了解设备是否正常工作。
•设备性能监测:通过监测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如使用率、响应时间等,判断设备的性能状况。
•设备日志记录:将设备的运行记录、故障信息等保存到日志中,方便后续分析和故障处理。
3.3 设备故障处理设备故障处理是指对设备发生故障时,根据故障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