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古埃及建筑
- 格式:ppt
- 大小:43.73 MB
- 文档页数:49
第一章古代埃及的建筑(总结)一、自然状况埃及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家之一,在这里长生了人类第一批巨大的纪念性建筑。
埃及的领土包括上下埃及两个部分。
上埃及是尼罗河中游峡谷,下埃及是河口三角洲。
二、人文状况1.宗教:相信灵魂不死,人死后保护尸体,是灵魂复活。
多神教,如:阿蒙、太阳神、夫玛特、众神之母、妻孔斯、月神、子2.社会:最高统治者是——主掌神权、司法、军队、政府其次是——僧侣、军官、农民、奴隶最的政教合一的国家,即国王于守护神高成为一体。
四个时期古王国时期——金字塔◆首都:孟菲斯◆建筑的代表作:金字塔⑴金字塔的发展演变型制:平台式→阶梯式→方锥式装饰手法:仿木柱、芦苇花纹、石头所特有的风格祭祀厅堂:木顶平台上→塔前位置重要→相对次要(突出塔)构图形式:由平缓→高,向集中式方向发展对死者:有祭祀性→纪念性发展材料:土坯→转→石,符合纪念性建筑特性,永久性陵墓模仿住宅和宫殿。
后来,皇帝的陵墓渐渐改变了形制。
因为,原始的宗教不能满足皇帝专制制度的需要,必须制造出对皇帝本人的崇拜。
这就必须把他们的隆重陵墓发展为纪念性的建筑物,而不仅是死后的住所。
●建于第四王朝,2723~前2563年●胡夫金字塔,塔原高146.4m,底边长230.6m●梦卡拉金字塔,塔高66.5m,底边长109m●大斯芬克斯,全长约73.2m,最高处高约20m。
头部为法老哈夫拉头像,面宽为4.1m,主体由整体岩石雕成,狮爪为石砌。
●中王朝时期——崖墓◆首都底比斯,利用原始拜物教中的山岩崇拜来神话皇帝。
◆皇帝陵墓的新格局:祭祀的厅堂成了陵墓建筑的整体,扩展为宏大的祀庙。
它造在悬崖之前,按宗申系列布局,最后一进是连在悬崖里的石窟,作为圣堂。
整个悬崖巧妙地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来,他们起着金字塔过渡的作用。
◆崖墓的特征:⒈地理环境对建筑的影响⒉新结构形成的出现:梁柱体系⒊内部空间的重要性⒋金属工具发达⒌群体建筑的轴线作用新王朝时期——太阳神庙◆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
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一章古代埃及建筑1、古埃及建筑史的四个时期:①古王国时期(公元前3000年)——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子塔本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陵墓。
最初是仿照住宅的"玛斯塔巴"(MASTAB)式,即略有收分的长方形台子。
经多层阶梯状金字塔逐渐演化为方锥体式的金字塔陵墓。
多层金字塔以在萨卡拉的昭塞尔(Zoser)金字塔为代表。
在墓群的祭祀厅堂及附属建筑上仍有木构痕迹。
方锥形金字塔以在基寨的三大金字塔;库夫(Khufu)、哈夫拉(Khafra)、孟卡乌拉(Menkaura)为代表,金字塔墓主要由临河处的下庙、神道、上庙(祭祀厅堂)及方锥形塔墓组成。
哈弗拉金字塔前有著名的狮身人面像。
②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1C~18C)——手工业与商业发展,皇帝的纪念物从借助自然景观以外部表现力为主的陵墓想在内部举行神秘的宗教仪式为主的庙宇转化—石窟墓首都迁到上埃及的底比斯,在深窄峡谷的峭壁上开凿出石窟陵墓,如曼都赫特普三世(Mentuhotep置)墓。
此时祭祀厅堂成为陵墓建筑的主体,加强了内部空间的作用,在严整的中轴线上按纵深系列布局,整个悬崖被组织到陵墓的外部形象中。
③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6C~11C)——埃及最强大的时期,皇帝崇拜和太阳神崇拜相结合—太阳神庙形成适应专制制度的宗教,太阳神庙代替陵墓成为主要建筑类型。
著名的太阳神庙,如卡纳克一卢克索的阿蒙(Amon)神庙。
其布局沿轴线依次排列高大的牌楼门、柱廊院、多柱厅等神殿、密室和僧侣用房等,庙宇的两个艺术重点:一是牌楼门及其门前的神道及广场,是群众性宗教仪式处,力求富丽堂皇而隆重以适应戏剧性的宗教仪式,一是多柱厅神殿内少数人膜拜皇帝之所,力求幽暗而威严以适应仪典的神秘性。
神庙的建筑艺术重点已从外部形象转到了内部空间,从雄伟阔大而概括的纪念性转到内部空间的神秘性与压抑感。
④后期、希腊化时期和罗马时期——建筑有了许多希腊、罗马因素出现新的类型、形制和样式2、金字塔(古埃及法老的陵墓)的演化:台形……台阶形……方锥形玛斯塔巴……昭塞尔金子塔……吉萨金字塔群3、玛斯塔巴(Mastaba)陵墓的地上部分,用砖或石块砌成的长方形台状祭祀厅堂。
第二章 古埃及建筑一、古埃及概况二、古埃及建筑分期三、古埃及建筑的特征四、法老陵墓的演变(重点)五、技术成就和局限一、古埃及概况早在公元前6000—前5000年,埃及的农业就已相当发达,并使用铜器。
经过长期的发展,埃及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王国:一个王国位于尼罗河盆地的南部,称为“上埃及”;另一个占有尼罗河盆地的北部和三角洲,称为“下埃及”。
在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的国王美尼斯征服了下埃及,统一埃及,建立起强大的奴隶制帝国——美尼斯王朝,历史上称为第一王朝,首都位于尼罗河下游的孟斐斯。
此后,到希腊人征服埃及之前,埃及共经历了35个王朝更迭。
古埃及建筑的发展可按其国家的历史分为四个时期:二、古埃及建筑分期1、古王国时期(第一~十王朝,约公元前3200~公元前2130)代表建筑:玛斯塔巴(Mastabas台形墓葬);金字塔(Pyramid)2、中王国时期(第十~十七王朝,公元前2130~公元前1580)代表建筑:崖墓3、新王国时期(第十八~三十五王朝,公元前1582~公元前332)代表建筑:太阳神庙、石窟庙4、晚期(公元前332~公元前30)先后被亚述、波斯、希腊、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侵略,其建筑随着统治者的更迭而变化。
三、古埃及建筑的特征1.埃及建筑物的平面多数是矩形或正方形;2.墙:厚重,底部厚而顶部较薄,墙面倾斜,墙面饰有象形文字;3.门窗:门道采用楣梁式,受石材应力的限制所以很少开窗,开窗狭窄;4.屋顶:多为平顶。
普通住宅的屋顶可供家人傍晚纳凉休息用,庙宇平顶作为僧侣巡行瞻礼的平台;5.柱子:(书p3)柱子呈花瓶形。
形式:莲花束茎式、纸草束茎式、纸草盛开式柱头:纸草花、莲花、棕榈叶6.装饰:埃及的建筑装饰多取象征性雕刻或图案。
植物用作装饰的多为莲花、纸草花、棕榈叶,分盛开的和花苞两种。
浮雕:人物全用侧面像,颜色以红、黄、蓝三原色为主。
独立雕像中有人头狮身像(Andro-Sphix)羊头狮身像(Crio-Sphix)鹰头狮身像(Hieraco-Sphix)7.主要建筑类型:法老陵墓四、法老(皇帝)陵墓的演变(重点内容)1、早期帝王陵墓:玛斯塔巴(书p6)台形墓葬的外形与阿拉伯的凳子相像,“Mastaba”一词在阿拉伯语中的意思就是“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