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特级教师马荣花精彩课堂实录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6
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特级教师刘志春《将相和》精彩课堂实录【精选6篇】将相和一文出自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下面是的为您带来的6篇《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特级教师刘志春《将相和》精彩课堂实录》,希望能够对困扰您的问题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将相和》教学实录:悄悄地,走进故事深处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三个小故事的原因和结果。
2.领悟三个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将相不和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请同学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几个小故事,分别是什么故事?(教师借机板书)二、交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出示幻灯片)三、学习课文第一大段。
1.齐读第1自然段,同时要求学生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2.接着请同学们默读第一大段。
同时想一想: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3.再默读这一大段。
同时思考:(1)秦王说愿意拿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赵王为什么非常着急?(2)正在为难的时候,有人说有个蔺相如勇敢、机智,也许能解决这个难题,请同学们想一想:蔺相如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对表现人物品质有什么作用?(3)面对这个难题,蔺相如是怎么说的?#8218;理屈#8219;你如何理解?读一读蔺相如说的话,体会一下他的性格有什么特点?(4)轻声读第八自然段,想一想,蔺相如是如何与秦王展开斗争做到完璧归赵的?①蔺相如看到秦王无诚意拿城换璧,他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表现了他什么品质?②#8218;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
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8219;请大家找找比#8218;理直气壮#8219;更勇敢的词。
这儿为什么用#8218;撞#8219;而不用#8218;磕#8219;、#8218;碰#8219;?③蔺相如是真的要捧着宝玉撞柱子吗?他要求举行典礼的目的是什么?④面对蔺相如,秦王为什么处处表现的很被动呢?⑤归纳:秦王爱宝,绝口不提给城;相如假说有瑕,把玉要回。
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特级教师刘志春《将相和》精彩课堂实录本文是关于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特级教师刘志春《将相和》精彩课堂实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主题概述】本节《将相和》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故事构成,教学本文,应着重引导学生弄清故事的内容和故事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文中任务特点。
新的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本课设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尽可能大的阅读空间内,自主感知阅读材料,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相关信息,学生有更多自主权利,学生、教师、广义教材之间可以形成多向的信息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语文素养。
本节课设计以下几个环节:一、交流搜集的相关信息学生在预习课文时对感兴趣的问题通过读、思、查的方法,获取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课堂交流后,有助于进一步的阅读。
二、课堂自悟感知这一环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材料深入领会。
不强求领悟所呈现的全部语言材料,也不强求对部分语言材料达到一致的领悟深度。
这一环节中学生阅读的方法大致有:朗读体味、默读揣摩、点线勾线、文字笔记、图画再现等。
三、课堂讨论讨论性阅读是自主、开放式阅读教学最主要的形式。
学生经过准备性阅读和自悟性阅读两个阶段,积累了一定的阅读体会,他们急于把自己的阅读所得呈现出来,一方面检验自己所得是否正确,一方面又要提出疑问求得解决,这时,教师竭尽全力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方式,及时引导学生进入讨论状态。
本堂课先是小组讨论,每一个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或读或说,人人发言;接着小组间交流,每组组长可自己总结发言,也可指定其他同学总结发言,对某一问题哪位学生见解深刻,再请那位学生阐述;最后是自由发言,哪位学生还有独到的见解,再在全班交流。
讨论中学生有补充,有纠正,有争论,真正体现阅读课堂的自主开放。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许敏峰课堂教学实录第一篇: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许敏峰课堂教学实录小学语文特级教师许敏峰课堂教学实录以前曾经听过许敏峰老师的课,很欣赏她清新的语言,悦耳的嗓音。
特别是她对语文教学独特的见解,每每听来总受益很多。
最近获悉,她评为了省特级教师,再次坐在她的课堂里,实在也无其他词汇来形容,只有“享受”二字。
写到这里,只觉自己语汇贫乏,不如将许老师的课呈现出来,与各位共同分享。
师: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
在别人的眼里,她是一个不幸的人。
在12岁时,也就是比你们大不了一两岁的年纪,就患上了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
后来,病情恶化,全身上下的每一个关节都使得她疼痛难忍,甚至拿起铅笔写字都觉得很困难。
因此,她不能像我们一样很正常地生活、学习,很多时候只能在轮椅或病榻上度过。
尽管这样,她却觉得自己生活得非常富有,她先后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深受读者的喜爱。
她还拖着自己病痛的身体,四处奔走,一手创办了“一点”社会基金会,专门帮助支持弱势群体,她还经常走近广播电台,用自己的真情给那些失去生活信心带去勇气和鼓励,她就是杏林子,一位受人尊敬的台湾女作家。
好,同学们,为什么杏林子能在她那样多病多痛多苦的日子里,依然活得如此精彩呢?好,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她写的文章《生命生命》。
请同学们拿起课本,用心地听,用心地感受。
师范读课文。
师:你有什么感受?生:飞蛾这小小的生命力为什么让我震惊?你的问题非常好!师:尽管同学们的发言不够热烈,但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里读出了一种东西,这就是思考。
的确,我们人这一辈子,有些问题是应该认真思考的,比如生命。
尽管思考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很轻松的话题。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杏林子,随着这篇课文一起来学习思考生命。
请同学们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要多读几遍,遇到不理解的联系上下文。
读完了要想想,文中,作者思考的是生命的哪些问题?听明白了吗?生读课文。
程红兵:多样化思维创新与作文师:上课,同学们好!咱们今天来上一堂作文课,可能时间会长一点。
先请大家来回答一个问题:想过河没有船,怎么办?生1:脱了鞋子涉水过去。
(师追问:如果水很深呢?)游过去。
生2:找找有没有树木,看可不可以架座桥。
生3:像人猿泰山那样,找棵树,用绳子荡过去。
生4:沿着河岸,找桥。
生5:绕道而行。
师插话:倒是挺累的,可是一路风景。
生6:乘飞机,飞过去。
生7:挖条隧道过去。
师:同学们的意见有这么几类,或者从水面过,或者从水上过,或者从河底过。
再看一个问题:在你面前有四样东西:A平装书B百中可乐C金项链D彩电,请你开动脑筋,从上术四种物品中找出一种与“与众不同”的物品。
再从四种物品中找出两种“属于同一类”的物品。
生8:百事可乐,因为是可以喝的。
生9:金项链生10:平装书,因为它是装载知识的。
师:那么,哪两种是同类物品呢?生11:书和彩电,都用来传载知识。
生12:书和彩电,因为具有包容性。
生13:我也选书和彩电。
师:为什么你们都选它们?(老师的语速较快,但声音非常清晰。
他没有催促学生快速回答,但学生能体会到回答问题速度方面的要求,下意识里开始了快速反应,回答问题大多是不假思索的,只可惜由于视野所限,回答的质量实在让人不敢恭维。
顺便介绍一下学生,这是一个文科班,班里大多数是女生,男生好像只有三个。
她们口齿清楚,语音准确,但阅读面和生活经历实在太单薄了。
)生11:本质相同生12:可以传播知识。
师:别人说过的理由不能再用。
生14:我选金项链和彩电,因为它们都有装饰作用。
生15:我选百事可乐和彩电,因为两样都是我喜欢的。
师反问:难道一本书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吗?不能以个人喜好为理由。
生16:彩电和可乐,一边看书,一边喝可乐。
师:我个人认为你的理由站不住脚。
看来我们的思维还要再进一步打开。
生17:书和可乐,我觉得看书时喝可乐是一种享乐。
生18:书和可乐,因为价格低廉。
师:照这么说,B和D也可以合为一类,都诞生于现代。
《伤仲永》教学实录杨红梅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第三届“语通杯”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首届“四方杯”全国优秀教师全能奖获得者。
师:同学们好。
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是——《伤仲永》。
“仲永”何许人?有何可“伤”之处?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的学习。
首先,请同学们对照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大意,在你认为应该引起注意的词语下做上记号。
若有字词理解疑难,自行解决。
(生自读课文,不时在下面圈点勾画。
有的讨论,有的翻字典,有的请教老师。
)师:读懂课文大致意思了吗?生:懂了。
师:你标记了哪些词句?和大家交流一下。
生1(抢着发言):我标了书下所有的注释。
(师生笑。
)生1:就是嘛,不重要书下怎么会注释呢?(生哑然。
)生2:我标的和他刚好相反。
(众生哗然。
)师:你不会把书下没注释的全标了吧?生2:当然不会,我标记了书下没注释的而又有点难度的:“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的“意”,“卒之为众人”的“卒”,“固众人”的“固”。
师:你能说说它们的意思吗?生2:“意”在句中是“主题”的意思,老师常教导我们“文章意为先”,我想句中的“意”应该是“主题”的意思。
师:勾联得好。
动了脑子。
生2:“卒之为众人”的“卒”是“到底,终于”的意思,“固众人”的“固”是“本来,原来”的意思。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2:我是查词典知道的。
师:他的解释对吗?(全班鼓掌。
)师:要我标记,我会这样标记:文中有一个通假字——生(众):“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的“扳”。
师:有一组词类活用——生(众):有“邑人奇之”的“奇”,“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父利其然也”的“利”。
师:噫,你们怎么都变成我肚里的蛔虫了?生(众笑,大声地):课后练习第三题有。
师:还有课后没有的:“父异焉”的——“异”,“借旁近与之”的——“旁近”,还有文题“伤仲永”的“伤”,形容词作动词用,哀伤、叹惜。
师:有几个一词多意的——生(众):“贤于材人远矣”的“于”,“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的“于”。
“献给母亲的歌”写作指导课堂实录作者:刘晓平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山西省大同市北岳中学语文教师,特级教师。
大同市教学能手、优秀教师、教学标兵、教改先进人物,山西省学科带头人。
山西省中语会常务理事,山西省大同市两级中学高级教师技术职务评委,山西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
在全国语文教学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编、参编语文教育教学书籍十多种,《语文报》专栏作者。
2006年被中国教育学会、全国中语会授予“全国教学教研优秀教师”称号。
【教育感言】好的语文教育是让人变得内心丰富、外表优雅、情操高尚、抱负远大的教育。
好的语文教学是让人能够驾驭思想、驱遣精神、终身受用、不断发展的方法。
作为语文教师,我不会停歇对教育诗意与理想的追求,不会懈怠对语文浪漫与唯美的渴望,不会放弃对事业磊落与坦荡的执著,不会改变对学生纯净与明媚的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的作文内容是“献给母亲的歌”。
说到母亲,大家都感到无比亲切、温暖。
古今中外,母亲的形象被无数人描绘,母亲的品格被无数次赞美,母亲的胸怀被无数遍歌颂,母亲无私的爱是所有文学艺术形式永恒的主题。
昨天,老师让大家收集、整理有关母亲内容的诗文歌赋,包括你读过的、听说的、看到的闪烁母爱之光的材料,谁来展示一下你的劳动成果?生1:我记得《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儿子成才,一次又一次搬家,还用生动形象的方法教导他,使孟子成为儒学大师。
师:说得好,一位伟大的母亲为中国培养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生2:岳飞的母亲给岳飞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教导出千古忠良之将。
师:好,从此岳家军就是“精忠报国”的代名词了,他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
生3:我读过爱迪生的故事,他小时候在学校里总是让老师难以接受,只好退学,他妈妈没有嫌弃他,一如既往地爱他,亲自教育他。
终于,爱迪生妈妈为全世界培养了一位大发明家。
师:“爱迪生妈妈为全世界培养了一位大发明家”,语言好精彩!生4:我了解这样一个故事:记者去采访美国总统的妈妈,让她谈谈当了总统的儿子给她带来的自豪,总统妈妈指着她另一个当农夫种花生的儿子说:“在我心中,他同样让我自豪。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八课《甘地被刺》课堂实录粤教版必修5课前播放《新闻60分》片段师:(导入)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才屏幕上播映的是什么节目呢?现在很多人每天都有一个必修课,就是看新闻,及时掌握自己所需要的最新资讯。
大到9.11恐怖袭击,小到汕头的创卫行动,新闻已经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生活顾问,拒绝阅读新闻,就像拒绝呼吸新鲜空气,脑袋很快会受到亚健康状态的威胁。
所以如果我们想远离“井底之蛙”的尴尬,就不能拒绝跟新闻的亲密接触。
前面我们已经接触了新闻单元的几篇课文,今天我们再来阅读课本上的一则消息,进一步来掌握新闻的文体特点和它的一些表现手法。
请大家打开课本51页,下面先考考大家筛选信息的能力,请大家用2分钟的时间快速阅读课文,然后将文章压缩为一则不超过30字的简明新闻。
生1: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一印度教徒刺杀身亡,印度上下悲恸惊恐。
(教师板书)师:大家觉得这样压缩准确吗?有没有包含了新闻的基本要素?生:没有说出事件发生的地点。
师:那么我们可以如何修改呢?生:改为“甘地在波拉宫遇刺身亡”。
师:把地点表述为“波拉宫”过于具体了,而且“波拉宫”并不是一个有名的建筑,读者很难明确它的位置,所以我们应该把“波拉宫”所在的城市说出来,这样读者更容易获取准确的信息。
大家一起把压缩后的简明新闻说出来!生: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遇刺身亡,印度上下悲恸惊恐。
(教师更正板书)师:很好!现在我们把这则简明新闻跟课文比较一下,很明显课文的内容更充实,那是因为课文在交代了基本要素的基础上还增加了对什么内容的描写呢?生:人物语言,行动……师:对,也就是增加了对“细节”的描写。
细节是指我们描写的人物、事件等对象身上富有特征性的细枝末节,包括人物的一举一动,只言片语,还有场景等等。
接下来我们重点来赏析《甘地被刺》这则消息中的细节,请大家先从课文中找出一两个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细节,想想它在这则新闻中起了什么作用,然后跟周围的同学自由交流,等一下我们再请一些同学来跟我们分享他的心得。
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第一篇: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华应龙老师数学复习课《审题》课堂实录2007年10月27日上午,华应龙老师在湖北省教育学院老礼堂给前来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湖北省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研讨会》的老师们上了一节颇具数学味的数学课。
听了这节课,我深刻体会到数学课就是数学课,它和语文课是有本质区别的:数学课不仅是传递数学知识,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不能启发学生思维,教给学生思考方法的数学课应该是不成功的数学课。
下面是根据自己的记忆整理的华老师上的《审题》课堂实录:一、热身起跑师:口算下面10题。
比一比谁能全部做对!(学生练习。
3分钟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己判断)师:刚才10个口算题全对的请举手。
师饶有兴趣地数着:哦,不错,20位同学全对。
真棒!全对的同学有没有经验告诉大家?做错的同学是不是有疑问要请教呢?请前后四人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几分钟后,组织全班交流)师:交流后,自己有没有收获?你觉得最大的收获是什么?生:我最大的收获是锻炼了自己口算的能力。
师:真棒!还有特别的吗?(学生思考,无人举手)刚才大家说了有收获,但是这个收获呢,却一时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说自己还不想表达,没关系。
(学生和听课的老师笑)师:其实不管做对还是做错,我想都有自己的收获!不急,等一会再表达。
二、跌入陷阱刚才做10道口算题,我班有20位同学全对。
还没有做对的,接下来要好好表现了。
现在,我们来完成一份练习卷,5分钟内,看哪些同学能圆满地解答这些题。
(师提醒学生,为了公平起见,拿到试卷后,先不要看,等一会一起看试卷,师分发试卷,几分钟后,学生开始答卷)附:综合测试1、请认真地把试卷读完,然后在试卷左上角写上自己的姓名2.脱式计算:1.25×32×0.25 3.解方程:6.8+3.2X=26 4.甲、乙两地相距30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4小时后离甲地多少千米?5.带着小狗的小明和小兵同时分别从相距12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明每分钟行55米,小兵每分钟行65米,小狗每分钟跑240米。
《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教学实录苏教版必修5内容: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班级:高05级7班授课者:韩正平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已让同学们充分预习,并已经布置了相关问题){上课,师生问好}师:在上这篇课文之前,我们一起先来看看投影上面的两句话,请同学们谈谈你的看法。
(出示投影:“行成于思毁于随”;“我思故我在”。
)生1:第一句它出自于唐朝韩愈的《进学解》,意思是事情由于反复思考而成功,但却能毁灭于随波逐流。
生2:第二句它是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名言,从字面上来看,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师:这两个同学说得很好,而且讲明了这两句话的出处。
那么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两句话它们都共同强调了什么?生(齐):思考。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法国帕斯卡尔的作品《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一同去感悟思想家他深遂的思想。
其实帕斯卡尔他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家,他还是一个数学家和物理学家,同时又是一位哲学家、散文大师和宗教圣徒似的人物。
(学生举手)生1:我还知道在物理上有个压强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生2:法国的谢瓦里埃曾经说过:他之于法兰西、犹如柏拉图之于希腊,但丁之于意大利,塞万提斯之于西班牙,莎士比亚之于英格兰。
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在法国的重要的地位。
师:我们这两位同学课后的时候肯定进行了多方面的收集,我们其他同学也要这样,平时多注意收集一些有用的材料。
那么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这样几个问题,迅速地浏览我们这篇课文。
(教师出示投影,展示问题,投影出示问题)1、浏览§2-3,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2.浏览§4,如何认识人心灵追求与实际表现的矛盾?3.浏览§5-7,思想既然是无与伦比的东西,为什么又说它有缺点又是卑贱的?4.浏览§8-10,如何认识人是可悲与伟大的统一体?(生热烈地讨论,师巡视,到特别热烈或不够积极的小组,或倾听或参与。
)师:刚才的讨论很热烈啊,大家交流一下吧!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浏览§2-3,为什么说人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大家踊跃发言)生1: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人是能思想的苇草,从题目上来看,人是一根苇草,苇草其实就是我们日常所见到的芦苇,随风飘摇,很脆弱,我认为这就是人的第一个特点,他很脆弱;同是又因为他有思想,能够思想,所以即便只是苇草,但因为有了思想,他又是伟大的。
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第一篇: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读《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有感拜读了首都基础教育名家华应龙老师的《我这样教数学》一书。
该书详细地记录了华老师的12个精典的课例“角的度量”、“多位数减法练习课”、“中括号”、“长方体的认识”、“百分数的认识”……等把我们带入了数学的神秘神奇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世界里。
每个例子都配以课前慎思、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评析,让人亲历专家的精品课是如何雕琢出来的。
书中既有华老师的教,也有专家对他执教的课的评;既有他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
读完后我的内心油然生起一股感慨与敬意之情。
透过华老师的这些课,我看到了他课堂教学中独特的色彩和丰富而深层意蕴。
他把学生真正推到了教学的核心地位,把枯燥的数学通过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和灵活多样的教学过程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沉浸在学习的乐趣之中。
他的课堂里,学生兴奋、有激情、思维活跃、有创见。
更重要的是,他把学科知识与学科教学知识结合在一起,统一在一起,因而得心应手,驾驭自如,期间充满着创造。
他在课堂上,就是一个高效的组织者、探究的引领者、谦和的合作者。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他的课堂教学的特点,那就是:智慧的课堂。
学科之间是相通的,教育的智慧是可以学习的。
我将会把华老师的这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应用到自己的语文教学中,求真、务实、创新,力争成为一名智慧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者。
我和所有读了这本书的老师都是带着诸多的思考与感叹,带着对华老师的敬佩走出这本书的。
在老师们的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分别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千金难买回头看”、“圆的认识”、“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课前的慎思”、“课后的反思”“细节成就完美”等等。
印象最深的是:“感谢差错、善待差错”、“正确的,可能只是模仿;错误的,却可能是创新”。
第1599季【青春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及悟课卷首语在明媚的春天里,一位身着红艳艳衬衫的青春女子从南国走来,瞬间又一次明媚了桃红柳绿、莺歌燕语的江南大地,她就是首倡“青春语文”“青春教育”理念的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王君。
她为中语届倾情奉献了一节根据学生成长需要而设计的主题型文本的群文阅读课,同时又是一节心灵疗愈课,更是一节大气磅礴的生命课。
欢迎大家走进本期的青春课堂——著名特级教师王君《春天会不会生气》课堂实录及悟课上课时间:2018年4月28日上课地点:江苏宜兴实验中学课型: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类型:主题型文本组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编辑部实录整理:河北省保定师昌绪学校高薇本期悟课:高薇周忠玉一、春天会不会生气1.阅读朱自清笔下的《春》师:我们都学过朱自清先生的《春》,现在选两段来读吧?生:(声音响亮,精神饱满地)齐读。
【屏显】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郎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师:(老师欣喜地赞叹)你们一开口,我就知道你们的语文素养非常好。
好,我们接着往下读。
生:(精神更加饱满地)齐读。
【屏显】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象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师:这是朱自清笔下的春天。
假如春天有感情,假如你是春天,你看到,在朱自清先生笔下的你,没有任何缺点,没有一点瑕疵,好到了完美。
你心里会是什么感觉?生:我会非常自豪。
2.阅读丰子恺笔下的《春》师:可是,我想告诉你春,你高兴得太早了。
也有人会不喜欢你,会挑你的刺。
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有名的漫画家,叫丰子恺。
他写文章写得也非常好,他在一篇文章里也写过春。
丰子恺先生就在挑春的刺,他说,他活了三十六年,他觉得暮春以前的春天是非常不愉快的。
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故乡》课堂教学实录(上课之前,钱老师委托金华市教研员布置学生自读课文,提出疑问。
但钱老师到金华时却被告知“学生已看过课文,没有问题”。
于是立即补上了一堂“提问指导课”,结果全班共提出了600多个问题)一、导入新课师:昨天,同学们书面提出了许多问题,都提得很好。
有两位同学提了二十多个问题,又多又好。
大家提的问题涉及课文的各个方面,我把它们分为七类。
板书学生问题:一、一般疑问二、回乡途中的“我”三、闰土五、宏儿和水生六、离乡途中的“我”七、写景大家提了这么多问题,第一步走得很好。
那么第二步该怎么走呢?大家说说看。
生:(齐)解决问题。
师:好。
在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之前,我先来考一考大家:《故乡》是在什么时候写的?生:1921年。
师:很好。
那么,在1921年的十年前,我国有一次很大的社会变动,是什么?生:辛亥革命。
师:这《故乡》写的就是辛亥革命后十年间的事。
那么,当时的社会情况怎样呢?……我提醒一下,可以联系本学期读过的另一篇鲁迅的文章《一件小事》,它的写作年代和《故乡》差不多同时。
回忆一下,《一件小事》写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没有?怎么写的?生:其间耳闻目睹了许多所谓国家大事: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师:很好,袁世凯、张勋是什么人?生:卖国贼。
师:对。
是卖国贼,是军阀。
当时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军阀夺走了,辛亥革命有局限性。
那么,农民问题解决了没有?生:(齐)没有!师:怎么知道的?生:从《故乡》里可以看出,农民生活日益贫困。
师:对,当时的农民是日益贫困的。
这就是《故乡》的时代背景。
这个问题明白了,我们就可以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各类问题了。
现在,先请提出第一类问题——一般疑问。
二、讨论“一般疑问”生:92页第5行“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为什么用一个“横”字?师:你很会“咬文嚼字”!为什么用“横”字?可以换上别的字吗?生:“有”。
师:好。
“远近有几个萧索的村庄”,也行。
生:用横字就显得这些村庄是乱七八糟的。
牧场之国名师课堂实录《牧场之国》课堂实录牧场之国名师课堂实录《牧场之国》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3.通过自学,读通课文,初步学会用关键词概括自然段的内容。
4.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有效地积累。
教学重点:1.感受荷兰独特的牧场风光之美。
2.体会作者生动的语言,体会其表达效果并能有效地积累。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为什么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背古诗播放视频,初识荷兰1、师:前一节课,我们一起感受了乡下人家独特美丽的风光,这节课我要带领大家飞跃重洋,到欧洲的荷兰去看看,做一次跨国际的长途旅游。
请欣赏:播放视频。
2、师:欣赏了美丽的荷兰,你了解了一个怎样的荷兰?生1:荷兰有五彩缤纷的花朵,是花之国。
师(评):你说除了荷兰的一个大特点。
生2:荷兰有非常多的风车,他们可能靠风力发电。
师(评):你感受到了异国风光,真棒!生3:荷兰还有很多的运河,他们的主要交通工具是小船。
师(评):你说得也很好,也说出来荷兰的特点。
3、师:那捷克作家卡尔*恰彼克了解的是一个怎样的荷兰呢?出示总起句: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生齐读。
师:这个句子中含有一个关联词语,是??也是??,谁能用是??也是??造个句?牧场之国教学实录牧场之国教学实录生1: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也是知识的传播者。
生2:他是我的爸爸,也是我的老师。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那你们认为它应该强调的是那一部分的呢?生:后半部分的牧场之国。
师:今天我们就跟随捷克作家卡尔*恰彼克走进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荷兰,一起去欣赏那里独特的牧场风光吧!请同学们拿出手,跟老师一起来书空课题(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检测生字词。
1、(出示本课生词。
)师:有谁想和老师一起去旅游呢?(指名读。
)师:看来大家都想去,那我们一起来读吧!(齐读)师:我们怎么去呢?(排火车读)三、明确阅读要求,制定学习目标过渡:坐上了游览荷兰的列车,我们准备就绪,可是我们到荷兰去,需要完成哪些任务呢?请同学们自读学习提示,看看我们得做些什么?四、勾勒异国风光1、师:明确了学习目标,咱们就开始今天的荷兰牧场之旅了。
反常表达有妙处——《春》课堂精彩教学镜头(二)教学实录(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实录)常福胜师: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反常”表达的词语或句子,分析其妙处。
出示PPT:反常,出于表达的某种特殊需要,将词语或句子反常使用,或打破规范用法,或改变其功能意义。
(学生默读,圈点勾画。
)生:“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这是一处反常表达,是一个倒装句。
“嫩嫩的、绿绿的”本来应该放在“小草”前面。
师:那这样倒装有什么作用呢?生:抑扬顿挫了,而且句子变短了,读起来很欢快。
生:将“嫩嫩的、绿绿的”单独从句子里拿出来放在句末,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
生:强调了小草的质地与色泽。
生:我认为是正常语序,不是倒装句。
师:那你的意见怎样?说说看。
生:如果小草已经是“嫩嫩的、绿绿的”还有必要写“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吗?生:就是,小草出来后,人们才能看到它的嫩和绿,所以,要先写“钻”出来,再写看到的嫩和绿的情状。
生:“嫩嫩的、绿绿的”描写了“钻”出来的状态。
“偷偷地”和“钻”,采用拟人手法,使小草也有了人的动作和情感。
生:这个“偷偷地”表现的不仅仅是草一下子冒出来,而且是一种突然的发现:没有注意,一下子就长出来了。
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不经意间破土而出的动感,读起来很有惊喜感。
师:有道理,这种惊喜的感觉,这种美的感觉不是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作者微妙的感觉传达出来的。
在我们眼里,草是很快长起来的,而在他笔下,草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
这样的描写与哪些诗句的描写相近呢?生:草色遥看近却无。
生:我记得李白有一句“燕草如碧丝”。
生:才出土的小草如细丝,不知不觉中“嫩嫩的、绿绿的”,后来“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在你眼前立即展现出一幅绿草如茵的画面。
师:同学们能有如此的思维碰撞、思想交流、思辨表达更是难能可贵。
还有新的发现吗?生:我觉得“酝酿”一词有反常,原来是指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这里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特级教师刘志春《将相和》精彩课堂实录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特级教师刘志春《将相和》精彩课堂实录篇一一、写出这一课的成语。
二、把下面的成语补充完整。
万()千()连()不()波()壮()一()身()心()手()波()汹()水火()()膘肥()()虎视()()三、将下列历史人物填到相应的成语旁边。
赵括诸葛亮祖逖蔺相如廉颇勾践曹植荆轲初出茅庐()纸上谈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完璧归赵()草船借箭()负荆请罪()图穷匕见()煮豆燃萁()四、照样子,写词语例:大方大大方方客气客客气气浩荡()世代()日夜()请再写几个类似结构的词语:五、阅读答题和氏璧古书《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荆山上找到一块罕见的美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
楚厉王左看右看,觉得这不过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认为卞和在戏弄他,是欺骗君王。
一怒之下,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接位。
卞和跛着一条腿,再一次入宫去献玉。
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又砍掉了他的右脚。
楚文王即位以后,有人报告,说卞和抱着一块宝石跪在荆山脚下痛哭,哭了三天三夜,连眼睛都哭出血来了。
文王就派人去问,是不是因为前两位国君砍了他的双脚而委屈难受?卞和说:我不是为失去双脚难过,我痛心的是宝玉被当作石头,一片忠诚却成了罪名。
楚文王召见了他,命人将玉石一琢磨,果然是一块熠熠闪光的美玉。
文王十分感动,因为这块宝石是卞和奉献的,就命名为和氏壁。
和氏壁传到楚威王时,被赐给了一位有功的丞相。
后来,丞相府遭贼人盗窃,宝玉被偷走,卖到赵国,到了赵惠王手里。
秦灭六国以后,这和氏壁又到了秦始皇手里。
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作为传国之宝。
从此以后,这玉玺成了皇权的象征,似乎谁得到它,谁就有资格当皇帝。
所以后来诸侯争雄,打进皇宫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寻找这颗传国玉玺。
秦末,项羽和刘邦争雄,汉高祖刘邦首先攻入咸阳。
情景中学,生活中用——著名特级教师马荣花《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精彩课堂实录【主题性概述】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是北京版小学英语教材第五册的七单元,内容为询问某人打算做什麽及回答。
本课内容用四课时完成,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为新授课。
教师以旧带新,用学过的动词短语导入新的知识,扩大了信息量。
层层递进,分散了难点,突出了重点,人称的过渡自然,为学生的学习搭设了平台。
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使学生在轻松、自信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课堂上体现出教师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的渗透。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参与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教师通过各种形式的游戏和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的精神。
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为孩子们创设真实的语境。
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学了就能用”的成就感,能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
在课文教学中,教师通过看图质疑、看图说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在本课的教学活动中,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看到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在不断变换,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夯实基础,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要充分利用每个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
教师利用教材这个载体,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他们运用所学语言在生活中应用。
体现了新课标倡导的能用英语做事情。
【精彩课堂实录】一、Warming up (准备)1.GreetingT: Good morning , boys and girls .S: Good morning teacher .T: Let’s sing a song .Which song do you like best ?S: One two three .T: OK .Let’s sing together .(唱英语歌曲,为学生创设一个英语氛围,让学生轻松、愉快地进入英语学习状态) 2.Do oral practice1) T: Now let’s do oral practice .Who will be a small teacher today ?S: I am a small teacher today .I’ll say something my new pencil-box . ( Show her pencil –box to the pupils . )2) T: She did very well . Let’s ask some questions to her .S ( 1 ) Do you like this pencil-box ?Small teacher : Yes, I like it very much .S ( 2 ) Who bought it for you ?Small teacher : My mother bought it for me last year .S ( 3 ) Where did she buy it ?Small teacher : She bought it in Dong An shopping mall .S ( 4 ) How much is it ?Small teacher : Maybe it’s thirty yuan . 问某人打算做什麽T: Oh , this pencil-box is beautiful .It’s cheap but nice . You did very well .Small teacher:Thank you teacher .(小老师的活动,类似值日生汇报。
内容不限,让每个学生有展示自己外语才华的机会。
学生们的提问,对每个学生都是一个锻炼。
检查学生们对小老师所说的语言的理解,同时可以锻炼小老师的应变能力、组织语言和语言表达能力。
为学生们创设了一个语言交流的环境。
)二、Revision (复习导入)1、T:Please 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try to say . ( 教师边说边将图片贴在黑板上)Try to say a phrase about the picture .(指导学生看图说动词短语,个人\集体交叉练习)Ss: play football , watch TV , play the piano , play chess …2、T: Now let’s play a game . Please look at these pictures carefully . What is missing ?Are you ready ?Ss: All right .(教师快速出示两组动词短语图片,让学生猜一猜,缺少哪个动词短语。
指导学生通过游戏记住并区分动词短语。
以游戏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愉悦中、在玩中掌握。
) 第一组:play football play basketball play chess play cards play the piano第二组:play computer game watch TV see a film post a letter do some shopping3、T:Just now you did very well . Let’s make sentence using these phrases .I’m going to …He’s / She’s going to …(教师示范后,指导学生分组练习)T: Please do it in your group . (学生四人一组练习造句)T: Who can make a sentence ?S: Let me try .(鼓励学生从词到句子的练习,让学生学会词在句子中学,在文中学。
小组练习给每个孩子创设练习的机会,从I’m going to do sth …引导学生做人称的替换练习。
)4、1)T: Please look at thes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导入本课句型的学习,学生可以任意选一副图或随意说)S: I’m going to play football .T: What is he / she going to do ? (教师指黑板上的图提问)S—S: (学生之间的问答)T—Ss :(教师与学生间的问答)2) T: Please listen and answer it .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after school ?(教师将时间状语贴在黑板上,在学生练习的基础上自然引出时间状语从句)S: I’m going to …3)教师出示时间状语卡片next Friday , next Saturday , tomorrowT: Please read after me .Ss: Read the phrases . (个人、集体相结合,让学生反复记忆)(教师让学生熟悉人称的变化后,自然的加入时间状语。
层层递进,分散难点。
在不讲语法的条件下,让学生感悟出现的时间状语是表示将来时的。
)三、Do some exercises .1、Guessing game .T:Now 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指导学生做猜句子的练习,为后面做信息沟练习作铺垫。
教师此时要讲清游戏的要求,并和一组学生示范后再组织学生练习。
)(一个学生到前面任选一副图,小声对教师说I’m going to …)T: What is he / she going to do after class ? (向一个学生提问)S1: He’s going to play football .S: No . ( 被猜的学生答后,学生们接着猜)(此后让学生来问答。
做两组即可。
)(在猜句子的练习中,让学生不仅学会回答问题,也要学会提问,为后边的交际练习做些语言上的准备。
)2、ormation gap . ( 信息沟练习)T: Please take out your paper . Listen to the rule .S: OK .(做此练习前,教师要讲清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两人为一组。
)* Student A student B 互相不要看对方的片子。
* A上面没有的内容请你用英文问拿B纸的同学,B 上面没有的内容问拿A纸的同学,必须用英语问答。
* 记录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可以写英文单词或画简笔画,但不可以写中文。
2)Teacher and one pupil do it for the class . (教师与一个学生做示范)3)Do it in pairs .4)Ask some pupils to do . 3---4组(采用信息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语言的应用,在语言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四、Learn the text . ( 学习课文)1、T: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ask some questions .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教师出示课文主题图,引导学生看图质疑)2、学生听两遍课文录音。
3、T: Please ask and answer some questions .( 学生听录音后作问答练习,检查学生听的理解。
)S1: Who are they ?S2: They’re Betty and Wang Fang .S3: Where are they ?S4: They’re in the school .S5: What is Wang Fang going to do after class ?S6: She’s going to see Lin Jian .S7: What’s the matter with him ?S8: He’s ill.S9: Is Betty going to see Lin Jian with Wang Fang ?S10: Yes, she is . They’re going to see Lin Jian together .学生听录音跟读。
(读两遍)4、T: Please read the words .( 看单词卡片读,读时注意语音规则的渗透)matter him together5、: Let’s say something about the picture with your own words .(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6、: Please open your books and read it by yourself .(学生看书认读课文,鼓励学生大声朗读)7、isten to the tape and read the text .(学生听录音、看书、模仿读课文)8、d the text in pairs . ( 学生分角色朗读)9、T: Who can read the text ?10、Ask some pupils to act the text . (学生分角色表演对话)(课文是在突破了本课的难点后学习的,主要句型学生已经会说会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