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记忆
- 格式:ppt
- 大小:448.50 KB
- 文档页数:30
记忆记忆(memory):人脑对经验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的过程。
识记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特点及其相互联系,它的生理基础为大脑皮层形成了相应的暂时神经联系;保持即暂时联系以痕迹的形式留存于脑中;再现则为暂时联系的再活跃。
通过识记和保持可积累知识经验。
通过再现可恢复过去的知识经验。
各人记忆的快慢和准确、牢固、灵活的程度,可能随其记忆的目的和任务、对记忆所采取的态度和方法而异;各人记忆的内容则随其观点、兴趣、生活经验而转移,对同一事物的记忆,各人所牢记的广度和深度也往往不同。
识记(memorization):反复认识某一事物,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
即识别和记住事物的特点以及其间的联系,从而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
是记忆的开端环节。
从有无预定目的和任务来看,可分为有意识记和无意识记。
从识记材料的性质以及对材料是否理解来看,又可分为意义识记和机械识记。
在一般情况下,识记的主要规律是:(1)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在有意识记中,记忆任务越明确具体,效果越好。
(2)任务的久暂也直接影响识记的效果,识记任务越持久,记忆效果越好。
(3)识记材料变成直接操作或活动对象,效果会更好。
(4)识记所需时间,往往随材料的数量增加而增加,增加的时间量要比材料数量大得多。
识记效果依赖于材料的性质。
一般说来,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的材料;形象材料要优于抽象材料;课文优于难句。
随意识记(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有意识记”。
与“不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识记目的明确,运用一些有效的方法,并借助一定意志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进行随意识记时,个体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把注意力专注在识记对象上,是一种艰苦的智力劳动。
其效果远优于不随意识记,在个体掌握系统知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不随意识记(involuntary memorizing):亦称“无意识记”。
与“随意识记”相对。
个体在没有识记目的,不使用任何识记方法,也不需要意志努力情况下发生的识记。
普通心理学记忆笔记一、记忆的概述。
1. 定义。
-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用信息加工的术语来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 例如,我们记住了昨天学习的单词,就是对单词信息进行了编码(如根据发音、拼写等规则),存储在大脑中,并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提取出来。
2. 记忆的作用。
- 记忆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
- 从学习角度看,记忆是知识积累的基础。
没有记忆,就无法将学过的知识保存下来,也就不能进行后续的学习。
比如学生学习数学公式,如果不能记住,就无法运用公式解题。
- 在生活中,记忆让我们能够识别熟悉的环境和人,保持人际关系的连续性。
我们能够认出多年不见的朋友,就是依靠记忆中存储的关于朋友的相貌、声音等信息。
二、记忆的分类。
1. 根据记忆内容分类。
- 形象记忆。
- 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所保持的是事物的具体形象,具有直观性。
例如,我们对天安门的记忆,脑海中会浮现出天安门的雄伟外观,包括它的红色城墙、黄色琉璃瓦等形象。
- 情景记忆。
- 对个人亲身经历过的,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件或情景的记忆。
它带有明显的自传性。
回忆起自己第一次上学时的情景,包括走进校园的紧张心情、校园里的布局、老师的笑容等。
- 语义记忆。
- 对字词、概念、规律和公式等各种概括化知识的记忆。
它与一般的特定事件没有关系。
例如,我们对勾股定理a^2+b^2=c^2的记忆,这是一种对数学知识的语义记忆。
- 情绪记忆。
- 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我们对曾经遭受过的一次重大挫折时的沮丧情绪的记忆,这种记忆在相似的情绪唤起情境下可能会被重新激活。
- 动作记忆。
- 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骑自行车的记忆,一旦学会,这种动作记忆就比较牢固,即使很长时间不骑,再次骑车时也能很快恢复技能。
2. 根据记忆保持时间分类。
-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它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第六章记忆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睑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简述认知心理学对记忆过程的分类[简述记忆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到可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转换的过程。
编码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以便更好地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三、记忆的分类[简述记忆的分类][一级](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①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②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匕瞰稳定。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①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②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915华南15(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开始的阶段。
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4秒。
普通心理学《记忆》笔记整理(一)引言概述:记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信息的存储、提取和再认。
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来说,良好的记忆能力尤为重要。
本文整理了普通心理学相关的记忆知识,并探讨记忆的定义、类型、形成、遗忘等方面内容,希望能够对读者理解和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有所帮助。
正文内容:一、记忆的定义和分类1. 记忆的定义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将记忆按照存储方式进行分类: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3. 将记忆按照记忆内容进行分类:语义记忆、视听记忆和程序性记忆4. 将记忆按照记忆过程进行分类:编码、存储和检索5. 记忆的快速出错点:假性记忆和遗忘偏差二、记忆的形成和巩固1. 记忆的编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注意力、情感和意义2. 记忆的存储过程及其神经基础:海马体和额叶皮质3. 记忆的巩固过程及其与睡眠的关系4. 通过复习和反复训练来加强记忆的形成和巩固5. 利用记忆策略和技巧提高记忆能力:联想、编组和心理构想等三、记忆的检索和再认1. 记忆的检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示、相似性和上下文效应2. 记忆的再认过程及其与起源记忆的关联3. 借助外部工具和技术来辅助记忆的检索和再认:笔记、图片和声音等4. 利用记忆增强技巧和方法提高记忆的检索和再认能力5. 对记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解决四、遗忘和记忆失调1. 遗忘的定义和原因:干扰理论和分布效应2. 遗忘曲线及其在记忆实验中的应用3. 遗忘的类型和特点:遗忘的抑制、遗忘的消失和遗忘的创伤后记忆4. 记忆失调的常见类型:健忘症、回忆症和失代偿症等5. 针对不同类型的遗忘和记忆失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五、总结记忆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为我们理解和改善记忆能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概述和探讨,我们了解了记忆的定义和分类、形成和巩固、检索和再认、遗忘和记忆失调等方面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充分了解记忆原理和方法,采取合适的记忆策略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如见过的⼈或物、听过的声⾳、嗅过的⽓味、品尝过的味道、触摸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等。
这些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定条件下呈现出来,这就是记忆。
例如,我们读过的⼩说,看过的电视节⽬或电影,其中某些情景、⼈物和当时激动的情绪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各种印象,当别⼈再提起时或在⼀定的情境下,这些情景、⼈物和体验过的情绪就被重新唤起,出现在头脑中。
记忆同感知⼀样也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感知更复杂的⼼理现象。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l.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我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
如我们见到过的⼈或物、看到过的画⾯、听过的⾳乐、嗅过的⽓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正常⼈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得较好,在⽣活中起主要作⽤。
触觉记忆、嗅觉记忆与味觉记忆,虽然⼀般正常⼈在这些⽅⾯也都有⼀定发展,但从⼀定意义上说可称之为职业形式的记忆,因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的⼈由于特殊职业的需要,这些记忆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缺乏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的⼈,如盲⼈或聋哑⼈等,其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等会得到惊⼈的⾼度发展。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对游泳的⼀个接⼀个的动作的记忆,对体操、舞蹈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运动、⽣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是⾮常重要的。
运动记忆⼀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
在运动记忆中,⼤肌⾁的动作不易遗忘,⽽⼩肌⾁的动作易遗忘。
第六章记忆概念: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编码: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储存。
把感知过的事物、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势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4.精确的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5.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好坏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6.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永久性的储存)7.情景记忆: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因为受时空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固、不够确定。
)8.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受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9.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10.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11.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
(不需意识的参与)12.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需要意识参与)13.空间记忆:对有关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方面的记忆。
14.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15.长时程增强: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
16.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主要依赖与信息的物理特征。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