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6记忆
- 格式:ppt
- 大小:3.13 MB
- 文档页数:77
记忆的概述⼀、记忆的概念记忆是⼈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所谓经历过的事物,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如见过的⼈或物、听过的声⾳、嗅过的⽓味、品尝过的味道、触摸过的东西、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绪和情感等。
这些经历过的事物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并在⼀定条件下呈现出来,这就是记忆。
例如,我们读过的⼩说,看过的电视节⽬或电影,其中某些情景、⼈物和当时激动的情绪等都会在头脑中留下各种印象,当别⼈再提起时或在⼀定的情境下,这些情景、⼈物和体验过的情绪就被重新唤起,出现在头脑中。
记忆同感知⼀样也是⼈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但记忆是⽐感知更复杂的⼼理现象。
感知过程是反映当前直接作⽤于感官的对象,它是对事物的感性认识。
记忆反映的是过去的经验,它兼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特点。
⼆、记忆的种类(⼀)根据记忆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形象记忆、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和逻辑记忆l.形象记忆形象记忆是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我们参观所得的印象就是形象记忆。
形象记忆可以是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味觉的、触觉的。
如我们见到过的⼈或物、看到过的画⾯、听过的⾳乐、嗅过的⽓味、尝过的滋味、触摸过的物体等的记忆都属于形象记忆。
正常⼈的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通常发展得较好,在⽣活中起主要作⽤。
触觉记忆、嗅觉记忆与味觉记忆,虽然⼀般正常⼈在这些⽅⾯也都有⼀定发展,但从⼀定意义上说可称之为职业形式的记忆,因为只有从事某种职业的⼈由于特殊职业的需要,这些记忆才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对于缺乏视觉记忆、听觉记忆的⼈,如盲⼈或聋哑⼈等,其触觉记忆、嗅觉记忆、味觉记忆等会得到惊⼈的⾼度发展。
2.运动记忆运动记忆是以过去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
例如,对游泳的⼀个接⼀个的动作的记忆,对体操、舞蹈动作的记忆等都属于运动记忆。
运动记忆是运动、⽣活和劳动技能的形成及熟练的基础,对形成各种熟练技能技巧是⾮常重要的。
运动记忆⼀旦形成,保持的时间往往很长久。
在运动记忆中,⼤肌⾁的动作不易遗忘,⽽⼩肌⾁的动作易遗忘。
第六章记忆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二、感觉记忆(选择)三、短时记忆与工作记忆(选择、简答)四、长时记忆(选择、简答)五、遗忘(选择、简答)一、记忆概述(选择、简答、论述)1、记忆的含义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2、记忆的过程(1)传统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
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3、记忆的种类(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
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②短时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1分钟,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
③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
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
容量没有限制。
(2)图尔文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①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
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②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
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①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②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①加工深度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重点笔记最近在学习普通心理学第六版,那可真是一段让人又爱又恨的经历啊!先来说说感知觉这部分。
感知觉就像是我们认识世界的窗口,通过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皮肤触摸,我们感知着周围的一切。
比如说视觉,咱平常看东西好像挺简单的,不就是睁开眼就看到了嘛。
但其实这里面的学问大着呢!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就像一个个小小的“情报员”,它们把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化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
这过程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不行。
我记得有一次,晚上睡觉前关灯,突然眼前一片漆黑,那一瞬间我就真切地感受到了视觉适应的过程。
从明亮的灯光到黑暗,眼睛得花点时间来调整,一开始啥都看不见,慢慢地,周围的家具轮廓才一点点浮现出来。
再讲讲记忆。
记忆这玩意儿可太神奇了,有时候你想记住的东西死活记不住,不想记住的倒是在脑子里挥之不去。
就像我之前准备考试,那些复杂的公式和定义,背了好多遍还是容易忘。
但有时候,一些小时候的小事,比如和小伙伴在胡同里疯跑玩耍的场景,却能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记忆的分类也挺有意思,短期记忆就像个临时仓库,容量有限,存不了太多东西,而且保存时间短。
长期记忆呢,则像是个大仓库,能装下好多好多东西,只要你经常复习,那些知识就能在里面长期存放。
还有情绪和情感,这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体验到的。
高兴的时候,感觉整个世界都变得美好起来,看啥都顺眼。
生气的时候,那真是火冒三丈,恨不得把惹自己生气的人狠狠教训一顿。
我有一次和朋友吵架,心里那个气啊,觉得对方简直不可理喻。
但后来冷静下来想想,其实也不是啥大事,就是当时情绪一上来,控制不住自己。
情绪的产生和我们的生理反应、认知评价都有关系,有时候改变一下对事情的看法,情绪也会跟着改变。
说到思维,这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知活动。
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创造新的想法,都离不开思维。
比如做数学题,得一步步推理分析,找到解题的思路。
有时候想问题想不出来,脑袋就像被堵住了一样,突然灵光一闪,找到突破口,那种感觉别提多爽了。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记忆的概念、分类、功能及影响因素。
2. 掌握记忆的编码、存储、提取过程。
3. 理解记忆规律,提高记忆能力。
教学重点:1. 记忆的概念、分类、功能及影响因素。
2. 记忆的编码、存储、提取过程。
教学难点:1. 记忆规律的应用。
2. 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什么是记忆?记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思考:记忆与学习、认知有何关系?二、讲授新课1. 记忆的概念: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2. 记忆的分类:a.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长短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b. 根据信息内容分: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动作记忆。
3. 记忆的功能:a. 储存信息:为个体的认知活动提供信息。
b. 帮助个体适应环境:使人能够回忆起过去的知识、经验,以指导当前的行为。
c. 个体发展:为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4. 影响记忆的因素:a. 注意:注意是记忆的前提。
b. 刺激物特点:刺激物的强度、新颖性、重复性等。
c. 记忆方法:记忆方法对记忆效果有重要影响。
d. 个体因素:年龄、性格、动机等。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与记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记忆现象。
2. 提问:这个案例说明了哪些记忆规律?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记忆知识。
2. 强调记忆规律的应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记忆知识。
2. 提问:如何提高记忆能力?二、讲授新课1. 记忆的编码:a. 简单编码:直接对信息进行编码。
b. 复杂编码: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如意义编码、形象编码等。
2. 记忆的存储:a. 短时记忆的存储:以复述为主。
b. 长时记忆的存储:以神经元的持久改变为主。
3. 记忆的提取:a. 短时记忆的提取:通过复述。
b. 长时记忆的提取:通过回忆或再认。
三、案例分析1. 分析一个与记忆提取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记忆提取过程。
第六章记忆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记忆的含义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睑的反映,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二.简述认知心理学对记忆过程的分类[简述记忆的过程]认知心理学认为记忆是一个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基本过程"到可外界信息只有经过这些过程,才能成为个体可以保持和利用的经验。
编码: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转换的过程。
编码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以便更好地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存储:是把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
提取:从长时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三、记忆的分类[简述记忆的分类][一级](1)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两类: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①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情景记忆受一定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存储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因此记忆不够稳固,也不够确定。
②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人们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地点、时间无关。
它表现在单词、符号、公式、规则、概念这样的形式中。
语义记忆受一般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而匕瞰稳定。
(2)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①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指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
它对行为的影响是个体能够意识到的,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②内隐记忆:是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的影响,有时又叫自动的无意识记忆。
915华南15(3)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①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叫感觉记忆、瞬时记忆或感觉登记。
它是记忆系统开始的阶段。
存储时间大约为0.25秒〜4秒。
第一章心理学研究什么和如何进行研究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你是怎样认识心理学的?(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与行为的科学,要解释心理活动的规律。
它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而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的研究对象。
既研究个体心理,也研究团体和社会心理。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认知、情绪和动机、能力和人格是个体心理现象的三个重要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互相依存。
分别介绍如下:①认知。
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
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
②情绪和动机。
心理、行为调节与控制系统,是人们的共性。
情绪是指人在加工外界输入的信息时,产生对事物的态度,引起的主观体验。
情感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又对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节和控制认知活动的一种内在因素。
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需要。
③能力与人格。
心理特性系统,反映了心理的差异性。
个体在信息加工的过程中,会形成一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心理特性,称作个性心理特性或个性。
它包括能力和人格两方面。
心理特性使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与另一个个体的心理活动彼此区别开来。
(3)在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对心理学的认识?学习这门学科之前,我只是在电影和电视作品中接触过心理学。
那些心理学家们能够一眼看出你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能够催眠,分析梦。
心理学在我看来,是很神秘的一门学问。
2.心理与行为、意识与无意识的关系怎样?(1)心理与行为的关系:行为不同于心理,但又和心理有着密切的联系。
①区别:心理是脑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的反应。
属于精神现象,是内隐活动,而行为却具有显露在外的特点,它可以用客观的方法进行测量。
②联系:行为总是在一定的刺激下产生的,而且引起行为的刺激常常通过心理的中介而起作用。
不理解人的内部心理过程,就难以理解外部行为;心理支配行为,又通过行为表现出来。
普通心理学《记忆》笔记整理(一)引言概述:记忆是人类心理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信息的存储、提取和再认。
对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来说,良好的记忆能力尤为重要。
本文整理了普通心理学相关的记忆知识,并探讨记忆的定义、类型、形成、遗忘等方面内容,希望能够对读者理解和提升自己的记忆能力有所帮助。
正文内容:一、记忆的定义和分类1. 记忆的定义及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2. 将记忆按照存储方式进行分类: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3. 将记忆按照记忆内容进行分类:语义记忆、视听记忆和程序性记忆4. 将记忆按照记忆过程进行分类:编码、存储和检索5. 记忆的快速出错点:假性记忆和遗忘偏差二、记忆的形成和巩固1. 记忆的编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注意力、情感和意义2. 记忆的存储过程及其神经基础:海马体和额叶皮质3. 记忆的巩固过程及其与睡眠的关系4. 通过复习和反复训练来加强记忆的形成和巩固5. 利用记忆策略和技巧提高记忆能力:联想、编组和心理构想等三、记忆的检索和再认1. 记忆的检索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提示、相似性和上下文效应2. 记忆的再认过程及其与起源记忆的关联3. 借助外部工具和技术来辅助记忆的检索和再认:笔记、图片和声音等4. 利用记忆增强技巧和方法提高记忆的检索和再认能力5. 对记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和解决四、遗忘和记忆失调1. 遗忘的定义和原因:干扰理论和分布效应2. 遗忘曲线及其在记忆实验中的应用3. 遗忘的类型和特点:遗忘的抑制、遗忘的消失和遗忘的创伤后记忆4. 记忆失调的常见类型:健忘症、回忆症和失代偿症等5. 针对不同类型的遗忘和记忆失调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和建议五、总结记忆作为心理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为我们理解和改善记忆能力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概述和探讨,我们了解了记忆的定义和分类、形成和巩固、检索和再认、遗忘和记忆失调等方面的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充分了解记忆原理和方法,采取合适的记忆策略和技巧,提高自己的记忆能力,更好地应对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第六章记忆概念:1.记忆: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
2.编码:人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
编码有不同层次或水平,以不同形式存在,主要有视觉的、听觉的和语义的编码。
3.知识的表征:知识的储存。
把感知过的事物、做过的动作、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势保持在人的头脑中。
4.精确的复述: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
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
5.提取:从记忆中查找已有信息的过程。
(记忆的好坏通过信息的提取表现出来)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
6.长时记忆:储存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指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一定深度的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永久性的储存)7.情景记忆:指人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
(因为受时空限制,信息储存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记忆不够稳固、不够确定。
)8.语义记忆:指人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地点无关。
(受规则、知识、概念和词的制约,很少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9.外显记忆(受意识控制的记忆):指个体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影响。
10.内隐记忆(自动的无意识记忆):指在个体无法意识的情况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无意识影响。
11.程序性记忆:指如何做事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
需要多次尝试才能获得。
(不需意识的参与)12.陈述性记忆:指对有关事实和事件的记忆。
可以通过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
(需要意识参与)13.空间记忆:对有关物体的空间位置、方向等方面的记忆。
14.反响回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15.长时程增强:指传递信息的神经元和接收信息的神经元之间突触连接强度的增加。
16.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编码主要依赖与信息的物理特征。
17.图像记忆:视觉的感觉记忆,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并保持一个生动的视觉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