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硕士考研经典案例分析题:刑事责任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1
考研知识点:法律硕士之刑法案例分析关建字摘要:学员,名师,引路,学生,辅导班,未遂,老师,保险柜,授课,小班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本文为收集整理修正,共14页,请先行预览,如有帮助感谢下载支持考研知识点:法律硕士之刑法案例分析(2)刑事责任沈某,男33岁,汽车司机。
某日下午,某县城镇供销社业务员吴某在外县乡购买农副产品后,要找地方住宿。
该乡保管员田某将吴安排在该乡汽车库院内小东屋。
田曾对吴说:“晚上ll点左右,汽车才回来。
”吴在小东屋躺了一会儿,因天气太热,便搬到院内睡觉,并用塑料布(长ll米左右,宽1.6米)蒙头盖脚睡在地上。
晚上11点左右,天下小雨,院内漆黑,司机沈某驾驶柴油解放车返回,乘车的副司机下车将车库门打开,沈关灭大灯,只开小灯驶进院内。
在调头准备倒车时,左前轮将睡在地上的吴某当场轧死。
[问题]沈某对吴某的死亡是否应负刑事责任?请说明理由。
[分析]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沈某对吴某的死亡不应负刑事责任。
理由是:吴某当天在院内睡觉,没有任何人对沈某予以提醒,吴某在睡觉时,又用塑料布将自己从头至脚蒙起来,在天下小雨、晚上11点左右的漆黑天气的情况下,沈某没有发现睡在地上的吴某。
之所以没有预见,是因为根据当时的条件,沈某不可能预见。
既然沈某对吴某睡在院中不可能预见,在倒车时将其轧死也属于刑法上的意外事件,不应负刑事责任。
犯罪预备蒲某意图抢劫,尾随一妇女身后。
当该妇女回家打开房门后准备关门时,蒲某以为其家中无人,强行挤进房内,并随手锁上门,该妇女被吓得惊叫一声。
她的丈夫闻声起床,拉开电灯,见蒲某站在门口,便问:“你是干什么的?”蒲某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答不上来,该妇女的丈夫上前打了蒲几个耳光。
在邻居的帮助下,蒲某被担送到公安机关。
在公安机关,蒲某供认他到该妇女家的目的是为了抢钱。
[问题]请分析蒲某的抢劫行为属于犯罪预备还是犯罪未遂?[分析]蒲某的行为属于抢劫罪的预备犯。
第1篇一、案例分析题1. 案例背景:被告人张某,男,35岁,无业。
因生活所迫,张某产生了盗窃他人财物的念头。
一日,张某在夜晚潜入邻居李某家中,盗走现金5000元。
得手后,张某将赃款挥霍一空。
问题:(1)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盗窃罪?(2)张某的犯罪情节如何?(3)对张某应如何处罚?2. 案例背景:被告人王某,男,28岁,已婚。
王某因与妻子感情不和,心生报复之意。
一日,王某持刀闯入妻子单位,当众将妻子刺成重伤。
经鉴定,妻子伤势为重伤二级。
问题:(1)王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王某的犯罪动机是什么?(3)对王某应如何处罚?3. 案例背景:被告人李某,男,45岁,有固定工作。
李某因怀疑妻子出轨,心生报复之意。
一日,李某在家中将其妻子毒死。
后李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问题:(1)李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李某的犯罪情节如何?(3)对李某应如何处罚?4. 案例背景:被告人赵某,男,22岁,大学在读。
赵某因沉迷网络游戏,欠下巨额债务。
一日,赵某在网络游戏中认识了一女网友,两人相约见面。
见面后,赵某发现该女网友实为一名男子。
在分手时,赵某因怀疑该男子欺骗自己,将其残忍杀害。
问题:(1)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杀人罪?(2)赵某的犯罪动机是什么?(3)对赵某应如何处罚?5. 案例背景:被告人钱某,男,30岁,已婚。
钱某因妻子与情人发生争执,心生报复之意。
一日,钱某持刀闯入情人住所,将其刺成重伤。
后钱某主动投案自首。
问题:(1)钱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钱某的犯罪动机是什么?(3)对钱某应如何处罚?二、选择题1.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盗窃罪?A. 未经他人同意,秘密窃取他人财物B. 强行占有他人财物C. 暴力抢夺他人财物D. 挪用他人财物2.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B. 打伤他人,经鉴定为轻伤C. 打伤他人,经鉴定为重伤D. 打伤他人,经鉴定为轻伤以上3.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投毒杀害他人B. 殴打他人,造成死亡C. 打伤他人,经鉴定为轻伤D. 打伤他人,经鉴定为轻伤以上4.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强奸罪?A. 强行与女性发生性关系B. 与女性发生性关系,但未使用暴力C. 与女性发生性关系,但未使用胁迫手段D. 与女性发生性关系,但未使用暴力、胁迫手段5. 下列哪种行为构成抢劫罪?A. 使用暴力抢夺他人财物B. 使用胁迫手段抢夺他人财物C. 使用暴力、胁迫手段抢劫他人财物D. 持刀抢劫他人财物三、简答题1. 简述盗窃罪的概念和构成要件。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男,28岁,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网络营销工作。
乙,女,25岁,甲的女友,也是一名网络营销从业者。
2020年,甲乙二人共同策划并实施了一起网络诈骗案件。
1. 犯罪手段:甲乙二人通过在网络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
随后,以收取报名费、培训费等名义,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2. 犯罪过程:- 甲负责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并建立多个诈骗网站。
- 乙负责筛选简历,对有意向的求职者进行初步的诈骗活动。
- 甲乙二人共同制定诈骗方案,包括诈骗金额、诈骗时间等。
3. 犯罪结果:在短短三个月内,甲乙二人共骗取了500多名求职者的钱财,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
二、法律问题1. 甲乙二人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2. 甲乙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3. 甲乙二人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三、案例分析1. 甲乙二人的犯罪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甲乙二人通过诈骗手段,共骗取了500多名求职者的钱财,涉案金额达200余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
2. 甲乙二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在本案中,甲乙二人共同策划、实施诈骗活动,具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和犯罪行为,其行为已构成共同犯罪。
3. 甲乙二人应当承担何种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在本案中,甲乙二人共同策划、实施诈骗活动,共同起到主导作用,均属于主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和第二十六条的规定,甲乙二人应当被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第1篇一、基本案情被告人张某,男,35岁,汉族,大学文化,某公司职员。
因涉嫌故意伤害罪,于某年某月某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年某月某日被逮捕。
被告人张某与被害人李某系同事关系。
某年某月某日,张某因工作上的矛盾与李某发生争执,双方言语冲突升级,张某持械将李某打成重伤。
经鉴定,李某伤情构成重伤二级。
二、争议焦点1. 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2. 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张某的犯罪情节如何认定?3. 被告人张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三、分析论证(一)关于被告人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故意伤害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之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本案中,被告人张某因工作上的矛盾与被害人李某发生争执,持械将李某打成重伤。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张某的行为已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关于张某的犯罪情节如何认定1. 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张某在持械伤害李某的过程中,具有故意伤害的犯罪故意,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李某身体伤害,仍故意为之。
2. 故意伤害罪的客观方面:张某持械伤害李某,造成李某重伤二级的严重后果。
3. 犯罪情节:张某的行为具有以下情节:(1)持械伤害他人,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性质;(2)致人重伤,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3)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
综上所述,张某的犯罪情节较为严重。
(三)关于被告人张某是否具有自首情节自首是指犯罪嫌疑人在犯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或者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本案中,张某在犯罪后,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并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犯罪事实。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六十七条第一款之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017法律硕士考研经典案例分析题:刑事责任案例分析题一般综合性较强,涉及的法律关系较复杂,要求考生根据案例所提供的事实,正确地运用法律进行分析,得出科学的处理方法。
下面是凯程考研为大家整理的比较经典的案例题,供大家参考。
赵某(男,17岁)在录相厅里遇到父亲的同事黄某(男,34岁),当赵某向黄某诉苦说自己中学毕业后没有工作,父母给的零用钱又不够花时,黄某回答说:“男子汉顶天立地,怎么还要靠父母养,有‘本事’就去偷去抢。
”赵某深受启发。
第二天,赵某纠集了陈某(男,18岁)、沈某(男,16岁)各带上匕首,躲藏在弄堂暗处,适逢一女青年路过,赵某便用匕首将该女青年逼入里弄,又叫沈某到弄口望风,叫陈某去搜身,陈某从女青年身上搜出现金200元,赵某于是取下她的手表。
接着,赵、陈二人又将该女青年奸污。
问题:(1)对黄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应按什么原则处理?(2)对赵某、陈某和沈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和处理?(3)假如赵某只有十五周岁,对赵某的行为该如何处理?为什么?答案:(1)黄某唆使赵某进行偷窃和抢劫,已构成犯罪,是教唆犯,应按其所教唆的罪,即盗窃和抢劫罪论处。
但量刑是时应考虑以下情形:a黄某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故对抢劫罪、盗窃罪均应当从重处罚;b赵某未犯黄某教唆的盗窃罪,故量刑时,对其盗窃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黄某的盗窃罪、抢劫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处罚。
(2)赵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强奸罪。
对其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形:a是抢劫罪的主犯,应当按抢劫罪从重处罚;b轮奸妇女,对其强奸罪应当从重处罚;c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对抢劫罪、强奸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陈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强奸罪。
对其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节:a是抢劫罪的主犯,应当按抢劫罪从重处罚;b轮奸妇女,对其强奸罪应当从重处罚。
沈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对其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形:a是抢劫罪的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b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对抢劫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第1篇一、案件背景本案涉及被告人张某因涉嫌抢劫罪被起诉。
以下是案件的基本情况:被告人张某,男,28岁,某市人。
2019年5月,张某因生活所迫,产生了抢劫的念头。
某日,张某在市中心的一家便利店外,看到被害人李某独自一人进店购物。
张某便尾随李某进入便利店,趁李某不备,用事先准备好的尖刀威胁李某,逼迫其交出钱包。
李某在极度恐惧下,被迫交出了钱包。
张某得手后逃离现场。
被害人李某,男,35岁,某市人。
在案发当天,李某因购物被张某抢劫,导致其人身和财产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二、案件争议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抢劫罪。
三、案例分析(一)抢劫罪的定义及构成要件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 主体: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以上)的自然人;2. 客观方面:采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3. 主观方面: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二)张某的行为是否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1. 主体方面:张某已满16周岁,符合抢劫罪的主体要件。
2. 客观方面:张某在案发当天,采用暴力手段威胁李某,逼迫其交出钱包。
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客观要件。
3. 主观方面:张某有抢劫的故意,其目的是为了非法占有李某的财物。
其行为符合抢劫罪的主观要件。
综上所述,张某的行为符合抢劫罪的构成要件,应当以抢劫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三)抢劫罪的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抢劫罪的处罚如下:1.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2. 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3. 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在本案中,张某的抢劫行为属于情节较轻,依法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四、结论本案中,张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第1篇一、案例背景(案例名称):张某某交通肇事案(案件来源):某市人民法院(案由):交通肇事罪(案件时间):2021年3月15日(案件地点):某市XX区二、案件事实2021年3月15日,被告人张某某驾驶一辆小型轿车,沿某市XX路由北向南行驶至XX路段时,与前方同方向行驶的由被害人王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王某受伤、车辆损坏的交通事故。
经鉴定,王某的伤情构成轻伤二级。
事故发生后,张某某未立即停车救助,也未报警,而是逃离现场。
次日,张某某被公安机关抓获。
三、法律问题1. 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2. 张某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3. 若构成犯罪,张某某应当受到何种刑罚?四、案例分析1. 张某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本案中,张某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在道路上驾驶车辆,与前方同方向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王某受伤,其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
2. 张某某是否应当承担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案中,张某某已满十六周岁,其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3. 若构成犯罪,张某某应当受到何种刑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张某某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且交通肇事逃逸,其行为具有特别恶劣情节,依法应当从重处罚。
综合考虑张某某的犯罪情节、悔罪表现等因素,对其适用刑罚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综上所述,张某某的行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具体刑罚,应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情节及悔罪表现,依法作出判决。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男,28岁,无业。
乙,女,26岁,某公司职员。
两人因工作关系相识。
某日,甲因欠下高利贷,急需用钱。
他得知乙有50万元现金在家中,遂生贪念。
一天晚上,甲潜入乙家中,将其捆绑并限制其人身自由。
甲用刀逼着乙,要求其交出50万元现金。
乙害怕,只得从钱包中取出50万元交给甲。
甲拿到钱后,迅速逃离现场。
第二天,乙向公安机关报案。
公安机关迅速展开侦查,将甲抓获归案。
二、争议焦点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还是抢劫罪?两种罪名的界限在哪里?三、法理分析1.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定义-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者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公私财物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2. 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区别- 行为方式不同:敲诈勒索罪主要表现为威胁、要挟等手段,而抢劫罪则表现为暴力、胁迫等手段。
- 对被害人的控制程度不同:敲诈勒索罪通常对被害人的控制程度较低,而抢劫罪则对被害人的控制程度较高。
- 对财物的取得方式不同:敲诈勒索罪是在被害人自愿交付财物的情况下取得财物,而抢劫罪则是通过暴力、胁迫等手段强行取得财物。
3. 本案中甲的行为定性在本案中,甲对乙进行了捆绑和限制人身自由的行为,属于使用暴力的手段。
甲以乙的财物为要挟,要求乙交出50万元现金,属于敲诈勒索的行为。
因此,甲的行为同时具备敲诈勒索罪和抢劫罪的构成要件。
然而,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行为人同时具备数个罪名的构成要件时,应当按照重罪处罚的原则处理。
在本案中,抢劫罪的法定刑高于敲诈勒索罪,因此,甲的行为应当定性为抢劫罪。
四、结论综上所述,本案中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在处理类似案件时,应当根据行为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行为方式、对被害人的控制程度以及对财物的取得方式等因素,准确界定敲诈勒索罪与抢劫罪的界限,确保罪刑相适应。
五、启示本案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某市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非法集资”案件。
被告人李某,男,45岁,某市某区居民,曾担任某知名投资公司的总经理。
李某利用其在业界的知名度和社会关系,通过举办讲座、发放传单等方式,向社会公众宣传其公司投资项目的“高收益、低风险”特点,吸引大量投资者参与。
李某的公司成立了一个名为“财富共赢”的投资平台,声称投资项目包括房地产、金融衍生品等。
投资者将资金投入该平台后,李某承诺在一定期限内支付固定利息。
起初,李某确实按照承诺支付了利息,使得部分投资者对其公司产生了信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某的资金链开始出现问题。
他发现,随着投资者的增多,需要支付的利息金额越来越大,而实际的投资收益却无法满足支付利息的需求。
为了维持公司的运转,李某开始通过虚假交易、虚构投资项目等方式,骗取更多投资者的资金。
2020年,李某的资金链彻底断裂,无法继续支付利息。
此时,投资者们纷纷向警方报案。
经调查,李某的公司非法集资总额高达数亿元,涉及投资者数千人。
李某因涉嫌非法集资罪被某市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
二、法律问题分析1. 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非法集资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行为。
构成非法集资罪,需要满足以下要件:(1)主观方面: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客观方面:行为人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
(3)客体:侵犯了国家金融管理秩序和投资者的财产权益。
在本案中,李某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假交易等方式,骗取大量投资者的资金,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符合非法集资罪的构成要件。
2. 非法集资罪的定罪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的规定,非法集资罪的定罪标准如下:(1)非法集资数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数额较大”。
(2)非法集资数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可以认定为“数额巨大”。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
第 1 页 共 1 页 法律硕士考研经典案例分析题:刑事责
任
赵某(男,17岁)在录相厅里遇到父亲的同事黄某(男,34岁),当赵某向黄某诉苦说自己中学毕业后没有工作,父母给的零用钱又不够花时,黄某回答说:“男子汉顶天立地,怎么还要靠父母养,有‘本事’就去偷去抢。
”赵某深受启发。
第二天,赵某纠集了陈某(男,18岁)、沈某(男,16岁)各带上匕首,躲藏在弄堂暗处,适逢一女青年路过,赵某便用匕首将该女青年逼入里弄,又叫沈某到弄口望风,叫陈某去搜身,陈某从女青年身上搜出现金200元,赵某于是取下她的手表。
接着,赵、陈二人又将该女青年奸污。
问题:(1)对黄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应按什么原则处理?
(2)对赵某、陈某和沈某的行为如何定性和处理?
(3)假如赵某只有十五周岁,对赵某的行为该如何处理?为什么?
答案:(1)黄某唆使赵某进行偷窃和抢劫,已构成犯罪,是教唆犯,应按其所教唆的罪,即盗窃和抢劫罪论处。
但量刑是时应考虑以下情形:a 黄某教唆未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故对抢劫罪、盗窃罪均应当从重处罚;b 赵某未犯黄某教唆的盗窃罪,故量刑时,对其盗窃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对黄某的盗窃罪、抢劫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刑法关于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处罚。
(2)赵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强奸罪。
对其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形:a 是抢劫罪的主犯,应当按抢劫罪从重处罚;b 轮奸妇女,对其强奸罪应当从重处罚;c 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对抢劫罪、强奸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陈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强奸罪。
对其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节:a 是抢劫罪的主犯,应当按抢劫罪从重处罚;b 轮奸妇女,对其强奸罪应当从重处罚。
沈某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对其量刑时应考虑以下情形:a 是抢劫罪的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b 犯罪时未满十八周岁,对抢劫罪应当从轻或减轻处罚。
(3)赵某仍应负刑事责任。
因为根据刑法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抢劫罪、强奸罪,仍应负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