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全球气候变化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35 MB
- 文档页数:9
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全球气候的变化读图(图2.28)思考,以小组为单位讨论:1、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是什么?2、全球气候演变的特点是什么?读图(图2.29)想一想:近现代以来,全球气候变化总趋势怎样?注意:全球气温生个,是就全球平均状况而言的,并非表明地球上的每一地区气温都在上升。
全球气候变化的表现: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 周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来--------------------________________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1、自然原因:2、人为原因:读图(图2.30)想一想:1、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趋势与全球平均气温变化趋势有何联系?2、为什么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引起全球气候变暖?3、哪些人类活动会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假设学校派遣专家团前往世界各地实地考察《全球气候变暖可能带来的影响》,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下列地点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研究对象。
材料一:两极地区是地球最寒冷的地区,常年被冰雪覆盖,气温非常低,以至于几乎没有植物生存。
南极是广袤的冰雪大陆,企鹅是这片大陆的主人;北极则是浮在汪洋上的海冰。
两极冰川占地球总量90%以上。
1.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地区冰川将怎样变化?2.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地的生物带来哪些影响?材料二:马尔代夫被誉为“上帝抛洒人间的项链”,是南亚印度洋上的群岛国家,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1.2m,海拔最高处也不过6m;该国无河流,但地下水丰富,可掘井取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是世界有名的旅游景点。
旅游业、船运业、渔业是马尔代夫经济的三大支柱。
1.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马尔代夫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什么?材料三: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地域辽阔。
属温带和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1月平均温度为1℃到-35℃,7月平均温度为11 ℃到27 ℃。
2.4全球气候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各种尺度及相互关系2、了解全球及中国气候变化的趋势3、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二、能力目标1、培养资料收集和资料分析的能力2、培养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树立学生的环境、全球观念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及适应对策【教具准备】录像带、投影仪、投影片、全球变暖的有关资料【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阅读资料:① 1982 年冬,美国纽约出现22℃高温,创百年纪录;1987 年夏,希腊雅典出现罕见持续46℃高温天气; 1988 年 7 月,中国武汉高温天气持续25 天之久。
2003 年也出现了持续 40 多天的高温天气。
思考:上述现象反映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全球变暖。
【教师引入】全球变暖已成为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直接造成对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破坏。
因此,我们今天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板书】第四节:全球气候变化【预习新课】(备注:本部分可以用投影的形式展现)请同学们快速阅读教材P49— 50《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部分》,思考1、①什么是气候变化?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是什么?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几种类型?④各种不同尺度气候变化的概念分别是什么?⑤不同尺度的气候变化的相互关系?2、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我国的情况如何?3、区域性气候的变化与全球性气候变化的关系?【板书】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学生回答】1、①气候变化是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
②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
③气候变化按时间尺度不同,可以划分为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近代气候变化三种类型。
④地质时期的气候变化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称为;距今 1 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称为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叫做近代气候变化。
全球气候变化教学设计【教材版本】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全球气候变化》【课程标准】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全球气候的长期演变图,了解全球气候处在波动变化中。
2.通过历史时期及近代气候的变化趋势,分析气候变化的原因,并预测其可能的影响。
3.联系实际提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过程与方法:带着疑问,学生结合课本图文资料、自己的知识储备及多种途径获取的资料来综合分析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对环境产生主人翁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及气候变化的对策。
教学难点: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怎样使学生理解并认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豫”这个字念什么?你认为它跟那种动物相联系?——说文解字中它的一种解释是“牵象之地”而豫恰恰指我国的一个省区——河南。
这里现在有没有大象?没有!河南出土的夏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就有象这个字。
夏商时期,这里确实有大象的分布。
看《不同时期中国野象最北界分布图》,商周、春秋、唐、宋、现代野象最北界的分布,这种现象说明什么?请同学说。
这就是全球气候变化。
也就是我们课本上这个图。
从图上可以看出,从商周到清末,气温在波动,但总体是下降的。
环节一: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师】展示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的图,学生辨认这反映了哪种影响。
(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干旱、中纬度气温升高农作物增产;第二组为干旱、高温、暴雪、洪涝、飓风,看完后用一个词总结这是哪种影响;第三组是海平面上升7米的景观、后天剧照、水资源短缺)【生】看图,思考,回答。
【师】你认为全球气候变暖还有哪些影响?【生】一分钟独立思考,请至少8位同学回答。
【师】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小结。
环节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
【师】板书“影响”这个问题产生如此多的影响,我们自然要去解决它。
2.4 全球气候变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气候变化的不同时间尺度。
2.掌握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可能影响。
3.联系实际认识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措施。
[导学提纲]自主预习课本P46—50的课文内容,并完成下列相关问题,对重要内容用红笔做好标记。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1.气候变化的概念:长期______ __变化的一种反映。
2.主要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______ ______变化。
3.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历史时期:时间跨度__ __,变化周期__ __。
(2)近现代时期变化特点:气温波动上升,总的趋势是在变__ _。
主要原因:大气中______ __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升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使海平面上升(1)原因:___ _____和_____ _______。
(2)影响:改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面临被淹没的危险。
2.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 不利影响:使某些地区________,造成___ _____,在____________国家,农作物减产。
(2)有利影响:使积温________,生长期________,在____________国家,农作物产量提高。
3.影响水循环:使蒸发加大,改变区域________和________格局,导致、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加剧水资源的_____ _____和_____ ___矛盾。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1.多使用____ ____。
(减少排放)2.减少________,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________________。
(减少排放)3.植树种草。
(增加吸收)4.防止_____ ___。
(增加吸收)[问题、活动探究]1. 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
为什么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高会导致气温升高?2. 完成课本P46的读图思考(写在课本上)。
3. 全球气温升高,那么地球上每一时间段每一地区气温都在升高吗?举例说明。
2.4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目标导学:通过学标,明确高考考什么)自学探究(课前预习,夯实基础,形成本节知识结构)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气候变化:虽然气候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当气候因子发生改变时,气候也会有变化。
1、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2、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3、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4、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 趋势, 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 趋势。
(2)历史时期: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有温暖和寒冷期之分。
(3)近代(19世纪以来):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世界气温变化特点 。
(二)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看图2、26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气温升高,平均升高了0.6℃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一)气候变暖的机制:CO 2浓度增加 CO 2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 气温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② 、特别是 的破坏。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使学生了解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近现代仪器观测时期三个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2. 使学生明白目前地球正处于一个温暖的间冰期,人类活动只是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加剧的作用.3.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得影响,并探讨解决办法.③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2、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全球变暖引起威胁海平面上升的原因①②2、影响农业生产案例:(1)中纬度温带地区(2)高纬度地区3、影响水循环①蒸发增强②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③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一)对策:1、2、3、(二)手段:1、2、3、(三)技术:1、2、3、知识链接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4 全球气候变化一、课标要求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学习重点1.知道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2.了解全球变暖的原因、危害和对策3.提高环境危机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阅读教材P 46~47页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地质历史时期,全球气候变化特点是气温 ,降水 。
2.近百年以来,全球气候变化的突出特点是 ,主要原因是 。
思考: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①_______________ ___ ②_______________ ___ 全球变暖图解:二、应对全球变暖的措施1.减少 的排放:⑴ ,⑵ ,⑶ 。
2. ,以增加对二氧化碳的吸收。
三、全球变暖的可能影响:阅读教材P 48~49页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P49 活动1.下列关于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候是大气多年的平均状态,所以各地的气候是一直不变的B.近一二百年,全球气温在持续增高C.全球变暖将会对世界经济结构产生重大影响D.全球变暖会使现代农业发达地区的农业更加发达 2.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之一。
读某地树木年轮示意图。
图中的树木年轮所反映的气候变化规律是( )A.寒冷——温暖——寒冷交替变化B.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湿——暖干交替变化D.湿冷——干冷——湿冷交替变化3.19世纪以来,世界气温出现明显的( )A.波动下降现象B.波动上升现象C.变化不定D.变化平稳4.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是( )A.二氧化碳B.甲烷C.氟氯烃D.一氧化碳 5大气中二氧化碳与日俱增的原因,正确的是( )A.海平面上升B.臭氧大量破坏C.湖泊减少D.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 6.破坏森林导致大气中( )A.二氧化碳增加B.一氧化碳增加C.氟利昂增加D.二氧化硫增加。
2.4全球气候变化学习目标(目标导学:通过学标,明确高考考什么)自学探究(课前预习,夯实基础,形成本节知识结构)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一)气候变化:虽然气候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但当气候因子发生改变时,气候也会有变化。
1、气候:某个地区多年的大气平均状况或统计状态2、概念:长时期大气状态变化的一种反映3、表现:不同时间尺度的冷暖或干湿变化4、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1)地质时期:时间跨度最大,变化周期最长的气候变化出现过3次大冰期,气温呈 趋势, 冰期之间为间冰期,气温呈 趋势。
(2)历史时期:距今一万年以来的气候变化有温暖和寒冷期之分。
(3)近代(19世纪以来):最近一二百年有气象观测记录时期的气候变化世界气温变化特点 。
(二)过去一万年的气温变化:全球气温变化呈波动上升趋势 (三)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看图2、26分析: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显著特点是什么? 气温升高,平均升高了0.6℃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一)气候变暖的机制:CO 2浓度增加 CO 2强烈吸收地面放出的 气温 (二)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1、人为原因: ①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排放大量的② 、特别是 的破坏。
最新考纲 目标在线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 使学生了解地质时期、人类历史时期、近现代仪器观测时期三个时间尺度的全球气候变化.2. 使学生明白目前地球正处于一个温暖的间冰期,人类活动只是对全球气候变暖起到了加剧的作用.3.理解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带来得影响,并探讨解决办法.③氟氯烃化合物等其他温室气体2、自然原因:太阳活动、火山活动、地壳运动等(三)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1、全球变暖引起威胁海平面上升的原因①②2、影响农业生产案例:(1)中纬度温带地区(2)高纬度地区3、影响水循环①蒸发增强②改变区域降水量和降水分布格局③增加降水极端异常事件的发生三、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一)对策:1、2、3、(二)手段:1、2、3、(三)技术:1、2、3、知识链接逆温现象:对流层由于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辐射,所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一般情况下,海拔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C。
有时候出现下列情况:①海拔上升,气温升高;②海拔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幅度小于6°C。
这就是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往往出现在近地面气温较低的时候,如冬季的早晨。
逆温现象使空气对流运动减弱,大气中的污染物不易扩散,大气环境较差。
课堂练习(课堂检测环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下面的练习题,检测课堂学习效果)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漫画,回答1~2题。
1.有关漫画所示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是自然界变化的结果B.是太阳辐射异常,如黑子活动的结果C.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D.温室效应是根本原因2.下列不会引起该问题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B.氟氯烃C.臭氧D.氮气对野象生活习性研究表明,野象喜欢生活在温暖湿润的森林环境里。
下图为中国历史时期野象活动地点分布图,分析回答3~5题。
3.据图可以分析得出,公元前550年至公元1838年野象活动北界( )A.不断北移 B.不断南移C.不断东移 D.不断西移4.公元前500年前,黄河流域的气候状况可能是( )A.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多B.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少C.气温比现在低,降水比现在少D.气温比现在高,降水比现在多5.关于该历史时期气候与现代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个时期气候变化趋势基本吻合B.现代气候变暖使全球陆地面积增大C.该历史时期雪线不断降低,现代则趋向升高D.该历史时期我国1月份0 ℃等温线的位置北移(2011·临沂质检)全球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
下图是全球温度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有关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地区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全球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B.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增加D.西半球粮食产量会普遍增加,东半球相反7.据图推断,如果全球温度升高3 ℃,下列几个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 ) A.澳大利亚 B.北亚C.北非 D.中亚(2011·泰安模拟)西北通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以往因受冰封影响,航运有限。
根据美国国家冰雪资料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北极海冰大量融化,西北通道有望未来实现通航。
结合下图,回答8~9题。
8.如果西北通道进入大规模商业运营阶段,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 )A.丹麦B.日本C.巴拿马D.加拿大9.根据北冰洋海冰的变化趋势预测,阿拉斯加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A.面临荒漠化的危险B.落叶灌木林的面积增加C.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D.土地开发利用价值下降10.世界自然基金保护会一份报告中说: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越来越快,现在每年后退10至15米。
如果人类不采用措施,将会出现的后果是( )A.近期内水资源短缺 B.远期洪涝灾害频繁C.远期水资源减少 D.近期内河流水位下降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体看为上升趋势。
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CO2浓度明显增加而导致的温室效应。
回答11~12题。
11.因CO2浓度增加而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对我国造成的影响可能是( )A.各地降水量普遍增加B.南方与北方温差变大C.水稻种植的北界北移D.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12.为延缓和减轻由于CO2浓度增加而导致的气候变化与危害,各国政府应( )A.改变能源结构,提高天然气的使用比例B.遵守国际公约,控制和削减CO2排放量C.采用固碳技术,增加新能源污染税费D.扩大耕地面积,培育新的农作物品种(2011·福建质检)读主要温室气体对全球变暖的影响程度对比表,回答13~15题。
温室气体浓度(mg/m3) 年增长生存期温室效应强对全球气温变1750年1990年率(%) (年) 度(CO2=1) 暖的现有“贡献”率(%)CO2280 353 0.5 50~2001 55CO2280 353 0.5 50~2001 55氟氯烃0 0.000 85 2.2 50~1023 400~1500024CH40.8 1.72 0.9 12~17 11 15N2O 0.000 29 0.000 31 0.25 120 270 613.表中所列四种温室气体中,CO2对全球气候变暖“贡献”最大,主要原因是(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比其他温室气体短C.CO2的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14.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使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B.使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C.使太阳活动增强,从而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D.使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15.有利于我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合理措施是( )A.大量进口石油,杜绝使用煤炭B.改善能源结构,开发新能源C.严格限制钢铁、核工业的发展D.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二、综合题16.阅读有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19日在丹麦召开,来自192个国家的谈判代表参加了峰会,共同商讨了2012年至2020年的全球减排协议。
材料二1860~2002年全球平均气温距平变化。
材料三哥本哈根地理位臵简图。
(1)据材料二分析,近百年来世界气温变化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98年平均气温比1956年平均气温约上升了________℃。
(2)在过去的25年,丹麦的经济增长了75%,但能源消耗总量基本维持不变,这得益于丹麦对________(可再生能源)的大力开发利用,请分析丹麦大力开发该可再生能源的有利条件。
(3)我国是近年来节能减排力度最大的国家,请列举我国在控制CO2排放量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17.(2011·上海模拟)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问题,根据所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2007年7月4日发布《10年农业展望报告》称未来十年内农产品价格不断走高。
材料二乙醇汽油是一种由粮食及各种植物纤维加工成的燃料乙醇和普通汽油按一定比例配制形成的新型替代能源。
它可以有效改善油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
材料三2006年12月9日,非洲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的“雪冠”在蓝天的映衬下清晰可见。
而2008年11月11日航拍的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峰顶,由冰川和积雪组成的白色雪冠已经所剩无几。
(1)影响乞力马扎罗山雪线高低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其所在的地形区是________,该地形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气候,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引起乞力马扎罗山“雪冠”所剩无几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候、石油、粮食等是近年来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写出甲乙方框所代表的内容。
甲:______________乙:____________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在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中指出: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共同驱动,全球气候本世纪会继续变暖。
这一评估报告认为,本世纪末全球气温可能升高1.1~6.4℃。
材料2:下图是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把下列选项填入表格中A.极冰融化B.毁林C.沿海低地被淹D.燃烧矿物燃料(2)简要说明我国CO2排放总量大的原因。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有可能上升,将会对我国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产生影响。
为了预防海平面上升所产生的危害,可采取哪些措施?(4)为抑制我国气候变暖的趋势,实现本世纪中叶碳排放的目标,请你从能源开发和利用的角度献计献策。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德国气象局2011年7月26日在柏林发布报告说,根据目前的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到2050年,全球夏季将更干燥,冬季更潮湿多雨,极端天气现象更多。
随着全球气候继续变暖,预计德国到2100年的气温将比目前升高2至4摄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