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巴文化与丽江古城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4
东巴文化简介东巴文化是云南丽江纳西族特有的文化。
纳西族仅24万人左右,居住在云南丽江和四川省的西南部,丽江有大约17万纳西族。
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这已成为当今一些文化人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东巴文化其实是一个体系,它包含有:东巴象形文字、服饰、舞蹈、东巴音乐、东巴绘画、东巴仪式、东巴艺术品几大类。
1、东巴象形文字据专家考证,东巴象形文字是一种比甲骨文还要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是由很多简单抽象的图画组成。
最早是写、刻在木头和石头上的符号图像,后来有了纸,才把这些符号图像写在纸上。
由于只有东巴——纳西族祭司——才掌握这种文字,所以又称这种象形文字为东巴文。
据说,东巴文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存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人类社会文字起源和发展的“活化石”。
而现在,凡是冠以“东巴饰品”的民族工艺品,其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就是都带有“东巴文字”的符号。
据不完全统计,东巴象形文字共有1700多个,它集书画于一体,线条流畅,笔法简练,色彩鲜艳,而且目前很多东巴仍然在使用这些文字。
2、东巴服饰纳西族的服饰最典型的是妇女的服饰,其特点可以用“披星戴月”四个字形容。
纳西族妇女身背的羊皮披肩,既有装饰作用,也有实用价值,她们运送重物主要靠肩背,这时披肩可以起到保护背部的作用。
妇女们上身身穿大褂,外加坎肩,着长裤,腰系多褶围裙,在劳动或出门时再披上羊皮披肩。
披肩制作的非常精巧,在肩部缀有两个大圆布圈,背上并排钉着七个小圆布圈,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
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
传说上古一位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英古与旱魔搏斗,奋战了九天,最后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东巴文化指纳西族古代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已1000多年的历史。
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丽江是中国少数民族纳西族的主要聚居地,也是中国唯一一个纳西族自治县,她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旅游景区,这里美绝人寰的自然景观以及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丽江古城,吸引着日益增多的国内外游客,独特而丰富的纳西族东巴文化更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约30万人口的纳西族在中国50多个民族中算不上是一个大民族,但是它的东巴文化却名扬中外,引起世人的兴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前往丽江旅游探秘的热点之一。
同世界上其他民族的古代文化一样,东巴文化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即东巴教文化,同时也是一种民俗活动。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一种原始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
它是在纳西族的本土文化--巫文化与后来传入丽江的藏族“苯”教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宗教。
其祭司叫“东巴”,意译为智者,这些“智者”知识渊博,能画、能歌、能舞,具备天文、地理、农牧、医药、礼仪等知识。
他们书写经文使用的文字是一种“专象形,人则图人,物则图物,以为书契”的古老文字,称“东巴文”。
他们是东巴文化的主要的继承者和传播人。
换言之,东巴文化就是东巴世代传承下来的纳西族古文化。
由于东巴经是用原始图画象形文字书写的,一般人不易释读,所以,东巴经一直被视之为“天书”。
《东巴经》比较完整地记载着反映纳西族远古时期生活的神话,其数量质量都很惊人。
他不仅对后来纳西族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而且大大丰富了祖国各民族的神话宝库。
许多神话的篇幅都比较大,从这些神话里,我们看到了古代纳西族独特的各种各样的神,如天神、地神、太阳神、月亮神、星宿神、善神、恶神、男神、女神、雷神、风神、云神、山神、水神、土神、石神、铁神、智慧神、灵巧神、善良神、丰盛神、测量神、度数神、胜利神、五谷神、畜牧神等等。
当然,也还有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
地域文化景观案例那我给你讲个云南丽江古城的例子吧。
一、丽江古城概况。
丽江古城在云南那可是超级有名的。
你一到那儿,就感觉像走进了一个古老的迷宫,到处都是弯弯绕绕的石板路。
这些石板路啊,经过岁月的洗礼,都被磨得光溜溜的,感觉它们都能给你讲出好多故事呢。
二、建筑特色。
1. 纳西族传统建筑风格。
古城里的房子那可都是纳西族传统建筑的代表。
那些房子的屋顶都是斜斜的,上面铺着青灰色的瓦片,就像一片片鱼鳞似的。
而且啊,房子大多是木质结构,木头柱子、木头横梁,透着一种古朴的气息。
你走进那些小院儿,能看到精美的木雕,什么花鸟鱼虫啊,都雕刻得栩栩如生。
就拿那些门窗来说吧,雕着各种图案,感觉每一扇门窗都是一件艺术品。
2. 独特的布局。
整个古城的布局也很有趣。
它没有那种横平竖直的大街,都是些小巷子相互交错。
溪水就沿着这些小巷子流淌,溪水可清澈了,还能看到小鱼在里面游来游去。
而且呢,家家户户门口都有桥,这些桥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石板桥,有小拱桥,就像小桥流水人家的真实写照。
三、文化习俗方面。
1. 东巴文化。
在丽江古城,东巴文化无处不在。
东巴文字就像一幅幅神秘的图画,刻在木板上、写在纸卷上。
你能看到一些小店在卖东巴纸做的本子啊、书签啊之类的东西。
东巴纸可厚实了,摸起来很有质感。
还有东巴祭祀仪式,虽然游客们可能不太懂具体的含义,但那种神秘的氛围能让人深深感受到古老文化的底蕴。
2. 纳西古乐。
晚上的时候,你要是走进古城的一些小剧院,就能听到纳西古乐。
那些老爷爷们穿着传统的服饰,拿着各种古老的乐器演奏。
那音乐听起来特别空灵,就像把你带到了很久很久以前的纳西族部落里一样。
而且啊,据说这种古乐传承了好多代,有很多古老的曲目,就像音乐活化石一样。
四、商业与传统的融合。
1. 特色商业。
古城里到处都是特色小店。
有卖民族服饰的,那些衣服色彩特别鲜艳,绣着各种各样的花纹,穿上肯定超级有范儿。
还有卖银器的,纳西族的银器制作工艺很精湛,那些银镯子、银项链什么的,不仅好看,据说还有辟邪啥的说法呢。
请问丽江古城有什么特色?丽江古城,位于中国云南省丽江市,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古城。
丽江古城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而闻名于世。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丽江古城的特色。
一、独特的建筑风格丽江古城的建筑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融合了中原汉族、藏族、白族等民族的建筑元素,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丽江古城的房屋大多采用木结构,以红色角砾岩为墙体材料,以青石板为铺地材料,显得古朴而典雅。
同时,丽江古城的建筑布局自由灵活,以“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等传统布局形式为主,形成了层层叠叠、错落有致的建筑格局。
二、丰富的文化遗产丽江古城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是纳西族东巴文化。
纳西族东巴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宗教文化,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等,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丽江古城还有许多古迹和景点,如四方街、木府、五凤楼、大水车等,每一个景点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三、独特的民俗风情丽江古城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纳西族、彝族、白族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
这些民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俗风情,如纳西族的“三月三”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节”等。
在这些节日中,人们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饰、跳起民族舞蹈、表演民族戏剧等,让游客们领略到了不同民族的风情和文化。
四、美丽的自然风光丽江古城周围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如玉龙雪山、虎跳峡、束河古镇等。
这些景点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丽江古城内,游客们还可以欣赏到美丽的河流和湖泊景色,如黑龙潭公园内的玉河、大研古镇内的四方街广场等。
总之,丽江古城是一个充满着历史和文化气息的古城,其独特的建筑风格、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美丽的自然风光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在丽江古城内漫步,游客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城市所蕴含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丽江古城导游词(15篇)丽江古城导游词1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号称“世界遗产”的丽江古城。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丽江古城。
也许游客们会问我,城门在什么地方。
其实,丽江古城是没有城门的,这是因为纳西族的头领(在丽江古城里面住着的人大部分都是纳西族的,所以头领的本人也是纳西族的。
)姓“木”,如果加上城门和城墙的意思就是“困”字了,所以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没有建筑城门和城墙。
丽江古城位于丽江坝中部,北依象山、金虹山、西枕狮子山,东南面临数十里的良田阔野。
丽江古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这里历史文化气息浓厚,像纳西古乐,白沙壁画,东巴文字,白沙细乐,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
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它还是一座没有城墙的古城,非常特别。
这里的少数民族,有白族,彝族,藏族,傈僳族,普米族等等,说到这我想问一下大家,这里居住最多,最主要的少数民族,是什么族呢?呵呵,是的,是纳西族。
纳西族的建筑也是非常有特色的,我们会在今后的行程中带大家去参观纳西族人民居住的房子,了解他们的生活。
游客们,我们现在来到了丽江古城中最有名的街道:四方街。
这条四方街如蛛般交错的,东南西北各有一条出路,这样说明这条四方街很繁华。
地面是由五彩石铺成的,所以非常坚固,如果你用脚踏上去,就会发出非常清脆的声音。
四方街上的客栈(酒店)都是没有相同的,如果你在客栈(酒店)上转几圈,你绝对会知道这些客栈的不同之处。
这有一个传说。
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是三姐妹,大姐怒江爱发怒,二姐澜沧江爱着急,三妹金沙江娴静。
父母要把三姐妹嫁往西方,金沙江暗约两个姐姐往南逃去。
来到丽江石鼓镇,两个姐姐执意继续南游,金沙江却立志去太阳升起的东方,就告别姐姐,转身向东去,于是形成了“长江第一湾”。
父母派玉龙、哈巴兄弟追逃的三姐妹。
两兄弟来到丽江白沙,面对面坐着挡住去东方的路。
两人跑累了,约定轮流守候,谁放走姐妹就按家法问斩。
轮到哈巴守候的时候,玉龙睡着了。
金沙江见状,就放轻脚步,唱起优美的催眠歌。
纳西东巴文化百科名片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摘要】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市,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与同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阆中、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并称为“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
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
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位于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古城大水车旁有一块大屏幕,每日播放的歌曲即是古城最受欢迎最有特色的歌曲,其中纳西净地是较为出名的歌曲之一。
丽江古城是一座具有较高综合价值和整体价值的历史文化名城,它集中体现了地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俗风情,体现了当时社会进步的本质特征。
谈丽江古城的文化特征一、概况丽江古城位于中国西南部云南省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丽江古城又名大研镇,坐落在丽江坝中部,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
丽江古城的纳西名称叫“巩本知”,“巩本”为仓廪,“知”即集市,可知丽江古城曾是仓廪集散之地。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公元13世纪后期)。
古城地处云贵高原,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
古城现有居民6200多户,25000余人。
其中,纳西族占总人口绝大多数,有30%的居民仍在从事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活动。
丽江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以红色角砾岩铺就,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城市环境相得益彰。
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街的代表。
在丽江古城区内的玉河水系上,修建有桥梁354座,其密度为平均每平方公里93座。
桥梁的形制多种多样,较著名的有锁翠桥、大石桥、万千桥、南门桥、马鞍桥、仁寿桥,均建于明清时期(公元14~19世纪)。
其中以位于四方街以东100米的大石桥最具特色。
古城内的木府原为丽江世袭土司木氏的衙署,始建于元代(公元1271~1368年),1998年重建后改为古城博物院。
木府占地46亩,府内有大小房间共162间。
其内还悬挂有历代皇帝钦赐的匾额十一块,反映了木氏家族的盛衰历史。
位于城内福国寺的五凤楼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楼高20米。
因其建筑形制酷似五只飞来的彩凤,故名“五凤楼”,楼内的天花板上还绘有多种精美的图案。
五凤楼融合了汉、藏、纳西等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稀世珍宝和典型范例。
白沙民居建筑群位于丽江古城以北8公里处,这里曾是宋元时期(公元10~14世纪)丽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为一梯形广场,一股泉水由北面引入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极具特色。
东巴文化与丽江古城摘要:浓郁而独特的纳西民俗文化促进了丽江古城的,同时也是丽江古城的灵魂。
而东巴文化无疑是纳西民族文化的源头,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有利于纳西民俗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
文章探讨了丽江古老的东巴文化与丽江古城的未来发展的关系,指出目前丽江古城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结合丽江本土特有的民俗文化的传播来促进丽江古城旅游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东巴文化;丽江古城;旅游规划一、纳西族与东巴文化东巴文化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传承的一种较为稳定的文化事象,故有人称它为“文化”或“社会生活文化”。
民俗文化源于传统,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同时也随着时代的渐进和外界的影响产生一定的变化。
民俗文化包罗万象,大致包括3个大的方面:物质民俗文化,以生产、交换、、服饰、饮食、居住等为主要内容;社会民俗文化,以家庭、亲族、村镇、社会结构、生活礼仪等为重点;精神民俗文化,包括信仰、伦理道德、民间口头文学、民间等。
并有着教化、娱乐和心理的功能。
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纳西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她有强烈的内向性和热爱祖国的优良传统,向上进取心和热衷于学习先进文化的精神,但她也有强烈的民族自识性和民族意识,有自己浩荡长流的独特的文化——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纳西族先民在原有巫教的基础上,吸收本教文化,创制和使用原始象形文字,使本教纳西化,以白地为中心,形成古老独特的文化。
它是一个文化体系,它包括图画象形文字,东巴经,东巴画,东巴教,东巴舞蹈,东巴音乐等。
一般认为,最迟形成也唐宋时期,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纳西的古文化,是纳西文化的核心。
首先,东巴象形文字的研究有利于揭示一些古代造字之谜,人们称其为“活着的象形文字”。
通过他的研究不仅能了解纳西悠久的文明历史进程,而且对世界文字的研究也是极大的贡献。
对于探索人类文字的起源和演变,极有借鉴意义。
其次,东巴教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东巴教是在纳西族远古原始巫教的基础上,吸收本,佛等教的内容而形成的。
东巴教充分反映了原始宗教从初级形态到高级形态的各种崇拜内容及其发展脉络,集原始宗教之大成,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多得的研究原始宗教的珍贵资料。
再者,东巴经的研究也有很大的意义。
东巴经是纳西东巴们用其特有的东巴象形文写成的。
它的内容浩博宏富,堪称纳西族古代文化的百科全书。
不少笔者认为它的研究不仅能够揭示佛教,喇嘛教的传递过程,并且对于研究人类文化史具有很大意义。
东巴经中反映了纳西族社会发展史上不同的婚姻家庭形态,如血缘婚,对偶婚等。
纳西族带有性的爱情婚姻悲剧的殉情风习也在东巴经中充分得到反映。
另外,东巴文学的研究有利于原始文学,民间文学向作家文学的过度的研究。
对东巴绘画,音乐艺术的研究不仅对探索纳西族的民俗风情有利,也对中国艺术的研究有利。
总之,东巴文化是丰富多彩的,对它的研究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通过对东巴象形文及东巴教等的研究,对挖掘纳西族历史及宗教文化,探讨古文字之迷具有直接的借鉴意义作用,对古文字学,考古学,民族学,人类学,历史学和宗教学的研究都具有实证价值。
也有助于拓宽民族史的研究领域,丰富世界文化的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不仅能够弘扬纳西优秀民族文化,还能够增强民族自豪感及增进民族凝聚力。
而东巴文化的诞生地,正是我们今天闻名遐迩的丽江古城。
其位于云南省丽江县,又名大研古镇,是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
它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因为集中了纳西文化的精华,并完整地保留了宋元以来形成的历史风貌,在城市格局、街道布置、民居建筑极具特色。
198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丽江古城就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旅游者。
古城蕴藏着以东巴文化为代表的纳西文化内涵,是吸引世界各地游人到丽江游览的主要文化资源。
这是丽江人民在认识、利用自然的长期实践过程中造就和发展起来的,并形成了古城纳西族人特有的人生观、道德观、生态观和审美观。
二、东巴文化与丽江古城旅游开发双赢。
(一)纳西民俗文化推进了丽江古城旅游的发展1、东巴文化是丽江古城旅游业发展的基础。
丽江古城借助有800年历史的丽江古城建筑、独特的历史氛围、淳朴的居住环境和特殊的民族艺术等,通过古城的修复与文化保护,把有形的文化载体和内涵丰富的东巴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丽江古城成为具有特殊魅力的旅游吸引物,大大提升了丽江古城的知名度,并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人通过开发发展丽江古城旅游,获得了显著的效益和社会效益。
2、东巴文化为丽江古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血液。
一个旅游景点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丽江古城也不例外。
丽江古城受到游客的追捧,也证明了纳西民俗文化是得到市场认可的。
旅游景点的竞争实质是文化的竞争,东巴文化是古城的造血机,能不断地输入新的血液,保持丽江古城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实现丽江古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丽江古城旅游发展成就了纳西民俗文化1、纳西民族文化得到较好的挖掘、保护和发扬。
旅游业的发展,使人们意识到传统民俗文化的独特价值,许多濒临失传的纳西族民俗文化在旅游大潮的触动下开始复苏,并融入了旅游市场,得到了新生和“重构”。
例如,木府、洛克故居、白沙壁画等古迹的修复;纳西古乐、东巴歌舞、字画等民间艺术的复活;打铜、制陶、民族服饰等传统手也获得了新生;一些传统的饮食也得到了开发与发展;传统的纳西族建筑得到了保存。
一批专家学者还对丽江的人文景观、东巴经典、史料、节日庆典、婚丧习俗、饮食服饰、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歌舞等进行了全面的整理、和论证,还撰写了一批专著和,为东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2、丽江古城旅游发展增强了纳西人对东巴文化的保护意识。
丽江古城的成功让丽江人尝到了旅游带来的硕果,随着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当地人民的民族自尊感和自豪感在逐渐地增强。
他们对自身的文化价值进行了重新审视和定位,他们继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并与时俱进,不断主动地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深层次的挖掘和创新,并积极地把它推向全国以及全世界,并以他们的独特民俗文化为荣。
3、以丽江古城为代表的丽江旅游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保护奠定了经济基础。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使丽江古城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推动了丽江的社会经济的进步,使得文化和文物保护部门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因此,当地政府和文物保护部门就可以用更多的经费来支持民俗文化保护和创新,实现自身的良性循环。
三、丽江古城旅游开发与民俗文化发展的矛盾(一)原居民的外迁使丽江古城面临文化博物馆的危险古城和古城所承载的东巴文化成为吸引游人的卖点,每年数百万游客涌入丽江,大量的游客打破了古城原有的宁静与安逸。
古城居民取而代之的是商户,住户多为来来往往的旅客,这些人多没有古城纳西人的民族文化底蕴,也不能真正地与纳西民俗文化水乳相融。
文化天然创造主体的缺失使丽江古城的民俗文化黯然失色,古城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文化的展示场,那些店铺和旅游商品多为廉价的道具,古城面临着变为文化博物馆的危险。
(二)纳西民俗文化商品化导致丽江古城文化氛围减弱独特的民俗文化使丽江古城大放异彩,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
旅游的进一步把民俗文化推到了风口浪尖,民俗文化通过商品的形式表达出来,一方面文化的商品化是市场的需求,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播和扩大影响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但另一方面某些开发商为了迎合消费者的文化习惯,把文化作为赚钱的工具,必然导致民俗文化的粗俗化和庸俗化。
(三)东巴文化的真实传承与古城旅游发展遭遇尴尬。
旅游的开发,游客纷至沓来,很多游客要的只是快餐的体验,并不要求深层的真实。
但是民俗文化要想有长久的生命力,必须深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按照其发展发展,不能急功近利,否则长久以往,必然会产生失望的旅游者和无所适从的变异的民俗文化,从而两败俱伤。
四、保护与传承民俗文化,实现丽江古城旅游可持续发展(一)丽江古城民俗文化的保护要结合纳西族聚居的乡村的民俗文化保护丽江古城是东巴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地和物质载体,但是东巴文化的保护仅仅局限在丽江古城的文化保护是不完整的。
为保持东巴文化的“活水长流”,需要选择一些乡村作为纳西族民间的文化传承基地,培养民间艺人,打造具有独特纳西民俗文化的乡村,这样才能保持纳西民俗文化真实的活力。
(二)加强对本土青少年的,培养纳西民俗文化传人当今社会,非常重视主流文化的系统教育,为了融入主流文化,同时也因为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教育相当薄弱,很多少数民族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民族、文学、文字、宗教信仰、传统习俗、地理生态、植物动物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连本民族的语言也逐渐在忘记。
丽江也有这样的现象存在,这个项目的实施可以争取民间基金的支持,也需要政府部门的参与拨款。
(三)留住原居民与加强现居民的文化参与性古城居民的外迁已经是一个不能更改的事实,但是可采取一些措施来留住还未外迁的原居民。
同时文化的发展不是一个静止的过程,而是在不断地与其他文化相互影响和发展的。
因此,要想保持古城的文化氛围,需要通过宣传教育,设法加强古城现有居民对纳西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让他们自动加入到古城文化的保护中来。
(四)控制古城的过度旅游商业化目前游客对丽江古城的商业化氛围过浓的现象反映较多,因此控制旅游过度商业化势在必行。
可以通过以下措施来缓解:将丽江古城的商业店铺集中在传统的商业街,同时控制其他街巷的商业活动;对丽江古城的商品进行控制,摒弃那些毫无特色、与纳西民俗文化无关的旅游纪念品;不要让喧闹的流行乐和歌曲充斥着丽江古城的夜晚,保持高原水乡人与和谐的生活氛围;恢复一些“老字号”店铺;开发具有纳西族风土人情的饮食、艺术、土特产品;修复一些文化遗存。
参考文献:1、杨宁宁.论旅游与纳西文化的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04.2、何志武. 纳西东巴文化[J].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3、廖冬梅,张诗亚.丽江的旅游开发对传统纳西文化传承的影响[J].民族教育研究,2006.4、郭大烈,杨世光.东巴文化论集[J].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5、杨福泉.从丽江古城谈遗产地文化保护和发展的一些想法[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9).6、白庚胜桑吉扎西等著.纳西文化[J]. 新华出版社出版.1993.7、蒋高宸.丽江——美丽的家园[M].中国建筑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