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音韵 (1) 共106页
- 格式:ppt
- 大小:442.50 KB
- 文档页数:106
上古音韵表稿
上古音韵表稿是一份关于汉语上古音的研究成果,主要记录了汉语上古时期的音系、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的信息。
这份表格对于研究汉语的历史演变和方言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上古音韵表稿的主要内容包括:
1. 声母:列出了上古汉语中的声母种类及其对应的发音。
例如,帮母(b)、滂母(p)、並母(m)等。
这些声母在上古汉语中具有重要的语音功能,如区分词义、表示语法关系等。
2. 韵母:列出了上古汉语中的韵母种类及其对应的发音。
例如,东韵(ong)、冬韵(ueng)等。
这些韵母在上古汉语中具有丰富的语音变化,如元音的长短、前后、高低等。
3. 声调:描述了上古汉语的声调系统,包括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
这些声调在上古汉语中具有区分词义、表示语气等功能。
4. 音节结构:介绍了上古汉语中音节的结构规律,如声母+韵母的组合方式等。
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理解上古汉语的词汇构成和语法特点。
5. 音变规律:总结了上古汉语中音素的变化规律,如声母的演变、韵母的合并等。
这些规律对于我们研究汉语的历史演变和方言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6. 语音对应关系:分析了上古汉语与其他语言或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如与藏语、壮语等的关系。
这些对应关系有助于我们了
解汉语与其他语言的亲缘关系和历史渊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上古汉语的研究尚存在许多争议和未解之谜,因此这份上古音韵表稿并非绝对准确,仅供参考。
随着语言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上古汉语的认识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
古汉语音韵知识(上)汉语音节的特征韵母、韵韵部、韵目、韵脚、韵例关于诗体◦先秦:风(《诗经》)骚(《楚辞》)◦汉魏六朝:古诗◦唐以后:古体诗、近体诗◦诗的变体:词(诗余)、曲《诗经》的用韵韵例◦从韵在句中的位置来看,句尾韵是最普遍的形式。
若以代词或语气词收尾,韵脚往往在代词或语气词前面,可以看做句中韵,也有人把它看做变相的句尾韵。
◦从一章中所用韵的数量来看,可以分为一韵到底和换韵两类。
◦从韵脚相互的距离来看,大致可以分三种:句句押韵隔句押韵:一般是奇句不押韵、偶句押韵;另有一种常见的押韵方式,首句入韵,第三句以下才是奇句不押韵。
交韵:奇句与奇句押韵、偶句与偶句押韵。
韵部◦韵部是指押韵字的归类,互相押韵的字原则上属于同一韵部。
原则:先秦语音方法:系联。
第一,将诗经中可以押韵的字归并起来;第二,通过先秦形声字的谐声偏旁归并。
◦对“叶音说”的认识:起源于六朝时期,到宋朱熹全面用“叶音说”来解释诗经读来不押韵的现象。
叶音说的缺陷:为追求口语语音的押韵和谐,任意更改古诗韵,没有客观标准。
叶音说产生的原因:没有认识到古今语音的演变。
“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
”邻近韵通押。
非入声韵和入声韵通押。
韵母近似通押。
近体诗的格律——律诗字数:八句,每句五言或七言平仄◦古平声,在现代汉语里分化为阴平、阳平两个声调。
◦仄声包括三个古声调:上声、去声、入声。
入声字的判断:根据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音特点。
◦普通话中b、d、g、j、zh、z六个声母的阳平字,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读fa、fo的字,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d、t、n、l、z、c、s七个声母拼e韵母的,不论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k、zh、ch、sh、r五个声母拼uo韵母的,不论声调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b、p、m、d、t、n、l七个声母拼ie韵母的,除了“爹”字是古平声外,不论阴阳上去都是古入声字。
◦普通话中üe韵母字,除了“嗟、瘸、靴”三个字外,都是古入声字。
第二章音韵第一节基本概念一、音节、声、韵、调1、音节:字和音节、听-说和音节调二、声母1 、字母、纽、声纽、声类2 、五音、七音3 、清浊三、韵母1、韵母的构成:韵头韵腹韵尾i a n2、韵母和韵:⑴韵头⑵四声3 、韵部、韵目4、开合口和等呼等、呼及其变化宋元以前只有开、合没有齐、撮。
开、合各分四等,分等依据的是同一个元音在不同音节中开口度的大小,如“寒删仙先” 值有差异。
实际发音时韵腹音值大致如下:别消失,故“并等增呼”宋元明清1 开口开口 2 合口3 齐齿、“豪肴宵箫”都有韵腹 a ,但实际音[4、[a]、[耳、[e]。
元明以后等的区宋元明清1 合口23 撮口四、声调1、四声:平上去入2、调性:阴调、阳调调性指声调的属性,古代四声各分阴阳两调,而这个区分是由声母决定的,声母为清声母的属阴调,浊声母的属阳调。
第二节中古音语音分期:大的方面分三个时期:上古、中古、近现代。
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中古:指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近现代:指元以后——现代中古:指魏晋南北朝——唐宋时期,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之间的接触相当频繁,使得语音发生了重大变化;唐宋期间相对稳定,留下了大量的韵书可供我们利用。
上古:指先秦两汉时期,这段时期有《诗经》,《离骚》等先秦韵文以及《说文解字》的谐声资料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古音的资料。
近现代:元以后——现代,元以后,语音又有了新的变化,总的来说是越来越接近现代语音,这个时期留下了很多韵书如《中原音韵》、《洪武正韵》等,使得这一时期的语音面貌比较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中古声母1 、传统 36 字母宋人 36 字母守温字母不芳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日娘见溪群疑来精清从审传禅照床心邪晓匣喻影(喻,影,疑母合流 .影母丢掉了喉塞音 ,成了零声母 ,影母三 ,四等就跟喻母混了在《中原音韵》的"平分阴阳 "中,影母字的身份是清声母 ,而在 "入派三声 "中,影母字却随喻母字一起变(邵荣芬1982:108, 麦耘 1999), 所以影母的喉塞音脱落一定是《中原音韵》前不久才发生的变化 . 疑母的鼻音消失 ,也变零声母 .不过《中原音韵》中还有残存的 ng 声母(杨耐思 1981:20), 疑母的演变大约比影母更迟些 .)2、《切韵》与《广韵》已知最早韵书:《声类》魏•李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