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销售数据分析五大方面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超市商品经营数据分析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超市商品经营数据分析目前店长整体专业水平还需要提升,数据分析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店长定期进行科学的数据分析,是店长掌握门店经营方向的重要手段。
门店经营指标数据分析1、销售指标分析:主要分析本月销售情况,本月销售指标完成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通过这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同比销售趋势,实际销售与计划的差距。
2、毛利分析:主要分析本月毛利率、毛利率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
通过这组数据的分析可以知道同比毛利率状况,以及是否在商品毛利方面存在不足。
3、营运可控费用分析:主要是本月各项费用明细分析,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有无节约控制成本费用。
这里的各项费用是指:员工成本、能耗、物料及办公用品费用,维修费用,房租,存货损耗,日常营运费用(电话费、交通费、卫生费、税收、工商费)。
通过这组数据的分析,可清楚地知道门店营运可控费用后的列支,是否有同比异常的费用发生,有无可以节约的费用空间。
4、评效:主要是本月评效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日均评效”是指“日均单位面积销售额”,即日均销售额/门店营业面积。
5、人均劳效:主要是本月人均劳效情况,与去年同期对比,“本月人均劳效”计算方法:本月销售额/本月工资人数。
6、盘点损耗率分析:主要是门店盘点结果简要分析,通过分析,及时发现门店在药品进、销、存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
7、门店商品库存分析:主要是本月平均商品库存、周转天数,与去年同期对比分析。
通过这组数据分析,看门店库存是否出现异常,特别是否有库存积压现象。
商品经营数据分析1、经营商品目录执行情况总结分析:主要是本店执行商品目录情况与经营业态主力商品情况及新品引进情况、淘汰商品是否进行及时请退。
总部每月1号将最新目录主力商品货号、目录新引进商品货号、目录淘汰商品货号发至各门店,门店根据相关货号查询出经营情况。
特别是主力商品、新引进商品经营情况,以及淘汰产品有没有及时请退,通过这组数据,可以了解门店是否按照商品目录的调整进行了门店的商品结构调整。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超市销售数据分析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可以帮助超市管理者了解产品销售情况、顾客购买习惯以及市场趋势。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数据应用三个方面探讨超市销售数据分析的意义和方法。
一、数据收集超市销售数据的收集是数据分析的第一步。
在现代社会,大多数超市使用电子POS系统(Point of Sale System),它能够记录每笔交易的详细信息,包括产品种类、销售数量、销售时间等。
这些数据可以通过软件直接导出,形成数据集。
除了POS系统,超市还可以通过市场调研、客户反馈、供应商数据等方式获得其他有价值的数据。
市场调研可以帮助超市了解竞争对手的销售情况和顾客需求。
客户反馈可以提供一些意见和建议,帮助超市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
供应商的数据可以帮助超市了解产品的供应状况和价格变动。
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从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过程。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可以通过统计分析和数据挖掘来实现。
统计分析是利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比如,可以通过计算产品的销售量、销售额、销售增长率等指标,评估产品销售的情况。
还可以通过计算顾客的购买频次、购买金额、顾客满意度等指标,评估超市的客户关系管理。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超市管理者了解销售趋势、找出销售瓶颈和发现机会。
数据挖掘是一种从大量数据中发现规律、知识和信息的技术。
通过数据挖掘,超市可以发现顾客的购买习惯和偏好。
比如,可以通过关联规则挖掘发现顾客的购买组合,进而优化产品的摆放位置。
还可以通过聚类分析挖掘发现不同群体的购买特征,为市场定位和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数据挖掘可以帮助超市预测顾客的需求,提高销售效率。
三、数据应用数据应用是将数据分析的结果应用于实际操作中的过程。
超市可以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做出相应的决策和调整。
首先,超市可以根据产品销售情况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进货计划。
通过了解产品的销售趋势和顾客的需求变化,超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进货数量和时机,避免库存积压和缺货。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销售额分析从每日的销售额在本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率;看出一周中销售是好的时间段在哪几天;这样有助于安排门店员工的工作与休息;但是也须在分析报表的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日子;如节假日、突发性的集团购买、发工资日主要是在大型厂矿机关的门店;销售主要来自于此..大部分在周五、六、日三天的销售要高于其他时段;故应该在繁忙时段到来前;备足商品;并减少员工休假;以增加服务人员等举措毛利率分析从毛利率可以看出超市每日的毛利率和各部门毛利率的高低..现在大型卖场的综合毛利率在13~18%;标准超市的毛利率在16~20%;便利店的毛利率可能会在22%左右..其实综合毛利率的高低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节假日的到来而随之提升..一般来说;节假日时;高毛利的商品会有较大提高;从而对门店的毛利有一定的补充;这样就有助于超市的管理人员合理补货和安排利润计划..贡献毛利率分析部门的贡献毛利率由高到低的排列可以看出;一般的排列为:文具、塑料五金、针织品、休闲食品、曰化、烟酒、肉食、副食品、粮油..管理者由此可以逐步调整单品价位和普通商品与利润商品的结构;促使其在综合毛利贡献率上减少差距..对于贡献毛利率较高的部门应加大要货的力度;对于贡献毛利率较低的商品部门应加大调整力度;了解目标顾客群的消费需求..例如:肉食品会因夏季的到来而销售下滑.就应通过增加夏季的畅销品来转移定位..某一部门可能会因利润商品的断货;而使整个部门的贡献毛利率下滑有时即使是销售额不变;但是利润率却下滑很多;这就要求超市根据自身的情况;重视利润商品的库存;合理提出要货需求单以便配送中心配送..提高毛利率如果一周的毛利率低于预计指标;就可以对各部门的毛利率和销售构成比进行人为调整..例如:一周的整体毛利率为13%;低于预计毛利率15%;而其中休闲食品的销售构成为13.71%;但是毛利率为11%;为了提高总体毛利率;就可以增加休闲食品的品种和数量及展示的排面;以促进销售;提高这一部门的销售构成比;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毛利率的目的..有效提高毛利率的方法为:1提高高毛利率商品部门的构成比..应当注意的是:a.毛利率虽高;可能季节性商品如雨季到来;雨伞销售增加较多;b.毛利率虽高;但是易成为损耗高的商品;2降低低毛利率部门的构成比;3提升高销售构成比部门的毛利率;4若有构成比相同的部门;应发展高毛利率的商品..但是不能完全绝对为了提高综合毛利率;而使销售构成比下降..要对不同个性、特征、用途的商品进行有效的组合;能够满足顾客的各种需求;使综合毛利有所增长..经营指标超市情况设定经营指标及达成率;以决定商品的库存..各部门商品的库存是否适当;库存是否能有效发挥效率等;这种商品成绩判定的指标我们谓之交叉比率..商品的交叉比率越高;就表示越有效率;交叉比率最少也要确保在200..如果为100;是指得到与商品投入资本相同数额的毛利;如果将风险负担、滞销商品及损耗计算在内的话;就谈不上效益了..各部门的目标交叉比率先由公司总部统一设定;然后各门店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设定各部门的目标销售额;计算其应有的库存量..计算方法:假设有一部门销售目标a为154万元;销售占比b 为15.7%;交叉比率c为133%;目标毛利率d为15%;那么贡献毛利率为e=b×d=15.7%×15%=2.355%;目标周转率f=c/d=133/15=8.87次;目标库存g=a/f=154/8.87=17.36万元..营运部门重点查询及分析的数据:⑴ 日销售数据⑵ 月销售数据⑶ 销售明细数据⑷ 未销售商品数据⑸ 商品排行榜——前、后50名销售数据⑹ 商品大中小类别排行数据⑺ 贡献率数据:类同单品销售数据;但增加了百分比⑻ 变价数据:对应变化商品;检查是否已更换便签和POP采购部门需查询和分析的数据:⑴ 供应商变动数据:新增、终止交易的供应商和单品促销..⑵ 按主供应商汇总每天的销售金额..⑶ 单品进销存数据⑷ 含应付款的供应商进销存数据..⑸ 结算汇总数据⑹ 日销售数据⑺ 月销售数据;促销商品销售数据⑻ 销售明细数据⑼未销售商品数据:标准时段积压商品库存的清单..⑽ 商品排行榜——前、后50名单品销售数据⑾ 商品大中小类别排行数据⑿ 贡献率数据本回答由电脑网络分类达人吕明推荐|评论|数据分析师广告:|擅长:互联网其他回答一、从销量入手1、与去年同期相比查找销量下降原因2、从滞销品查找;主要分析零销售商品..3、应季商品销量分析..4、分析各区销售占比..5、促销活动开展时的销量变化二、从价格体系入手1、认真研究周边商圈价格情况与己对比2、根据毛利额的情况看价格设定是否合理3、进价分析三、从入手1、根据各类商品购买力找出缺品2、在同系列供应商的增加或减少对销售的影响3、正确掌握“二、八”原则总之从数据中能发现很多问题;甚至更换卖场管理者在数据中都能反映出来..因此数据是管理的基础;很多问题都是通过数据反映出来的..。
年度超市销售总结:数据分析,趋势预判趋势预判随着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超市作为一个重要的消费场所,其销售数据也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对年度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市场状况,为超市经营打下基础。
本文将从数据分析和趋势预判两个方面,分析年度超市销售的状况。
一、数据分析部分1.销售额与销售量分析在2019年,A超市总销售额达到了5000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0%。
其中,销售量最大的商品是饼干,其次是糖果和饮料。
从平均单价来看,休闲食品类商品的平均单价最高,其次是化妆品和日用品。
同时,在每个季度的销售额中,春季是销售最好的季节,夏季和秋季相差不是很大,而冬季销售量较少。
2.商品热销排行榜从商品销售量来看,排在前几位的商品主要分布在休闲食品、酒水饮料和日用品等类别中。
排在第一位的商品是某品牌洗发水,相比前一年同期销售额增长了20%。
在某类护发产品中,某品牌产品占据了30%的市场份额,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
排在第二、三位的商品分别是某品牌口香糖和某品牌饮料。
这两个品牌各自在市场上占据了60%和40%的份额,因此在销售排行榜中也名列前茅。
3.营销活动效果分析在2019年,超市共开展了20个营销活动,其中包括狂欢节、618和双十一等大型促销活动。
通过对比活动前后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可以看出营销活动的效果。
以狂欢节为例,超市共持续了3天的时间,推出了10个优惠商品。
比较活动前后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可以看出销售额增加了30%,销售量也增长了15%。
可以看出,营销活动对于超市的销售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二、趋势预判部分1.数字化销售渠道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支付习惯的改变,数字化销售渠道的发展趋势变得不可忽视。
在未来,超市将加快数字化转型,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的购物体验。
同时,为了适应数字化销售渠道的需求,超市还将优化供应链和物流管理,以便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2.营销策略的变化在未来,超市的营销策略将越来越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总结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超市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关结论和建议。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深入分析,可以帮助超市管理层了解销售趋势,优化产品布局和销售策略,以提升销售业绩和顾客满意度。
2. 数据概述我们收集了过去一年的超市销售数据,包括销售额、销售量、产品种类、销售时间等方面的信息。
共计收集了XXX条数据,涵盖了超市所有产品的销售情况。
3. 销售趋势分析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销售趋势:- 3.1 销售额分析- 销售额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说明超市销售业绩一直在稳步提高;- 每个月的销售额峰值出现在周末,说明周末是超市销售的高峰期;- 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额表现也不同,需要进一步分析各个产品类别的销售情况。
- 3.2 销售量分析- 销售量总体上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与销售额趋势相一致;- 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量分布差异较大,需要对产品间的销售比例进行进一步调整。
- 3.3 销售时间分析- 不同时间段的销售额差异较大,需要根据销售时间段的特点进行销售策略调整;- 针对销售额低谷期可以通过促销、打折等活动吸引顾客。
4. 结论与建议通过对超市销售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4.1 结论- 超市销售额和销售量总体呈现逐月递增的趋势;- 周末是销售额和销售量的高峰期;- 不同产品类别的销售额和销售量分布差异较大;- 不同时间段的销售额差异较大。
- 4.2 建议- 加强对周末销售的管控,提供更多的促销活动,吸引顾客;- 对产品类别进行重新评估和调整,增加热销产品的库存,减少滞销产品的投放;- 根据销售时间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例如早上时段提供早餐套餐,晚上时段提供晚餐优惠。
5. 总结通过对超市销售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为超市管理层提供决策参考。
根据这些分析结果,超市可以优化产品布局、调整销售策略,以提高销售业绩和顾客满意度。
同时,我们也希望超市能够持续收集和分析销售数据,以实现持续的业务优化和创新。
连锁超市要掌握的数据及常用数据分析项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已经成为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连锁超市来说,掌握和分析数据对于提升竞争力和运营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连锁超市要掌握的数据,并且列举几个常用的数据分析项目。
一. 连锁超市要掌握的数据1. 销售数据:销售数据是连锁超市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数据之一。
通过销售数据,可以了解每个产品的销售情况、销售额、销售数量、销售渠道等信息。
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哪些产品是热销品、哪些产品是滞销品,从而提供参考决策的依据。
2. 供应链数据:供应链数据包括供应商信息、采购单信息、库存信息等。
通过对供应链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供需匹配,避免供应过剩或供应不足的情况发生。
同时,也可以优化采购流程、减少库存压力,提高资金周转率。
3. 会员数据:连锁超市通常会有会员制度,通过会员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会员的购买偏好、消费能力等。
根据会员数据的分析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营销策略,提高会员的忠诚度和购买频率。
4. 财务数据:财务数据包括营业额、成本、利润等方面的数据。
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盈利状况,帮助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优化成本控制,提高盈利能力。
5. 员工数据:员工数据包括员工的工作时间、工资等信息。
通过对员工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效率、薪资结构等,从而进行员工管理和激励。
二. 常用数据分析项目1. 销售趋势分析:通过对历史销售数据的分析,可以了解销售的季节性、周期性变化规律,从而制定更加准确的销售计划和推广策略。
2. 产品销售分析:对不同产品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产品的市场需求、竞争力等。
通过产品销售分析,可以调整产品组合,推出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3. 会员消费分析:对会员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会员的购买偏好、消费习惯等。
根据会员消费分析的结果,可以制定个性化的促销活动,提高会员的购买频率和客单价。
4. 库存管理分析:通过对库存数据的分析,可以实现库存的精细化管理,避免库存过剩或断货的情况发生。
超市数据分析参数超市是一个庞大的商业机构,每天都有大量的销售数据产生。
为了有效管理和运营超市,数据分析成为了一项重要而不可或缺的工作。
通过对超市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销售趋势、顾客偏好、产品需求等信息,从而做出合理的经营决策。
在进行超市数据分析时,需要使用一些参数来帮助我们确定数据的重要性和影响因素。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超市数据分析参数。
1. 销售额(Sales):销售额是超市最直观的数据指标之一。
通过对销售额的分析,可以了解超市的销售情况及其变化趋势。
销售额还可以按照不同维度进行分析,比如按照时间(年、月、周)、地区、产品类别等。
这些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哪些产品类别在特定时间期间或地区销售额最高,从而做出针对性的经营策略。
2. 客单价(Average Basket Size):客单价是指每个顾客平均购买商品的金额。
通过对客单价的分析,可以了解超市顾客的购物习惯和需求水平。
客单价分析也可以帮助超市确定定价策略,比如推出折扣活动,吸引更多的顾客购买。
3. 品类对比(Category Comparison):品类对比是指对超市不同产品品类的销售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品类对比,可以了解哪些产品品类在超市中占据主导地位,哪些品类有发展潜力。
品类对比还可以帮助超市确定进货策略,合理调整各个品类的库存量,以满足顾客需求。
4. 退货率(Return Rate):退货率是指超市销售产品中被退还的比例。
退货率分析可以帮助超市找出产品质量差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退货率还可以帮助超市识别顾客投诉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提高顾客满意度。
5. 促销效果(Promotion Effectiveness):促销效果是指超市促销活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通过对促销效果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类型促销活动的效果,并确定哪些促销方式对超市业绩的提升效果最好。
此外,促销效果分析还可以帮助超市优化促销策略,提高销售业绩。
超市商品经营数据分析超市作为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供应渠道,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超市商品经营数据分析是帮助超市管理层了解市场需求、具体商品销售情况以及顾客消费习惯等方面的一种方法。
通过对超市商品经营数据的分析,可以为超市制定切实可行的销售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1. 数据收集与整理超市商品经营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数据分析的基础工作。
收集的数据包括商品销售数据、库存情况、进货渠道、价格等。
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超市管理层需要建立有效的数据采集系统,并确保每一笔交易都能够被准确记录和整理。
2. 销售趋势分析通过对超市每一种商品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不同商品的销售趋势和销售量变化。
这有助于超市管理层识别畅销商品和滞销商品,并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例如,如果某一种商品的销售量持续下降,超市管理层可以考虑是否需要降低价格或者更换供应商。
3. 顾客消费分析超市商品经营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超市管理层了解顾客消费习惯。
通过对顾客购买行为的分析,超市管理层可以知道顾客购买的时间、购买的商品种类以及购买的数量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超市管理层制定更准确的促销策略,吸引更多的顾客。
例如,如果数据显示大多数顾客在周末购物,并且购买的是家庭生活用品,则超市管理层可以考虑在周末时推出相关的促销活动,以吸引更多顾客。
4. 库存管理分析超市商品经营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超市管理层进行库存管理分析。
通过对商品库存数据的分析,可以确定每种商品的进货周期和进货数量。
这样可以避免超市出现库存积压或者缺货的情况。
例如,如果某一种商品的库存量一直处于偏低状态,超市管理层可以适当增加该商品的进货数量,以满足顾客的需求。
5. 竞争对手分析超市商品经营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超市管理层进行竞争对手分析。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销售额以及顾客群体等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超市管理层制定更有竞争力的销售策略。
例如,如果竞争对手的某一种商品销售量大幅增长,超市管理层可以考虑引进类似的商品以取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超市部门年度销售数据分析与计划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作为一种现代化购物场所,已经成为人们获取生活所需的重要渠道之一。
超市部门年度销售数据分析与计划的编制,对于超市经营的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超市部门的年度销售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销售计划,旨在提高超市业绩并满足顾客需求。
一、销售数据分析1. 销售额分析首先,对超市部门的整体销售额进行分析。
通过年度销售额的统计数据,可以了解超市部门销售额的增长趋势以及各时段、各季度的销售情况。
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分析各品类商品的销售额情况,比较各品类商品的销售增长率,并找出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商品品类,为未来销售计划的决策提供依据。
2. 顾客购买偏好分析其次,对超市部门的顾客购买偏好进行分析。
通过对销售数据中的顾客购买信息进行统计,可以了解顾客对不同品类、不同品牌的偏好程度。
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分析顾客的购买习惯和消费心理,如购物时间、购物频次、购物地点等,以便调整商品陈列和促销策略,提高销售额和顾客满意度。
3. 季节性销售分析除了全年销售数据的分析外,还需对季节性销售进行分析。
不同季节对超市部门的销售额有着不同的影响,比如夏季需求的增加可能导致销售额上升,而冬季销售额可能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下降。
因此,了解各季度销售情况,制定相应的销售策略,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提高整体销售水平。
二、销售计划的制定基于对超市部门年度销售数据的全面分析,可以制定出相应的销售计划,以实现销售目标和提升业绩。
1. 产品调整与创新根据顾客购买偏好分析结果,对产品进行合理调整和创新。
对于销售额增长最快的商品品类,可以加大进货力度,并适时引入新品,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根据顾客购买习惯和消费心理的分析结果,调整产品陈列布局,提高产品的可见度和吸引力。
2. 促销活动策划根据季节性销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促销活动策划。
针对不同季节的产品特点和顾客需求,设计相应的促销方案,如夏季清凉饮品促销、冬季保暖用品促销等。
超市商品销售数据分析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分析超市商品销售数据,以提供有关销售趋势和关键指标的洞察。
通过对销售数据进行细致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商品的销售情况、热销产品和销售增长前景,从而为超市制定更加有效的销售策略和决策提供参考。
1.销售总额根据销售数据统计,超市今年的销售总额为X万元。
相比去年同期,销售额增长了X%,表明超市在销售方面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2.销售趋势通过对销售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销售额在不同时间段存在一定的波动。
具体来说,每周的周末是销售高峰,这可能与消费者的购物习惯和工作日的休息有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在特定的节假日和促销活动期间,销售额也会显著增加。
3.热销商品分析销售数据可以帮助我们识别热销商品,从而深入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
根据数据,以下商品在今年的销售中表现出色:商品A、商品B和商品C。
这些商品不仅销售额较高,而且销售增长率也很显著。
4.销售渠道超市的销售渠道是影响销售结果的重要因素。
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和渠道数据,我们可以评估不同渠道的表现。
根据目前数据,线下实体店和在线电商渠道是销售额最高的渠道。
因此,超市可以进一步加强这两个渠道的发展,并探索其他潜在的渠道。
5.产品季节性销售一些商品的销售受到季节因素的影响。
通过分析销售数据和季节性趋势,我们可以确定一些商品在特定季节的销售表现。
例如,冬季时暖宝宝产品的销售量显著增加,夏季时冷饮和防晒产品的销售量也显著上升。
了解这些季节性销售的规律,可以帮助超市做好库存管理和促销活动的安排。
结论通过对超市商品销售数据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超市今年的销售总额较去年同期显著增长。
周末和特定节假日是销售额高峰期。
商品A、商品B和商品C在今年的销售中表现出色。
线下实体店和在线电商渠道是销售额最高的渠道。
季节性销售对一些商品的销售有显著影响。
建议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帮助超市进一步提高销售业绩:加强对热销商品的库存管理,确保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超市销售数据分析五大方面
7年多的零售职业生崖,经历了很多的销售数据的分析及行动计划,
超市的周报即每周汇总、统计各个部门销售数据的报表,其中包括各部
门的销售额、毛利、毛利率、日比,周比、同期比、销售占比、日平均
销售额、通路费用、各项数据指标、达成率及行动计划。面对这样一张
报表,如何能在这些繁琐的数据中,合理的得出对门店日常经营管理的
各项措施和办法是至关重要的,报表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销售额分析:
首先可以从每日的销售额在本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率,看出一周
中销售是好的时间段在哪几天,这样有助于安排门店员工的工作与休
息,但是也须在分析报表的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日子,如节假日、突
发性的集团购买、发工资日(主要是在大型厂矿机关的门店,销售主要
来自于此)。大部分在周五、六、日三天的销售要高于其他时段,故应
该在繁忙时段到来前,备足商品,并减少员工休假,以增加服务人员等
举措
二、毛利率分析:
从毛利率可以看出超市每日的毛利率和各部门毛利率的高低。现在
大型卖场的综合毛利率在13~18%,标准超市的毛利率在16~20%,
便利店的毛利率可能会在22%左右。其实综合毛利率的高低也不是一成
不变的,它会随着节假日的到来而随之提升。一般来说,节假日时,高
毛利的商品会有较大提高,从而对门店的毛利有一定的补充,这样就有
助于超市的管理人员合理补货和安排利润计划。
三、贡献毛利率分析:
部门的贡献毛利率由高到低的排列可以看出,一般的排列为:文具、
塑料五金、针织品、休闲食品、曰化、烟酒、肉食、副食品、粮油。管
理者由此可以逐步调整单品价位和普通商品与利润商品的结构,促使其
在综合毛利贡献率上减少差距。对于贡献毛利率较高的部门应加大要货
的力度,对于贡献毛利率较低的商品部门应加大调整力度,了解目标顾
客群的消费需求。例如:肉食品会因夏季的到来而销售下滑.就应通过
增加夏季的畅销品来转移定位。某一部门可能会因利润商品的断货,而
使整个部门的贡献毛利率下滑(有时即使是销售额不变,但是利润率却
下滑很多),这就要求超市根据自身的情况,重视利润商品的库存,合
理提出要货需求单以便配送中心配送。
四、提高毛利率:
报表可以有效地提高毛利率。如果一周的毛利率低于预计指标,就
可以对各部门的毛利率和销售构成比进行人为调整。例如:一周的整体
毛利率为13%,低于预计毛利率15%,而其中休闲食品的销售构成为
13.71%,但是毛利率为11%,为了提高总体毛利率,就可以增加休闲
食品的品种和数量及展示的排面,以促进销售,提高这一部门的销售构
成比,从而达到提高整体毛利率的目的。有效提高毛利率的方法为:(1)
提高高毛利率商品部门的构成比。应当注意的是:a.毛利率虽高,可
能季节性商品(如雨季到来,雨伞销售增加)较多;b.毛利率虽高,但
是易成为损耗高的商品;(2)降低低毛利率部门的构成比;(3)提升高销
售构成比部门的毛利率;(4)若有构成比相同的部门,应发展高毛利率
的商品。但是不能完全绝对为了提高综合毛利率,而使销售构成比下降。
要对不同个性、特征、用途的商品进行有效的组合,能够满足顾客的各
种需求,使综合毛利有所增长。
五、经营指标:
超市情况设定经营指标及达成率,以决定商品的库存。各部门商品
的库存是否适当,库存是否能有效发挥效率等,这种商品成绩判定的指
标我们谓之交叉比率。商品的交叉比率越高,就表示越有效率;交叉比
率最少也要确保在200。如果为100,是指得到与商品投入资本相同数
额的毛利,如果将风险负担、滞销商品及损耗计算在内的话,就谈不上
效益了。各部门的目标交叉比率先由公司总部统一设定,然后各门店根
据实际情况自行调整设定各部门的目标销售额,计算其应有的库存量。
计算方法:假设有一部门销售目标a为154万元,销售占比b为15.7%,
交叉比率c为133%,目标毛利率d为15%,那么贡献毛利率为
e=b×d=15.7%×15%=2.355%,目标周转率f=c/d=133/15=8.87次,
目标库存g=a/f=154/8.87=17.36万元。
周报表作为过去时间段的报表,通过分析,我们应大胆而有预见性
的预测,以使我们的超市周报起到真正成为经营决策及行动计划的来
源,使超市的每一项决策都脚踏实地,真正做到数据化、科学化,周销
售数据分析决定超市行动计划成功的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