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税率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2
知识点和参考答案
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第10页做一做
同步练习
作业提升练习
1.某商场参加财物保险,保险金额为5000万元,保险费率是0.8%,由于事故,商场损失物品价值达到760万元,保险公司赔偿650万元,这样商场实际损失了多少万元?商场所交保险费金额:5000×0.8%=40(万元)
实际损失:760+40-650=150(万元)
答:这样商场实际损失了150万元。
2.个人所得税税率表(个税起征点为3500元):
吴叔叔十月份应缴纳此项税款445元,吴叔叔十月份的税前工资是多少元?1500×3%=45(元) (4500-1500)×10%=300(元)
(445-45-300)÷20%=500(元) 4500+500=5000(元)
3500+5000=8500(元)
答:吴叔叔十月份的税前工资是8500元。
图文解读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税率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4课税率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12册88页“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第6、7题及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问题的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巩固生活中的税率、折扣、利息等问题解答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生活中的税率、折扣等问题的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
教学设计:一、整理回顾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学过的分数、百分数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解决的?学生回顾,教师板书:税率问题、利息问题、打折问题等二、整理解题思路:1、利息问题:妈妈将8000元钱按3.24%的年利率存入银行3年,如果按5%的税率缴纳利息税,那么到期后一共可以从银行取回多少钱?引导学生分步解答,理解解答过程与每步意义。
区分应得利息、实得利息,税后利息等术语意义。
提醒学生三点,让学生自己先说说在前阶段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需要提醒大家的:(1)计算利息时,千万不要忘记乘时间。
(2)不要忘记是否要交利息税。
什么情况不用交?(3)要看题目要求是取出什么?像这题千万不能将“本”都丢了。
2、纳税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7题读题理解:哪些稿费应该纳税?怎样计算?3、打折问题:教材上第88页上第6题读题看图理解题目意义。
分析解题方法:原价乘折扣=现价三、拓展练习(补充)1、小琴妈妈七月份的工资收入是1350元,扣除800元后按5﹪的税率缴个人所得税。
小琴妈妈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2、爸爸20xx年6月1日把5000元钱存入银行,定期三年,年利率为2.25﹪,到期时国家按所得利息的20﹪征收个人所得税。
到期时爸爸应缴个人所得税多少元?爸爸这次储蓄实际收入多少元?3、一套瓷器,如果比成本价多80元出售,则可赚25%;实际卖出后,反而亏了80元,这套瓷器是打几折出售的?4、商店有100台洗衣机,如果按每台1000元出售,则每台可得20%的利润。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是学生对税率概念的初次接触。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税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以实例为载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税率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比例、百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税率作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对学生来说还是第一次接触,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建立起对税率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知道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数额之间的比例。
2.让学生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能够运用税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税率的概念,掌握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税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税率的概念。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实例和问题。
2.实例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实例,用于教学。
3.计算器:为学生提供计算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和税率。
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商品的价格和税率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出税率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与税率相关的实例,如个人所得税、增值税等。
让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实例中税率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计算其中的税率。
学生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计算,也可以手工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汇报各自的计算结果,并解释计算过程。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 税率》13-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税率的定义与计算方法;
2.掌握税率计算的基本步骤;
3.能够灵活运用税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税率的含义;
2.掌握税率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内容
1. 什么是税率
税率是一种衡量税收占纳税对象收入比重的指标,通常以百分数表示。
2. 税率的计算方法
税率 = 税收 / 收入
例如:某人的收入为1000元,缴纳的税款为50元,则税率为:税率 = 50 / 1000 = 5%
3. 税率的应用
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计算税率,并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如购物时的税率计算等。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以购物时计算税率为例,引入税率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税率的实际应用场景。
2. 讲解
详细讲解税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税率的练习题,确保他们掌握了计算方法。
4. 拓展
引导学生思考税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馈
通过课堂练习及讨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加深对税率的理解。
六、课堂小结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学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税率的运用。
七、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税率计算作业,提醒学生在家中进行巩固。
八、扩展阅读
推荐相关数学教材中有关税率的扩展知识,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以上是本节课《2.3 税率》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税率的
概念及运用。
2.3 税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案:2.3 税率(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内容1. 理解税率的概念,知道税率是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2. 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3. 了解我国现行的税率制度,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了解国家税率制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税率的概念,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应用税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课本、练习本、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商品价格、税率等信息。
引导学生思考:税率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知识讲解:讲解税率的概念,通过示例解释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
引导学生理解税率的作用和意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如:某商品原价为1000元,增值税率为17%,求购买该商品应支付的金额。
引导学生运用税率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税率计算方法。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我国现行的税率制度,了解各类税收的税率。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税率的概念2. 税率计算方法3. 我国现行税率制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练习:某商品原价为800元,增值税率为13%,求购买该商品应支付的金额。
2. 作业答案:(1)购买该商品应支付的金额为873.6元。
(2)我国的税率制度包括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等,具体税率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关注税收政策的变化,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教案中,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并对这些重点细节进行了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说课(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税率说课第【1】篇〗教学内容:P106—107页的内容说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有关纳税、储蓄、以及涉及的百分率“税率”“利率”的含义。
2、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收集整理生活中的百分率加深对“税率”“利率”的理解。
3、初步学会认识储蓄单,懂得本金、利率和利息三者间的关系。
4、学会运用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特点来解答有关求税款和税前利息、税后利息等相关的应用题。
说重点难点:理解纳税和税率的含义,正确计算有关利息的应用题。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有关百分率的应用题。
1、交流信息:前两天,我们学习了有关生活中的百分率,通过学习你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百分率?百分率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在经济生活中,也有许多百分率的知识,你知道哪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经济生活中的百分率。
第一个税率(说板书:税率)2、什么是税率?看书自学课本106页第一第二段内容,反馈:用自己的话说说税率的意义。
(贴:税率的意义)什么叫应纳税额?3、师强调:税率是交给国家的钱与自己收入的百分比。
二、学习税率在生活中的应用:1、生活中的税率:(1)相互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中的百分率,说说百分率表示的意义。
学生相互交流,师巡视。
(2)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有关税率的百分数,老师从中选取三个比较有意思的,同学们想不想深入的研究一下?我们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来研究一下。
要求:(1)自己说说这些税率分别表示什么意义?(2)请举简单的例子说一说。
出示:A房产中的契税是2%B、汽车中的购置附加税是10%C、中奖后的税率是20%反馈:这些百分数各表示什么意义?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这些税率都表示缴纳税款占经济总额的百分之几。
2、通过研究,我们对这些税率有了更深的了解。
下面我们来帮国际大酒店来解决这个问题:出示例8轻轻读一下,学生练习,反馈:(师说板书):问25000×5%怎么算?你认为哪种方法计算更快一些?在实际计算中,用合理的方法计算。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 税率13人教版教案: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3 税率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理解和掌握税率的概念,能够运用税率计算税金和税后收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知道税率是税金与收入的比率。
2. 培养学生运用税率进行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税率的概念,运用税率进行计算。
重点:掌握税率的概念,能够运用税率计算税金和税后收入。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时支付的税费、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税费是如何计算出来的。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税率的概念,解释税率的意义和作用。
2. 教师用具体的例子讲解如何运用税率进行计算,如购物时支付的税费、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等。
3.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进行例题的计算,理解并掌握率的运用方法。
三、随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进行计算。
2. 教师选取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板书设计(5分钟)1. 教师在黑板上板书税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教师用板书展示具体的例题计算过程,让学生清晰地理解率的运用方法。
五、作业设计(5分钟)1. 请学生运用税率的知识,计算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支付的税费、工资中的个人所得税等。
2.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点评,巩固学生对率的掌握。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对税率的理解和运用,提出自己的疑问。
3. 教师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讲解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对率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的第三章第二节,主要内容是理解和掌握税率的概念,能够运用税率计算税金和税后收入。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知道税率是税金与收入的比率。
百分数(二)税率(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六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第十章第二节《百分数(二)税率》。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百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有了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引入税率的计算和应用,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税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税率的定义,掌握税率的基本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难点1. 税率概念的理解:税率是税收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关系,理解税率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2. 税率计算的灵活运用:学生需要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进行税率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税收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税收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税率的概念,通过实例演示税率的计算方法,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税率计算问题,并尝试解决。
4.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百分数(二)税率2. 内容:税率的概念、计算方法、应用实例、注意事项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给定数据下的税率。
2. 提高题: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税率计算问题。
3. 拓展题:研究不同税率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案例分析、巩固练习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税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税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财经素养。
同时,要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详细补充和说明税率的概念理解税率是税收与计税依据之间的比例关系,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3《税率》人教新课标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部分第三节《税率》。
我们将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来认识税率的概念,并学会计算不同情况下的税率。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理解税率的概念,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税率的概念,并能够计算各种情况下的税率。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将税率的概念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讲解,我已经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图片,以及一些计算税率的练习题。
同学们需要准备的是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通过一个实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我会在课堂上展示一张购物小票,让同学们观察其中的税金部分,引出税率的概念。
3. 练习:在讲解完税率的概念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计算税率。
例如,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200元,税金是20元,那么税率是多少?4. 应用:在同学们掌握了计算税率的方法后,我会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500元,税金是75元,那么税率是多少?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税率 = 税金÷ 商品价格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800元,税金是80元,那么税率是多少?2. 如果一件商品的价格是1500元,税金是100元,那么税率是多少?答案:1. 税率= 80 ÷ 800 = 0.1 = 10%2. 税率= 100 ÷ 1500 ≈ 0.067 = 6.7%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税率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但在课堂练习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计算税率的方法掌握得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同学们可以尝试查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计算其中的税率,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税率人教版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税率人教版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3课时,主题是“税率”。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的第100页至101页,其中涵盖了税率的定义、计算方法以及应用。
我会引导学生了解税率的概念,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并能够运用税率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税率的概念,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税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税率的概念,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
2. 教学重点:运用税率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作业本、计算器、文具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以一个实际情景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例如:“假设你去超市购买一件商品,商品的价格为100元,税率分别为5%和8%,请问你需要支付多少税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 讲解税率的概念:接着,我会解释税率的概念,税率是指税收占收入或价值的比例。
税率可以是百分比,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比率。
我会通过示例来解释税率的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讲解计算税率的方法:然后,我会讲解计算税率的方法。
税率可以通过将税收除以收入或价值来计算。
我会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并进行示例计算,让学生跟随一起计算,以便更好地掌握计算税率的方法。
4. 应用税率解决实际问题:5.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税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这些练习题将帮助巩固所学的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6. 板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利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税率的概念、计算公式以及示例计算。
板书设计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税率的知识。
六、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面的税费和最终价格。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税率
第 3课时税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纳税的含义和重要意义,知道应纳税额和税率的含义,可以根据具体的税率计算税款。
2.在计算税款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使学生知道每个公民都有依法纳税的义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税率的理解和税额的计算
难点:税额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口答算式。
(1)100的5%是多少?
(2)50吨的10%是多少?
(3)1000元的8%是多少?
(4)50万元的20%是多少?
2、什么是比率?
二、新课讲授
1、阅读教材第10页有关纳税的内容。
说说:什么是纳税?
2、税率的认识。
(1)说明:纳税的种类很多,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也不一样。
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一般是由国家根据不同纳税种类定出不同的税率。
(2)试说说以下税率各表示什么意思。
A商店按营业额的5%缴纳个人所得税。
B某人彩票中奖后,按奖金的20%缴纳个人所得税。
3、税款计算。
(1)出示例3:一家饭店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
如果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这家饭店10月份应缴纳营业税多少万元?
(2)分析题目,理解题意。
引导学生理解“按营业额的5%缴纳营业税”的含义,明确这里的5%是营业税与营业额比较的结果,也就是缴纳的营业税占营业额的5%,题中“10月份的营业额是30万元”,因此10月份应缴纳的营业税就是30万元的5%。
(3)学生列出算式。
相当于“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列式:30×5%
(4)学生尝试计算。
(5)汇报交流。
30×5% = 30×0.05 = 1.5(万元)
三、巩固练习
1、教材第10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4页练习二第6~8题和第10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纳税的知识,你们对纳税的知识有哪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