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率响应法示例之二_对数频率特性
- 格式:pdf
- 大小:100.40 KB
- 文档页数:4
1、频率响应法
•基本思想是把系统中的信号分解为多种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这些信号经过控制系统时,会以一定的规律产生幅值和相位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
变化规律就能得出关于系统运动的性能指标。
•由于幅值和相位的变化称频率特性函数可以绘制在图形上,因此该方法非常直观。
另外,可以用实验法建立系统的模型,也可以据开环频率特性分析闭环系统的特性。
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工程价值,深受工程技术人员欢迎。
6 频率响应分析法2
2、频率特性的图示方法
•为了直观地分析系统的特性,通常把幅频和相频特性以图形的形式表示出来:
1.幅相频率特性(奈氏图)
2.对数频率特性(Bode图)
3.对数幅相特性(尼氏图)
6 频率响应分析法5
2.1 幅相频率特性图
•极坐标图:奈奎斯特(Nyquist)图,幅相特性图,当频率连续变化时,频率特性函数在复平面的运动轨迹。
G(jω)=x(ω)+ j y(ω)
ω:0→+∞
6 频率响应分析法6。
实验名称:线性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系专业班姓名学号授课老师预定时间实验时间实验台号一、目的要求1.掌握波特图的绘制方法及由波特图来确定系统开环传函。
2.掌握实验方法测量系统的波特图。
二、原理简述1.频率特性当输入正弦信号时,线性系统的稳态响应具有随频率( ω由0 变至∞) 而变化的特性。
频率响应法的基本思想是:尽管控制系统的输入信号不是正弦函数,而是其它形式的周期函数或非周期函数,但是,实际上的周期信号,都能满足狄利克莱条件,可以用富氏级数展开为各种谐波分量;而非周期信号也可以使用富氏积分表示为连续的频谱函数。
因此,根据控制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的响应,可推算出系统在任意周期信号或非周期信号作用下的运动情况。
2.线性系统的频率特性系统的正弦稳态响应具有和正弦输入信号的幅值比和相位差随角频率(ω由0 变到∞) 变化的特性。
而幅值比和相位差恰好是函数的模和幅角。
所以只要把系统的传递函数,令,即可得到。
我们把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或频率传递函数。
当由0 到∞变化时,随频率ω的变化特性成为幅频特性,随频率的变化特性称为相频特性。
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结合在一起时称为频率特性。
3.频率特性的表达式(1) 对数频率特性:又称波特图,它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是频率响应法中广泛使用的一组曲线。
这两组曲线连同它们的坐标组成了对数坐标图。
对数频率特性图的优点:①它把各串联环节幅值的乘除化为加减运算,简化了开环频率特性的计算与作图。
②利用渐近直线来绘制近似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而且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具有奇对称于转折频率点的性质,这些可使作图大为简化。
③通过对数的表达式,可以在一张图上既能绘制出频率特性的中、高频率特性,又能清晰地画出其低频特性。
(2) 极坐标图(或称为奈奎斯特图)(3) 对数幅相图(或称为尼柯尔斯图)本次实验中,采用对数频率特性图来进行频域响应的分析研究。
实验中提供了两种实验测试方法: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
直接频率特性的测量用来直接测量对象的输出频率特性,适用于时域响应曲线收敛的对象(如:惯性环节)。
频率响应分析法5.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5.1.1频率特性的定义5.1.2频率特性和传递函数的关系 5.1.3频率特性的图形表示方法 5.2 幅相频率特性(Nyquist 图) 5.2.1典型环节的幅相特性曲线 5.2.2开环系统的幅相特性曲线 5.3 对数频率特性(Bode 图) 5.3.1典型环节的Bode 图 5.3.2开环系统的Bode 图5.3.3最小相角系统和非最小相角系统 5.4 频域稳定判据 5.4.1奈奎斯特稳定判据5.4.2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应用 5.4.3对数稳定判据 5.5 稳定裕度5.5.1稳定裕度的定义 5.5.2稳定裕度的计算5.6 利用开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5.6.1)(ωL 低频渐近线与系统稳态误差的关系 5.6.2)(ωL 中频段特性与系统动态性能的关系5.6.3)(ωL 高频段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5.7 闭环频率特性曲线的绘制 5.7.1用向量法求闭环频率特性 5.7.2尼柯尔斯图线5.8 利用闭环频率特性分析系统的性能 5.8.1闭环频率特性的几个特征量 5.8.2闭环频域指标与时域指标的关系 引言频率响应法的特点1)由开环频率特性→闭环系统稳定性及性能 2)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时域性能指标 高阶系统频率特性↔时域性能指标3)物理意义明确许多元部件此特性都可用实验法确定工程上广泛应用 4)在校正方法中,频率法校正最为方便 5.1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定义1: ()sin ()()2. ()()3. ()()ss r t A t c t r t G s s j G j c t r t ωωω=⎧⎪=⎨⎪⎩时,与的幅值比,相角差构成的复数中,令得出为频率特性的富氏变换与的富氏变换之比一、 地位:三大分析方法之一二、 特点:1)2)()3)⎧⎪→⎨⎪⎩图解法,简单不直接解闭环根,从开环闭环特征特别适用于校正,设计近似法,不完全精确以右图R -C 网络为例:r cc r c c u iR u i Cu q u CuR u =+↓===+ ()(1)r c U s CRs U =+⋅ ()1()()1T CR c r U s G s U s Ts ===+ 设()sin r u t A t ω=求()c u t22()1tT c A T u t e t t T ωωωω-⎡⎤∴=-⎥+⎦22)1tT A T e t arctg t T ωωωω-=+-+ 瞬态响应稳态响应网络频率特性()()()()()ss ss c r c t G j G j r t G j arctgT ωωωϕϕω⎧⎪⎪===⎨⎪⎪∠=-=-⎩幅频特性:相频特性频率特性定义一:——频率特性物理意义:频率特性()G j ω是当输入为正弦信号时,系统稳态输出(也是一个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信号)与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角差。
实验名称:频率响应测试课程名称: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目录(一)实验目的3(二)实验内容3(三)实验设备3(四)实验原理4(五)K=2频率特性试验结果4(六)K=2频率特性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7(七)K=5频率特性试验结果9(八)K=5频率特性试验数据记录及分析12(九)实验总结及感想错误!未定义书签。
图片目录图片1 系统结构图3图片2 系统模拟电路3图片3 K=2仿真对数幅相特性曲线4图片4 K=5仿真对数幅相特性曲线4图片5 f=0.7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6 f=1.4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7 f=2.1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8 f=2.8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5图片9 f=3.5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0 f=4.2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1 f=4.9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2 f=5.6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6图片13 f=6.3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7图片14 f=7.0时输出波形及李沙育图形7图片15 k=2拟合频率特性曲线9图片16 f=0.9波形及李沙育图形9图片17 f=1.8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18 f=2.7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19 f=3.6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20 f=4.5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0图片21 f=5.4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2 f=6.3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3 f=7.2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4 f=8.1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1图片25 f=9.0波形及李沙育图形12图片26 k=2拟合相频特性曲线14图表目录表格1 K=2电路元件参数7表格2 K=2实测电路数据处理7表格3 K=5电路元件参数12表格4 K=5实测电路数据处理12频率响应测试(一) 实验目的1. 掌握频率特性的测试原理及方法。
2. 学习根据所测定出的系统的频率特性,确定系统传递函数的方法。
(二) 实验内容测定给定环节的的频率特性,系统模拟电路、结构图分别如下所示:图片1系统结构图由图可知,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100()10100k G s s s k =++,其中1Rk R =,实验中R 的取值分别为200k Ω,500k Ω,且1R 始终为100k Ω。
第五章 频域响应法5-1 频率特性一.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1. 所谓频率特性,即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入在正弦信号的控制下,其稳态输出C(t) 的被控制量信号的幅值A(ω)和相角ψ(ω)随r(t)信号的角频率ω变化的规律,记为G(j ω)。
G(j ω)=G(S)| s=j ω C(j ω) C(s)G(j ω)== R(j ω) R(s)| s=j ωb 0(j ω) m +b 1(j ω) 1+m +……+b 1-m (j ω)+b m G(j ω)=( j ω) n +a 1(j ω) 1-n +……a 1-n (j ω)+a n2、G(j ω)的数模表达式有两种标准式: (1)Nyquist 标准式:G(j ω)=︱G(j ω)︱e)(jw G j ∠=u(ω)+jv(ω)其中A(j ω)= ︱G(j ω)︱称为幅频特性,是ω的偶函数。
ψ(ω)= ∠G(j ω) 称为相频特性,是ω的奇函数。
u(ω)=Re [G(j ω)]为实部; v(ω)=Im [G(j ω)]为虚部。
(2)Bode 表达式:L (ω)=20lg [A(j ω) ] 称为对数幅频,ψ(ω)= ∠G(j ω) 称为对数相频。
二. 频率特性的图解表示法在工程分析和设计中,通常把频率特性画成曲线,从这些频率特性曲线出发研究。
现以RC 网络为例。
如图5-2。
其频率特性为G(j ω)=)(11jw T +(T=RC )。
A(ω)= G(j ω)=2)(11TW +;ψ(ω)=-arctg(T ω)1.极坐标图----Nyquist图当ω=0→∞变化时,A(ω)和φ(ω)随ω而变,以A(ω)作幅值,φ(ω)作相角的端点在s平面上形成的轨迹,称Nyquist曲线(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简称幅相曲线即Nyquist图,是频率响应法中常用的一种曲线。
2、对数坐标图----Bode图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又称Bode曲线,包括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两条曲线。
电路频率响应分析了解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特性电路频率响应分析:了解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特性在电子学中,电路频率响应分析是研究电路在不同频率下的特性和行为的重要方法。
通过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我们可以了解到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传输、滤波、放大等方面的性能表现。
本文将介绍电路频率响应分析的基本概念、常用的分析方法以及频率响应曲线的解读。
一、频率响应的基本概念电路的频率响应是指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响应情况。
在电路中,频率响应通常以频率响应曲线表示,横轴表示频率,纵轴表示电路参数的增益或相位角。
频率响应曲线可以展示出电路对不同频率信号的特性,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电路的行为和性能。
频率响应曲线通常是由实际测量数据绘制出来的。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将输入电路的频率逐渐增加或减小,然后测量电路的响应(通常为电压或电流),最终绘制出频率响应曲线。
频率响应曲线可以反映出电路的增益、相位、带宽等重要信息。
二、常用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1. 传递函数法传递函数法是一种常用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
传递函数描述了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
传递函数通常表示为H(jω),其中H是传递函数,j是虚数单位,ω是角频率。
传递函数法的步骤如下:(1)编写电路的基本方程。
(2)对方程进行拉普拉斯变换,得到传递函数表达式。
(3)根据传递函数表达式,计算不同频率下的增益和相位,并绘制频率响应曲线。
2. 频域分析法频域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频率响应分析方法。
频域分析法通过将信号转换到频域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信号在频率上的特性。
频域分析法的步骤如下:(1)将输入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时域转换到频域。
(2)分析信号在频域上的幅度和相位变化,从而得到频率响应特性。
三、频率响应曲线的解读频率响应曲线是电路频率响应分析的重要结果之一,通过解读频率响应曲线,我们可以了解电路的增益、相位和带宽等信息。
1. 频率响应的增益频率响应曲线的纵轴通常表示电路的增益或衰减程度。
频率响应示例之二――对数频率特性
一、绘制下列传递函数的对数幅频渐近特性曲线
)110)(1(200
)(2++=s s s s G 解:开环系统由以下典型环节组成:
2200
,11+s , 1
101+s 1
101+s 的转折频率为ω1
1+s 的转折频率为ω2因为2=m ,
K =200>1,L a )(0ω绘制频段1ωω> k ,1,11.0221=≤==<≤=ωωωωω
2003年
4.(10分/150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
164)(12()1.0(16)(22+++++=
s s s s s s s G ,试绘制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 解: dB
k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G n n 201.0lg 20lg 2011,4,1,1.0)116416)(12()110(1.0)164)(12()1.0(16)(323212222−========+++++=+++++=
时,转折频率为:ωζζωωω
2000年
4.(10分/70分)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如图所示,据此写出该系统相应的传递函数。
解:图中兰色是解题时作的辅助线及环节示意
将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进行分解,从左依次向右可得到系统所包含的开环环节为: K ,111+s T ,12+s T ,113+s T ;其中:2.011=T ;112=T ;1013
=T 故:51=T ;12=T ;1.03=T ;又因 20lgK =20,故K =10
所以,系统的传递函数:)
11.0)(15()1(10)(+++=s s s s G
w (1/sec ) db 20lg|G|
1996年
三、2.(10分/60分)系统的对数幅值曲线如图所示。
试推导:系统的传递函数。
解:图中兰色是解题时作的辅助线及环节示意
将对数幅频特性曲线进行分解,从左依次向右可得到如图辅助所示的环节
⋅s
T 11⋅+12s T ⋅+13s T ⋅+114s T ⋅+115s T 116+s T 其中:811=T ;212=T ;413=T ;814=T ;2415=T ;3616
=T 故:125.01=T ;5.02=T ;25.03=T ;125.04=T ;04.05=T ;03.06=T 所以,系统的传递函数:
)
103.0)(104.0)(1125.0()125.0)(15.0(8)(+++++=s s s s s s s G
由已知的Bode 图求对象的传递函数小结:
1. 根据给出的渐近线,先找出基本的环节与各转折频率――求出时间常数,若有二阶
环节,还需要求出ζ值。
2. 根据给出的低频段渐近线斜率等条件,共有三种方法可求出未知的Km 值:
(1) 由低频具体的频率ω1与Lm (ω1),可求――如上一题;
(2) 由某渐近线段或其延长线在ω=1时的LmG(j ω)值,因为Lm(1)=20logK ; (3) 对1型系统,渐近线段或其延长线与横坐标(0db 线)相交的频率ωx =K 1;对2
型系统,渐近线段或其延长线与横坐标(0db 线)相交的频率ω2y =K 2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