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短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的方法与原则
摘要:短跑专项力量是短跑速度的基础,短跑专项力量训练应以力量训练原则为指导,以短跑技术为核,兼顾短跑各项目特点,选取适宜的练习方法。
对短跑运动力量提高属性及训练原则的讨论,论证短跑运动的力量提高属性,分析短跑力量训练原则的几个重要问题,特别是对短跑运动实践中,力量训练效果如何转化为专项能力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认识短跑训练中的大力量超前发展必然导致专项运动成绩停滞不前。
关键词短跑运动员;爆发力;训练方法;训练原则
l 问题的提出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或身体某部分肌肉在活动时克服内外两个阻力的能力,专项力量素质是指那些在时间----空间特征上严格符合专项比赛要求的力量。
依据的指标不同.力量的分类也不同,按力量的训练学作用可以把力量划分为以下三种: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快速力量耐力。
其中快速力量可以分为爆发力和连续快速力量。
力量是速度的基础,短跑专项力量应与短跑的技术相结合,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短跑专项力量应以短跑力量训练原则为指导,以短跑技术特点为核心,结合短跑各项目特点.合理选取练方法手段,确定专项力量的合理比例关系,以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
2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随着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技术水平的日趋完善,爆发力在短跑运动中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如何发展爆发力,尤其是如何进一步提高高水平运动员的爆发力已成为教练员和运动员十分关注的问题,科研工作者也对此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总结出各种各样的训练方法。
但是,关于青少年业余运动员的爆发力的训练的相关理论较少,笔者现根据爆发力训练的基本方法,并且结合青少年的生理特征提出符合青少年运动员的科学的训练方法。
2.1。
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短跑是田径运动中最为激烈和高强度的项目之一,对于短跑选手来说,拥有出色的速度耐力和力量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提高短跑运动员的表现,科学合理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就短跑运动员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一、速度耐力训练速度耐力是指在高强度运动状态下,延缓疲劳的能力。
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速度耐力的提高意味着能够更好地抵抗疲劳,保持更长时间的高速奔跑。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速度耐力训练方法:1. 阻力训练:通过增加跑步时的阻力来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
这种训练可以使用附加重量、爬坡或使用跑步机进行。
2. 高强度间歇训练:通过短时间的高强度跑步和恢复期交替进行,提高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
例如,进行一分钟的全力冲刺跑,然后缓慢跑或静止若干分钟,再次进行冲刺。
3. 重复跑训练:在短跑距离内进行多次全速跑,中间休息时间较短,以增加肌肉耐力和提高血液循环。
二、力量训练力量是短跑运动员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具备足够的力量可以更好地爆发出发力量、保持良好的姿势并快速撤离出发区。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1. 重量训练:通过使用自由重量、器械或身体负荷来增强肌肉力量。
例如,深蹲、卧推和硬拉等练习可以加强下肢和核心肌群。
2. 爆发力训练:通过进行快速而高强度的动作来提高肌肉的爆发力。
例如,蛙跳、跳箱练习和坐姿起跳等可以增强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
3. 核心稳定性训练:通过加强核心肌群的训练来提高身体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例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俄罗斯转体等练习可以加强核心肌肉。
三、训练计划安排为了使训练效果最大化,短跑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和力量训练应该合理安排。
以下是一个示例训练计划:周一:重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如深蹲和腿推周二:速度耐力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如冲刺跑+缓慢跑周三:休息或低强度活动,如瑜伽或游泳周四:重复跑训练-在短跑距离内进行全速跑周五:力量训练-核心和上肢力量训练,如仰卧起坐和俯卧撑周六:速度耐力训练-阻力训练,如爬坡跑或跑步机周日:休息或低强度活动需要注意的是,每个短跑运动员的训练计划都应该根据其个人特点和目标进行调整。
短跑比赛中的起跑技巧与力量训练短跑比赛中的起跑技巧和力量训练是短跑运动员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起跑时,对姿势、爆发力和力量的把握能够有效提高起跑效果,从而在比赛中取得优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短跑比赛中的起跑技巧与力量训练,帮助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起跑技巧1. 准备姿势起跑前,运动员应将身体与终点线平行,双脚与肩同宽,膝盖略微弯曲,保持轻微前倾的身体姿势。
此时,运动员需要抬起头部,目光注视着终点线。
通过正确的姿势,能使身体处于最佳发力状态,减少起跑时的阻力。
2. 起跑动作在发令枪声响起之后,起跑动作要快速而准确。
这里介绍一种常用的起跑动作:先以同侧的手臂挥动向前,脚尖用力向后蹬地,将一只脚向前伸展,同时伴随着另一只手臂的挥动,以保持身体平衡。
接着,蹬地的那只脚快速回收,迅速并行地向前冲刺。
这种起跑动作强调的是爆发力和快速的反应时间,能够迅速达到最高速度。
3. 落地姿势在起跑后的短暂空中阶段,落地姿势对于进一步加速和维持稳定速度非常重要。
运动员应保持身体挺直,脚掌着地,脚尖稍微向上翘起。
这样能够降低跑步时的能量损耗,保持更好的平衡,使奔跑更加稳定流畅。
二、力量训练力量训练是短跑比赛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合理的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爆发力,提高起跑速度。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力量训练方法:1. 杠铃深蹲杠铃深蹲是一种全身性的力量训练,可以有效锻炼大腿和臀部肌肉。
运动员可以在杠铃上加上适当的负重,然后以蹲下和站起的方式进行训练。
这样可以增强下肢肌肉的力量,提高发力质量和跑步速度。
2. 弹跳训练弹跳训练可以提高腿部肌肉的爆发力和弹跳能力。
可以进行单腿或双腿的弹跳训练,如高抬腿跳跃、蛙跳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刺激快速肌纤维的发展,提高肌肉爆发力和加速度。
3. 阻力带训练阻力带训练可以增加训练时的阻力,进一步加强肌肉力量。
可以使用阻力带进行弹射式奔跑训练,或者在起跑时使用阻力带进行爆发力的训练。
简述短跑专项的素质训练短跑是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很高的运动项目。
提高比赛成绩的基础是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
所以,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在短跑训练中占据根本性和重要的地位,本文从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依据入手,详细探讨了其基本要求和训练手段。
以期对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提供理论支撑。
一、短跑的特征短跑项目隶属于体能类项群,从动体结构看是周期性运动,是一高速率的摆动——扒地动体产生最高位移速度的运动项目,其突出特征是创造最高速度。
众所周知,短跑项目是以力量为基础的典型的速度项目,力量是影响短跑运动成绩的间接相关因素:发展力量作为训练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最高速度能力;速度是衡量短跑运动成绩的直接决定因素。
在短跑运动中,起跑和起跑后疾跑两个阶段主要是由伸髋和大腿后摆肌群来完成,其它阶段则主要体现为以髋为轴的摆动力量,现代短跑运动最核心的东西也就是以髋为轴的高速摆动—平动运动,以及在高速跑动中的放松技能。
传统的短跑理论强调后蹬,破坏了用力的连续性;会使身体重心轨迹波动较大,降低了整体运动的效果,影响运动成绩。
在传统短跑理论扶持下所进行的传统短跑训练,大多是以垂直面用力为主的大负荷杠铃练习。
更有甚者,在现在的一些基层组织,有些教练员仍采用大重量,慢速度的杠铃深蹲练习为主的训练,这些练习,是与现代短跑技术要求相违背的,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短跑运动的成绩起负面作用。
二、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的内容短跑專项素质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速度、耐力、力量、柔韧性练习。
但它的练习较之一般身体训练的区别主要在于参加工作的肌肉用力的大小和时间,肌肉收缩的速度和肌肉工作状态都应与专项一致,也就是说选用的练习必须与专项机密联系。
因此短跑专项的特征专项素质训练的内容可具体分为:(一)专项速度速度素质在短跑项目中是起主导作用的专门素质。
专项速度包括提高反应速度,加速速度和最大速度。
发展速度素质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发展过程,其中主要的是肌肉力量和肌肉收缩率的发展。
提高400米跑专项能力的训练方法及手段400米赛跑属于竞赛项目中对运动员身体素质与跑步技能要求较高的运动,不仅需要对运动员的力量与速度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同时,还需要对选手的耐力、心理状态等进行专项锻炼。
针对当前阶段400米跑训练课程中存在的力量训练不均衡、耐力训练缺乏针对性、速度控制等相关问题,教练应结合训练对象的实际身体情况,合理调整训练方案,提升专项训练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基于此,本文从400米跑步竞赛力量、速度与耐力的训练特点出发,对具体的训练模式进行综合探究。
标签:速度训练;速度耐力;力量锻炼400米长度的竞赛属于短距离跑步比赛中最长、训练难度较大、强度最高的体育项目,在比赛进行的过程中,对运动员的耐力、速度、力量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此,教练在开展训练的过程中,应该对运动员的专项能力进行科学训练,在保证训练强度合理的基础上,激发运动员的潜力,进一步提升运动员400米跑步训练的专业性与系统性。
一、速度能力的专项训练技巧1、速度训练(1)短段落训练法短段落跑步训练的距离通常控制在60-150米之间,通过反复冲刺、变速跑等训练,以短促长,对運动员加速、减速等速度控制能力进行专项训练,是速度能力训练的核心。
(2)阻力训练技巧阻力训练是对运动员进行速度、力量综合训练的方式,包括拖轮胎、台阶跑以及上坡跑等形式。
以增强腿部力量来提高速度,要求采用快节奏与大幅度相结合的手段,以免影响速率与步幅。
(3)助力训练技巧助力训练需要借助外力进行速度锻炼,包括牵引跑、下坡跑等。
这种训练对发展频率很有好处,要求在训练前充分做好准备活动,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训练中避免破坏跑的正确技术,能够有效提升速度专项能力训练的质效。
2、速度跑训练(1)弯道起跑训练弯道起跑训练的距离较短,以30-60米左右为佳。
(2)综合段落跑训练综合段落跑是直道与弯道相结合,对速度进行训练的方式,距离为200-300米左右。
运动员在起跑时,应该将身体对准弯道切线,快速跑过弯道,在直道进行奔跑时,选择自然跑的形式,由内倾状态调整为直线跑状态,加速跑30米左右。
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的研究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对于提高短跑成绩至关重要。
在短跑比赛中,运动员需要短时间内爆发出极大的力量,因此,强有力的下肢肌肉对于短跑运动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训练目标。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下肢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
1. 跳跃练习:跳跃是最基本的下肢力量练习方法之一。
运动员可以通过做不同形式的跳跃来训练他们的下肢力量。
例如雪地跳跃、深蹲跳跃和单腿跳跃等。
这些练习可以单独进行或与其他练习组合起来,在训练中发挥最大的效果。
2. 重量训练:使用器械或自身体重可以进行下肢力量练习。
例如,在器械腿举和卧推中使用重量来训练大腿肌肉。
另外,硬拉、深蹲和半蹲等也是在减少脂肪同时增强下肢力量的理想选择。
3. 动态体能训练:动态体能是一种包括跳跃、颠球、俯卧撑、弹跳和膝关节抬升等的系列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协调和力量。
动态体能练习可以在每周的训练计划中组合以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
4.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是提高短跑力量和速度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一系列短跑和休息时间的轮流循环利用,运动员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最大的力量和速度输出。
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是独立的集中训练或者与其他训练方式结合。
5. 长跑训练:虽然长跑与短跑不能算是同一类的运动,但在训练中其作用不可低估。
长跑练习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耐力和下肢力量,以便在短跑中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短跑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效果可节省大量体能。
运动员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只需漫长耐心以及科学训练,我们相信您的下肢肌肉一定会有更出色的改变。
一、训练目标1. 提高运动员的短跑速度,使其达到专业竞技水平。
2. 增强运动员的爆发力、耐力和协调性。
3. 培养运动员的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训练内容1. 理论学习(1)短跑技术理论:学习短跑技术动作要领,了解起跑、加速、途中跑和终点跑的技巧。
(2)力量训练理论:学习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了解不同力量训练对短跑成绩的影响。
2. 技术训练(1)起跑技术:提高起跑反应速度,训练起跑后的快速加速。
(2)加速跑技术:提高加速跑的稳定性,掌握最佳加速节奏。
(3)途中跑技术:提高途中跑的经济性和速度,保持良好的节奏和步频。
(4)终点跑技术:提高终点冲刺速度,掌握冲刺技巧。
3. 力量训练(1)上肢力量:俯卧撑、引体向上、哑铃推举等。
(2)下肢力量:负重深蹲、蛙跳、跳箱、单腿跳跃等。
(3)腰腹力量:仰卧起坐、平板支撑、仰卧腿举等。
4. 耐力训练(1)间歇训练:进行短距离、高强度的冲刺跑,提高速度耐力。
(2)长距离跑:进行长距离慢跑,提高有氧耐力。
(3)接力跑:进行接力跑训练,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速度耐力。
5. 协调性训练(1)跳绳:提高手脚协调性和节奏感。
(2)跳台阶:提高下肢爆发力和协调性。
(3)高抬腿:提高步频和协调性。
三、训练计划1. 周训练计划周一:力量训练(上肢、下肢、腰腹)周二:技术训练(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周三:耐力训练(间歇训练、长距离跑)周四:休息或拉伸周五:协调性训练(跳绳、跳台阶、高抬腿)周六:技术训练(起跑、加速跑、途中跑、终点跑)周日:休息或拉伸2. 月训练计划(1)第一阶段(1-4周):以技术训练和力量训练为主,逐步提高速度和力量。
(2)第二阶段(5-8周):加强耐力训练,提高速度耐力。
(3)第三阶段(9-12周):进行综合训练,提高比赛成绩。
四、注意事项1. 训练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运动损伤。
2. 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摄入。
3.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
200米短跑7种专项训练方法分享
1.加强腿部力量训练:腿部力量是短跑的关键,可以通过深蹲、腿部推蹬等训练来提高腿部肌肉的力量。
在训练时可逐渐增加负荷,提高力量输出能力。
2.提高爆发力训练:短跑比赛需要短时间内迅速爆发出最大速度,可以通过跳跃训练来提高爆发力。
例如,蛙跳、单腿跳、深蹲跳等动作可以有效训练腿部爆发力。
3.提高起跑速度训练:起跑速度直接影响200米短跑的成绩,可以通过多次起跑训练来提高起跑速度。
可以利用起跑器材进行起跑训练,或者利用起跑线进行反复训练。
4.增强速度耐力训练:200米短跑需要保持较高的速度,所以需要提高速度耐力。
可以通过进行间歇训练来提高速度耐力,例如进行200米跑-200米慢跑的组合训练。
5.提高转弯技术训练:200米短跑包括一个180度的转弯,对转弯技术的掌握对成绩有很大影响。
可以通过练习转弯跑道上的技巧来提高转弯速度,例如学习如何使用外侧跑道来提高速度。
6.进行爬坡训练:爬坡训练可以提高爆发力和速度,因为在爬坡时需要更大的力量来克服阻力。
可以选择较陡且较长的坡路进行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的难度。
7.增加灵活性训练:灵活性对200米短跑的成绩也有很大影响,因为在比赛中需要进行频繁的转身、转弯等动作。
可以通过进行伸展训练、瑜伽等来提高身体的灵活性。
总结起来,要提高200米短跑的成绩,需要综合进行腿部力量训练、爆发力训练、起跑速度训练、速度耐力训练、转弯技术训练、爬坡训练和灵活性训练。
通过系统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在200米短跑中的表现。
短跑运动员的发力训练方案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重要项目,其特点是强调爆发力和速度。
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短跑运动员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力训练。
本文将针对短跑运动员的发力训练方案进行探讨,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及训练时的注意事项等。
一、训练内容的选择1. 基础力量训练:基础力量是短跑运动员发力的基础,可以选择一些重力训练项目,如深蹲、硬拉、卧推等。
在进行基础力量训练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动作和姿势,避免受伤。
2. 爆发力训练:短跑对爆发力要求较高,可以选择一些爆发力训练项目,如跳绳、腿部爆发力训练等。
跳绳是一项简单易行的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腿部爆发力和协调性。
3. 动作训练:短跑运动员需要有较强的身体协调性和运动感知能力,可以选择一些动作训练项目,如平衡训练、敏捷性训练等。
平衡训练可以通过单脚站立、平板支撑等方式进行。
二、训练方法的选择1.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能够有效提高短跑运动员的爆发力。
可以进行30秒爆发力训练,每次训练8-10组,每组之间休息1-2分钟。
2. 自重训练:自重训练是一种有效提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
可以选择俯卧撑、仰卧起坐、负重深蹲等训练项目,每次训练3-4组,每组重复次数15-20次。
3. 阻力训练:阻力训练是通过增加外部阻力来提高肌肉力量的训练方法。
可以选择使用弹力带或哑铃等器械进行训练,每次训练4-6组,每组重复次数8-12次。
三、训练时的注意事项1. 适度休息:训练强度较高,需要给予足够的休息时间以恢复体力,避免过度疲劳。
在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2. 注意饮食:合理的饮食对于短跑运动员的发力训练至关重要。
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满足身体的能量需求。
3. 定期评估:训练后需要定期进行评估,以了解训练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
可以通过测量跑步速度、力量训练的重复次数等指标来评估训练效果。
总结起来,短跑运动员的发力训练方案应包括基础力量、爆发力和动作训练等内容,采用高强度间歇训练、自重训练和阻力训练等方法进行训练。
短跑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发力训练短跑是田径项目中的一项技术活动,追求速度和爆发力的最佳体现。
在短跑比赛中,发力是决定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
那么,在短跑项目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发力训练呢?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基础力量训练在短跑项目中,发力离不开优秀的基础力量。
基础力量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肌肉力量和爆发力,还能改善运动员的运动协调性和身体稳定性。
针对短跑项目,可进行以下基础力量训练:1.重量训练:通过负重训练,如深蹲、卧推、硬拉等,可以增强大腿、胸部和背部等关键肌群的力量,提升爆发力。
2.核心肌群锻炼:腹肌、背肌等核心肌群的力量对于短跑项目至关重要。
通过倒立、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训练方法,可以增强核心肌群的力量及稳定性。
3.灵敏度训练:使用短绳训练器、速度反应球等工具,进行快速的身体反应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在起跑出发时的爆发力。
二、爆发力训练短跑项目的爆发力是决定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以下爆发力训练方法,可以提高短跑项目中的发力能力:1.起跑训练:进行起跑训练是提高爆发力的关键。
采用多种起跑姿势,如三点姿势、起跑前足轻微抬起等,重复进行起跑动作的训练,以提高起跑速度及发力能力。
2.爆发力练习:如爆发力弹跳训练、腿部爆发力练习等。
通过这些练习,可以增强腿部肌肉的爆发力,提高起跑时的推进能力。
3.快速加速训练:进行快速加速训练可以提高短跑项目的爆发力。
可以采用冲刺跑、倒三角跑等训练方式,迅速达到最高速度,增强爆发力。
三、柔韧性训练良好的柔韧性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利用肌肉的发力,提高短跑项目的爆发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柔韧性训练方法:1.拉伸训练:通过静态拉伸、动态拉伸等方式,进行全身的柔韧性拉伸训练,以提高肌肉弹性和活动范围。
2.下肢柔韧性训练:包括腿部的前后腿肌群、髋部和膝关节的柔韧性训练,如腿后肌拉伸、腰部旋转等。
3.背部柔韧性训练:通过扭转训练、瑜伽等方式,增强背部的柔韧性,提高动作执行的效果。
短跑的力量训练方法短跑是一项对身体力量和爆发力要求极高的体育项目。
为了提高短跑成绩,运动员需要进行专门的力量训练。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短跑力量训练方法。
1. 杠铃深蹲:深蹲是提高下半身力量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运动员可以使用杠铃进行深蹲训练,重点是集中训练腿部的肌肉群,如臀肌、大腿肌群和小腿肌群。
同时,深蹲还可以增强核心稳定性和身体控制能力。
2. 腿部推蹬训练:腿部推蹬是一种训练腿部力量的有效方法。
运动员可以使用推蹬机或哑铃进行腿部推蹬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集中锻炼大腿和臀部肌肉,增强爆发力和力量。
3. 跳跃训练:跳跃训练可以提高腿部爆发力和弹跳能力。
常见的跳跃训练方法包括箱跳、深蹲跳、单腿跳、跳绳等。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有效地锻炼腿部和核心肌肉群,提高短跑起步和加速能力。
4. 平板支撑:平板支撑可以训练核心和上肢力量。
运动员可以进行标准平板支撑或变式平板支撑,如单臂支撑或侧支撑。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核心稳定性,增强上肢力量,在短跑起跑和加速过程中提供稳定的支撑。
5. 爬山式训练:爬山式是一种综合性的力量训练方法,可以训练全身肌肉群。
运动员可以使用抗阻带或重力训练器材进行爬山式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核心稳定性,增强腿部和臀部肌肉力量,并提高下肢的爆发力和速度。
6. 快速反应训练:短跑强调反应速度和爆发力,因此快速反应训练是必不可少的。
运动员可以进行反应球、反应跑或横跳训练。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对刺激的快速反应能力,从而在短跑起步和加速时更加敏捷。
7. 高强度间歇训练: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模拟比赛中的爆发力需求。
运动员可以进行短距离冲刺,如30米或50米,然后进行间歇休息,然后再进行下一组冲刺。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并适应比赛的高强度要求。
总结起来,短跑的力量训练方法主要包括深蹲、腿部推蹬、跳跃训练、平板支撑、爬山式训练、快速反应训练和高强度间歇训练。
这些训练方法可以综合提高下半身力量、爆发力和反应速度,从而提高短跑成绩。
一、训练目标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短跑成绩,培养运动员的速度、力量、协调性、耐力和心理素质,使其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二、训练原则1. 循序渐进: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逐步提高训练强度。
2. 因材施教:针对运动员的不同特点和优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3. 全面发展:在提高短跑成绩的同时,注重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
4. 科学训练:遵循运动训练规律,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三、训练内容1. 速度训练(1)起跑技术训练:采用多种起跑方式,提高起跑反应速度和起跑后的加速能力。
(2)加速阶段训练:通过短距离冲刺跑,提高运动员的加速度和速度。
(3)终点冲刺训练:模拟比赛场景,进行终点冲刺训练,提高运动员的冲刺能力。
2. 力量训练(1)上肢力量训练:进行俯卧撑、引体向上等练习,提高运动员的手臂力量。
(2)下肢力量训练:采用负重深蹲、蛙跳、跳台阶等练习,提高运动员的腿部力量。
(3)腰腹力量训练:进行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练习,增强运动员的腰腹力量。
3. 协调性训练(1)平衡训练:进行单腿站立、原地转圈等练习,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
(2)跳跃训练:进行蛙跳、跳台阶等练习,提高运动员的协调性和爆发力。
4. 耐力训练(1)间歇跑训练:进行短距离冲刺跑和慢跑相结合的间歇训练,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
(2)长距离跑训练:进行长距离慢跑,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5. 心理素质训练(1)心理调整:通过心理辅导,帮助运动员调整心态,提高自信心。
(2)模拟比赛:进行模拟比赛训练,提高运动员的抗压能力和比赛经验。
四、训练安排1. 训练周期:每周训练5天,每天训练1.5-2小时。
2. 训练时间分配:(1)速度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
(2)力量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
(3)协调性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
(4)耐力训练:每周2次,每次30分钟。
(5)心理素质训练:每周1次,每次1小时。
短跑运动员训练方法短跑要求肌肉有较好爆发力和动作速度。
在完成某一动作时要求肌肉收缩速度快,并且轻松自如。
小伙伴们知道短跑运动员都是怎么训练的呢?下面就让店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短跑运动员专项素质训练方法发展专项素质一定要按照短跑运动员所需要的多部位肌肉力量比例来发晨,即髋关节肌群、膝关节屈肌和伸肌、小腿屈伸肌群、肩关节肌群在短跑各个动作中所占的比例,根据各肌群所占比例大小均衡发展。
在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髋关节屈伸肌和腰腹肌力量。
跑的支撑及腾空阶段都是两腿前后摆动的过程,腿蹬伸的步幅大小和频率的高低与髋关节力量大小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专门发展这些肌肉的力量。
2发展大腿后肌群力量。
目前所采用的训练手段中,能够发展股后肌的练习不多,杠铃练习主要是发展大腿的前群肌。
这样长此下去使得前后肌群发展不平衡,后肌力量过弱,就容易引起后肌群拉伤。
如果后肌力量很强,屈伸肌力量平衡就不会出现拉伤问题。
美国专家认为前后肌群力量比例应为5:3。
在训练手段的安排中还要考虑使股后肌群承受一定的负担量。
力量与负担能力提高,才能避免大腿后肌群拉伤。
3注意发展小腿肌群的力量,腰腹肌力量、肩带肌力量以及保持身体各肌群力量的相对平衡。
在跑的支撑阶段,维持躯干姿势,保证大腿高抬以及有力的摆臂方面,小腿肌群、腰腹肌群、肩带肌群起着重要作用。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身体各肌群的相对平衡这一点更为重要身体任何一部位的屈肌或伸肌。
5掌握好合理、正确的技术动作要领,是今后达到高水平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力量训练是短跑的基础,而专项力量能力的提高应作为短距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点来抓;速度能力训练是短跑的核心。
迈佳步智能短跑计时可以协助完成计时工作,提高精确度,计时误差值小于0.01秒,考核成绩实时显示,方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成绩。
6综上所述,提高短跑成绩的因素有很多。
但是,速度能力才是最为重要的。
所以,在短跑运动项目的训练中,尤其是在跑道训练课中,我们应该自始至终都要紧紧抓住专项跑的能力,即对速度能力这个核心来训练。
以髋为轴摆动力量练习
①仰卧高台上做髋部悬空(两人一组)的最快速度的跑的模仿练习10秒计数。
②高支撑(借助双杠)状态下以最快速度做跑的模仿练习(须使髋部充分伸展)15秒。
③负重(轻负荷)或不负重以摆动着地为主的计时计数车轮跑练习。
④牵引练习:采用摩托车或汽车带动,让队员尽量放松,体会高速摆动的速度感。
⑤顺风跑,体会高速摆动练习。
⑥负重弓箭步走(注意伸髋送髋)练习。
⑦弓箭步换腿跳(空中完成一次交换腿练习)。
以掌趾和踝关节为主的小肌肉群的练习
①背负双手,做30米直膝连续快跳练习。
②两臂体侧摆动,做快速直膝交换腿跳练习(要求膝关节不参与用力)。
③轻负荷(肩负轻杠铃)做直膝连续快速跳练习。
④不等高的连续快速跳深练习(要求着地瞬间脚前掌用力
60cm 30cm 50cm 40cm 60cm 40cm 接快速跑
⑤台阶单、双足交换腿跳。
⑥连续单、双足逐级或双级跳楼梯练习(注重足踝用力)。
⑦跳楼梯练习:采用前跳两级回跳一级连续练习的方法(注重足踝用力)。
⑧沙滩上加速跑和各种跳跃练习。
⑨肩负杠铃做交换腿跳(脚前掌着地)练习。
摆臂练习
摆臂练习在短跑训练中是必不可少的,但传统的摆臂练习大都没有注意摆臂练习的质量和其重要性。
实际上,以肩为轴的上肢摆动力量是短跑运动十分重要的一环。
摆臂的方向、速度直接影响跑的节奏、速度效果,在进行短跑摆臂练习中,应遵循“松、大、快”的原则,可轻负荷或徒手,并与跑的技术相吻合。
所谓“松”,乃为“放松”,即是在摆臂练习过程中要使整个上肢的肌肉,尤其是肩部的肌肉放松,避免僵硬、紧张;所谓“大”,即是摆动幅度在一定范围内要大;所谓“快”,即是摆动要快速,因为上肢的摆动与下肢的摆动是相互协调的,如果上肢的摆动做不到“快速”这一环,那么下肢的摆动也一定快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