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前牙髓腔形态特点
- 格式:pptx
- 大小:5.28 MB
- 文档页数:35
乳牙的髓腔形态与恒牙相似,髓腔的形态特点知大小与相应的乳牙外形一致。
按牙体的大小比例而言,相对来讲乳牙的髓腔较恒牙者大,表现在髓室大、髓室各个壁均薄、髓角高、髓室顶和髓角多位于冠中部,根管粗、根尖孔亦大。
乳牙的髓腔解剖特点如下:
1.乳前牙的髓腔形态乳前牙髓腔与恒前牙髓腔相似,上下颌者多为单根管,根管有分支的很少,偶尔可见下颌乳前牙根管分成唇、舌向2个根管。
2.乳磨牙的髓腔形态乳磨牙髓室一般都较大,近中髓角较远中髓角高。
上颌乳磨牙髓室颊舌径比近远中径大,一般都有3个根管,其分布为颊侧近、远中各1个,舌侧1个,以舌侧根管最粗大。
下颌乳磨牙的髓腔为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以近中舌侧髓角最高。
下颌乳磨牙通常为3个根管,近中2个较小,远中根管较粗大。
有时下颌第二乳磨牙出现4个根管,即近中和远中各有2个根管。
3.乳牙髓腔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乳牙髓腔大,牙髓治疗效果好。
由于乳牙髓腔壁薄、髓角又高,在制备洞形时,应注意保护牙髓,防止穿髓和穿出侧壁。
乳牙根在替牙前3、4年即开始吸收,治疗时慎勿将吸收穿透的髓室底误认为是根管口。
恒牙髓腔形态一、前牙的髓腔形态(一)切牙的髓腔形态切牙的髓腔形态与相应的牙体外形相似,髓室与根管无明显界限,其特点是根管多为单根管,根尖孔多位于根尖顶。
1、上颌中切牙的髓腔形态上颌中切牙的髓腔较大,根管较粗,单根管,髓室与根管问无明显界限。
(1)近远中剖面整个髓腔约呈三角形,髓室顶即三角形的底最宽,接近牙冠中1/3处。
髓室顶微凹,两侧略尖。
髓室向颈缘略微变窄,自颈缘至根尖逐渐变细。
年轻人的髓室顶常有3个圆突,指向切嵴,该突随年龄增长,逐渐消失。
(2)唇舌剖面髓腔略呈梭形,平颈缘处最厚,向切嵴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3,髓腔从颈缘向根尖逐渐缩小变细。
(3)横剖面观:1)牙颈部横切面:根管呈圆三角形,根管与牙根外形基本相似,位居剖面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根管壁略厚。
2)牙根中部横剖面:根管较牙颈部横剖面者约小一半,多呈圆形,位居中央略偏唇侧,舌侧根管壁较唇侧根管壁为厚。
2、上颌侧切牙的髓腔形态上颌侧切牙的髓腔与上颌中切牙者相似,但略小。
近远中剖面髓室顶较整齐,接近牙冠中部,为髓腔最宽处。
髓腔宽度从牙颈至根中部逐渐缩小,至根尖1/3才显著缩小。
唇舌剖面髓腔在颈缘附近最厚,至根尖1/2或1/3才缩小,并随根尖而弯曲。
3、下颌中切牙髓腔形态下颌中切牙髓腔体积最小,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根管多为窄而扁的单根管,分为唇舌两管者约占10%。
(1)近远中剖面髓腔呈狭长的三角形,三角形的底为髓室顶,接近牙冠中1/3,向颈缘逐渐缩小,到颈缘则明显向根尖缩小。
(2)唇舌剖面髓腔中部的唇舌径较大,两端较小。
髓腔顶呈现尖形,接近牙冠中1/3,整个髓腔在牙根颈2/3—段较大,向根尖逐渐缩小。
(3)横剖面1)牙颈部横剖面:髓腔呈椭圆形,唇舌径大于远近中径,位居中央。
2)牙根中部剖面:根管呈现椭圆形或圆形,均位居中央。
呈圆形者根管显著缩小;呈椭圆形者,根管近远中径较窄。
平牙根中部近中根管壁仅厚约1.20mm,远中根管厚约1.10mm,根管预备时,应注意此厚度,以免侧穿。
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及应用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及应用多方面。
下面将从形态结构、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及应用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首先,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特点如下:1. 上颌前牙的髓腔是一条细长的管状结构,呈椭圆形或半圆形。
其内部主要包括牙髓腔、牙髓、牙髓血管和神经。
2. 牙髓腔位于齿髓腔的最中央部位,上颌前牙的髓腔相对较窄,且通常呈弯曲状。
3. 牙冠部和根部的髓腔相连接形成髓管,通过髓管进入牙髓腔。
髓管特点是直径较小、连接通畅、角度较大。
4. 上颌前牙的髓腔一般比较浅,随着年龄的增长,髓腔会变得更狭窄。
了解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对于临床上的牙髓疾病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上颌前牙的髓腔生物学特性:1. 牙髓腔主要由牙髓组织、牙髓血管和神经组成。
牙髓组织具有营养供应、感觉传导和防护牙齿的功能。
2. 牙髓血管在髓腔内提供营养和氧气供应给牙髓组织,并帮助排除髓腔内的废物和二氧化碳。
3. 牙髓神经主要负责牙齿的感觉传导功能,对于牙齿的疼痛和触觉感知起重要作用。
上颌前牙的髓腔临床表现及应用:1. 上颌前牙髓腔病变常见病例有牙髓炎、牙髓坏死、牙髓出血等。
临床上,牙髓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牙痛、颜色变化、咬合不适等。
2. 牙髓炎的治疗通常包括根管治疗和牙髓活动。
根管治疗的主要步骤是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填充根管,以防止感染再次发生。
牙髓活动通常是指牙髓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常用于牙髓坏死的治疗。
3. 牙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也是牙齿组织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通过生物材料的应用,如干细胞和生长因子,可以促进牙髓组织的再生和修复,有望在牙齿损伤和疾病的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4. 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特点也对临床上的正畸治疗具有重要影响。
在上颌前牙乳牙期和替牙期,正确评估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可以根据牙齿发育情况制定合适的正畸治疗方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总的来说,了解上颌前牙的髓腔形态对于临床上的牙髓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上下颌前牙髓腔的解剖特点及开髓方法(1)上颌前牙髓腔的解剖特点1)唇舌剖面观:呈梭形,平颈缘处髓腔唇舌径最大,自颈缘向切嵴方向缩小成尖形接近牙冠中1/3处,向根尖方向亦缩小。
尖牙髓腔向切端方向很窄很尖,根管的唇舌径较大直到根尖1/3才变窄,到根尖孔处显著缩小,但仍大于切牙。
2)近远中剖面观:呈三角形,髓室顶位三角形底最宽处,接近牙冠中1/3处。
髓腔由颈缘向根尖逐渐缩小变细。
尖牙近切端及根尖的髓腔都很细小,其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3)横剖面观:切牙根颈横剖面的髓腔呈圆三角形,唇侧比舌侧宽,与牙根外形基本一致,位居剖面的中央略偏唇侧。
尖牙髓腔为椭圆形,位于牙根的中央,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
根中部横剖面见根管均较小较圆。
(2)上颌前牙开髓方法1)根管系统解剖特点:一般为单根单根管,牙齿的平均长度中切牙为21.8mm (范围18.0-27.0mm),侧切牙为20.7mm(范围17.0-26.0mm),尖牙为24.8mm (范围20.0-32.0mm)。
大约75%的上中切牙为直型根管;上颌侧切牙约53%根管的根尖1/3向远中弯曲;上颌尖牙髓室在近远中髓角之间还有一突出的髓角,根管较长较细,约32%根管的根尖1/3略向远中弯曲。
2)开髓法开髓洞形:开髓窝洞外形为圆三角形,位于舌面窝的中央,近远中边缘嵴的中间。
三角形的顶在设舌隆突处,两腰分别与近远中边缘嵴平行,底边与切嵴平行。
上尖牙的开髓洞形外形则近似于椭圆形。
开髓步骤:钻针从舌面窝的中央下钻,钻针方向与舌面垂直。
钻至釉牙本质界时,改变钻针方向,使其尽可能与牙长轴平行,向深层钻入。
此时,注意用好支点,体会落空感,表示钻针已进入髓腔。
根据髓腔的大小揭净髓室顶,充分暴露近远中髓角及根管口。
(3)下颌前牙的髓腔形态:下颌切牙牙体较小,故髓腔亦细小得多。
下颌中切牙分为唇、舌双管者约占4%,下颌侧切牙双管者约占2%,下颌尖牙唇、舌向双根管约占4%。
1)唇舌剖面观:下颌切牙髓腔的唇舌径仍在颈缘附近最大,靠切端很尖细,根管的唇舌径宽,直到牙根中1/3才开始变细,向根尖逐渐缩小,大多为单根管。
前牙组名称近远中剖面唇舌剖面横剖面备注切牙组上颌切牙三角形,顶位于冠中1/3 梭形,最宽处在颈缘处,向切缘及根方逐渐缩小圆三角形较圆,唇舌径大于近远中径下颌切牙狭长三角形,顶位于冠中1/3 梭形,最宽处在颈缘处,向切缘及根方逐渐缩小窄小椭圆形下颌侧切牙髓腔大于中切牙下颌中切牙10%出现唇舌向双根管尖牙组尖牙髓腔较窄两端尖形髓角接近冠中1/3 髓室顶窄而尖最宽处在冠中1/3上:圆三角形较粗下:椭圆形唇舌径大后牙组名称髓室根管根管口备注前磨牙组上颌前磨牙小立方体形颊舌径大顶中部凹向髓腔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角位于冠中1/3 颊侧高于舌侧髓室底突向髓腔较低治疗时相对安全上4多为双根管上5多为单根管下颌前磨牙不清多为单根管顶: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角:4 颊髓角特高通过牙体长轴颊舌径大于近远中径4 多为单根5几乎为单根磨牙组上颌第一磨牙矮立方体形颊舌径较长顶: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角:近中颊髓角最高远中舌髓角最低底:位于颈缘龈方2mm处近颊根管:窄而扁较弯远颊根管:小而圆较直舌侧根管:大而圆长直3~4个近颊根管 663% 分为双根管MB2远颊根管 69%后牙组名称髓室根管根管口备注上颌第二磨牙矮立方体形颊舌径较长顶: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角:近中颊髓角最高远中舌髓角最低底:位于颈缘龈方2mm处近颊根管:窄而扁较弯远颊根管:小而圆较直舌侧根管:大而圆长直3个近颊根管730%远颊根管上颌第三磨牙髓室大,髓角低而圆钝根管粗,短小,大部分融合成一个根管下颌第一磨牙矮立方体形近远中径大顶: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角:近中舌侧髓角最高底:位于颈缘下<2mm近中颊舌根管:较弯曲远中根管:较直颊舌向远舌根管短小弯曲3~4个近中根:双管型或单双管型87%远中根:双管型或单双管型40%下颌第二磨牙矮立方体形近远中径大顶:最凹处与颈缘平齐髓角:近中舌侧髓角最高底:位于颈缘下<2mm近中颊舌根管:较弯曲远中根管:较直颊舌向远舌根管短小弯曲3~4个近中根:64%远中根:18%下颌第三磨牙牙体外形变异大,髓腔变异也较大牙体外形变异大,髓腔变异也较大。
各牙的髓腔形态特点(上颌篇)(一)上颌前牙上颌前牙髓腔较大,髓室和根管之间没有明显界限,多为单根管,上颌前牙髓腔形态及根管口位置见图2-11。
上颌中切牙一般在10岁时根尖形成,牙体平均长度22.5mm。
上颌侧切牙一般在11岁时根尖形成,牙体平均长度22mm。
上颌尖牙多在13~15岁时根尖形成,牙体平均长度26.2mm。
上颌前牙髓腔形态及根管口位置左1.上颌中切牙左2.上颌侧切牙左3.上颌尖牙上颌前牙牙根常在根尖1/3段发生弯曲。
上颌中切牙直根占55%~75%;上颌侧切牙直根为30%,远中弯曲占53%。
上颌尖牙直根占39%,远中弯曲为32%。
因此,在根管预备中,还要注意根管可能会向唇侧或舌侧弯曲。
根尖孔至根尖的距离,上颌切牙80%为0~1mm,20%为1~2mm;上颌侧切牙90%为0~1mm,10%为1~2mm;上颌尖牙的这2个数据分别为70%和20%。
此外,20%左右的前牙可出现侧支根管。
(二)上颌前磨牙上颌第一前磨牙一般在12~13岁时根尖形成,平均长度为20.6mm,多为双根管。
上颌第二前磨牙一般在12~14岁时根尖形成,平均长度为21.5mm,多为单根管。
它们的形态及根管口位置见图2-14、15。
在临床上也可见相邻两颗上颌前磨牙均为双根管的情况(图2-16)。
95%的上颌第一前磨牙根尖孔距根尖的距离在1mm以内,而上颌第二前磨牙该数据为75%,它们的侧支根管发生率约50%。
上颌前磨牙40%为直根,34%远中弯曲,另有20%为“S”形根管。
上颌第一前磨牙A.髓腔形态及根管口位置B.临床病例上颌第二前磨牙A.髓腔形态及根管口位置B.临床病例(三)上颌第一、二磨牙上颌磨牙通常为3个牙根和3个根管,近来一些资料表明上颌第一磨牙存在4个根管的比例大于60%,上颌磨牙髓腔形态和根管位置见图2-19,临床病例见图2-20。
上颌第一磨牙一般9~10岁时根尖形成,平均长度为20.8mm。
上颌第二磨牙一般14~16岁时根尖形成,平均长度为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