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1粤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11.00 KB
- 文档页数:3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P26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小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一)、一般分类如下: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类: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9.2 化学合成材料-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课时安排本课程为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二章第一节课,建议课时安排为2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合成材料的概念与分类。
2.掌握常见的聚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合成材料的方法。
3.理解化学合成材料的意义及应用。
4.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教学重点1.化学合成材料的概念、分类、应用和合成方法。
2.聚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和酸碱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1.从分子结构和化学反应的角度理解材料的性能和特点。
2.掌握化学反应与实际应用之间的联系。
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介绍化学合成材料的概念和分类。
2.引入本课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第二步:讲解(30分钟)1.聚合反应的原理和类别,如:加成聚合、缩合聚合和自由基聚合。
2.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如:金属氧化还原反应、非金属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反应。
3.酸碱反应的原理和应用,如:酸碱度调节、沉淀反应和络合反应。
4.讲解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和应用,如:塑料、纤维素和合成橡胶等。
第三步:实验操作(40分钟)1.带领学生进行不同类型化学合成材料的实验,如:聚合苯乙烯、氧化铜、中和反应等。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实验操作过程来理解化学反应原理及应用。
3.提供学生合理的实验设计思路,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第四步:总结归纳(15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出化学合成材料的分类和应用。
2.强调化学合成材料的重要性和广泛应用。
3.引导学生思考合理的华人合成材料和反应条件。
课后作业1.思考中国化工产业对经济的贡献。
2.尝试设计新的化学合成材料实验。
3.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化学合成材料的最新进展。
教学评估1.通过学生的实验情况和实验数据考查其对化学反应原理的理解和较好的实验设计能力。
2.通过课后作业考查其拓展思路和对化学合成材料应用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资料1.《科粤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2.张汝华. 实用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3.Evanoff, W. D. Polym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ntice Hall, 2000.。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性能和用途。
(2)了解有机合成材料的用途和对环境的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认识新材料的开发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学习化学的重要价值。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
(3)增进学生对“事物是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及其特性。
(2)了解纤维的简易鉴别方法。
(3)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难点】对新材料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知识点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67~270页的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有机合成材料主要有塑料、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等,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高分子化合物。
2.塑料(1)根据合成树脂的成分分类,可分为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聚苯乙烯塑料等;按受热后的变化分类,可分为热塑性塑料(受热会软化,冷却后硬化,并可以反复加工)和热固性塑料(受热时会软化成型,但冷却固化后就不能再用加热的方式使之软化)两类。
(2)塑料一般都质轻、柔软、绝缘、耐腐蚀、易成型和易加工,而且价格低廉。
(3)聚四氟乙烯——塑料之王。
聚四氟乙烯有优异的热性能、化学性能、易清洁性能和无毒性能,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和耐老化的性能,“王水”也难以腐蚀。
3.合成橡胶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合成橡胶的弹性、耐磨性、绝缘性等性能比天然橡胶优越,广泛应用于轮胎和制鞋工业等。
4.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的物理性质比较生活中常用于做衣服,把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纺,制成的织物兼有两类纤维的优点。
【教师点拨】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的燃烧现象比较:1.下列物质所用的高分子材料,你认为具有热固性的是( D )A.塑料凉鞋B.自行车内胎C.电线外面的塑料护套D.电视机外壳2.灼烧衣线闻到烧焦羽毛的气味,由此可判断这件衣服的面料是( A )A.羊毛B.棉C.麻D.合成纤维3.合成纤维具有的特性是( D )①强度高②弹性好③耐磨④透气性好⑤吸水性好⑥耐化学腐蚀A.①②③④B.④⑤⑥C.④⑤D.①②③⑥知识点二白色污染【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270~271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填空:1.白色污染:人们对难降解的塑料垃圾(多指塑料袋)污染环境现象的一种形象称谓。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材重点介绍了三种常见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用途。
随后,教材介绍塑料使用的利弊。
教材最后以等知识介绍的形式展示了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和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其应用。
告诉学生今天的新材料层出不穷,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本节属于知识扩展和应用范畴,它贴近日常生活,联系社会实际,体现出STS的教学理念;此外,本节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树立关注自然、关注社会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和激发学习兴趣。
第1课时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认识常见的塑料,知道其成分和性能。
(2)初步认识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的组成及特点,了解他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会简单区分羊毛纤维、棉纤维和合成纤维。
(4)了解有机合成材料对人类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运用阅读、比较、观察、实验的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主动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辩证的认识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塑料的成分、分类;合成橡胶和合成纤维的特点。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电木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夹、火柴。
学生准备:通过走访、调查或上网查阅各种材料的发展趋势和使用的利与弊。
一、导入新课“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著名诗句,你知道当时的线和衣的成分吗?与现代的衣、线成分是否一定相同?(答案:棉花、羊毛、蚕丝和麻等。
不一定相同,现代出现了许多合成纤维,如锦纶、涤纶和腈纶等。
)二、推进新课活动1:鉴别塑料的种类[引入]“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像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化学合成材料教学目标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3、了解白色污染的定义、危害及治理方法;4、初步了解新材料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5、认识无机非金属材料、纳米材料、复合材料。
教学过程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现代人的生活,离不开合成材料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它们都是以石油化工产品为主要原料,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成的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简称高分子化合物。
1.塑料:主要成分为合成树脂合成树脂是由许多相对分子质量小的有机物聚合后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如:许多乙烯分子(C2H4)聚合形成聚乙烯。
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大部分是由小分子聚合而成的,所以也常被称为聚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
链状结构网状结构塑料的分类——根据受热后的变化热塑性塑料——链状结构:具有热塑性,可反复加工使用,可用作塑料盆、塑料袋等。
热固性塑料——网状结构:具有热固性,即加工成型不会受热熔化,可用作电器用品等。
塑料的性质:质轻、柔软、绝缘、耐腐蚀、易成型等(作雨衣)难溶于水(塑料袋塑封)熔点低(焚烧垃圾)易燃烧(绝缘层、导线外皮)不导电(密封包装、塑料大棚)不透气(作盛酸、碱的容器)耐腐蚀谈一谈你身边常见的塑料制品。
2.橡胶分为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合成橡胶:是利用低分子物质合成的一类弹性特别强的高分子化合物,如:丁苯橡胶、氯丁橡胶等。
合成橡胶的弹性、耐磨性、绝缘性等性能比天然橡胶优越,广泛应用于轮胎和制鞋工业等。
3. 纤维天然纤维植物性纤维(纤维素纤维)棉、麻动物性纤维(蛋白质纤维)毛、蚕丝化学纤维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合成纤维:是用某些低分子物质经化学反应合成的高分子材料。
如:尼龙、涤纶和人造羊毛(聚丙烯晴)等。
合成纤维耐磨、耐腐蚀、不缩水,但是吸湿性和透气性差。
因此人们把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混纺,制成的织物兼有两类纤维的优点。
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特征、结构特征与多样性的关系。
[源:学_科_网]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来:Zxxk.Co]通过阅读认识有机合成材料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
探究纯棉纤维、羊毛纤维、化学纤维,聚乙烯及聚氯乙烯等常见材料的鉴别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引入新课。
[板书]二、有机高分子材料天然高分子材料;棉花、羊毛、天然橡胶;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生活中我们常用到的塑料就是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塑料制品?这些塑料的性质相同吗?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塑料的一些性质。
指导学生实验操作,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不同塑料具有的性质。
[问题]为什么不同塑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塑料的性质:(1)链状结构的塑料具有热塑性;(2)网状结构的塑料具有热固性。
[展示图片、问题]生活中有些塑料用品是使用热塑性塑料制作的?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的文字和有关塑料等的插图。
投影:学生课前调查的有关“白色污染”形成的原因,以及消除这类污染的建议,让学生评判是否合理?展示:展示学生收集的标有“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塑料制品,请学生讨论回答各标记的含义。
投影:投影学生从网上下载的合成材料(如:新型塑料)发展的新成就。
例如:淀粉塑料、导电塑料、塑料回收等图片。
三、层出不穷的新材料阅读教材图片展示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课堂小结:练习必做题:绩优学案必做题达标检测1至12题选做题第13题通过举例认识三大合成材料。
通过实验认识塑料的不同性质。
通过图片展示认识新材料扩大学生视野。
巩固新知。
九年级下册9.2化学合成材料教案【教学目标】1.会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重点和难点:】1.会区别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了解有机化合物和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点。
2.知道有机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的性能与用途。
了解治理“白色污染”的有效措施。
【教学方法】交流讨论,自主学习、讲解【教学设计】情境引入:在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是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等,它们有哪些性质呢?二、预习检测:1、化合物主要有和两大类。
有机化合物都含有元素,此外,还可能含有等元素。
有机化合物简称。
2、塑料根据其受热时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__塑料和________塑料.3、有机合成材料包括、、三大类。
三、新知新解:教学流程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自主探究导入新课指导学生填写教材的“活动与探究”中的表格;并利用实物投影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比较和讨论。
认真填写表格中有关化合物的化学式、组成元素、相对分子质量,并进行比较和讨论,得出讨论(1)的结论:这些化合物都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讨论该“活动与探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着手,首先让学生填写表格,然后比较、(2)的结论:甲烷、乙醇、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小,而淀粉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较大。
讨论,自主归纳得出结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阅读讨论归纳小结〈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依次出示下列问题:1.化合物分哪两大类?它们有什么区别?2.C、CO、CO2、CaCO3等是有机物吗?为什么?3.为什么有机物的数目异常庞大?仔细阅读课本积极讨论、思考并回答有关问题:有机物和无机物,主要区别是看组成上是否含碳元素。
C是单质,其余化合物具有无机物的特点。
由于有机物中原子之间的结合方式不同,所以形成了数目庞大的有机物,并且有机物结构不同,性质也就不同。
9.2化学合成材料【学习目标】1.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及其特性。
2.学习用燃烧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3.了解白色污染及其防止方法,用辩证的观点看待。
4.能辨别几种典型的新材料,了解人类在不断地创造出新材料,进一步体会“化学”定义中“创造物质”的含义。
【重点】合成材料的特性、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
【难点】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方法。
【自主探究】1.旧知回顾:简要描述甲烷、酒精、醋酸的性质2.自学导航:阅读教材265--267页的内容,了解三大合成材料及其特性,学习用燃烧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了解白色污染及其防止方法。
3.应知应会:三大合成材料是指、、。
【合作探究】探究一:三大合成材料1.塑料的成分、种类和性能(阅读教材265-266页内容了解塑料从受热后的变化来看,有以下两大类:和。
)2.合成橡胶(阅读教材267页,了解合成橡胶的性能)3.合成纤维1)天然纤维主要有、、、。
(小组展示,教师补充)2)合成纤维的优缺点(阅读教材267-268页,并结合生活经验举例说明)3)用燃烧的方法鉴别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
(观察【实验9-3】了解纤维的简易鉴别方法。
)探究二: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阅读教材268-268页内容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与治理方法,举例说明。
探究三:层出不穷的新材料阅读教材270-272页内容,了解无机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
【跟踪练习】教材272页9.2习题第3题【达标检测】1.一次性塑料袋大多是聚氯乙烯和聚苯乙烯制成的再生塑料制品,对人体是有害的,下面对一次性塑料袋的说法错误的是()A.一次性塑料袋是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 B.禁止使用任何塑料袋C.一次性塑料袋是有机物组成的 D.一次性塑料袋是“白色污染”之一2.制造下列物品需用热固性塑料的是()A.雨衣 B.食品塑料袋 C.炒菜用的锅铲的塑料手柄 D.矿泉水瓶3.鉴别合成纤维与天然纤维,有效的方法是()A.比较手感 B.观察光泽 C.比较燃烧现象 D.嗅闻纤维气味【化学用语天天练】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氯化钡溶液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9.2 化学合成材料【教学课型】新课◆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课前预习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教学情景导入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有机合成材料活动探究一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P26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小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9.2 化学合成材料
【教学课型】新课
◆课程目标导航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的性能和用途;
(2)认识合成材料的开发、利用和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
(3)会用简单的实验方法区分棉纤维、羊毛纤维、合成纤维(如腈纶)织成的布料。
2、过程和方法:利用网络信息、图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以及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1塑料的性能、用途和白色污染
2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实验设计的能力。
【教学工具】羊毛、棉花、合成纤维布等
【教学方法】实验法、讲解法
◆课前预习
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塑料制品的利与弊
◆教学情景导入
师:“China”表示我们的祖国,它还可以表示什么?
生:瓷器。
师:对!瓷器的出现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创造了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如今有机合成材料成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教学过程设计
【板书】、有机合成材料
活动探究一
师:什么是有机合成材料?请同学们阅读P265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
【小结】: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材料就是有机高分子材料。
棉花、羊毛和天然橡胶等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而日常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则属于合成有机高分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
一、塑料
我们一般称为“塑料”的物质是一个包括很多材料的大家族,全部由合成树脂组成,这就是聚合物,例如聚乙烯(PE)就是由成千上万个乙烯分子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当小分子连接构成高分子时,有的形成很长的链状,有的由链状结成网
状,链状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加热时熔化,冷却后变成固体,再加热又可熔化,因而具有热塑性,可以反复加工,多次使用,如聚乙烯塑料(PE)、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即聚酯PET)。
(一)、一般分类如下:
1.按塑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分类:
热塑性塑料:在特定温度范围内能反复加热软化和冷却硬化的塑料。
如聚乙烯塑料、聚氯乙烯塑料。
热固性塑料:因受热或其他条件能固化成不溶性物料的塑料。
如酚醛塑料、环氧塑料等。
2.按塑料用途分
通用塑料:一般指产量大、用途广、成型性好、价廉的塑料。
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
工程塑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构件的塑料。
如ABS、尼龙、聚砜等。
特种塑料:一般指具有特种功能(如耐热、自润滑等),应用于特殊要求的塑料。
如氟塑料、有机硅等。
(二)、性能
塑料具有优良的化学性能。
1、一般塑料对酸碱等化学药品均有良好的耐腐蚀能力,特别是聚四氟乙烯的耐化学腐蚀性能比黄金还要好,甚至能耐“王水”等强腐蚀性电解质的腐蚀,被称为“塑料王”。
2、另外还具有良好的透光及防护性能。
多数塑料都可以作为透明或半透明制品,其中聚苯乙烯和丙烯酸酯类塑料像玻璃一样透明。
有机玻璃化学名称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可用作航空玻璃材料。
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塑料薄膜具有良好的透光和保暖性能,大量用作农用薄膜。
塑料具有多种防护性能,因此常用作防护保装用品,如塑料薄膜、箱、桶、瓶等。
(三)、用途
塑料已被广泛用于农业、工业、建筑、包装、国防尖端工业以及人们日常生活等各个领域。
农业方面:大量塑料被用于制造地膜、育秧薄膜、大棚膜和排灌管道、鱼网、养殖浮漂等。
工业方面:电气和电子工业广泛使用塑料制作绝缘材料和封装材料;在机械工业中用塑料制成传动齿轮、轴承、轴瓦及许多零部件代替金属制品;在化学工业中用塑料作管道、各种容器及其他防腐材料;在建筑工业中作门窗、楼梯扶手、地板砖、天花板、隔热隔音板、壁纸、排水管件、装饰板和卫生洁具等。
二、合成橡胶
【活动探究二】
幻灯片展示:人工割胶图
师:树木最忌割皮,人们却常常在清晨割这种树的皮,它是什么树?
生:橡胶树。
师:对!树皮是它的产胶组织,流出的汁就是天然橡胶。
学生实验:
拉扯橡皮筋,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用砂纸打磨网球鞋底,你发现橡胶具有性。
燃烧车轮外胎碎片,你发现。
实验桌面上铺了一层橡胶,是因为。
幻灯片展示:汽车、飞机、轮船、垫圈、运输带等。
师:轮胎主要由天然橡胶制成,弹性好,外胎由丁苯橡胶制成,耐磨;飞机轮胎由顺丁橡胶制成,弹性好,耐磨;轮船利用了橡胶的防水功能;垫圈多由丁腈橡胶制成,耐油、酸碱;运输带由氯丁橡胶制成,耐油、耐高温、耐老化。
三、合成纤维
【活动探究三】
师: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纤维织成,实验台面上的三种不同颜色的毛线都是纤维制品。
学生实验:燃烧不同颜色的线
线的颜色燃烧时的现象结论
师:买衣服时,怎样知道面料的种类呢?
生1:根据燃烧时的不同现象判断。
生2:可以看服装标签。
幻灯片展示:服装标签
师:穿不同布料的服装时,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1:涤纶衣服挺括,不易皱,易洗易干。
生2:棉纶衣服弹性好,耐磨,烫后会变形。
生3:棉织衣服吸水、透气,感觉很舒服,但易皱。
◆课堂板书设计
我们常用的有机合成材料
一、塑料二、塑料的性能
三、合成橡胶四、合成纤维
◆练习作业设计(课堂作业设计、课下作业设计)
1、[08,南昌]“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6H10O5)n]。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纤维素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 B.棉线与羊毛线可用燃烧的方法区别
C.纤维素中C、H、O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6︰10︰5 D.棉花属于合成纤维
答案与解析:D;棉花属于天然纤维
2.[08,乐山] 从6月1日起,国内所有的超市、商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开始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这将有助于减少因使用不可降解塑料引起的“白色污染”。
常见的包装袋很多是由聚氯乙烯塑料(PVC)加工而成的,其化学式可表示为,可看作由n个ClCHCH2(氯乙烯)连接而成,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下列有关聚氯乙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相对分子质量为62.5n B.各元素的质量比为71:48:6
C.它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D.在长时间光照下可以分解
答案与解析:D;塑料在长时间光照下也不易分解
3、有一块布料,请你鉴别是羊毛织物还是化纤织物。
答案与解析:从布料的毛边抽一根丝,用火点燃,如闻到有烧焦羽毛的气味,燃烧后的剩余物可以用手指挤压成粉末状,则为羊毛织物。
如无焦糊味,且燃烧后的剩余物用手指挤压不成粉末状的,则为化纤制品。
4、我们穿的衣服通常是由纤维织成的,常见的纤维有棉花、羊毛、涤纶等。
用灼烧法可初步鉴别三种纤维,给三种纤维编号后,分别灼烧产生的气味如下:
纤维编号①②③
灼烧时的气味特殊气味烧纸气味烧焦羽毛气味则羊毛、棉花的编号分别为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③;②
5、区分下列各组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_____
物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
A 空气、氧气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B 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C 氯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
D 棉纤维和羊毛纤维抽丝灼烧
答案与解析:C;都能生成沉淀
◆教学反思:
区分羊毛和化纤的方法有多种,比如光泽度、手感等。
对于经验不丰富的我们来说,用燃烧的方法要稳妥一些。
羊毛接近火焰时先卷缩,燃烧时有烧毛发的焦糊味,燃烧后灰烬较多,为带有光泽的硬块,用手指一压就变成粉末。
而化学纤维如锦纶接近火焰时迅速卷缩,燃烧比较缓慢,有芹菜气味,趁热可以拉成丝,灰烬为灰褐色玻璃球状,不易破碎。
◆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