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术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9 MB
- 文档页数:38
•电除颤技术概述•电除颤设备介绍•电除颤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目录•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培训与考核要求电除颤定义与原理电除颤定义工作原理早期发展技术改进现状030201发展历程及现状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患者。
禁忌症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引起的心律失常;心脏明显扩大、严重心功能不全者;有房颤病史且未用药物控制者;已明确为心脏骤停但无法实施心肺复苏者。
选择除颤模式与能量准备工作安放电极板观察效果实施除颤操作流程简介设备类型及特点手动除颤器01自动体外除颤器(AED)02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03操作界面与功能操作前需进行设备自检,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操作者需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
设备具有多重安全防护措施,如自动放电保护、电极板误触保护等。
安全防护措施010204维护保养方法定期检查设备外观及附件是否完好,如有损坏应及时更换。
按照厂家要求定期进行设备校准,确保除颤能量准确。
清洁设备时,应使用柔软的干布擦拭,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
设备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无腐蚀性气体的环境中。
03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01020304电极片放置位置选择原则前侧位放置时,胸骨电极片应放在右锁骨下方,心尖电充电能量设置依据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常见并发症类型及原因01020304皮肤灼伤心律失常心肌损伤呼吸抑制预防措施建议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确保电极板与皮肤良好接触密切监测心电图和生命体征合理使用镇静药物皮肤灼伤处理心律失常处理心肌损伤处理呼吸抑制处理处理方法指导患者教育内容告知患者除颤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醒患者注意皮肤保护A B C D指导患者配合除颤操作告知患者及家属后续治疗措施成功案例展示案例二案例一恶性心律失常患者救治。
电除颤技术准确识别并有效终止了患者的恶性心律失常,挽救了患者生命。
案例三失败案例剖析失败原因一失败原因二失败原因三实践经验总结团队协作操作要点设备维护患者评估在操作前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病情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除颤方案。
电除颤术课件•电除颤术基本概念与原理•电除颤设备介绍及使用方法•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电除颤操作步骤与技巧•复苏后处理及效果评价•培训演练与考核要求电除颤术基本概念与原理电除颤术定义及作用定义电除颤术是利用高功率与短时限的电脉冲,通过胸壁或直接对心脏进行放电,使心肌各部分在瞬间同时除极,将异位快速心律失常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方法。
作用主要用于抢救心脏骤停、心室颤动等严重心律失常患者,是心肺复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作原理与操作流程工作原理通过瞬间释放高能量电脉冲,使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消除异位节律点,恢复窦性心律。
操作流程包括准备除颤器、选择除颤能量、涂导电糊或盐水纱布、放置电极板、充电并放电等步骤。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心室颤动、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等严重心律失常患者。
禁忌症包括洋地黄中毒、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心律失常以及无法耐受电除颤的患者。
皮肤灼伤心肌损伤呼吸抑制心律失常复发并发症预防措施01020304正确选择电极板位置,保证与皮肤良好接触,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放电。
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避免过高能量对心肌造成损伤。
电除颤后密切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支持。
电除颤后应继续监测患者心律情况,如有复发及时处理。
法03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 )植入患者体内,可自动监测心率并进行除颤,适用于高危患者。
01手动式电除颤器需要医生或急救人员手动操作,适用于医院、急救车等场所。
02自动体外除颤器(AED )可自动识别患者心率并给予电击,适用于公共场所及非专业人员使用。
常见电除颤设备类型与特点设备组成部件及功能介绍用于传递电流至患者胸部,有成人和儿童两种规格。
用于设置除颤所需的能量大小。
显示患者心电图,帮助医生判断是否需要除颤。
提供设备所需电力,保证除颤器正常工作。
电极板能量选择器心电监测器电池和充电器使用前检查设备是否完好,电极板是否贴合患者胸部。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能量大小。
除颤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身体,避免触电。
01电除颤定义02电除颤作用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用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
电除颤定义及作用03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保持稳定,受到刺激时发生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心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等组成,负责心脏电信号的传导。
心脏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异常有关,包括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和折返等。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心脏电生理基础电除颤原理及适应症电除颤原理通过瞬间释放高压强电流,使心脏所有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瞬间心脏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适应症适用于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等心脏骤停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其他心律失常。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心跳及心电图表现,确定是否适合电除颤治疗。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电除颤的目的、风险和必要性,取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保除颤设备完好、电源充足,准备好所需电极片、导电糊等物品。
01根据患者体型和年龄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大小,成人一般使用8-10cm的电极片。
02电极片应紧密粘贴在患者胸部的皮肤上,以减少阻抗和降低皮肤灼伤的风险。
03电极片的放置位置应避开胸骨、疤痕、脂肪组织等部位,以免影响除颤效果。
电极片选择与放置位置能量选择与放电操作根据患者情况和设备推荐,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首次除颤能量为200J,若首次除颤无效,可逐步提高能量至300J或360J。
充电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床旁,并确认没有与患者接触,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放电时应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以减少阻抗和皮肤灼伤的风险。
在进行电除颤前,务必确认患者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避免对无需除颤的患者进行误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