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除颤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82 MB
- 文档页数:2
01电除颤定义02电除颤作用电除颤是以一定量的电流冲击心脏从而使室颤终止的方法。
是治疗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法,用于转复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尤其是药物治疗无效者。
电除颤定义及作用03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下膜电位保持稳定,受到刺激时发生去极化,产生动作电位。
心肌细胞的电活动心脏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等组成,负责心脏电信号的传导。
心脏传导系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肌细胞电活动的异常有关,包括自律性异常、触发活动和折返等。
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心脏电生理基础电除颤原理及适应症电除颤原理通过瞬间释放高压强电流,使心脏所有或大部分心肌细胞在瞬间同时除极,造成瞬间心脏电活动停止,然后由最高自律性的起搏点重新主导心脏节律。
适应症适用于各类异位快速心律失常,包括室颤、室扑、无脉性室速等心脏骤停情况,以及药物治疗无效的其他心律失常。
患者评估与准备工作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心跳及心电图表现,确定是否适合电除颤治疗。
向患者和家属解释电除颤的目的、风险和必要性,取得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确保除颤设备完好、电源充足,准备好所需电极片、导电糊等物品。
01根据患者体型和年龄选择合适的电极片大小,成人一般使用8-10cm的电极片。
02电极片应紧密粘贴在患者胸部的皮肤上,以减少阻抗和降低皮肤灼伤的风险。
03电极片的放置位置应避开胸骨、疤痕、脂肪组织等部位,以免影响除颤效果。
电极片选择与放置位置能量选择与放电操作根据患者情况和设备推荐,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一般情况下,成人首次除颤能量为200J,若首次除颤无效,可逐步提高能量至300J或360J。
充电前确保所有人员离开患者床旁,并确认没有与患者接触,以免造成意外伤害。
充电完成后,按下放电按钮进行除颤。
放电时应确保电极片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以减少阻抗和皮肤灼伤的风险。
在进行电除颤前,务必确认患者为室颤或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避免对无需除颤的患者进行误操作。
电除颤术ppt课件•电除颤术基本概念与原理•电除颤术操作规范及流程•电除颤术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电除颤术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电除颤术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电除颤术培训与教育推广目录CONTENTS01电除颤术基本概念与原理定义及发展历程定义电除颤术是一种通过电击心脏来终止严重心律失常的紧急医疗操作。
发展历程自20世纪初发现电击可恢复心脏节律以来,电除颤术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临床应用拓展,现已成为急救医学领域的重要治疗手段。
工作原理简介电击作用通过瞬间高能电击,使心脏所有细胞同时去极化,中断折返环路,从而终止心律失常。
心脏电复律电击后,心脏细胞重新进入正常的电生理周期,恢复窦性心律。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室颤、无脉性室速等恶性心律失常;部分多形性室速、尖端扭转型室速及难治性多形性室速。
禁忌症洋地黄中毒、低钾血症引起的心律失常;伴有高度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的房颤、房扑;严重的低氧血症;急性心梗且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者。
02电除颤术操作规范及流程评估患者病情选择合适设备检查设备性能做好防护措施术前准备工作01020304了解患者病史、心电图表现及当前病情,判断是否适合进行电除颤术。
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除颤设备,如手动除颤器、自动体外除颤器等。
确保除颤设备性能良好,电池电量充足,电极片无损坏。
医护人员穿戴好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防护眼镜等。
术中操作步骤将电极片正确放置在患者胸壁上,确保与患者皮肤紧密接触。
根据患者病情和设备要求,选择合适的除颤能量。
按下除颤器上的充电按钮,使设备充电至所需能量。
在医护人员指令下,按下放电按钮,实施电除颤。
放置电极片选择能量充电放电观察患者反应心肺复苏持续监测记录与报告术后处理措施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指标。
持续监测患者心电图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如患者仍未恢复自主心律,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
详细记录电除颤术操作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